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邓姓故里 > 邓姓名人 >

中国两弹 元勋——邓稼先

发布时间:2011-02-28 16:18:00 人气: 来源:未知


 
邓稼先1986年7月29日杰出的核科学家,我国科技界和国防科研战线上的一颗巨星---邓稼先同志逝世了。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他的名子虽然鲜为人知,但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正如苏联的火箭之父一样,邓稼先是我国原子弹、氢弹事业的开拓者和元勋,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
一,邓稼先192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后曾在昆明文正中学、北大物理系任教。这期间他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民主爱国斗争,曾担任北京大学教工联合会主席。1948年他赴美国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春天,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时,邓稼先心中再也无法平静,他满怀报国壮志,毅然辞去工作,冲破阻力回国,但在办理回国手续遇到多方的阻力,经本人的不懈努力和国内的帮助下,特别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这件事,邓稼先和其他200名留学生,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邓稼先与从欧美回国的一些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彭恒武、王金昌一起,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工作。当时他只有27岁,被专家们称为“娃娃博士”。邓稼先在彭恒武先生的领导下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原子核理论我国还是一块空白,邓稼先为填补这块空白,潜心钻研,勤奋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世纪60年代年,美国对我们采取敌视态度,苏联撤回专家要求我们三年还清他们债务,国内正处在三年严重困难时期,台湾蒋介石又蠢蠢欲动要反攻大陆,中国人民面临国内外严峻情况下,我国政府为了摆脱旧中国长期受侵略屈辱的历史,决心大力增强国防力量,树立起祖国的国威、军威,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决定发展我们自己的核武器事业,党中央下最大决心,决定研制出中国自己的原子弹。中国的核武器科学技术研究就是在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开始起步的。
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时代使命,中央从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留学生中集中了一批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青人,邓稼先就是其中被选中的一位。从此以后,邓稼先就离开近代物理研究所,隐姓埋名,埋头于我国的原子弹、核武器的事业。整整28年,邓稼先不为名不为利孜孜不倦地奋斗,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实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实验,他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期间他还担任过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
在研制出中国自己的原子弹这一伟大的事业中,邓稼先承担了原子弹的理论研究设计的领导工作。他手下分配了28名毕业的大学生当时邓稼先只有34岁,对这些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来说,邓稼先既是领导,又是教师、朋友,在一过金秋季节的邓稼先与这批年青人聚集在北京郊外的一片荒野上开始向原子弹堡垒喧战的思想准备。
作为这支年青队伍的带头人,邓稼先从一开始就明确地向他们讲,外国人曾带着嘲讽的口吻对他说:“在原子弹的领域里,你们中国人的大脑还是真空。”邓稼先回答说:“真空有什么?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并且告诫青年人说:“他们是靠不住的,研究原子弹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
怎样实现自力更生呢?当时的做法是边干边学。一方面组织高级科学家讲课,他本人也上台讲课,常讲授中子物理有关课程。他还具体帮助青年人选择学习材料,确定研究方向。另一方面在确定了理论攻关方向后,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协同攻关。那时大家干劲很足,晚上大楼内灯火通明,直到深夜。清晨起床后,吃早饭前还要到研究室学习、钻研,谁要是八点钟来上班就感到脸红。邓稼先与大家同甘共苦,和大家一起探讨问题。有时为了搞清一个新问题,他常常彻夜不眠,第二天早上用冷水浇头后,又匆匆走上讲台。
邓稼先有战略家的眼光,确定攻关方向问题上,他要求每一个成员全面掌握、吃透理论。28年后的今天,这批年青人都已成为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了。他们回忆当年的工作和学习时说:“那时候我们心中无数,茫然无知。是老邓确定的这个方向,使我们集中精力,争取了时间。就是现在,他毅然是我们科研攻关中不可偏离的中轴。”
由于有自力更生的指导思想还由于邓稼先对青年人、对理论功底上严格要求。所以当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一批一批撤离并将图纸带走,也并没有使我们的工作中断。就是在这时经过近两年的理论建设,开始了向原子弹堡垒直接进攻的第一战役,这个战役在邓稼先的指挥下,在设备简陋的小研究机构里打响了。
他们的工作条件,说好听点是个研究机构,实际这个研究机构仅有几台手摇、电动式的计算器,和一些算盘。就是用这些东西在邓稼先的领导下,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计算和各项实验工作,进行原子弹的总体设计方案。为了找到正确结论,邓稼先九次计算整整花费了九个月时间。1960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除了有限的定量粮食外,每个人一个月半斤肉、四两点心,不少人得了浮肿病。但他们仍然日以继夜地工作邓稼先身先士卒,常常在办公室和衣而卧,醒了,揉揉眼睛继续干。他们在和时间赛跑,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取得科学数据,拿出正确的原子弹总体设计方案。邓稼先九次计算结论,由周光召从理论上证实了其正确性。接着他们圆满地解决了原子弹内部的所有关键的力学问题。成功地解决了不定向流体力学的计算方法问题。
然而这一切理论问题的计算结论,必须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但当时我国没有发达国家的那种高级实验室,无法逼真地模拟出原子弹爆炸的状态,来验证计算系统的正确性。然而邓稼先领导大家,千方百计的克服困难,找到在简陋的条件下,能够模拟的环境。创造出一条中国式的外推法,开辟出了一条通往原子世界的捷径。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1962年终于完成了原子弹的总体设计方案。根据这个总体设计方案提出在1964年下半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中国第
一颗原子弹。
原子弹爆炸前,毛主席、周总理、聂荣臻、张爱萍招见邓稼先,毛主席对邓稼先为国家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作了充分的肯定,并问邓稼先“原子弹成功的把握有多大?” 邓稼先说“到目前为止工作一切顺利”。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当美丽而壮观的蘑菇云在西北的天空升起时,

