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之窗 > 交流联谊 >

开展邓姓文化研究 弘扬邓州乡贤文化

发布时间:2022-03-18 10:26:44 人气: 来源:未知

开展邓姓文化研究  弘扬邓州乡贤文化
王林森
       “乡贤”一词始于东汉,是当时国家对有作为的官员,有崇高威望、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去世之后予以表彰的荣誉称号;后来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作出贡献的乡绅,都被称之为“乡贤”。
       新时代“新乡贤”。新时代的乡贤指的是那些德高望重的退休还乡官员、耕读故土的贤人志士、农村的优秀基层干部、家乡的道德模范和热爱家乡、反哺桑梓的企业家等榜样人物、先进人物、精英人物。正是这些新时代的“新乡贤”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积累、特有的乡土情怀,感染和教化百姓,滋养和润泽着乡村纯朴的文明乡风。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传承乡村文明”的新思想,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们应积极发挥“新乡贤”的作用,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邓州是夏商周邓国及国都所在地,是世界邓姓发源地。自改革开放以来,邓州市持续不断地对古邓地部落、古邓国、邓姓文化进行了集中的研究挖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邓姓名人贤士如星汉灿烂:有传说中协助黄帝战败蚩尤的部落首领邓伯温,有历史记载的夏王仲康分封其子到邓地的姒姓邓国侯。到商王武丁分封其叔父建立邓国的邓国侯曼,更是邓姓得姓始祖。邓姓得姓之后在中国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邓姓的乡贤名人更是不胜枚举。在新的时代进一步挖掘研究邓州邓姓乡贤名人文化,对邓州新时代的乡贤名人文化研究、文化事业的繁荣和经济社会的振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邓姓、邓姓乡贤名人
       发源于邓州的邓姓,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邓姓后人已遍及海内外,成为中华民族主要的组成部分。
       邓氏族人名人辈出,历史上著名的邓姓人士有:远古部落 ( 邓州一带 ) 首领邓伯温、邓国侯吾离、汉高密侯邓禹、魏名将邓艾、东晋大臣邓攸、宋元学者邓牧、明代农民起义首领邓茂七、清代著名海军将领邓世昌。近代以来较为著名的有: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两弹元勋”邓稼先等等。他们都为推进中国历史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永远值得后世纪念。
       另据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常振会2011年撰写的《主政邓州的邓姓人》一文可知:邓州之设始于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明清州志《职官表》记载在邓州任职的官员始自开皇九年(589年),开皇八年(588年)以前在邓州任职的官员州志失载。查明清州志、邓州市志,可知从隋代开始到现在,在邓州任职的邓姓官员有6人。他们是:宋代的邓绾、明代的邓鼎、民国年间的邓曰瑺和新中国成立后的邓银国、邓洪军、邓俊峰。根据他们邓州任职的先后略述于下:
       邓州知州邓绾(1028—1086),字文约,宋代成都双流人。元丰末年知邓州,宋哲宗元祐初年(1086年前后)卒于邓州,年五十九。《全宋文》卷1634收其文一卷,《宋史》卷329有《邓绾传》。史载:其父邓至,通六经,从学者甚众。邓绾幼承家学,博闻强记,举进士,为礼部第一。王安石新法推行时,受到不少人反对和抵制。邓绾上书神宗称赞新法:“民莫不歌舞圣泽,以臣所见宁州观之,知一路皆然;以一路观之,知天下皆然,诚不世之良法,愿勿移于浮议而坚行之。”后入朝为侍御史知杂事,判司农寺,主管常平、水利、免役、保甲之政,协助王安石推行新法。
       邓州知州邓鼎,明代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成化二十二年任邓州知州,后仕至郎中。《嘉靖邓州志》卷八《舆地志》收有其《九日登紫金山》诗一首,曰:“携壶同上紫金山,极目秦中百二关。绿树撼风惊落帽,黄花对酒喜开颜。衡阳雁去家千里,湘浦潮来水一湾。笑把茱萸拚共醉,等闲莫遣鬓毛斑。”紫金山在邓州外城西南隅,因冈阜隆起而得名。下有二洞,为宋代邓州文状元贾黯的读书之所。元初都督史天泽筑外城,依冈为隅。冈与城墙之间形成状如月牙的隙地,俗称月牙池。冈上树木成荫,遮天蔽日,下有繁花碧草,一片葱茏。“金山紫气”(亦称“金山浮翠”)是明代的邓州八景之一。邓鼎的这首诗,描写了他与友人重阳节在紫金山对酒赏菊的情景,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紫金山地风光,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邓县知事邓曰瑺,字翼宾,山东省海阳人,民国五年至民国六年(1916年—1917年)任邓县知事(邓州1913年改为邓县,行政长官称知事,民国十六年后称县长),在任禁止滥刑,打击讼棍,禁止赌博。在小东关外路南创设农事试验场。民国六年八月重修“大金创建邓州宣圣庙碑”碑楼。“金碑”是金正大七年(1230年)为邓州刺史移刺瑗重修邓州文庙所立的纪功碑,碑文由金代的翰林学士、著名书法家赵秉文撰文并书丹,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书法价值。邓曰瑺重修金碑碑楼,保护这一重要文物。邓州乡贤彭运斌、丁浚、杨玉璋、王道远、李时霖代表邓县全体公民为邓曰瑺树了一通德政碑。名曰:“五等金质军鹤章督军署军法课课员邓县知事邓翼宾老先生德政”。碑文中称邓曰瑺:“下车伊始,立禁滥刑;擅理司法,悬牌惩警,□□聚赌,一律扫清;盗贼敛迹,纯系政明。小丑如跳梁,亲身定弥平……拯吾民于水火也有邓公。”带头树碑的彭运斌,是清末进士,曾任刑部主事、资政院议员,时年53岁,又称邓曰瑺为老先生,对其事迹赞颂有加,可见邓曰瑺在邓政声斐然。此碑现存邓州花洲书院。
