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长廊 > 文学园地 >

邓中夏和他的革命情怀

发布时间:2014-03-28 10:32:00 人气: 来源:未知

邓中夏和他的革命情怀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  邓夏生  
 
1.潜心古文,广涉西学
1901年,邓中夏入私塾读书。191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郴县第七联合中学。1915年夏,他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文史专修科文科乙班,与蔡和森同学。1917年夏,邓中夏毕业于湖南高师,又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入校后,他一心攻读古文,是个幻想通“古”入仕的“古文迷”。
此时,新文化运动正在蓬勃开展。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也是新旧文化、新旧思潮激烈斗争的场所。校长蔡元培奉行“兼容并包”、“学术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支持学生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北大的学术讨论和自由争辨之风盛行,使一心只钻故纸堆的邓中夏受到震动,志趣发生极大变化。他曾赋诗斥责阴谋复辟帝制的袁世凯,表达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经常去哲学系、经济系听课,广泛涉猎新知识,参加哲学研究会,探索中西哲学及时事问题。他给自己取笔名“大壑”,要象峡谷那样容纳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有用的知识,开始冲破封建思想的禁锢,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2.深入社会,唤醒民众
1918年5月,邓中夏与许德珩等人发起和领导北京各大专院校学生及留日归国学生,反对段祺瑞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和日军占领山东半岛的游行请愿活动。1918年底,邓中夏和几位同学一道利用假期到唐山矿区接触工人。现实生活的体验,使他愈加感到提高“民德民智”的迫切性,立志要为唤醒民众而奋斗,遂逐渐产生“教育救国”的思想,积极协助李大钊将“学生救国会”改组为“国民社”。翌年一月,《国民》杂志创刊,邓中夏任编辑干事。他针对国内外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的评论,向广大民众揭露北洋政府的卖国罪行和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三月,他又发起组织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并选为总务干事。他在北京东便门演讲了《家庭制度》、《现在的皇帝倒霉了》等题目,很受群众欢迎。
3.五四烽火,科学践行
1919年5月初,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取消列强在中国的特权、收回中国山东权益等七项要求,并且决定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权益全部交给日本。这个消息传到北京大学,爱国学生被激怒了。5月3日晚,在北大学生大会上,邓中夏愤慨地:“我们要不做亡国奴,就要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我们要求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我们要抗议,要用实际行动反对帝国主义。” 5月4日凌晨,邓中夏和北大学生一起参加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反帝爱国运动。一位北洋政府教育部的次长跑来劝阻,邓中夏指着那位次长说:“你身为教育部次长,自己不爱国,还不准学生爱国,你是中国人吗?!”
五四爱国示威游行遭到北洋政府残酷镇压,邓中夏参与火烧赵家楼后也险遭逮捕。当晚,北大学生干事会成立,邓中夏负责干事会文书股工作。随后,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邓中夏任北京学生联合会宣传股主任。5月4日那天,邓中夏曾赋诗抒怀:“觉悟的门前,便是刀山剑树,兄弟姊妹们啊,我们开门呢? 不开门呢? 刀山剑树的那头,便是我们朝夕希冀的地带……光明的愉悦的地带。兄弟姊妹们啊,我们去呢? 不去呢?”强大的号召力,使人振奋,催人向前。邓中夏自己更是身先士卒。5月5日起,他率领平民教育演讲团走向街头,连续讲演十多天。5月下旬,他作为北京学联代表前往湖南,和毛泽东一道组织了湖南学联,发动并参加领导了全省学生的罢课斗争,有力地支援了北京等地的学生爱国运动。
4.联系工农,建党立业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领导下,邓中夏和高君宇等人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邓中夏这时开始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并深入工农群众中进行宣传。1920年9月,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以骨干,发起组织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邓中夏作为小组成员之一,协助李大钊工作。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向工人进行社会主义宣传的通俗小报《劳动音》周刊,由邓中夏负责编辑。1921年1月,他又创办了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免费招收学生,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2年5月1日,邓中夏出席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被选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主任。7月,他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参与著名的党的二大“宣言”及一系列决议的制定。会上,他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5.主持上大,造就人才