喜讯迅速传遍全国整个国家沸腾了,外国人惊呆了,蒋介石说“反攻大陆无望了”。我们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把原子弹搞出来了而且完全依靠我们自己的技术力量。我们这个被西方视为落后的东方大国,一跃进入第四个核大国。这个飞跃浸透了邓稼先和他领导下的科技工作者多少心血呀!
世界核武器发展大体经历原子弹、氢弹、新型的氢弹,以及具有特种效应的核武器四项大的突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使我国向核武器的世界迈出了第一步,在苏美核垄断下,军备竟赛越演越烈的国际环境下我们要自强就必须继续迈出第二步,第三步--跨入世界核武器的先进行列。邓稼先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有这个雄心壮志。在核武器发展的四大突破中,邓稼先作为核工业部研究院院长,勇敢地担起这付担子,并在他离开这个世界之前,这四项大的突破,基本实现。邓稼先率领他的队伍,开始向新的领域--氢弹发动进攻了。氢弹的难度更大。如果说原子弹是用中子做火柴去点燃裂变材料,那么氢弹就是用原子弹当火柴去点燃聚变材料。当1963年第一颗原子弹理论方案完成后,邓稼先就在考虑下一步行动了。他组织了一个多路探索氢弹奥秘的科研班子。1965年从上海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以于敏副主任为首的研制组,摸索到突破氢弹原理的可能途径。邓稼先立即飞往上海,与大家一起通宵达旦地分析计算结果,讨论技术问题,然后又与于敏同志一起飞往西北实验场,向当时核工业部部长刘西尧作出立即按有关方案组织进行理论冷实验的决定。
理论冷实验一次成功,邓稼先立即决定,结束多路探索,集中力量攻关.正在这时听说法国也要爆炸氢弹,邓稼先与他的战友们决定,一定要抢在法国人之前,胜利地进行我们的氢弹实验.为此邓稼先召开了全所大会,领导这支队伍全力以赴投入研制氢弹的攻坚战.1967年6月,我国第一枚氢弹终于抢在法国之前在我国西北上空爆炸了。