       邓银国,河南省新野县樊集乡潦口村人,1933年2月16日生,邓禹64世孙。6岁入学读书,14岁辍学务农。1951年参加工作,195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邓县百货公司营业员、保管员、物价员、计划统计股长;县委审干办专干、组长、秘书、速记员;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裴营公社党委书记、邓县纪委书记,1981年5月,在邓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文革后第一任邓县县长。他牢记邓县人民的重托,在县委的领导下,带领分管县长和各职能部门积极工作,在农村普遍推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到1982年年底基本上形成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经营管理以户为主的农业经营形式。同时,在工业、商业等战线的全民和集体企业中推行厂长(经理)承包责任制,经济效益普遍提高,完成和超越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工农业生产、粮面油烟及外贸产品征购、收购完成得很好。在城市建设上,新建了小西关影剧院,扩建街道,修建公厕,筹建了公疗门诊(市三院前身)、盖起了县医院病房大楼,争取到第一批全国商品粮基地县。邓银国办事实事求是、讲话生动感人、作风艰苦朴素、为官清正廉洁,人们都称他“邓青天”。县得其利,民得实惠。1984年5月调方城任县长,工作尽职尽责,农村集资建校抓得有声有色,绿化工作获省政府的表彰。在财力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修建了古庄店大桥,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1985年5月,担任邓县人大主任(1988年11月撤县建市后为市人大主任)。他为民代言八年,兢兢业业,忘我工作。1993年2月退休后任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名誉主任,为培养教育下一代做了大量工作。   
       邓洪军,河南省郑州市人。自2008年起任邓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分管公路交通、科技、民族宗教等工作,高效务实,勤政为民,为邓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9年11月起,任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理事长,在宣传弘扬邓姓文化、促进邓氏宗亲联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得到了海内外广大宗亲的高度赞誉。后于2019年4月当选河南省科协副主席。
       邓俊峰,男,汉族,1971年3月生,湖北宜城人,199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10月参加工作,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文化程度。2019年12月任邓州市委副书记,邓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二、邓姓文化的影响力
       邓姓根亲文化资源是邓州得天独厚的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邓姓文化工作,坚持以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为宗旨,以服务加快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为目的,以打造邓州文化名片为立足点,遵循加强与海内外邓氏宗亲沟通联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则,创新工作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邓姓文化交流活动,使“邓姓文化”这张文化名片在扩大了邓州的文化影响力、提升了邓州的知名度,对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服务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9年11月7日,纪念“中国·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召开十周年座谈会,在邓州市御花园酒店会议室召开。邓州市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会长殷中玲在座谈会回顾不平凡的十年风雨路:2009年11月5日至7日,邓州市委、邓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河南省侨联、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南阳市以及邓州市的“四大家”领导出席,来自海内外200 余邓氏族人代表参加。大会通过并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创办《邓姓文化》杂志及建造邓氏先祖塑像的倡议,进行了深入的邓姓文化研究和广泛宗亲交流,会议成果颇丰。“中国·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是一次规格高、品位高、规模大、内容丰富、成果显著的文化盛会,它的成功召开,开启了邓州举办世界性邓姓文化活动的新纪元,为海内外邓姓文化活动的开展,首创先例,奠定基础。通过此次座谈会进一步密切了邓州与海内外的联系,增进了邓州与海内外邓氏族人的联谊,传递历史文化,研究邓姓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推动和谐发展,提高邓州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为邓州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化中心城市”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殷中玲指出,“中国·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为全国各地邓姓文化研究会、邓氏宗亲联谊会的成立,为邓姓文化交流、宗亲联谊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平台,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起到了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作用。十年来,在邓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邓姓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邓姓故里广泛联系邓氏族人和邓姓文化研究者的独特优势,在邓姓文化研究和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方面迈出坚实步伐。邓姓文化工作坚持以服务海内外邓氏宗亲寻根谒祖为中心,以打造邓州文化名片为宗旨,以服务邓州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遵循加强与海内外邓氏宗亲沟通联谊的原则,创新工作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邓姓文化交流活动,在宣传弘扬邓姓文化、服务海内外邓氏宗亲回邓州探亲谒祖、积极开展邓姓文化交流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业绩。
