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邓姓故里 > 邓姓名人 >

东汉德才兼备的皇太后 邓绥

发布时间:2013-08-22 16:48:00 人气: 来源:未知

东汉德才兼备的皇太后 邓绥
● 邓远行
 

东汉王朝最杰出的皇太后,恐怕就是汉和帝刘肇的皇后邓绥了。
  邓绥(80--121年)出生在家世显赫且人口众多的大家族中,祖父是东汉的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宿之首、高密侯邓禹,父亲邓训为护羌校尉,母亲姓阴,是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堂弟的女儿。可能是受良好家庭教育的缘故,也许是天性使然,小绥绥自小就乖巧、聪敏、善良、体贴他人,深受长辈们喜爱,她的奶奶太傅夫人非常喜欢她。一天,奶奶突然兴致大发,亲自为她剪头发,但终归年纪大了,眼花,结果一不小心剪伤了她的后额。此时才五岁的邓绥强忍着痛,若无其事。事后,左右丫环奇怪地问她,难道不痛么?邓绥说:“我不是不痛,只是觉得太夫人喜欢我,才亲自为我剪发,我怕老夫人知道了伤心,所以就强忍着罢了”  
   邓绥自小就喜好读书, “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 ,经常与兄弟们探讨经书、典籍,但对女工之类的事情却不太喜欢。她母亲对此有些不高兴,说“你不学习女工,不织布裁衣,却总是读书研究经史,难道想做女博士么?”小绥绥不想违逆母亲的意愿,于是白天学习女工,晚上诵读经史。而她父亲邓训却感觉女儿天姿聪敏,异于常人,因而 “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  
   永元四年,邓绥十二岁,原本已被拟定进宫,但恰恰在此时,父亲突然去世了。这对她来说无异是晴天劈雳,她“昼夜号泣,终三年不食盐菜” 当三年服丧期满之时,邓绥已经憔悴不堪,连亲友都快认不出她来了。她的孝顺与善良,让亲友们无比感动。
  永元七年(公元95年),邓绥再次被选入宫中。《后汉书》记载 “后长七尺二寸,姿颜姝丽,绝异于众,左右皆惊”(邓绥身高“七 尺二寸”是汉代时的尺寸, 相当于现在1.7米)。此时汉和帝刘肇已是十七八岁,一见邓绥,也被邓绥的姝丽姿容及婷婷玉立的身材所倾倒。
   永元八年(96年), 邓绥被立为贵人,居于嘉德宫,地位仅次于皇后。她自幼饱读经史,深知宫庭险恶,因此,处处小心翼翼,谨慎有加。对待阴皇后,她 “恭肃小心,动有法度” 每逢宫中宴会,六宫妃嫔贵人都竞相修饰,浓妆艳抹,争奇斗艳,邓绥却独着素妆,没有过多的装饰,当她发现自己穿的衣服与阴皇后的衣服颜色一样时,立刻就去换掉;与阴皇后同时面见和帝时,她从来不敢正坐,只是侧身坐着相陪;与阴皇后一同走路时,则微躬身躯。汉和帝每每有所询问,邓绥也总是逡巡再三,从来不在阴皇后开口之前讲只言片语。处处体现了礼法上姬妾服从妻子应有态度。对其他妃嫔,常卑辞克己,曲意抚慰;即使是宫中隶役,邓绥也皆施以恩惠,从不盛气凌人。对此,和帝深深感叹 :“修德之劳,乃如是乎!” (“自古以来,人们对道德的苦苦修行和追求,大概就是像邓绥这个样子吧!”)。 邓绥在宫中的表现堪称封建社会传统道德的典范。 
  邓绥的谦恭,赢得了和帝的赞赏,以及宫里上下的敬重。阴皇后明显感受到自已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内心的妒嫉也就愈发强烈,以致她对和帝态度也一反常态,每当和帝来到她住的长秋宫,阴皇后就推说有病,不与皇帝亲热。此时,她与邓绥都无子嗣,后宫所生的几位皇子,也都不幸夭折。聪明的邓绥虑及皇帝继嗣不广,常垂涕叹息,多次推选才人进御,希望能为皇上生下龙种,以博取和帝的欢心。
