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宗龄
发布时间:2013-06-25 16:44:00 人气: 来源:未知
邓宗龄
邓宗龄,明雷州府徐闻县人,生于明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字子振。万历四年(1567)举人,十一年(1583)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检讨。著有《吹剑斋文集八卷》,《玉堂遗稿》,《舟中草》等。
邓宗龄 - 生平简介
邓宗龄自少颖悟绝人,博综群籍,年十九以儒士登丙子明万历年(1576)举人,明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朱国祚榜进士登第,并通过殿试优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补检讨,名震玉堂,少精举业,尝著《舟中草》,海内诵之,选古文数十卷传以世。宗龄体貌魁伟,有逸人度,谓其有公辅之望,惜啬于年,著有《玉堂遗稿》。
现查阅明《广东通志》、明万历推官欧阳保编纂的《雷州府志》和清《海康县续志》共收有邓宗龄的著作《舟中草》、《玉堂遗稿》、《拟御制重刻资治通鉴纲目序》、《遂溪学名宦乡贤祠记》、《新筑东河记》、《雷州天后庙记》、《平南碑记》、《陈侯去思碑记》等文章。他参与、主持了《资治通鉴》的重修工作;可惜邓宗龄这位岭南才子在四十多岁就因病去世了!
据明万历年间《雷州府志》上记载:邓宗龄,十九岁中明万历丙子科举人,至万历癸末(1583)殿试中朱国祚榜之二甲二十四名的进士登第,被选入朝廷翰林院为庶吉士补检讨、编修,擅于诗文,著有《舟中草》、《玉堂遗稿》被载入《广东通志》和《雷州府志》;在雷州和徐闻流传着他许多的故事。
邓宗龄 - 民间传说
相传,明万历年间,徐闻知县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红灯笼从孔庙飞出,一直往东而去;醒来后觉得好生奇怪,第二天早上,知县马上着人找来个明师问梦,明师听后,掐手一算,说:这是一个祥梦,只要知县往东寻访,必有好事。知县即刻安排皂隶,坐着轿子往东出巡。
知县一边坐轿欣赏沿途的山川秀色,一边问风问俗,行到调黎庄后,见是天色将暗,便在村上找户人家歇息。皂隶见村有座大庄园,便去寻宿,庄园主姓邓,六十余岁,邓公夫人四十余岁,除了奴仆,别无他人。园主热情好客,宰鸡杀鸭,加上自熬米酒,款待知县大人。酒至半酣,知县乘兴,顺便问起,邓家新近有否什么喜事。园主好不高兴,便说出他晚年得子,夫人昨夜刚好分娩。知县不胜欢喜,唤抱来一看。只见婴儿浓眉大眼,印堂大开,非一般俗夫所比。知县赞叹不已,对邓公说:“此儿必成大器。”便要为他命名。邓公受宠若惊,急忙拿来砚纸笔墨,知县乘兴,命其名为邓宗龄。
日后,邓宗龄果真是个奇才,少小就聪颖无比,之乎者也,四书五经,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不忘;有时竟无师自通。邓公送至县学,教谕见他才气逼人,即送他到州院试后学习,州学训导见他才高八斗,难与之比拟,又推荐保举他到京都国子监就学。
邓宗龄进了国子监,引起了当朝宰相的注意,特别安排邓宗龄和他的儿子一起研习,准备科考。主教官对邓宗龄另眼相待,他专门收集历朝历科状元文章送给宰相儿子学习,不让邓宗龄沾边。邓宗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天,乘宰相儿子外出游玩,便搬来书笈,翻开一看,全是秘传文章,邓宗龄急急过目,竟全部记入脑中,临考前,教官安排邓宗龄和宰相儿子撰写备考文章,邓宗龄饱蘸浓墨,一气呵成。交到教官手里,教官读后惊得目瞪口呆。宰相儿子的文章如何比得上邓宗龄!邓宗龄肯定是块状元料。那如何是好?于是报与宰相。宰相派人威逼利诱邓宗龄,宗龄深知个中奥秘,审时度势,大展云水襟怀,与宰相儿子订了个君子协定。在考试时,邓宗龄的考卷署名宰相的儿子,宰相儿子考卷署邓宗龄大名。果然,宰相儿子荣登榜首,邓宗龄屈居于二甲二十四名的进士登第;之后徐闻地就再也没有出过状元郎了。
邓宗龄,明雷州府徐闻县人,生于明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字子振。万历四年(1567)举人,十一年(1583)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检讨。著有《吹剑斋文集八卷》,《玉堂遗稿》,《舟中草》等。
邓宗龄 - 生平简介
邓宗龄自少颖悟绝人,博综群籍,年十九以儒士登丙子明万历年(1576)举人,明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朱国祚榜进士登第,并通过殿试优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补检讨,名震玉堂,少精举业,尝著《舟中草》,海内诵之,选古文数十卷传以世。宗龄体貌魁伟,有逸人度,谓其有公辅之望,惜啬于年,著有《玉堂遗稿》。
现查阅明《广东通志》、明万历推官欧阳保编纂的《雷州府志》和清《海康县续志》共收有邓宗龄的著作《舟中草》、《玉堂遗稿》、《拟御制重刻资治通鉴纲目序》、《遂溪学名宦乡贤祠记》、《新筑东河记》、《雷州天后庙记》、《平南碑记》、《陈侯去思碑记》等文章。他参与、主持了《资治通鉴》的重修工作;可惜邓宗龄这位岭南才子在四十多岁就因病去世了!