       2009年以来完成了邓国春秋园一二期工程建设、三尊邓氏先祖塑像的树立、《邓姓文化》杂志的发行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同时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参加了海内外邓氏宗亲的各项活动,提升了邓州的知名度,扩大了邓姓文化的影响力,为打造邓州邓姓根亲文化品牌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殷中玲强调,邓姓文化研究工作将在邓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海内外邓氏宗亲,热心邓姓文化的专家、学者和邓姓文化工作者,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继续把邓姓文化工作做好、做扎实。要加快邓国春秋园建设步伐。邓州作为邓姓故里,邓国春秋园是个桥梁,是一个平台,必须建设好,要推进建设进程。集思广益、拓宽视野,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邓姓文化交流研讨活动,不仅要热情接待回邓州探亲谒祖的宗亲,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去开展邓姓文化宣传、交流,与各地宗亲举行联谊活动。开拓创新、融合共进,继续打造好《邓姓文化》杂志、“邓姓之源网”、微信公众号“邓姓之源”宣传平台。继续加强与各地邓氏宗亲之间的交流与联谊,适时组织和开展邓姓文化交流联谊活动。
       “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是清代乾隆年间的状元秦大士,与朋友游西湖时,看到坟前铁铸的秦桧夫妇下跪塑像,感触良久的挥笔记游诗。伟人毛泽东说过“岳飞家没有一个当汉奸的,都保持了岳飞的爱国主义气节”。同样如此,包公后也少有贪赃枉法的,这都是良好的族规家训渗透到了每个家族成员灵魂深处的结果。一个家族能成为望族并历经千年而不衰,不可能全仰仗于其子孙的权势和财力,一定与其传承的家风、族风以及进而形成的家族文化密不可分。
       有人会说,讲族谱谈祖先是太过于私人的事,谁没有自己的祖先和姓氏呢?然而这里探讨邓氏文化,承袭并发扬光大其包容、坚韧、创新、忠孝的文化内涵,从姓氏而言是私家的,但其传承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其精神却是大众的,也是全民族的。
       几百个中国姓氏文化组成了我们中国民族文化的根。正是这些浸透于我们中华子孙骨髓里的优秀基因,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无论遇到多大的灾难与困难都能挺身而过、坚毅而行。所以不要把家族家风看作小事,它真的事关民族精神和国家风骨。也只有形成这样充溢着正能量的家风、族风,才会形成良好的社风、民风,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的文明之风才会吹遍神州大地,润化、净化、美化物欲横流的物质世界。 
       新一届邓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邓州古城文化和乡贤文化的建设。2020年7月10日南阳网发表题为《奋勇争先 建设南阳副中心城市——邓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邓俊峰访谈实录》的报道。邓俊峰市长畅谈了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邓州实践,描绘了邓州未来发展的崭新画卷。他认为邓州有许多独特优势,有文之魂、人之脉、粮之仓、水之城、通之势,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具备很多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其人文优势表现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底蕴深厚。
       新的时代,邓州市委市政府把总书记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省委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重点任务、南阳市委“两轮两翼”战略,融入邓州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主动承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紧盯“一个目标”(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南阳副中心城市),明确了“一抓三突破”的工作部署,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破工业瓶颈制约、突破中心城市空间制约和功能制约、突破教育短板。在邓州在突破中心城市空间制约和功能制约方面提出了坚持彰显特色,打造“城市名片”。挖掘历史底蕴,提炼文化内涵,厚植独有优势,推进文化、旅游、体育、商贸深度融合,打造知名文旅品牌。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土文化体验游、特色农业体验游等,为构建邓州全域旅游奠定坚实基础。推进文化公园建设,启动邓州极限运动城建设,努力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无论从全球邓姓源地的角度,还是全国乡贤文明在历史新时期的兴盛的大趋势,还是从邓州市县域治理“三起来”绘就的蓝图来打开邓姓文化研究的视域,邓姓文化的影响力都是跨越市域和国际的,邓姓文化研究已肩起新的历史使命,正砥砺前行!