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5年、法国用了8年、
而我们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
邓稼先不仅在突破“两弹”原理方面功勋卓著,在氢弹的实战化和核武器的不断创新方面,也做了重大贡献。我国的热实验有一半是由他亲临现场指挥的。1984年冬天,进行“六五”计划期间最后一次关键性的热实验,邓稼先在西北实验场前沿阵地指挥,当他看到实验圆满成功的实验波形时,兴奋地笑了,但他怎能料到,此时癌症已开始侵袭他那高大的身躯了!
四,邓稼先之所以成为我国核弹元勋、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是与他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顾全国家大局的博大胸怀和治学严谨的学风分不开的。邓稼先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从理论设计、加工组装、实验测试到定型生产,都是尽量深入第一线考察了解情况,遇到重大问题,无不亲临现场指挥、处理,始终遵循周恩来总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指示对待每一项工作,绝不放过一个疑点。有一次,热实验装置的理论方案基本确定后,并下达到制造车间准备加工生产的通知,但这时有的同志提出了确保实验成功,需要修改理论方案的建议。他听到这个意见后,尽管明白这意味着他必须重新向全院下达紧急的加工任务,但为保证实验万无一失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意见。20多年,每次测验以前,他吃不好,睡不好,担心那比蜘蛛网还复杂万倍的控制、测试的监视系统的电缆、仪器设备,成千上万个环节有哪个还可能出什么问题,用邓稼自己的话说,这20多年来他经常是“心提在嗓子眼上”过日子。平时在北京他心跳一分钟七、八十次可是一到基地在起爆前他的心跳常在120多次血压也往上窜。
邓稼先长期忘我工作、不为名、不为利,心中只有国家民族的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在突破新的核武器时期,邓稼先同志根据科学的设计,为了抢时间,给国家节约巨额经费,将原来拟进行三次的实验。这个决定虽然可以提前时间,但方案的难度加大,理论设计和测试要求都提高了,邓稼先还要担较大风险,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考虑的是尽早地在科学原理的突破,尽早突破新的核武器。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他可以忍受精神上的巨大打击继续夜以继日地工作。“文化大革命”发生后,妻子受到冲击,女儿被迫下乡插队,家里仅剩下他与孤零零的小儿子。但他并没因此影响工作。1970年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某些人利用连续三次冷实验没有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不问青红皂白,把矛头指向理论部,强令将邓稼先等十几位科研人员调动西北场地,组织不明真向的工人群众对他们进行批判、围攻。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在有可能被打成反革命和反动学术权威的危险情况下,邓稼先在科学面前没有讲一句违心的话,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最后赢得了工人的理解。
邓稼先尽管在理论和实际上有很高的造诣,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学风民主,没有架子,常鼓励别人提不同意见,然后博采众长。他本人也抓紧时间勤奋学习。他除了研究有关的核物理等专业学科外,为了追踪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坚持学外语。他除了掌握英语外,还自学德语和法语,每次出差随身必带录音机、磁带,抽空学习。
五,邓稼先长期忘我的工作,终于积劳成疾。1985年一次身体检查,医生确诊肛管癌,立即住院手术。邓稼先两次住院三次手术,在精神和肉体上经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关心他的事业,每当领导和同志去看望他,讨论的话题总是工作的问题。第一次手术出院后,不顾身体尚未痊愈,就投入了工作中去。
邓稼先第二次住院后多方抢救无效。在他临终前,仍念念不忘给中央写信,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真可以说是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永远地离开了他之奋斗的事业时年62岁。
邓稼先去世后,8月3日下午国家为他开了追悼会。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为他致的悼词中对他的一生给以了很高的评价:“邓稼先同志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奋斗了28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实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实验,他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邓稼先同志长期忘我工,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积劳成疾。---邓稼先同志真正做到了他经常讲的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他的名子虽然鲜为人知,但他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他不愧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子,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不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正如邓稼先的战友高潮讲的:“由于他所做的工作,许多属于国家战略机密,一时还难于公诸世人。但是,他的献身、求实、创新、协作的精神和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作者 邓世权 二0一一年二月十18日 草于安徽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