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邓姓故里 > 族谱世系 >

文武兴盛四百年 字甲天下美名传——状元邓钟岳家族史略 作者 邓树棠

发布时间:2011-01-13 14:03:00 人气: 来源:未知

文武兴盛四百年 字甲天下美名传
——状元邓钟岳家族史略
作者:邓树堂
聊城在明清的时期,“任、邓、朱、傅、耿”为聊城的五大望族,而以清朝康熙辛丑科状元邓钟岳为代表的邓氏家族,又是自明朝初年到清朝中叶的名门望族,前后兴旺达四百多年。据聊城史书和家传记载,邓氏家族在明朝出了九位昭勇将军(正三品),七位明威将军(从三品)。八位曾任东昌卫的指挥使,镇守聊城。清朝出了一位状元邓钟岳,官至内阁学士,礼部左侍郎。并曾主修《大清一统志》,任总裁。邓氏家族在此时达到鼎盛。家族中在明清时期,截止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明、清两朝本族共出职官四十名,状元及第一名,文武进士五名,文武举人二十四名,恩、拔、副、岁贡二十名,廪、增文武生员一百四十名,监生二十四名。
    为了使聊城人民更好地了解聊城历史,了解邓氏家族,本人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整理编写了这篇《文武兴盛四百年,“字甲天下”美名传。——邓状元家族史略》,对于人们了解聊城的历史,了解邓氏家族,增加对聊城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了解会有一定的益处。
    东昌(聊城)邓氏家族的家谱记载,本族是于元朝末年从江西迁移的。现将族谱记载的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江西始祖是廿七八府君,名称不详。子一,仲璋。
    二世祖:仲璋。从明太祖行军有功,授万户,诰封昭勇将军(正三品),子孙世袭指挥使之职。殉闽寇难。葬江西建昌府南城县丰乐坪(邓坊)。子二,均显、均受。
    三世祖:均显。袭万户。洪武二十一年(1384年)功升镇南卫指挥佥事,诰封昭勇将军,二十八年(1391年)升山东都指挥佥事。配陈氏,诰封淑人。葬江西云溪桥。子二,长子福,次子(不详)。
    四世祖:福,济南始祖。袭济南卫指挥佥事,诰封昭勇将军,配氏,诰封淑人。葬济南大佛头山。子二,瑜、瑄。
    五世祖:瑜,福长子。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袭济南卫指挥佥事,升济南卫指挥同知,诰封昭勇将军。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从明成祖北征(即史书记载的燕王扫北),十九年(1421年)瑜竟殉闵寇(闵,凶悍,闵寇,此意指瓦剌人)之难,阵亡于饮马河[即胪朐河,现为蒙古国境内的克鲁伦河。明永乐八年(1410年)、十九(1421年)年明成祖朱棣率军队与瓦剌作战于此,并亲改胪朐河名为“饮马河”]。“英雄沙场死,马革裹尸还。”去世后葬济南千佛山。其妻胡氏在瑜阵亡饮马河后,父母劝她适(改嫁),胡泣曰:“吾以心许之矣。”守节终身。天顺间(1457-1464年)诏旌其门,曰:忠臣节妇。由于先祖母胡氏还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女将,在瑜阵亡后,与其侄
    瑄,福次子。袭济南卫指挥佥事,正统元年(1436年)升指挥同知,续升山东都司署都指挥佥事。诰封昭勇将军。配李氏,诰封淑人。子四,鑑、镛、铠、钺。
六世祖:鑑,瑄长子。袭济南卫指挥佥事,诰封昭勇将军。
    镛,瑄次子。景泰二年(1451年)袭济南卫指挥佥事,后升都指挥职衔止,授指挥使,诰封昭勇将军。配霍氏,诰封淑人。子二,隆、浒。
   七世祖:隆,镛长子。袭指挥使,诰封昭勇将军。
    浒,镛次子。东昌始祖。袭指挥使,成化六年(1470年),调东昌卫掌印指挥使,诰封昭勇将军。配薛氏,诰封淑人。葬城南邓楼村西东昌邓氏家族的祖茔。子二,桂、相。
    八世祖:桂,浒长子。宏治五年(1492年)袭东昌卫指挥使,降指挥同知,升青州守备。降千户例。子孙袭替仍照祖职。诰封明威将军(从三品)。配周氏,诰封恭人。子二,勋、杰。
    相,浒次子。岁贡,授沔阳县丞。
九世祖:勋,桂长子。袭东昌卫指挥佥事。诰封明威将军。配耿氏,继配许氏,诰封恭人。子二,堂、  。
