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之窗 > 交流联谊 >

宗亲情深

发布时间:2013-10-25 22:09:00 人气: 来源:未知

      宗亲情深
——《邓姓文化)杂志的魅力
       ●    邓华俊 
       2013年十一长假,我回老家保定高阳县北佛堂村。我带的最珍贵礼物就是今年的《邓姓文化》杂志一二期,我要亲手交给本族亲人。
       我下了插脚不下,人挤人的火车,又转乘汽车,正值潴龙河大桥重修,绕土道而行,坑坑凹凹,尘土飞扬,颠颠簸簸难受至极,当看到故乡熟悉的村庄,听到新上车人的乡音,我似乎一下子精神起来,驱走了一天坐车的疲劳,家的感觉油然而生。
       老家北佛堂百分之九十九是邓姓。我是始祖宗胤第十八世裔孙,九四年是本族第五次续家谱,那热闹兴奋的场面至今历历在目,尤其迁出在外漂泊异乡多年的宗亲们,见到家谱,见到始祖的画像,跪拜不起,激动的热泪,思家的深情,感动着每位宗亲,邓姓的魅力凝聚着宗亲的深情。而居住在佛堂村的裔孙们,包括我则有一种默名的自豪感。自认为守候在始祖墓前,这里就是根,漂泊异乡的宗亲要到这里谒祖,要到这里来读谱,似乎这里是邓氏的老家。然自天津宗亲云馥寄我《邓姓文化》杂志后,我的自豪感顿然消失,而寻根的心思一直在脑海周旋。我邓氏家谱已到一百一十四世,佛堂始祖宗胤当是多少世?到底从何处奉旨而迁?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对始祖宗胤迁来的时间,所居官职进行了研究,虽有些成果,尚需进一步考证。为尽快理清根脉,必须唤起老家众宗亲寻根热情,尤其唤起年轻人的共识。目前正值我邓囯春秋园建园动工之际,北佛堂邓姓应尽快抛弃狭窄的自豪感和与我无关之杂念,尽快融入到邓氏大家庭中来,先组建联谊会,为建邓国春秋园奉献微薄之力。出于以上想法我放弃了邮寄《邓姓文化》杂志的想法,决计跋涉回老家把刋物亲手交给族人。
       到家的当晚我即请到了热心族谱亊业的秀岩,福合,信卿,建平,荣余,花梦,伯良,伯旺等。茶酒便宴上大家边传阅《邓姓文化》杂志,边热情洋溢地谈论着建邓国春秋园的宏伟工程,憧憬着结伴赴邓州谒祖的未来。也忧虑着本族由于青黄不接而淡化管理的现状。大家內心既急切又感到踌躇和茫然。年长的已无能力且无暇顾及,后继之人尚不敢大胆担当,或许《邓姓文化》杂志的传阅会激发寻根谒祖的热情,增強信心,明确方向,早日促成联谊会的建立,早日赴邓州邓国春秋园祭拜先祖。
       次日,信卿,伯旺约我去任邱城北的陵城。那里有清初迁去的宗亲,十五年前信卿曾去过陵城,虽族谱记载不详,但确系同宗同祖。下午两点多我们驱车来到陵城。村街头挂着《邓氏整骨》牌匾,见到“邓氏”二字我们停车敲门而进,见面报邓姓,直言来意。宗亲叫三虎,与我同更,属狗的,在简短的寒暄中手攥得更紧了。一股热流涌遍全身。这就是亲情,这就是根脉相连吧!当族长秋甫到来之后,气氛更加热烈,交谈正浓,酒莱摆上,盛情难却,边喝边谈,情在酒中,暖在心里。真是酒逢宗亲千杯少,话未叙完欲天黑。我把《邓姓文化》杂志第一期留下,(原本全留佛堂)依依不舍的上了车。
       短暂的回家三天实现了送《邓姓文化》杂志的初愿,感受了宗亲的深情,品尝了《邓姓文化》杂志的魅力。我们的刋物唤起了邓姓子孙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激情。老家的父老,老家的宗亲,我遥相呼应你们:我也再次寄出三百元,一百元为邓国春秋园增砖添瓦,二百元助《邓姓文化》杂志绚丽多姿,更加魅力无穷。

(作者保定高阳北佛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