  久而久之,和帝觉得邓绥比阴皇后更近人情,而且处处为汉室着想,所以,就格外高看她一眼。一次,邓绥染病,和帝为表示恩宠,特命邓绥的母亲和兄弟入宫照料,且不限定日数。按汉朝的宫禁制度,这确实是格外加恩了。但邓绥恃宠不骄,劝和帝道:“皇宫是何等重要的地方,您让外戚长时间住在这里,会让人觉得您偏爱我,这会损害您和我的声誉,这是我不愿看到的啊。”和帝听后,深受感动:“别的女人都巴不得家人能够随意出入,以证明自己得到了皇帝的特殊恩宠,而你却为江山社稷着想,真是难得啊”。至此,心中受的天平更倾向于邓绥了。    
  阴皇后逐渐失宠,她见人事不济,便想借助巫蛊妖法来诅咒、陷害邓绥。以挽回局面。
  事也凑巧,永元十三年(101年)夏天,25岁的汉和帝 生了一场大病,眼看要不久于人寰。阴皇后不忧反喜,私下里狠狠地说“我得意,不令邓氏复有遗类!” (一旦我可以完全掌权,不会让邓家再有后代遗留下来)。
  邓绥在宫中人缘很好,有人把阴皇后的这番话偷偷地转告了她,希望她有所防备。邓绥听了,不啻五雷轰顶。她深知,和帝病危,命如游丝,但除了皇后以外,六宫非皇上宣召不得入侍请安,万一皇上有个三长两短,又无嗣君,阴皇后临朝称制,如果对自己下毒手,甚至仿效吕后残杀戚夫人的“人彘”旧事,到那时,那结局就太悲惨了。 她不禁泪如雨下,对身边的人说:“我竭诚尽心地对待皇后,非但不能得到福佑,实在是天降罪于我。妇道人家虽无从死之义,但当年周武王病,周公请以身代死;楚昭王病,越姬以死求其无恙。史言昭昭,为万世楷模。如今皇上病重,我亦当效法先贤烈士,以死乞求皇上安泰。我今日虽死,却可以上报皇上隆恩,中可解宗族横祸,下可不使阴皇后肆恣毒志,令我受当年戚姬‘人彘’之苦”。
   关于“人彘”,说的是汉高祖死后,吕后将高祖生前宠爱的戚夫人割断手足,放入酒瓮,置于厕所,被称为“人彘”的旧事。对于熟读经史的邓绥来说,人彘这样的惨事自然是熟知的。因此她打算立即服药自杀,幸好一位叫赵玉的宫人竭力劝止,并且谎称,有信使来报,和帝病已经转好了,邓绥才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第二天,和帝果然病体康复。邓绥躲过了人生灾难中的最大一劫。康复后的和帝得知邓绥被迫寻死一事,对她更是疼爱有加。  
   永元十四年(102年)夏天,阴皇后与其外祖母邓朱等共行巫蛊之事被人告发,这种巫术,在汉代十分盛行。暗使巫蛊妖术属非常严重的罪行,朝廷对此严令禁止。 因此和帝立马派人彻查此事,结果证据确凿。和帝异常震怒“以为祠察祝诅,大逆无道”,于是,、将相关人员阴皇后的外婆邓朱、舅舅邓奉、邓毅、弟阴轶、阴辅、阴敞等逮捕入狱。其父畏罪自杀 。涉案人员的亲属被迁徙到景县,其他宗亲一律免官,勒令回乡。不久,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阴后被废,从长秋宫迁出,迁入桐宫,忧惧而死。这就是东汉中期著名的“巫蛊”事件。
   阴皇后被废后,邓绥曾出面替她求情,但和帝没有恩准。据《后汉书》载:“阴皇后巫蛊事废,后请救不能得”。  
       邓绥这种不计前嫌、宽洪大量的做法再一次感动了和帝。
  “巫蛊”事件后,邓绥在宫内宫外羸得了更高的声誉,然而她却从不自喜,反而“深自闭绝”。
   永元十四年冬(102年),朝臣奏称:长秋宫(皇后)虚位,应选贤德者充任。和帝不加思索地选定了邓绥。他说 :“皇后之尊,与朕同体,承继宗庙,母仪天下,岂能轻视?朕以为邓贵人德冠后宫,贤称天下,最为合适。”