    十世祖:堂,勋长子。嘉靖十三年(1534年)袭指挥佥事。诰封明威将军。配素周氏,诰封恭人。葬齐谦德屯。子五,都、郡、郊、邦、祁。堂为人谨厚,论事侃直。整顿屯田事务,教子孙读书明理。其四子邦、孙守清、守渐落籍于此,皆登科举第,成为望族。
    十一世祖:都,堂长子。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武举,袭指挥佥事,升山东掌印都指挥使。诰封明威将军。子守洛。
    邦,堂四子。字子正,号中宇。博学识,补诸生,以贡授莱州府学训导。与尚书王汝训同修府志,传记多成其手,未尝一字涉私,人钦其直。配任氏,葬齐谦德屯。子五,守淳(痒生)、守瀚、守源(痒生)、守清、守渐。
    十二世祖:守洛,都长子。万历九年(1581年)袭指挥使。诰封明威将军。子秉谦。
    守清,邦四子,字星海。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人,初任襄城令,改怀远清廉。慈惠士民,皆户祝之。升临洮府同知。洮居边塞,兵民杂处,守清经理得宜,有经国筹边之誉(通志)。
    守渐,邦五子,字学海。崇祯戊辰(1628年)拔贡,癸酉(1633年)副榜。性纯,孝制行一,遵先训,潜心经史及程朱遗书,引进后学无倦色。初娶朱太傅延禧之妹也,续配许氏,诰赠宜人。葬齐谦德屯。因子秉恒赠朝议大夫、昆山令。子四,秉兑、秉  、秉恒、秉益。
    十三世祖:秉谦,守洛子。万历二十年(1592年)武进士,二十四年(1596年)袭指挥同知。诰封明威将军。秉谦性沉静,喜读书,娴于韬略。初任王徐塞守备,升德州游击。值白莲教乱,有捍御功,人为建生祠。居乡以诗文自娱,称为儒将。子之荣。
    秉兑,守渐长子,
    秉恒(1617-1690),守渐三子,字元固,号泷江。顺治五年(1648年)举人,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授昆山令。十二年
(1655年)改江西永丰县令。在任期间,杀贼有功,擢升户部主事。康熙十二年(1673年)升江西司员外郎,十七年(1678年)改任云南司员外郎,二十三年(1684年)升福建巡海道道员(正四品),二十七(1688年)年改任湖广荆南道道员。康熙十六年(1659年)从明朝大司马聂豹的后裔诸生聂荀手中购得唐朝书法家颜真卿传世之宝《祭侄文稿》和历史上的名人宋朝陈深、元朝陈绎曾、明朝文徵明、罗洪先曾为此作的四个跋,并亲自为此《祭侄文稿》作跋。此件《祭侄文稿》在邓氏家族珍藏二百八十余年,直到聊城解放前夕。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今城内状元街东首建“昭勇坊”(因明代邓氏世袭昭勇将军,故名)。在城东南四里处建“止园”(邓氏私家园林,在现城南前邓楼村址,已轶毁)。著有《石堂集》、《春秋直解》(张榕端序)、《名臣奏议录》、《大清律笺释》及《邓氏族谱》(黎士宏序)。后人赞曰:秉恒少嗜书,敦大节,强力任事,不为诡随及临事变机权错出。有古大臣风。卒年七十四岁。配邢氏,诰封宜人。子二,允燮、光燮。
十四世祖:之荣(1593-1644),秉谦子,字朴如。崇祯二年(1629年)袭指挥佥事,诰封明威将军。之荣尝从戚继光学兵法,得兵诀秘书与《虎铃经》,尽究其蕴。甲申(1644年)殉难,卒年五十一岁。
    允燮(1634-1690)秉恒长子,字理三,号ㄨ斋。事亲先,意承志。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岁贡官山西山阴知县。大旱,流亡略尽。允燮亟请发帑赈济。复捐俸煮粥,存活甚众。由于清廉爱民,民呼为“邓佛”。摄朔州守(正六品),又摄马邑。厘弊剔奸,诸政具
    举,以卓异特荐,未几,得疾,卒于官。年五十七岁。因孙钟岳诰赠光禄大夫,礼部左侍郎。配陈氏,续配王氏、申氏,诰赠一品夫人。子二,基哲、基圣。
    光燮,秉恒次子。考授同州知。
    十五世祖:基哲(1655-1701)允燮长子,字骞之,号峄亭。性至孝,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事两继母,皆尽孝。官邹县教谕,以身率物,诸生皆敬。惮升国子监学录。时祖秉恒官于闽,父允燮官于晋。代父服勤,遂不复仕。雍正元年(1723年)以子钟岳诰赠光禄大夫、秉德郎、翰林院修撰、礼部左侍郎。曾在城东运河西岸建“东园”(邓氏私家园林,旧址在今羊使君巷南邓家园,已毁);他积极参与聊城的公益事业,在城内楼东建“白衣观音堂”(地址在现古楼东原东昌府区公安局旧址,文革期间彻底被毁)。卒年四十七岁。娶妻田氏,乃聊城名士田宫芳之次女,诰赠一品夫人。子四,女五。子钟岳(状元)、钟音、钟叙、钟一(皆举人)。女五人,并适士族。
