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推荐 >

粤东邓氏奇葩---广东省河源市邓氏宗亲联谊会工作扫描

发布时间:2010-03-20 14:49:00 人气: 来源:未知

粤东邓氏奇葩
---广东省河源市邓氏宗亲联谊会工作扫描
炎黄邓氏宗亲河源联谊会
一、河源市情简介
被誉为“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南接惠州、汕尾,东靠梅州,西连韶关,北邻江西赣州。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区距广州、深圳和香港均在200公里之内。河源市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管辖源城区和东源、龙川、紫金、和平、连平五县。全市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346.64万人。
二、河源邓氏渊源
河源邓氏,根自河南南阳,渊源高贵显赫。史称“南阳祖德源流远,东汉宗功世泽长”。河源市五县一区的邓姓居民,都属于广东梅州松口邓志斋(太乙)公的后裔,同宗同源。全市的邓姓居民总计9万多人。
太乙公,字志斋,榜名文渊,是邓氏曼公九十三代传孙,原居住地在福建省宁化县石壁禾口村,生于1121年。太乙公,南宋登进士第,荣任广东提举司,政绩卓然,后升任广东按察、布政两使,任满之时带公文印信进京述职。乘船途中,因海盗抢船、牒表被抢。当时正值元兵大举南侵,眼看宋室江山不保,又怕圣旨提处,故不回朝复命,便化作道人状云游,易名澄清。于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巳未岁由原居住地举家迁至广东省嘉应州程乡县(今梅州市梅县)松口镇开基立业。太乙公将此事写诗一首,流传后世。诗曰:
簪缨世代振箕裘,甲第扬名仕路优。官至藩司多善政,德敷东粤选鸿猷。
进京遇寇遗文牒,部议提参更姓游。明哲保身归松口,因逃世变潜他州。
太乙公配有酆、唐、凌、巫、肖、封六个夫人,生有九子名为“文、行、恭、敬、仁、义、礼、智、信”。 到达松口后,按照太乙公“分散择居,以防世变”的嘱咐,除留少数子孙居住松口外,其余由各祖妣带领,分散到广东、江西、福建等地自行开基立业。迄今为止,太乙公的子孙后代繁衍于广东的20多个市县以及广西、江西、福建、四川、湖南、台湾、香港等地。
太乙公,1220年座谈归仙,卒于松口,享年九十九岁。墓葬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松口镇草鞋径洋坑里,地坟形喝“仰天海螺”,庚山甲向兼卯酉分金。每年逢农历二月二十五日,九房子孙一齐登坟合祭,恒古不变,流传至今。
九大房中有“行、恭、敬、智”等四大支派繁衍在紫金、龙川、河源市区等地,紫金一县就有“行、恭、敬、智”的后裔三万多人,
在河源市全境的邓姓居民以恭公的后裔居多。特别是龙川县的车田、龙母、登云、义都、佗城等地的邓氏恭公后裔共有三万多人。仅在紫金县龙窝宝洞就有恭公一脉的后裔近一万人。和平县的青州、合水等镇,东源县的黄村、蓝口,以及毗邻河源的博罗福田、石坝等地的邓姓居民也大都是粤邓二世祖恭公的后裔。
粤邓一世祖太乙公夫人唐妣墓和粤邓二世祖恭公夫人谢妣墓,均葬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龙母镇雉鸡笼白佛村。粤邓二世祖恭公墓葬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车田镇老虎嶂。粤邓二世祖恭公祠堂和恭公纪念馆分别在龙川县车田镇、龙母镇。
三、邓氏宗亲组织简介
攸攸岁月,历史长河。各姓同胞,认祖归宗,相聚相会,蔚然成风。各姓宗亲组织,相继成立。我们邓氏宗亲的世界性组织---“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已于2009年11月6日在邓姓的发源地河南省南阳地区邓州市宣告成立。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理事会的会长,由中共邓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邓洪军同志担任。我们河源有三位宗亲代表,应邀参加了“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成立大会和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
河源市五县一区的邓姓同胞发源地---梅州市,已在十多年前成立了“梅州邓氏海内外宗亲联谊会”。河源市的市区、紫金、龙川、和平也在近几年来先后成立了邓氏宗亲联谊会。
炎黄邓氏宗亲河源联谊会是由河源市区邓氏宗亲联谊会更名而来。她的前身--河源市区邓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于2008年3月1日。河源市区邓氏宗亲联谊会,是由十七位邓氏宗亲筹备创建的。他们是:时任河源市扶贫办公室主任的邓友来,河源东埔的著名企业家邓小彪,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邓小强,市国税局原总经济师、正处级退休干部邓明光,东源县委党校原校长邓国忠, 还有邓继祥、邓书星、邓来发、邓小林、邓力泰、邓书平、邓运德、邓永平、邓钦光、邓廷红、邓国堂、邓永元等十七位宗亲。
炎黄邓氏宗亲河源联谊会现有会员80人,理事21人,正、副会长、秘书长共有14人,现任会长邓东方。邓东方曾任中共河源市直属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现任河源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委、办公室副主任,河源市永安文化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河源市作家协会会员,炎黄邓氏宗亲河源联谊会理事长,梅州邓氏总会理事、副会长,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会长、《邓姓文化》杂志顾问。
