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之窗 > 交流联谊 >

事实胜于雄辩 有理走遍天下——与邓伟坚先生商榷邓姓渊源问题

发布时间:2013-08-23 22:02:00 人气: 来源:未知

 事实胜于雄辩 有理走遍天下 
——与邓伟坚先生商榷邓姓渊源问题
● 邓奇文
邓州是海内外邓姓华人的发源地。这本来是被绝大多数邓姓人认定的一个历史实事。但是,近日有几个善于搬弄事非的人却对此提出了疑议,并歪曲实事的说三道四,制造混乱。但细想起来,争辩历史问题,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因为理越辩越明,真理假不得,假理真不得。真理就是在同廖误作斗争中形成的。作为一个邓姓人,不管你身居何处,位居何职,都有责任同这种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好事者进行批驳。下面就邓伟坚先生提出“邓姓之源”不在邓州的三种观点予以交流、沟通,不至于产生误解,通过研讨,达到统一认识的目的。
一、从时源分析上,大家都知道,邓州历史上的邓国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建立于夏代的邓国和建立于殷商时的邓国。夏代邓国始于夏帝仲康之时,夏帝仲康封其子于邓,建立夏代邓国,约为公元前二十世纪,灭于殷商武丁年间(公元前十三世纪)。二是殷商时的邓国成立于武丁丁巳年,商王武丁封其叔父曼于邓,建立商代邓国,即公元前1240年到公元前678年被楚文王所灭,若从夏代建立邓国算起,邓州历史上的邓国一共存在了近1300年,这近1300年是邓州的历史之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后来的历史沿革,把邓国变为邓县或邓州,但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一个“邓”字,这便是邓姓发源的根据所在。再从《说文解字》上看,“邓”为曼姓之国。《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邓,周国名,即河南邓县”。一代伟人邓小平,籍贯虽是四川广元。但他也自豪的引用本族《邓姓分谱序》中所言:“我姓始于周之邓国,盛于汉之高密,一朝三附马,一门二十九侯,唐宋元明代有伟人”。邓小平堂妹邓先英,堂弟邓先炎多次回邓寻根祭祖,探亲联谊,可见四川邓姓,也尊重分祖谱记载。承认邓姓始于周之邓国。那么今日的邓伟坚先生却为何要否认历史,改弦更张呢?
第二从地源上来说。《辞源》是最有权威的文化工具。在《辞源》中也明明写道:“邓,古国名,曼姓,故地在今河南省邓县一带”。《河南省平顶山市发现西周青铜簋》(1981年《考古》)第一期,周永珍),《巴蜀史稿》(邓少琴著),《夏商史稿》(孙淼著)等专著文章都指明春秋时期邓国的位置在今邓州。邓州处于北方华夏与南方荆蛮之间,是中原南进荆楚北图的孔道。因地理位置重要,虽然地盘不大,政治地位却很高,被封为侯国,是按公、侯、伯、子、男分封的诸侯国中的二等爵位。强盛时期的邓国疆域。北至申国,东部跨越今新野与位于桐柏一带的曾国相邻,南边到汉水,与楚国相连:西与谷国(其位置在今湖北谷城县)相望,其中心在今邓州。由于邓国处于南阳盆地,地域优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以“邓”字为国名也是名符其实的。当时新野的邓姓和湖北襄阳的“邓城”都属于邓国的范围。由于楚国不断向北扩张,势力向北推进,随着时间的推移,群雄争霸,侯国纷立,邓国国土面积有所缩小。在楚、邓之间又有鄾、鄢小国。邓国的范围不包括襄阳的邓城,但邓国中心仍在邓州。现有人断意取义,吹毛求疵,纯是无稽之谈。
再从人源(始祖分析)来看
研究人类发展历史的史前部分,主要是借助考古学的手段完成的。与邓州史前历史有关的传说有三则,远古时代的部落首领邓伯温,夸父追日弃杖而成林的邓林以及舜帝遗留下的邓壏。
二、据传,早在炎黄二帝时,一个以邓(登)命名的远古部落就已出现在今邓州一带,并跟随黄帝大战蚩尤于涿鹿之野。黄帝与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据史学界考证,黄帝生活的年代约在考古学文化意义上的龙山文化时期,黄帝与炎帝之间以及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其实就是部落之间利益冲突的结果。邓伯温领导的那个邓(登)部落应是在这个时候加入黄帝部落联盟的。因此,当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发冲突时,邓伯温部落义不容辞的跟随黄帝去大战蚩尤了。如今邓州辖境内现存在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中基本上都有龙山文化的遗存。它们足以证明类似邓伯温部落的存在是无可非议的。
