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邓姓故里 > 邓姓名人 >

抗日名将 功德千秋

发布时间:2013-09-22 16:50:00 人气: 来源:未知

抗日名将 功德千秋
 
邓子超(1897-1951),别名期盛,又名德崇。清武秀才清如之六子,江西石城龙岗珠湖堂人,幼年聪明,七岁入学,省立江西南昌中学,中央训练团党政班、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毕业。大革命时期,石城籍将领赖世璜跟随赣军首领李烈钧在广东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期间石城有很多知识青年纷纷投奔赣军,以求职发展,邓就是其中之一。他到广东后,由赖世璜的指点。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第六队学习,毕业后留任本校第三期入伍生队中尉区长。第四期上尉步兵队长,在黄埔军校期间,曾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共石城县委《组织史》载…….成了石城县最早的中共党员……,之后参加北伐战争。
1934年任江西省保安第三团上校团长,抗日大暴发后在庐山参加抗战。1941年任江西省第九区(岷山)行政督察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1942年初任江西省第五区(浮梁)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并兼任鄱阳湖警备司令部少将司令。后期任湘、鄂 、赣边区第二路指挥官。1947年11月授陆军少将军衔。同年退役转任江西绥靖公署参事。同年11月当选为候补国大代表。1949年4月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少将高参。公元1951年1月逝世,年仅54岁,今妻逝世,子女尚好。
庐山保卫战: 1926年到1948年,蒋介石曾有13个夏季在庐山长住,在山上召开过11次重要军事会议,庐山成为当时中国的军事政治中心之一。守卫庐山已经超越了它的军事和政治意义。1938年7月,邓率保安第三团与胡家位的保安第十一团奉令开赴庐山设伏,滞迟敌军的进攻,以掩护薛岳张发奎两大兵团转移。对于中国守军来说,守住庐山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捍卫中国的主权,而对于疯狂的日军,攻下庐山也意味着取得一个标志性的成果。
由于九江失守,上山的通道已被日军封锁,庐山管理机构早已撤退,几万难民处于无政府状态,加之汉奸特务造谣煽动,社会秩序异常混乱,物价飞涨,粮食紧缺,人心浮动。面对严峻形势,第三团、第十一团上山后,一边布防,一边进行整顿,镇压了汉奸特务和部分奸商,平抑了物价,疏散了难民,减轻了内部压力,稳住了阵势。然后划定了两个团的防区:邓的第三团团部设大林路,负责防守庐山西部的土坝岭、汉阳峰、铁船峰一线;胡家位的十一团团部设在图书馆,负责防守庐山东部的芦林、女儿城、五老峰三叠泉一线。
刚从苏联留学回来时任江西省保安处少将副处长的蒋经国冒险穿越日军防线上山慰劳将士,给了防守部队极大的鼓舞。
蒋经国在庐山慰问期间,他们积极组织小股部队对日军进行了夜间偷袭,颇有斩获,给前来慰问的蒋经国一行和广大人民群众一个响亮的回答。工作热情非常高涨、摩拳擦掌、日夜练兵、随时准备抗击日寇,保卫祖国河山贡献自己的一腔热血。在蒋经国离开后的头一天夜晚,组织400余名壮士下山袭击敌人军营,毙敌官兵200余人,缴获甚丰,受到最高当局的通电嘉奖,并派飞机空投粮饷以资奖励。
此后,日寇加强了对庐山的强攻扫荡,但一次次都遭到守军的坚决回击。战斗间隙中,守军还不断派出小股部队,利用夜间下山袭击敌人营地和截击敌人运输队,大大地挫伤了敌人的锐气。庐山,成了日寇继续西进包围武汉的一个绊脚石,日寇下决心要搬掉它。至次年元旦后,敌人调集重兵,加强了对庐山的进攻和封锁。山上后援不继,将士生活越来越紧张,天天靠吃野菜充饥。3月间,南昌又失守,赣北大片国土沦陷,后援断绝,山上的物资消耗殆尽,坚守已感十分困难。这时,日寇经过长期的准备和周密的布置,用两个旅团的兵力加上飞机大炮,自4月15日起,向庐山发起了猛攻。子超等守军在枪林弹雨中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直到弹尽粮绝。统帅部考虑到掩护第六战区主力转移的任务业已完成,保卫大武汉的战役已成定局,便由第九战区长官部电令其分路突围,下山向江西岷山转进。17日晚,邓率第三团由庐山垅下山,胡家位率第十一团由黄土岭下山,不久在岷山会合。至此,孤军扼守庐山的保卫战,遂告结束。
1938年7月26日初登庐山时,第三团有官兵1653名,至1939年4月19日到达岷山时,仅存官兵840名。为了保卫祖国河山,身先士卒,死守庐山,得以保全,立下大功,得到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和敬仰,是当心无愧民族英雄,时年名扬四海,《中央日报》、《新华日报》都有大篇幅的报道。几十年已经过去了,壮士们的身影已渐渐远离,但他们气壮山河的壮举、气概和精神永存于人民心中。                                                                              

江西省石城县 邓汝长撰稿
2013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