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长廊 > 文学园地 >

邓剑雄·开心只缘做好事

发布时间:2014-04-09 10:33:00 人气: 来源:未知

邓剑雄·开心只缘做好事
 
初见面,邓剑雄站着,笑哈哈的。他是长汀县离休干部,见来人都要站起来让座,直到你坐下;他虽是一名耄耋老者,但老干部局组织大家外出参观,他都要走在最后面,就怕别人跟不上;他古道热肠,资助贫困生上学,捐资建桥、修路、建亭、救灾等,做过许多好事,但自己却不记得了。
当地老干部局工作人员说,邓老的离休金至少有一半用于公益支出,邻里都说他人很好。老伴笑道——两年前的大冷天,有一次,老邓打着寒战跑回家。她见状吃了一惊,问道:“你身上的棉衣呢?”他笑嘻嘻地说:“给人家了”。原来,老邓在街上看见一个来城里卖炭的山里老人,大清早站在路边冷得哆嗦,他就把棉衣脱下给那个老人披上……
“记不得”——做过的好事
邓老和老伴住在长汀县城西郊一座四合院里。记者赶到的时候,二老已去了汽车站,准备到古城乡下,喝以前保姆的孙子的喜酒。听说家里来客,老伴自个儿去了。邓老折回来,笑哈哈地说:当年老伴在妇联工作,曾动员古城一个男村民做结扎手术。这个村民家境不是很好,他和老伴经常给他和其他计生困难户送鸡蛋等。去年,邓老到古城,顺便去探望。没想到,这个男村民的儿子已住进新屋,而他本人却住在破旧不堪的老屋子里,生活十分困难。邓老到新房子找到男村民的儿子。经过一番交流,儿子答应给父亲修缮房子,并且每个月给生活费。“我想去看看现在到底落实了没有”。看来,与其说此去喝喜酒,不如说邓老更想去探望一名贫困老人。
邓老热心助人的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河田镇朱溪村特困生王学荣从初中一年级至南京大学毕业,所有的学费都由邓老资助。王学荣大学毕业后,作为我省选调生,在连城的一个乡镇锻炼了一段时间,现调到国家民委工作,如今也加入长汀县扶贫助学的行列,还时不时给邓老家人来信问候……然而这一切,邓老说他自己都不记得了,“反正好事要多做”。
据说,邓老和老伴的工资是各管各的,而且邓老从不剩钱。记者悄悄问邓老,能否问一个私人问题——您1月份的工资还有多少?邓老笑哈哈地摸摸口袋,眨眨眼,说:“还有1000多元,中午可以请大家吃饭”。他掰着指头算了当月开销:报刊订阅(2014年度)1000多元,买了10多条棉被,还给老伴2000元……至此,邓老不好意思地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有的月份工资不够花。上个月某地兴建纪念馆,他捐资5000元,还从老伴那里借钱呢。
下午,老伴喝喜酒回来了。她翻出王学荣最近的来信,说,这个孩子是读书读得最好的,孩子们“都喊我们爷爷奶奶”。1996那年长汀“八八”洪灾,邓老得知丘正宏同学的父母在洪水中丧生,便收养了他。老伴说:“邓老记性差,做过的好事一眨眼就不记得了——但是他还要做的事情可都记得牢牢的”。
“最记得”——要做的好事
邓老的老伴叫郭冰清,县信访局退休干部,现年84岁。她领着记者看了楼上卧室和楼下一个小房间,里头新被子、新棉衣码得老高,一溜一溜的。楼下的新被子都附着字条,其中一条是“东赣村邓林生收”……

每逢秋冬之交,邓老就开始张罗被子和棉大衣,然后一一写上姓名,有的拿到车站搭顺风车寄去,有的自己送去,有的待到过年子女们回来,用车子载去。在龙岩市工作的小媳妇回忆说,每当回家过年,都要给公公载一车的东西往乡下跑,除了棉被棉衣,还有花生油等,甚至连拖鞋都有。
2010年,邓老在自家边门一块空地上,花5万元搭建老人活动中心。那里摆了5张象棋桌子,订阅10多份报刊,免费供老人阅读、娱乐。正在活动中心看报纸的李加兴老人听说邓老“屯”被子的事情,恍然大悟:“哎呀——那天(农历9月12日下午)我在这里看报纸,看见他(邓老)双手提着被子,后面还跟着几个小伙子帮着拎被子,风风火火地进来。我还以为他中奖了,便说‘老邓您发财了’,他也只是笑哈哈的”。
李加兴是从企业退休的,10多年前在附近散步与邓老认识,近年常在这里活动。老李介绍,每天都有30多人来活动中心下象棋、聊天、读书看报,而邓老常给大家泡茶喝,“他自己也喜欢下象棋,看见后来者没有座位了,他都要站起来,让别人下象棋,独自观战”。“到县里听报告回来,就把报告内容说给大家听”。想起邓老给贫困户送棉被棉衣的事,李加兴不好意思地说:“我怎么一直都不知道呢?”邓老笑眯眯地说:“天冷了,给乡下困难户人家送点棉被、大衣保暖,应该的”。
活动中心有副对联:“满腔热情为人民,一点灵心通马列”。这对联出自县统计局退休干部王福新之手。记者找到老王的居住小区——嚯!在城里很多人不轻易把住处告诉外人。可是,老王竟在自家单元房的窗前挂一个大牌子,写上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原来,老王写一手好字,过去常有人慕名上门求字。近年受邓老的影响,老王觉得自己虽然没有丰厚的退休金,却可拿自己的专长免费服务居民,因此把自己的住处广而告之。
“被记得”——邻里都说他人好
“他人很好”似乎成了邓老的别名。
晌午,邻里一群老人家聚在门前晒太阳。70多岁的张文英说,邓老是个大好人,“他有个儿子在龙岩市第一医院工作,很多人(要去看医生)都找他,他都会给儿子打电话”。在乡村人看来,到城市里看医生是个麻烦事,比如,找哪个科室找哪个医生,都得费一番心思。去年7月份,张文英的女儿生病了,邓老给儿子打电话。张文英说:“他儿子就给我女儿带路,给医生打招呼,方便得很”。旁边的罗女士插话:“几年前,我婆婆检查耳朵,也是找邓老打电话”!让大家更乐道的是,和邓老做邻居还可以享受免费体检。据介绍,邓老的儿子隔三差五就回来看望父亲,给老人家体检。每当此时,邓老就会站在家门口招呼邻里老人家先来检查检查。
邓老出生在上杭县,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初期,曾经担任河田区长、大同区长等职,后下放到古城、七里等农村劳动,1980年在长汀技校担任副校长直至1984年离休。他出生贫寒,又常在农村劳动,对农村贫困户的困难感同身受。然而,邓老自家子女们也并不宽裕。老三夫妇多年双双下岗,常年在外打工。2010年,老三领上退休金后才回来,如今每天都要过来看父母。老三说,父亲给别人钱,而没留给子女,自有父亲的一番道理。而远在龙岩的小儿媳说,只要老人家高兴,身体健康,晚辈都是乐见的。她回忆说,有一次,她在一个会议上邂逅一名年轻的企业家,“想不到这名企业家说,他上学时还受过我公公资助呢”!老伴说,老邓早年很苦,离休后想做好事,子女们没有意见,“我也支持他”。
记者:邓老,大家都说您做了很多好事。
邓老:(笑哈哈的)这是乐趣,我们祖祖辈辈是农家的儿子,过去很苦,现在我们很满足了,希望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记者:听说您从来不留钱?
邓老:给孩子们钱,就怕他们依赖我,不去拼搏,反而害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