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长廊 > 文学园地 >

花洲书院 忧乐精神传千年

发布时间:2010-03-04 17:50:00 人气: 来源:未知

花洲书院 忧乐精神传千年
假若你是一位旅人,来到河南省邓州市,那么,请务必去游览一下花洲书院吧。中国知识分子都记得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花洲书院,便是《岳阳楼记》的诞生地。
  范仲淹创建花洲书院
    关于范仲淹的生平事迹,相信具有初中学历的人都能说出个一二。公元1044年,官居参知政事的范仲淹因主持“庆历新政”遭遇失败,自请外放。第二年11月以给事中、资政殿学士身份来到了邓州任上。从花洲书院现存的有关史料可知,范仲淹在邓州的为官生涯,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政务处理。时年已57岁的范仲淹在邓州期间,“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常使下情达,穷民奚不伸”;重教化,轻刑罚,废苛税,倡农桑;甚至亲自带领百姓凿井耕田,引水植禾。在他的悉心治理下,邓州境内政平讼息,百业兴旺。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公元1048年,朝廷欲调他转任荆南,邓州城内数万百姓“遮道淹留,不忍公去”。
    其次是寄情山水。范仲淹常携远道而来的故人赏玩邓州山水胜迹,以文会友,与民同乐。“庭中无事吏早归,野外有歌民意丰。”这些诗句,既反映了范仲淹垂拱而治、民乐升平的太平景象,又袒露了他淡泊名利、醉情山水的闲适情怀。
    其三便是创建花洲书院,执经讲学,教化后人。知邓期间,范仲淹重修了邓州胜景百花洲,并于洲畔创建了花洲书院;常于书院的春风堂内执经讲学,为广大学子传道授业解惑。堂下听课的学子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范仲淹在他的《春风堂下红香满》一诗中,详细记录了这种盛况。
  春风堂成就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公元1046年农历六月十五日,曾经和范仲淹同举进士、同朝为官的岳州巴陵郡守滕子京,在重修了江南胜迹岳阳楼后,特写信求范仲淹为楼做记;因知范仲淹从未到过岳州,随信又附上一幅《洞庭秋晚图》以作参考。范仲淹接信后,遂摹景状物,构划于心,并于这年的九月十五日,在花洲书院的春风堂下展纸走笔,一气呵成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邓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文化积淀丰厚的好地方:尧曾在这里劳作,舜曾在这里游历;出城向东六十里,便是医圣张仲景的故居;再六十里,相传是一代名相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同时,这里风化淳朴,民心向善,就连范仲淹自己都说“卧龙乡曲多贤达,愿与逍遥九老中。”这一切,既奠定了范仲淹垂拱而治、百业俱兴的一面,又促进了他“先忧后乐”思想的形成与升华。
     此外,邓州风物优美,胜迹繁多。范仲淹在给朋友的信中曾这样写道:“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七里河边带月归,百花洲上啸生风。”正是这些美景的陶冶,奠定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浪漫主义思想的基础,才有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的横空出世。
  花洲书院重焕光彩
    不管是邓州成就了范仲淹,还是范仲淹成就了邓州,无可置疑的事实就是,范仲淹的“忧乐”精神在中华大地生生不息,发扬光大,而位于邓州城区一隅的花洲书院,也从此成为“忧乐”精神的千年承载之地,成为世人游览凭吊的一处风物胜迹。
    花洲书院自宋以来,虽多次修葺,又多次毁于战火。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时,整个书院仅剩下一座孤零零的春风堂,一座破破烂烂的览秀亭;书院内,古柏瘦竹偎依,斜阳荒草相望。
    2002至2005年,邓州市委、市政府为保护历史遗迹,多方筹资两千余万元,对花洲书院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修复。修复后的书院共占地一百余亩,各类建筑66座。花洲书院再次焕发出了少女般的光彩,重新成为中原大地上的一处旅游胜迹。
    漫游在花洲书院,面对花草葱郁的百花洲,巍峨肃穆的春风堂,面对当年范公亲手植下的桂树,口内吟咏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句,一代代莘莘学子在书院内发奋苦读的情景骤然间浮现眼前,我仿佛看到中华儿女在“忧乐”精神的感召下,为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而前仆后继、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