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邓姓故里 > 世界邓姓 >

寻宗问祖留遗憾——寻宗问祖闽侯行之续编

发布时间:2024-03-25 11:28:45 人气: 来源:宗亲供稿

寻宗问祖留遗憾——寻宗问祖闽侯行之续编
◇ 邓嘉明
       历史是各民族诞生和发展的历史。邓氏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邓姓发源于古邓国今邓州,距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玉林邓氏仅是中华民族邓氏家族的一个小小分支。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玉林邓氏之来龙去脉,作为邓氏子孙也必须有所了解,不然就会愧对祖宗,成为不肖子孙。
       玉林邓氏共有两个支系。其一广东支系,其二福建支系,其中福建支系在玉林生活的历史已有六百多年了。始迁祖邓廷举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任陆川县学训导,家谱有记载,墓碑也有记载。但邓廷举的籍贯家谱记载很简单:“先祖讳廷举福州闽县人,明永乐元年(1403年)任陆川县学训导,卒于任内。即在任职期间病故。邓廷举为官清正,在任职期间,以造福社稷苍生为职责,以培育国家英才为己任。对当时陆川县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一些贡献,深得地方百姓爱戴。所以当地人把安葬他的地方叫“邓官山”。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的村庄也随之叫“官山村”,道路也称为“官山道”,就连当地的学校也称为“官山小学”。与此同时邓廷举也很重视自家子孙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
       在邓廷举十代内的子孙中出现了不少优秀人物。
       第三代邓忠厚,曾任广东揭县典史,后升京都牧马所吏目;第四代邓旸,任宁远教谕;第五代邓祚,明朝正德癸酉(1513年)举人,任广东揭阳县知县;第六代邓楠,明朝嘉靖辛卯年(1531年)举人,任云南蒙自县知县,升江西吉安府通判,复任南雄教授;第九代邓焜(kūn)、邓烒(shì),第十代邓祖禹均高中举人。这些史料,家谱及县志均有记载。我们邓氏家族明清两朝在玉林一直被官府视为名门世家。正因为祖上有这样光荣的历史,作为子孙后代,难道不应该追寻祖宗的来历、深入了解邓廷举的出生地以及父母祖先的情况吗?
       为了破解历史谜团,我想到了两方面:一是从陆川县志的官职表中寻找蛛丝马迹,二是到福州寻宗问祖。因此我先后数次到陆川县图书馆、档案局、文史办以及玉林市档案局千方百计查找陆川县旧志,但均不如意。
       2005年我和佑明不远千里到福州寻宗问祖,得到福州邓氏宗亲的热情接待。但福州有关我邓氏的来源记载:“远祖五代由光州固始宦游来闽,遂居于此。”但现在学术界对“光州固始”的说法有争议,正确说法应该是由河南迁移入闽。据福州地方志载:古闽侯就是福州。但福州竹屿邓氏家谱断层、失言甚多,又遭战火焚,要找到有关邓廷举父辈的文字记载完全没有可能。古人有名和字之分,也许有这种可能:廷举是字不是名,又怎么能找得到。
       但是我查找陆川县旧志的想法从没放下。2012年7月下旬,我再次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通志馆,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查找陆川县旧志。谢天谢地,这一次真的找到了陆川县旧志,并且一共两个版本,一个乾隆版,一个民国版,区通志馆实行电子化管理,把这些宝贵资料通通录入电脑。不管怎么说,能够查找到陆川县旧志,确实令人十分高兴。
       然而历史和我们这些廷举公的子孙玩起捉迷藏的游戏,使我们感到十分迷惑。原因是这样的,乾隆版的陆川县志,官职表仅载知县(七品)一级,七品以下的官员没有记载。民国的记载比较详细,官职分为(七品)知县、(八品)主簿,以下为教谕、训导。
       从洪武年间到清末都有记载。使我目瞪口呆的是,明洪武年间收录的各类官职人员都齐全,而正德年间以后到清末收录的官职人员也基本齐全。偏偏永乐年间收录的官职人员中,知县、主簿、教谕都有姓名,唯独训导一栏为空缺。是否是邓廷举在任职期间病故,没有留下任何信息?我的满腔热情遭遇一盆冷水,失望至极。
       按理讲不论什么人任县学训导肯定都记载存档,这里为什么空缺呢?邓廷举为什么被遗忘呢?是哪些地方出了差错呢?我们家谱有记载,外人不知道不奇怪,但墓葬陆川县沙湖镇墓碑亦有记载,而陆川县志竟然失记县学训导邓廷举之事,令正史无考。遗憾,非常遗憾。
       看来邓延举的父辈情况,以及官场的事情,真的被漫漫的历史长河淹没,成为一谜了。
       2023年3月
       (作者简介:邓嘉明,广西桂南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玉林邓氏联谊会文宣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