       邓绥闻知,连忙上疏坚辞。她虽然再三推却,但朝议已定。乃于十月吉日举行隆重之立后庆典。那天,满朝文武齐集章德殿,皇帝莅临,百官陪位,皇后面帝北面而立,由大尉持节捧玺绶,宗正为副,宣读策文,文曰:
  皇后之尊,与帝齐体。供奉天地,祢承宗庙,母临天下,故有莘兴殷、姜任母周,二代之隆,盖有内德。长秋宫阙。中宫旷位。邓贵人乘淑媛之懿,依山河之仪,威容昭曜,德冠后庭。群僚所咨,人曰宜哉。卜之著龟,卦得承乾。有司奏议,宜称绂组,以临兆民。今使太尉某持节奉玺绶,立贵人为皇后。其往践尔位,敬宗礼典,肃慎中馈,无替朕命,永承天禄。
       大典刚过,邓绥即上表和帝,称自己“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选,再次展示出她谦恭礼让的品德。
 邓绥登上皇后宝座后,依旧谦和平易,从不居尊自傲,生活上更是俭朴节约,决无丝毫放纵。她下令禁绝止各地郡国上贡珍奇之物,只许在岁终时供些纸墨而已。和帝想按成例封赏邓氏外家,邓绥每次都再三推辞,婉言谢绝。
  元兴元年(105年),和帝驾崩,25岁的邓绥被尊为皇太后。
  由于邓绥无子,而汉和帝的长子平原王刘胜又患有严重 疾病不能继位。邓绥于是将寄养在民间的汉和帝幼子刘隆迎回宫中。这是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即位时,刚刚出生三个多月,历史上称为殇帝。可是汉殇帝即位不足一年便夭折了, 为此,邓绥向天下发布诏书, 立和帝之兄、清河王刘庄的儿子、十三岁的刘祜为帝, 是为汉安帝。 
  邓绥执政初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据后汉书记载,自然灾害在汉代(西汉、东汉)四百年历史上最为严重时期, 那时,国家内忧外患,四夷入侵、盗贼蜂起。
  延平二年(107年),全国就有十八郡发生地震、四十一郡遭严重水灾、二十八郡遭风雹侵袭。对此她心急如焚,日夜操劳,“每闻人饥,达旦不寐”,她一方面分派官吏巡视灾情严重的州郡,开仓赈灾,抚慰百姓;另一方面又开放国有山林、池陂,赐无地贫民公用土地,贷给种子,假给耕牛,免除灾区一至三年的田租赋税。
      针对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的状况,邓绥大辐度削减朝庭经费开支,精简冗员,减去宫中多余人员共五百多人,削减宫廷的膳食、衣服和器具的费用。 官员的固定开支由每年将近二万万钱,削减至几千万钱,取消各种金银饰物、珍奇珠宝、锦绣等奢侈的摆设,并要求为宫中制造锦绣、珠玉、雕刻等玩器的工厂全部停止生产;上林苑的猎鹰、猎犬全部卖掉,各地离宫、别馆所储备的米、粮等物,一并减少。各郡、各封国的贡物,也将数量削减一半以上。除了供奉皇陵祠庙以外,不得使用肉类食品及精白米面等各种食物。她以身作则,每日早晚只吃一次肉食。
 为稳定边疆局势, 她采纳西域都护府要求留任班超之子班勇的进谏,重新打通中原去西域的通道,派兵抗击匈奴;对于西羌等地的少数民族的暴动,她听从虞诩等人计策,先用武力平息,再以赦免战俘、安抚和谈等办法,来稳定民心,逐渐使边陲局势恢复宁静。
  在她的勤勤勉勉、励精图治的统治之下,尽管自然灾害如此严重,经济生产仍得到恢复,史称 “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 东汉王朝得以渡过难关。     
  邓绥从公元105年和帝去世直到公元121年,一直处在权力的颠峰。她白天面对繁重的朝政事务,躬身处置,晚上闲瑕之余则诵读经史,从不间断。她十分注重对经史的学习,并以此来教化天下。她曾随博学多才的班昭学习经书、天文、算数等,还经常向她咨询国事。