中共中央认为,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革命干部,需要有一所自己的学校。于是由李大钊出面和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商量,由邓中夏担任上海大学校务长。1923年4月23日,《民国日报》刊载了一则醒目的消息:“本埠上海大学,自于右任先生接任校长以来,为整顿校务起见,特聘邓安石为总务长。”这个邓安石就是年方29岁的邓中夏。此时他化名邓安石,寓学习宋代名相王安石锐意改革之意。当时他正在上海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邓中夏一到学校视事,就着手学校的扩充、改组、筹集经费等繁杂的工作。在了解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后,侧重做了四件事:制定学校章程;规划学科发展;改革行政建制;延聘贤才任教。
由于邓中夏以非凡的组织才能和工作能力,团结同仁努力精进,教职员工不谋而合地凝成了一种共同的意志和希望——“养成建国人才”,上海大学很快由一所“弄堂大学”发展为新型的“革命学府”,上海大学完全成为当时培养革命干部的“红色大学”。
6.领导工运,维护合作
 大革命时期,1925年5月,他出席在广州举行的全国第二次劳动代表大会,大会采纳他的建议,决议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他被选为执行委员、执委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6月,为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他组织领导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1927年4月,他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8月,参加中共八七会议,邓中夏在会上严厉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方针。会议选举他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议结束后,他继陈延年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次年,调任广东省委书记。随后,他参加了莫斯科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中共六大和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
7.投身土改,蒙受冤情
1930年7月,他奉命回国,先抵上海,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成员兼宣传部长。9月,他被派往湖北洪湖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书记和红二军团政治委员,同贺龙等领导湘鄂西地区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不少胜利,使红二军团发展到2万多人,并建立以洪湖为中心纵横数百里的根据地。1931年初,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全党,对一批同志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邓中夏被撤掉全部职务,调回上海作“检查”。由于没有生活来源,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他对自己刚刚生下的孩子也无力抚养,只得忍痛送人。
8.英勇就义,高风亮节
1932年初,党组织又给邓中夏分配了工作。同年秋,他担任中国赤色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5月15日,由于叛徒出卖,他在上海法租界不幸被捕,解押南京。在狱中,敌人利用叛徒用高官厚禄诱降,利用国民政府中的要人探望并劝降,均被一一驳回,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挺住了敌人的残酷摧残。一次严刑毒打之后,一个特务对邓中夏吼道:“你还这样强硬,难道你不想出去了吗?”邓中夏凛然道:“我没有进来之前,倒是想到有一天会进来的。现在进来了,却从未想到会出去。”在狱中,邓中夏给难友们上党课,讲马列主义,讲共产党员的理想和气节,讲工人运动。有一次,他刚受完重刑回牢房,稍息片该,便接着讲上次未讲完的题目,讲着讲着,牵动嘴角和鼻子边上的伤口,血不断地流出来。难友们都被他坚毅的精神所感动。监狱地下党支部通过难友对邓中夏说:“同志们很关心你,你有什么打算?”邓中夏听后激动地说:“请你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深情地说:“同志们,我快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努力奋斗吧!最后胜利终究是我们的!”
1933年9月21日黎明,他从容地穿好衣服,大声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向刑场走去。临刑前,宪兵问“你还有话吗?”回答:“对你们当兵的人,我有一句话说,请你们睡到半夜三更时好好想一想,杀死了为工农兵谋福利的人,对你们自己有什么好处?!”敌人害怕邓中夏进行革命宣传,命令立即开枪。就这样,在雨花台下,他为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年仅39岁的生命。
邓中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位卓越领导人和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重要理论家和学者。今天,我们缅怀先烈,敬佩先烈!为的是催人奋进,振兴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