    基圣(1658-1714),允燮次子,字思睿,号孺存。七岁丧母,哀毁如成人。事两继母,皆尽孝。以诸生贡成均,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授内阁中书舍人三载,称其职。四十八年(1709年)补户部主事,旋迁员外郎,以廉干闻,任大通桥监督,力除诸陋弊,奸利者无所措手。以劳得疾。寻迁刑部福建司郎中。配耿氏,诰赠宜人。子四,钟昱、钟锦、钟万、钟华。   
      十六世祖:钟岳(1680-1753),基哲长子,字东长,号悔卢。赋质端厚,颖敏过人,于书无所不读,尤邃易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举顺天乡试(时年28岁),六十年(1721年)登进士一甲第一(时年41岁。本科共取进士163人。会试试题:“据于德依”三句,“郊社之礼”四句,“自生民以”三句),入翰林。雍正元年(1723年)充江南副考官,道丁内艰。四年(1726年)起任江苏学政,刊《近思录》、《白鹿洞规》等书训士。七年(1729年)以少詹学士任广东学政,旋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十一年(1733年)迁礼部右侍郎,充《一统志》总裁,转左侍郎。寻降太常卿。雍正十二年(1734年)先是以奏对不称,降级待补,丢了官职。乾隆元年(1736年)被重新起用。到浙始补通政司参议,督浙江学政,四年(1739年)再留学政任,七年(1742年)仍晋礼部右侍郎,九年(1744年)转左侍郎,加一级。甲子(1744年)、丁卯(1747年)两充江南正考官。十三年(1748年)扈从圣驾东巡。夏以疾致仕归,阅五载即世。卒年七十四岁。雍正五年状元,兵部尚书彭启丰曾经这样评价邓钟岳:“前辈聊城邓公于康熙辛丑科以第一人及第。海宇瞻之,如景星卿云。丰(彭启丰)自通籍后,谒公于邸第,见夫泰山乔岳之容,霁月光风之度,恂恂庄庄,学识坚定,有古大儒风。盖前明罗文恭公之流亚也。”又曰:“盖公遭际昌时,中立不倚,清德重望,岿然与古大臣相埒,朝野翕然推重。谓:本朝山左人物,如李邺园之功业,王渔阳之风雅,与公之德量堪鼎峙焉。”著有《知非录》(彭启丰序)一卷,《寒香阁诗集》(彭启丰序。彭启丰,字翰文,号芝庭,江苏长洲人。雍正五年状元,官至兵部尚书。是邓钟岳的学生,与邓钟岳交厚。)四卷(寒香阁曾是邓氏家族的藏书楼,为邓秉恒所建),文集四卷。(以上著作的刻本现藏山东省图书馆)。生二子,汝勤(汝功)、汝敏。
    钟音——基哲次子,雍正四年(1726年)举人。其子邓汝砺,乾隆元年(1736年)举人。官莒州学正。
    钟叙——基哲三子,雍正七年(1729年)举人。早卒。其妻任氏,守节四十余年,教子汝襄举贤书。旋卒。妻朱氏二十一岁守节。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地方政府为其建坊旌(即贞节牌坊,已毁)。其子邓汝襄乾隆六年(1728年)考取举人。
    钟一——基哲四子,字紫垣,雍正七年(1729年)举人。性谦谨。事长兄钟岳如严师。雍正七年(1729年)与兄钟叙同举于乡。钟叙卒,遗孤汝襄,教之成立。卒年五十六岁。其长子邓汝鳌为监生,次子邓汝贤乾隆六年(1728年)考取举人。官潍县教谕。
    十七世祖:汝功(1724-1776)(榜名汝勤)钟岳长子。字谦持,一字午厓。渊源家学,善读父书,字写得相当好,甚至超过了被康熙赐为“字甲天下”的父亲邓钟岳,被世人誉为“楷法尤本天授”(《聊城县志》语),可谓文坛奇才。他是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亚元,即第二名),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与刘墉为同时代人,只是参加科举考试较晚。该科共取进士158人.会试题目:“苟日新日”三句,“仲叔圉治”三句,“敢问何谓……言也”,赋得“灯右观书”得“风”字)。乙未通籍后,无不决为大魁(旧时称科举考试中状元为大魁)。但终因其书法出众,以及其父“字甲天下”之嫌,得不到乾隆皇帝的赏识,而不能入仕(考中进士而不能入仕者极少)。