       班昭,字惠班,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后汉书》作者班固之妹。和帝时,班昭续写其兄未完成的《后汉书》。在邓绥临朝执政后,班昭写下了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女诫》等作品,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女学者、历史学家。
  对于宦官蔡伦,邓绥十分欣赏他在经史学术的才华,她指定由蔡伦牵头,并特选当时的儒学大师刘珍、良史等五十余人,对五经、诸史等书籍残缺错漏之处逐一进行校正、修订。后来蔡伦发明了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造纸术”,邓绥下令大力推广,并封蔡伦为“龙亭侯”,邑三百户。
  邓绥求才若渴, 多次向下诏,要求朝中大臣及地方官员 层层推举"贤良方正"及"明政术、达古今、能直言极谏者"。她执政期间,如何熙、杨震、陶敦、朱宠、陈禅等贤才,都得到朝廷重用。
      《说文解字》 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其撰写、修改、成书的过程,正是在邓绥的执政期间。
  邓绥十分重视身边的近臣、宫人及贵族后代的教育。五经、诸史的校正工作结束后,她命中宫近臣以及宫人们,日夜诵读,朝夕不止。 
       邓绥勤于政事,事必躬亲,在刑狱上精明体察,智慧超群,常能破除冤情。
  和帝刚去世的时候,宫中丢失了一箧大珍珠,邓太后认为如果严形拷问,可能会屈打成招,她将有嫌疑的宫人都召集前来来讯问,察颜观色,很快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藏珠者心虚,当时便主动认罪。
  不久又发生了另一大案,宫中的吉成的被人告发暗行巫蛊之术,吉成被庭尉拷问后,果然俯首认罪。但邓绥却起了疑心,认为吉成对先帝一向非常忠诚,且得到先帝的恩宠,看么可能暗行巫蛊之术呢?于是,邓绥坚持要亲自去复审,经过详细迅问核实后,真相大白:原来是和帝时的其他男宠因妒恨吉成被和帝百般宠爱,趁着和帝去世的机会,共同诬告吉成,想置他于死地。邓绥终于还了吉成一个清白,并将诬告者依法治罪。众人无不为之叹服,皆称太后圣明。
 永初二年(108年)夏,京师洛阳遭受大旱。邓绥亲往洛阳寺复核囚徒。在复核过程中,其中有一位犯人,在即将被押下去时,抬起头目光紧紧地望着太后,似乎有话要说。邓绥感到有问题,立刻将这个囚犯押回,重新讯问核实,结果,此人确实冤枉。邓绥遂当场将他释放,并将主持此案的洛阳令收监抵罪。这时本来晴朗无云的天空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天空下起了人们盼望已久的大雨,老百姓久旱逢甘雨,自然是欣喜若狂。事后有人把邓太后亲审案件使受害人得到伸冤与天降大雨联糸起来,大家议论纷纷,认为是太后的仁德感动了上苍。
 大概邓绥也深信这是冥冥之中上天的感应,后来每逢大旱,她都要亲往洛阳寺复查囚徒,审理冤狱,整顿司法。 
 邓绥为人宽厚善良,她先后下诏赦免释放自东汉开国以来因罪囚禁者,包括明帝、章帝时期被废黜的马皇后、窦皇后两家的亲族。永初四年(公元110年)邓绥下诏赦免阴皇后之罪,召回其被遣家属,并补偿阴皇后亲族五百余万资财。对因受阴皇后案株连的被遣免者,或赠赐财物,或赠赐田地,给以生计。永宁元年(公元120年)还诏封了阴氏后人阴淑。由此可见以德报怨的博大胸怀和宽厚仁慈之心。  