邓伟坚先生不同意邓姓发源于邓州的观点是混淆了“邓国”与“邓城”的隶属关系。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姓氏文化研究工作的李乔的结论是:邓州是邓国的都城所在地。清代学者江永在批驳《春秋传说汇纂》将襄阳邓城作为邓国都城的观点是说:“邓国,今河南南阳府西南百二十里邓州是……,襄阳府襄阳县东北二十里之邓城,当时虽仍属邓县,别是一地,为邓国之南鄙。”故《一统志》以邓州为邓侯国,以襄阳之城为邓国地。在江永看来,邓国故城在今天的河南南阳市,而襄樊邓城则是楚灭邓之后,迁徒邓国遗民至此而形成的城邑。邓州、邓城两地的考古发现也印证了江永的观点。襄樊邓城遗址尽管内涵丰富,城内城外有大量汉代至春秋战国时的器物残片,但春秋前的器物尚未发现。则其上限当在春秋时期。相反,在邓州市境内确发现有象太子岗遗址,下岗遗址,杨岗遗址,八里岗遗址等多处新石器遗址及商周遗址,在城区东南3公里处的八里王居委会还有邓国侯吾离的陵墓。有人说邓城是邓国城都,那么国侯为什么要葬在邓州呢?因为邓州是当时邓国的国都。一千三百年来,邓州一直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存在。而邓城呢?之不过是一个文物景点,象这样名存实亡小城邑邓州比比皆是,何止一、二。文物保护单位是对确定纳入保护对象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统称,并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围划出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襄樊邓城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不等同于邓国的国都,更不能说是邓姓的发源地。就像邓州市的福胜寺塔(佛塔)、八里岗遗址、太子岗遗址等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不能说邓州有了福胜寺塔(佛塔)就是佛教发源地,有了八里岗遗址、太子岗遗址就是中华民族人类发源地一样。
事实胜于雄辩,从以上大量的历史资料表明,邓州是邓姓的发源地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历史事实。近年来,海内外的邓氏宗亲汇聚邓州,寻根问祖,拜谒吾离,足见大家众望所归的怀祖之情,由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主办的《邓姓文化》刊物,得到了香港邓氏宗亲会,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泰国邓氏宗亲总会,广东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中港皮业集团公司,台湾邓氏宗亲总会,四川兴事发集团公司,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东莞雁田村委会等海内外邓氏宗亲和各级组织的大力协办下创刊13期,发行到国内外邓氏宗亲手中,成为共同商讨振兴邓姓发展之大计,宣传邓姓文化的平台。
为了挖掘、研究利用邓姓根亲文化资源,打造邓州文化名片,热情接待海内外邓氏宗亲回邓探亲谒祖,邓州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务院支持河南建设中源经济区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机遇,把建设邓国春秋园工作列为邓州城市建设六大重点工程之一,初具规模的300亩邓国春秋园已于2013年初全面开工建设,它的建成将成为世界邓姓探亲谒祖的圣地。并再次向世人宣告,邓州就是世界邓姓的发源地。这个实事是谁改变不了的。
“有理不在声高”,对于学术方面研究,存在争议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每个说者的动机是什么,若是抱着对邓姓关心,负责的态度对不清楚的问题加以探究,找到更有说服力的资料证据,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有道是“有谷子碾出来,有话说出理。”只要心平气和摆事实、讲道理,证据确凿,大家会心服口服的接受你的观点。如果是在没有充足的证据来说明问题,单凭只言片语就随意指责,给予否定,为时尚早。我认为这不是商讨学术的态度,也是对历史、对邓姓、对邓氏先祖不负责。如果是为借此抄作来达到个人什么目的,那就更不值得了。所以我们奉劝个别智叟,历史不可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若是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那么势必让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给世人留下笑柄罢了。
                                                         (作者系文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