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长廊 > 文学园地 >

朝花中拾

发布时间:2013-05-30 10:22:00 人气: 来源:未知

朝花中拾
● 邓汉平
云雾凄清拂曙流,恩同义受望心愁。
勤酬心尽务实路,孝亲敬业不惑求。
                                       ----题记
一、释怀追忆
祖父讳必禄,因祖上世代缺读书人,为能让父亲兄弟俩有学上、读好书而劳碌奔波、常年在外作砖瓦匠,却不幸突患脑溢血与世长辞,享年五十六岁,孙辈无福瞻其容,憾遗今生。大小家务和上下关系全凭祖母曾水兰和父亲操持、打理。祖母柔弱肩膀扛起天塌之重,撑起儿女遮雨棚。
祖母常以父亲求学经历和好学(上进、博闻强识)品质勉励我,要求我练习毛笔,每练完一张白纸,祖母便欣然拿出平日特意积留的小零食奖赏我,鼓励我。一九七八年农历二月,祖母弥留之际,让母亲拿桌上雪梨罐头给我吃,由于口齿已不清,母亲无法意会,祖母用手指指罐头又用手指指我,母亲也许只知道她老人家想给我“吃”罐头,但母亲不知祖母正用她独特激励法给她儿媳,每想于此血涌周身、怀往事、伤逝人,吾常思祖母对孙儿之诚盼、厚望,泪落满襟。
父亲兄弟俩人精诚扶携,后辈们睦善敬老、厚持勤劳都与祖父母教导分不开,也与父亲和叔父身传密切相连。
叔讳见金,是生产队老队长,对我宽厚而严厉,少时每当我言语失妥、嬉戏胡闹时,他总厉色训斥,常以“兄弟六人(含堂兄弟)光耀门楣系尔一身”对我严格要求,当我提干后,又常以“当官莫当家人官”典故告诫我、教育我。一九九四年族人重塑吾祖禹公金身,叔父委托我抽空回家代表族人致辞,至今仍诚感惶恐。每当我回家,叔父均放下手中活来陪我聊天。一九九六年底回家,叔父与我浸读家史,特别提及祖父英年猝然离世以及小姑过早夭亡之事,伤痛之情溢于言表,叔侄二人惟泪席间。哪知人事无常、世事多变。在我返回共青城后第三天,得知叔父无故失踪,犹如晴天霹雳,似乎冥冥之中上天已经安排,还是叔父曾有预感,没想到那次谈话竟成永诀!我带着悲痛火速赶往老家,调查、分析、撰写报告送至德安县公安局、九江市公安局,最后汇报至省公安厅,在厅长接待日与厅长等二十多名警官当堂探讨、分析、提出参考意见,如此仍均无结果,每当想起此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欲问花枝与杯酒,亲人何得不同来。”尽管案情了然于心,昭然于世,但此不能作为刑事依据,这成为我心中永远之隐痛。
二、凝伤谋望
父讳见宝,在祖父母悉心栽培、精心调教下,经过三年私塾熏陶,成为当地秀才,“能写会算”,其书法至今令儿难以“望其项背”。
因其能干,长期供职于狮子公社(后为黄桶乡,现更名为丰林镇)大坂村会计、林泉公社林泉村会计、狮子采石场会计、狮子陶瓷厂会计、狮子公社工业管理站会计、狮子陶瓷厂负责人。
父亲早年因祖父辞世、叔父承嗣伯祖父,祖母寡居,以“挚亲在,不远游”而放弃去南京供职机会,又因本分、忠厚等原因,在同龄人中尽管才华横溢但终未解决身份问题,深深感受到此乃吾父此生莫大遗憾。
一九八四年父亲“告老返乡”后身患肝炎,面对身体和心灵双重折磨。我刚考上德安一中,心情格外沉重,寒假回家,看到卧病在床的父亲面容憔悴、坚忍表情后透露出一丝丝痛苦,汗水从额头渗出,辛酸的泪水流入心房,化成呐喊和奋进的动力---一定要替父分担痛苦。我赤脚冒雪淌过刺骨河水只为求医问药和找到那份尽孝的心安,子行孝义秉父志,深情蕴寄解忧心。
父亲一生历尽艰辛,尝尽人间苦难、运蹇命舛。
新中国成立前夕,父亲曾被国民党抓当挑夫,他和同时代人一样,用稚嫩肩膀承载蒋家王朝倾斜之压。皮鞭烙印和血瘀块见证多年艰辛和屈辱,因劳累过度和体力透支,父亲落下咳血病根,幸亏祖母和母亲悉心照料,身体得以康复。
人生之路父亲能有两位如此聪慧、贤能的女性照顾,是他应得之福、应享之荣。感谢上苍遣祖母、母亲临顾吾父,愿祖母逝灵永存,母亲颐情天年。
母亲刘桃香有魄力、有主见,是持家能手,像“高高山上一盏灯”福佑全家。她长期担任生产队妇女主任,为人处事受人称道,她那“吃亏是福,能吃亏方能容人;能受气才能成器;能尊敬人方能受人敬”的理念,在子女心中深深扎下根。
母亲在父亲外出谋职期间,很大程度上既当妈又当爹,任劳任怨从无半句牢骚,在祖母帮助下,把我们兄妹七人(含养女)拉扯大,记忆犹新、终身难忘之事是在父亲被确诊患病时,她坚决反对送父亲去县城医院求医,而请土郎中治疗(因邻村患此病人去医院后再也没有回来),当时,我既有看法,又不敢妄言,母亲的大胆决定让我至今想起还后怕。事过多年才知当初医院诊断结果是“无救”。也正因母亲决断而让父亲能度过那道坎,风过烟雨,情逝笃深,养育之恩、抚育之情当记生生世世,永不泯忘。
三、振羽无言