因自己空有一身学问而得不到任用,乃工愁善病,落落不自得,不久即离开了人世。(而此科考取的进士一甲三人也遇不幸,实属历史罕见。)邓汝勤的诗写得很好,流传下来的有清乾隆李文藻刻本《密娱斋诗稿》一册,海源阁曾经收藏,现藏于山东省图书馆。邓汝勤的墨迹在聊城流传较多,著名的有《毁窑碑记》的碑文。此碑文由邓汝勤撰文。他不但字写得好,画也很有功力。据《聊城县志》记载:邓午厓(即邓汝勤)为悔卢宗伯(即邓钟岳,明清时期称礼部侍郎为少宗伯)长子,工书法,而不知其并工于画也。叶云台家有小幅,题:“云山半白云生滃,然失烟树无心出,岫来去作人间雨。午厓戏墨。甲申(1764年)九日往,见董元宰(注:即董其昌。)奇云出岫图,烟云变幻如有神助,追忆写此,未能形似。”另据《聊城县志》记载:唐颜真卿《祭侄文藁》真迹在其家中珍藏。此件国宝级文物在邓氏家族中珍藏历经九代,达二百八十余年。其高祖父邓秉恒曾为此帖作跋。也正是《聊城县志》所披露的这一记载,使得此件《祭侄文藁》连同历史文人为此文稿所作的五个跋,在聊城解放前夕流失海外,给邓氏家族及国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子一,枝萼。
    汝敏,钟岳次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官直隶栾城、邢台知县(正七品),升浙江温州府总捕同知(正六品)。诰授奉政大夫。子一,枝经。
十八世祖:枝萼,汝勤子。监生。子一,玉辰。
    枝经,汝敏子。子一,玉振。
截止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明、清两朝本族共出职官四十名,状元及第一名,文武进士五名,文武举人二十四名,恩、拔、副、岁贡二十名,廪、增文武生员一百四十名,监生二十四名。
    以上仅是我掌握的一些有关东昌邓氏族谱的资料,可能与以前有关的资料有一些出入的地方,应以此为准。
                             
附:
东昌邓峄亭墓表
 
方    苞[注]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下同)夏,东昌邓钟岳将告归,以曩所述赠君及田太安人。行略示余,曰:“吾故知子于志表之文,虽亲故无假,非敢以私请也。将以入宗谱,惟子讨论焉。发而观之,皆庸行,所宜然有难焉者。”
    君十载丧母,嗣丧继母,至再父殁,承重丧大。父母哀麻不绝于身者近二十年,皆能尽情以赴于礼。其为国子监学录,年未及三十,丁内艰。念大父(祖父)官闽(福建),南父(父亲)官代北(山西北部),代父服勤就养,遂不复补官。余尝过东昌,无老少皆称钟岳孝悌修饰,具言其家法。虽未指目君之为人,而钟岳所述之无虚,溢可知矣。昔余大父为学官于芜湖,君之大父参议公适司,芜关降爵列而为友。余与钟岳未见而相知,既订交果,不悖于所闻其家法之善,又亲得之于其乡人,故特表而出之,使天下知。为人祖父者,宜慎行其身,以开其子孙。而子孙能贤,亦以徵信为其祖。若父之善行,又
    钟岳不以志表属。余乃所以重其亲,信于友,而余之不能已于言端由于是焉。田安人与君比意同力,以事亲长。岁庚午,君侍大父母于家,闻父疾,赴山右,而参议忽遘疾甚危,邢宜人笃老,安人承凶,临于别室,易衣奉姑而侍舅疾。比参议之终,邢宜人竟未知有子之丧也。呜呼!是可则也矣。
    君讳基哲,字骞之,号峄亭。以太学生授邹县教谕,迁国子监学录。生于顺治乙未年(1655年)二月,卒于康熙辛巳年(1701年)十月,享年四十有七。以雍正元年(1723年)覃恩赠承德郎,翰林院修撰。田氏为东郡名族,安人,岁贡生讳宫芳次女,生于顺治丙申年(1656年)三月,卒于雍正癸卯年(1723年)三月,享年六十有八。封太安人。子男四人。钟岳,康熙辛丑(1721年)进士一甲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历官礼部左侍郎,雍正十二年(1734年)以奏对失辞,降级调用。次钟音,雍正丙午(1726年)举人,拣选知县。钟叙、钟一,雍正己酉(1729年)同榜举人。女五人,并适士族。孙男八。雍正乙巳(1725年)十一月合葬参议公墓右第一穴。
注:
   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朝散文家,桐城派创始人。康熙进士,官至礼部侍郎。与邓钟岳交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