三、挖掘邓州邓姓乡贤名人资源,弘扬穰地乡贤名人文化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作为有着五千年农业文明的国家,恪守乡村和农业本位是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历代执政者的坚守,也是从 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所一直恪守的治国之道。
       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乡村本位的意识开始淡薄和动摇。在许多地方城镇化规划中,把解决中国农村与农民的发展问题统统寄希望于城市化的一端。在这样一种认识的作用下,失去信心和失去希望的乡村,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最大的障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高度关注决定中国乡村命运的乡村地位问题。早在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湖北省鄂州市考察农村工作时就十分担忧地指出:“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明确乡村在中国走向新常态发展中的本位地位,从乡村本位出发探索解决中国“三农”问题之道、探索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维。习近平关于乡村本位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立足历史看乡村,明确提出乡村是中国文明之根的地位不能动摇。二是立足农民本位,明确提出乡村是中国发展底线不能突破。其中的“立足历史看乡村,明确提出乡村是中国文明之根的地位不能动摇”是首要的一条。针对中国城镇化中遇到的问题,针对以狭隘的经济主义思维判断乡村价值的认识,习近平以其富有诗意的“乡愁城镇化”思想,从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高度,明确了乡村在中国城镇化中不能缺失和不可替代的地位。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城镇化要成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调研时,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乡土味道”即“乡风”,乡贤文化滋养着乡村、润泽着乡风,正是对纯正“乡土味道”最有效地保护和挽留。
       “郡书赤矜其乡贤,美其邦族”。如果说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那么乡贤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扎根于中国家乡的母土文化。
历史进入伟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邓州市委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的发展,把人才回归全民创业上升为全市性战略,全力支持和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全方位、多角度为大家返乡创业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遇。
       “聚财筑梦,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历来为成大事者和治国之大方略。古往今来邓州市乡贤名人辈出,可谓是须眉动天地,巾帼耀史册;乡贤名人文化已然成邓州特色文化新亮点,进一步挖掘研究邓姓乡贤名人文化的研究,势必会推动、助力邓州市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新的时代邓州邓姓乡贤名人文化的研究要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人才发展战略,寻找发现邓州邓姓乡贤名人的成长基因,探寻挖掘邓姓乡贤名人成功的内、外在元素,大力营造培育人才、造就人才、稳定人才的舆论氛围,对邓州邓姓乡贤名人现象的成因进行尝试性的挖掘和系统梳理,再现邓姓乡贤名人成长非凡经历中的苦难、挫折,甚至生死考验,展示邓姓乡贤名人自我锻造的成长历程,和改造苦难命运推动人类前进的历程。以期对邓州的人才发展战略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为邓州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并将研究成果编撰出版,以邓州乡贤名人个性化的独特的建树来影响社会、影响他人,树立邓州人人景仰学习效仿的楷模。并进一步打乡贤名人文化产业,塑造文化品牌,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凝聚民心;同时,以邓姓乡贤名人文化为依托创作文艺作品,打造旅游产品,提升邓州市的知名度,发挥邓姓乡贤名人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共谋邓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大计。
       世界名人、国家名人足以壮国魂,政治名人、科技名人足以昌国运;区域名人、乡贤名人,则足以竖标杆立旗帜。乡贤名人文化博大精深,乡贤名人正能量资源充足,以乡贤名人效应和榜样的力量提振我们的思想和意志。
      群贤毕至共绘美好愿景,众木成林集聚强大合力。2015年和2016年,中国中央一号文件两次将“乡贤文化”列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指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优秀文化具有迂回的反哺优势,伟大时代造就的人才优势、乡贤文化的精神底蕴不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有重要意义,而且就社会价值而言,也有利于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深入开展邓州邓姓乡贤名人文化的研究,一定能让更多的邓州人从中解到更多的邓州历史,体悟到更多的人生智慧,汲取到更多的精神营养,成为新时代的邓州乡贤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建设美丽富庶的新邓州,添一分热,发一分光。
       作者简介:王林森,邓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河南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特邀撰稿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