 东汉王朝中期,皇帝继位时大都是在未成年甚至是幼年继位,因此,太后往往“临朝听政”。据后汉书记载:整个东汉时期 “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安、质、桓、灵),临朝 者六后(章帝窦后、和帝邓后、安帝阎后、顺帝梁后、桓帝窦后、灵帝何后),莫不定策帷帘,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 但邓绥与自汉代以来那些名义上是太后临朝实际上却是“定策帷帘,委事父兄”的情况不同,她把最高权力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允许他们参与政事,却不许他们胡作非为。她对自已越信任人要求越严。在这方面,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任何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都远远不及她。   
  殇帝延平元年(106年),邓绥封其兄邓骘任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其他兄弟也官居要职。据后汉书记载“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然而,邓绥虽然大量起用外戚,但却不容许族人飞扬跋扈,败坏自己和整个家族的声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邓绥特意给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郡的地方官发出专门制约邓家的诏令 : “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恣肆不法,咎在执法懈怠,不能依法制裁。今车骑将军邓骘等虽怀敬顺之志,但家族广大,姻戚不少,难免有人奸猾不肃,多犯宪禁;汝等应严加检敕,依法办事,勿相容护包庇。”诏令中要求他们对邓骘家族及其姻亲,严加管束。如有违法,严惩不贷。
       司隶校尉自汉武帝设置以来就专门负责京师治安,尤其, , , , 是负责纠察京师近郡之犯法者;河南尹负责东汉京都政务;南阳郡则是光武帝刘秀的起家之地,亦为东汉豪强大族集居之地,也是邓绥, 的家乡。由此可见,邓绥虽然倚重外戚,但对亲属中的犯法者决不姑息。
       有一次,曾经送给邓凤几匹良马的中郎将任尚因盗窃、克扣军粮被押往廷尉衙门审理,邓凤害怕得马的事败露受到牵连,就向父亲邓骘说明情况。邓骘十分惶恐,主动将妻子和儿子邓凤剃成秃头(髡刑),带着他们向邓绥谢罪。这在当时,称得上是惊世骇俗。
  在东汉历史上,邓氏一门可以说是最为显赫最有权势的外戚, 由于邓绥注意“检敕宗族”,对亲属中的违法者决不姑息,因此邓氏一门在当时虽然是最为显赫、最有权势的外戚,但并不像其他时期的外戚那样骄横跋扈,基本上做到遵纪守法,时人称为“阖门静居 ”。
     元初六年(公无119年),邓绥诏征召和帝之弟济北王、河间王后人,不分男女,年龄在5岁以上的共四十余人,以及邓氏近亲子孙三十余人,“并为开邸弟,教学经书,躬自监试”。对于这一做法,邓绥曾对她的堂兄河南尹邓豹、越骑校尉邓康等人说出了办邸学的初衷:“我之所以做,是因为眼下承前代之弊,时俗浅薄,伪劣滋生,若不大力劝导,将使风俗日薄,人心难教,尤其是贵戚食禄之家,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只知享乐,往往由此招来祸患。故而要以文德教化子孙,使他们有所约束,不致于触犯国法,希望你们能明白我的苦心”。