四、河源邓氏宗亲联谊会的工作简况
炎黄邓氏宗亲河源联谊会的前身--河源市区邓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两年来,主要做了如下三项工作:
(一)、建立了组织,制订了章程。首先是成立了“河源市区邓氏宗亲联谊会”,组成了第一届常务理事会,为河源市区邓氏宗亲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其次是制订了“河源市区邓氏宗亲联谊会章程”,为联谊会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
(二)、组织了活动,履行了职责。主要组织实施了如下五大活动,彰显了河源市区邓氏宗亲联谊会是一个具有较高的地位、较大的作用和较强的影响力的社团组织。(1)先后于2008年和2009年两次成功组织了梅州春祭太乙祖的活动。(2)发动会员踊跃捐款六万八千多元,支援四川抗震救灾。(3)组团参加了车田恭公祠堂的落成庆典活动。(4)动员三省十一个市、县的邓氏宗亲,募集资金31万多元,历时近一年,组织重修了位于龙川县龙母镇白佛村的两座祖妣墓,并成功举办了两座祖妣墓重修竣工庆典祭祀活动。(5)应邀参加了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在邓姓大本营邓州市举办的邓州会议和深圳会议,与海内外的邓氏宗亲进行了广泛、亲密的交流、联谊。
 (三)、创办了刊物,发挥了作用。联谊会创办了刊物《东汉家声. 河源版》,两年来出版20期,为弘扬河源邓氏宗亲的事迹,报道联谊会的各项重大活动,提高河源邓氏宗亲的声望和知名度,发挥了宣传、鼓励、促进作用。去年底我们还出版印刷了《东汉家声. 河源版》(2008—2009合订本)和《祖德流芳 --邓氏太乙公裔孙重修龙川两座祖妣墓纪实》这两本书,这两本书除赠送给本会会员、参加过重修龙川两座祖妣墓捐款的宗亲外,还分别在邓州会议和深圳会议进行了赠送和交流。
河源市区邓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两年来,主要有如下三个收获:1、树起旗帜,建立了阵地。 2、沟通宗情,增进了友谊。 3、推出形象,提高了声望。
河源市区邓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两年来,主要有如下四条工作经验:1、全体会员的热心支持、积极参与,是做好联谊会工作的重要条件。2、现职领导干部和民营企业家给予的财力、物力支持,是联谊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包括出发用车、会议用餐、办公用品、活动捐款等)。3、常务理事对各项工作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理事成员团结合作,各负其责,是联谊会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4、树立起“文化宣传工作是联谊会的生命线”的意识,认真抓好联谊会的文化宣传工作,使之成为团结宗亲,服务宗亲,教育宗亲,激励宗亲的有效载体,这是联谊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五、河源邓氏宗亲联谊会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一)、组织2010年春祭太乙祖主祭活动。为了顺利搞好主祭工作,圆满完成主祭任务,我们已经于今年1月10日在河源市组织召开了有全市五县一区各地邓氏宗亲代表参加的2010年春祭太乙祖主祭工作动员会,在会上成立 了“2010年春祭太乙祖主祭团指挥部”。主祭团指挥部由河源邓氏宗亲联谊会的正、副会长、秘书长、理事,以及各地区参加主祭活动的邓氏宗亲负责人共同组成。主祭活动队伍设置“河源市邓氏祭组团”,下设16个分团,预计一千人参加。目前,全市各地邓氏宗亲正在按照主祭团指挥部的要求,开展2010年春祭太乙祖的各项筹备工作。将于2010年4月9日农历庚寅年二月二十五日,奔赴梅州市梅县松口镇祭拜先祖太乙公。
(二)、组建社团组织。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决定新组建社团组织,申请登记注册。名称
为:炎黄邓氏宗亲河源文化慈善基金会。基金会与联谊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两种职能的工作体制。按照新制定的章程(草案),设置组织机构,配备理事会、监事会人员。具体人选待定。章程草案已经发至正、副会长,秘书长,征求意见。拟于春节后做好申报材料的准备,春祭太乙祖主祭工作结束后再申请上报。
(三)、筹建邓氏河源会所。计划筹建“炎黄邓氏宗亲河源联谊会会所”,简称“邓氏河
源会所”。拟设立“邓氏河源会所”筹建委员会,具体人选待定,资金来源及股份比例待拟。目前为酝酿筹备、征求意见的阶段,待2010年春祭太乙祖主祭工作结束后,再进入实施阶段。
我们的宗亲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将竭尽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上图为2008年11月16日河源市区邓氏宗亲联谊会       
部分成员参加车田镇邓氏纪念恭公诞辰850周年      
暨恭公祠堂落成庆典活动合影留念


  上图为2009年12月5日在龙川举行的    
  粤邓一世祖唐妣墓园重修竣工庆典、祭祀的盛况


河源会长邓东方(左)向邓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邓洪军(右)赠送《东汉家声.河源版》时合影留念     


河源会长邓东方(右)与部份受赠《东汉家声.
   河源版》的宗亲合影。左起:湖北邓光泉,
紫金邓质生,台湾邓晴文,韶关邓映奇,
江西邓小青、邓年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