据明万历年间《雷州府志》上记载:邓宗龄,十九岁中明万历丙子科举人,至万历癸末(1583)殿试中朱国祚榜之二甲二十四名的进士登第,被选入朝廷翰林院为庶吉士补检讨、编修,擅于诗文,著有《舟中草》、《玉堂遗稿》被载入《广东通志》和《雷州府志》;在雷州和徐闻流传着他许多的故事。
邓宗龄 - 民间传说
相传,明万历年间,徐闻知县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红灯笼从孔庙飞出,一直往东而去;醒来后觉得好生奇怪,第二天早上,知县马上着人找来个明师问梦,明师听后,掐手一算,说:这是一个祥梦,只要知县往东寻访,必有好事。知县即刻安排皂隶,坐着轿子往东出巡。
知县一边坐轿欣赏沿途的山川秀色,一边问风问俗,行到调黎庄后,见是天色将暗,便在村上找户人家歇息。皂隶见村有座大庄园,便去寻宿,庄园主姓邓,六十余岁,邓公夫人四十余岁,除了奴仆,别无他人。园主热情好客,宰鸡杀鸭,加上自熬米酒,款待知县大人。酒至半酣,知县乘兴,顺便问起,邓家新近有否什么喜事。园主好不高兴,便说出他晚年得子,夫人昨夜刚好分娩。知县不胜欢喜,唤抱来一看。只见婴儿浓眉大眼,印堂大开,非一般俗夫所比。知县赞叹不已,对邓公说:“此儿必成大器。”便要为他命名。邓公受宠若惊,急忙拿来砚纸笔墨,知县乘兴,命其名为邓宗龄。
日后,邓宗龄果真是个奇才,少小就聪颖无比,之乎者也,四书五经,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不忘;有时竟无师自通。邓公送至县学,教谕见他才气逼人,即送他到州院试后学习,州学训导见他才高八斗,难与之比拟,又推荐保举他到京都国子监就学。
邓宗龄进了国子监,引起了当朝宰相的注意,特别安排邓宗龄和他的儿子一起研习,准备科考。主教官对邓宗龄另眼相待,他专门收集历朝历科状元文章送给宰相儿子学习,不让邓宗龄沾边。邓宗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天,乘宰相儿子外出游玩,便搬来书笈,翻开一看,全是秘传文章,邓宗龄急急过目,竟全部记入脑中,临考前,教官安排邓宗龄和宰相儿子撰写备考文章,邓宗龄饱蘸浓墨,一气呵成。交到教官手里,教官读后惊得目瞪口呆。宰相儿子的文章如何比得上邓宗龄!邓宗龄肯定是块状元料。那如何是好?于是报与宰相。宰相派人威逼利诱邓宗龄,宗龄深知个中奥秘,审时度势,大展云水襟怀,与宰相儿子订了个君子协定。在考试时,邓宗龄的考卷署名宰相的儿子,宰相儿子考卷署邓宗龄大名。果然,宰相儿子荣登榜首,邓宗龄屈居于二甲二十四名的进士登第;之后徐闻地就再也没有出过状元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