  邓绥鞠躬尽瘁、忧国忧民、日夜为国事操劳,且政绩颇丰,得到朝庭内外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景仰。元初五年 (118年),大臣们纷纷上书安帝,称颂邓太后:“兴灭国,继绝室,录功臣,复汉室……巍巍之业,可望而不可及,荡荡之勋 可诵而不可名。” 平望侯刘毅上书安帝,认为“皇太后膺大圣之姿,体乾坤之德,齐踪虞妃,比迹任、姒,孝悌慈仁,允恭节约,杜绝奢盈之源,防抑逸欲之兆。正位内朝,流化四海。考检古代名妃贤母,无有像皇太后之功著者。” 因此, 应按汉朝的典章制度,为太后作长乐宫注,使太后的功德永传于世。安帝看完奏章后,很快就批准了刘毅的建议。
  永宁二年(121年)二月 ,邓绥由于操劳过度,经常通宵咳嗽,咯血不止。“寝病渐笃”一代女主,深感来日无多,仍然坚持上朝,会见群臣。看望刚修缮新宫的皇太子刘保,并拜谒光正帝陵墓。病危时下诏:“朕以无德,托母天下,而薄祐不天,早离大忧。延平之际,海内无主,元元厄运,危于累卵。勤勤苦心,不敢以万乘为乐,上欲不欺无愧先帝,下不违人负宿心,诚在济度百姓,以安刘氏。自谓感彻天地,当蒙福祚,而丧祸内外,伤痛不绝。顷以废病沉滞,久不得侍祠,自力上原陵,加咳逆唾血,遂至不解。存亡大分,无可奈何。 公卿 百官,其勉尽忠恪,以辅朝廷。” 并大赦天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坦然地向天下臣民宣布自己的病情,念念不忘的是天下苍生和汉室的安危。邓绥死前的遗诏,声泪俱下,感人至深,直至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动。
     同年3月, 邓绥病逝,享年41岁。与和帝合葬于顺陵,谥为“熹”。古代谥法:“有功安人曰熹  ”,这是对邓绥一生功业之总结,它高度概括了邓绥鞠躬尽瘁操劳国事之一生。
 然而,人无完人。邓绥在安帝成年后仍执掌国政,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因此,虽然勤勉为国,但却仍然引起一些朝臣的不满和反抗,邓绥刚刚去世五个月,安帝身边的宦官江京、李闰等人便罗织罪名,诬陷邓氏家族成员曾有废黜安帝的图谋。安帝遂向邓氏家族开刀,有的被削爵,废为庶人;有的流放边郡,后在地方官的威逼下,被迫自杀;有的遣返原籍,家资田宅皆被充公。邓骘与儿子邓凤自知申冤无门,绝食而死。
  邓氏家族忠心为国,却蒙遭冤狱,天下正直善良之士无不悲愤。大司农朱宠赤裸上身,用车子拉着邓骘的棺材上朝为他鸣冤:“伏惟和熹皇后圣善之德,为汉文母。兄弟忠孝,同心忧国,宗庙有主,王室是赖。功成身退,让国逊位,历世外戚,无与为比。当享积善履谦之祐,而横为宫人单辞所陷。利口倾险,反乱国家,罪无申证。狱不讯鞠,遂令骘等罹此酷滥。一门七人,并不以命,尸骸流离,怨魂不反,逆天感人,率土丧气。宜收还冢次,宠树遗孤,奉承血祀,以谢亡灵。” 朝中大臣也纷纷上书,为邓骘鸣不平。
       安帝不知是迫于无奈还是猛然醒悟,遂下诏将邓骘隆重安葬在洛阳北邙山的邓氏家族祖坟之中。邓骘归葬之日,公卿百官同去吊唁,无不悲伤。一直到顺帝即位后,才为邓骘恢复了名誉,并恢复姻亲地位。
  邓氏家族的兴衰几乎与东汉王朝相始终,邓氏家族由盛转衰,也是东汉国运由盛转衰的写照。
  从此,东汉王朝宦官、外戚两大势力交替把持朝政,直至东汉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