父亲因怀才不遇、事业难成、命途坎坷多艰,工作了近三十年仍不能解决养老问题,再加上疾病缠身,他每念于此便感慨万千、老泪纵横,因此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发愤苦读,“切不可因家境窘迫、生活困顿而担忧或分心。哪怕是接济不上,我沿街乞讨也要让你吃饱读书。”父亲肺腑之言常让我心痛不已,泪水也随岁月在心里刻下“永痕”——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翌年,年迈的外祖父拿出种麻所得二十五元资助我,我怎能接受这血汗钱,他的再三催促和父母的帮忙劝说,我接受了,但眼睛模糊了,手好沉、心好痛。也许对如今物质的人们来说会不屑,但那时对我是天大帮助,虽是杯水车薪但实是雪中送炭,如同久旱兰草恰逢适时甘露,滋润了我心田,点燃了我前行动力。每逢清明,我无论如何都要到外祖父母的墓前焚香祭拜、挂上冥币,以解哀思,希望他们能在另一个世界感受到外孙祝福和祈愿。
一九八零年以优异成绩升入狮子中学、中途因“打摆子”,身体孱弱、辍学一年,一九八四年中考本可如愿考入中师进而帮助家里解决经济困难,却因故而抱憾衷愿。在邻村智者影响和父亲执意“念高中,方必成大器”的理念驱逐下,我踏上独木桥,开始了新征程。初入县城,或许是自尊心过强、抑或是自卑感过重、自信心不足,总感被歧视。
事无绝对,心念为恒、戮力为坚,记得高考临近,体检时因咳嗽,医生怀疑我患肺结核,那就意味着不能参加高考或成绩再好也不能被录用,当时自己感觉心好沉,压得无力呼吸,如不是拖着病体特意赶来的英语老师闵先生对着放射科医师破口大骂和要求再次复检,或许我大学之梦会就此终结。随后闵先生又把我叫到病房,递给我大包营养品,要我必须接受并嘱咐“把身体养好,健康迈进大学”,泪水夺眶而出,再也无法控制。
忆想高中岁月,老天对我厚爱有加,记得高三时常感头痛欲裂,并呈周期发作,疼痛时思维迟缓、懒思考(现经名医调治、自我调养,早已痊愈)。感谢上苍让我在高考时神清气爽,最终得以圆梦。当高考佳讯传来,父母失眠,外祖父老泪盈眶。此时思量,若求学无成、头痛至痴,则愧对祖上,枉负贤言。
高中求学生涯让我倍感珍惜,恩师再造之恩、好友手足之情当铭记永世。大学期间老师言传身教,要求恪守“谦虚实干,为了明天的收获,今天必须耕耘,为了明天的辉煌,今天必须对自己每一步负责”奋斗格言,恩师的教诲萦绕耳畔、亲人的叮咛犹在心间。
一九九二年七月,分配到共青城工作,先后任共青城总工会秘书、共青耀华实业总公司总经理助理、财务科长;共青城开发区团委副书记、少工委主任(副科级,期间在江西团省委挂职,任青农部部长助理);共青城开发区招商局局长(副科级);共青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正科级),主持工作;共青城开发区农林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副处级);共青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副处级)并履行农林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职责;共青城市政府副市长。工作期间,在党组织教育培养下,在领导、同事帮助支持下,勤奋工作、勤政廉洁、亲民爱民,时刻牢记组织、领导、老师教诲,恪守“知足、珍惜、感恩”的为人处事理念,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患、常谋为民之策。努力为团结青年扛接好创业大旗,解放思想,全力打造引资平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懈奋斗。
妻子刘哲兰,生性淳朴、贤惠良淑、仁厚正直、安贫乐道、性柔逊美,孝敬公婆、尊敬兄姐、友爱邻里,她相夫教子、与我共克艰难,全身心支持我工作,从无怨言,使我在困顿时仍有不竭动力,使我在窘迫时仍能神定形聚,我能不断前行,她贤内助实至名归、受之无愧。
人生最大悲哀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在”。现今,父母高龄,逢年过节,无论多忙都会抽出空闲去看望二位老人,每月至少两次,并召集兄弟姐妹、晚辈多与父母欢聚一堂,让二老尽享天伦,如此方能以解心求,以慰心忧。
二00七年,在族人共同努力下,我赵垅新屋沐浴党恩,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之夙愿更是族人之大幸。每当回到老家,与父母、堂兄弟及族中叔伯昆仲谈论族事、农务、国事等,其乐融融,桑梓之情不胜言表。
此文乃往历、心历写照,无意卖弄更不敢自夸,追忆先人,皈依养心,笔耕纪念,备怀恩情,望能抛砖引玉,共勉族人、启迪后人,不当之处敬请族人批评、指正。
(作者系江西德安县赵垅新屋仁甫公二十六世孙,现为共青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