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长廊 > 文学园地 >

解读《论语》21章

发布时间:2016-10-19 10:39:00 人气: 来源:未知

解读《论语》21
   邓仰清  
《论语》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反映孔子的思想,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为中国人初学者的必读之书。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今山东)人,曾任鲁国大司寇,行摄相事,是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相传有三千弟子、七二贤人。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推行仁道,希望建立大同之治,“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后人尊其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据史书载,宋初宰相赵普曾以“半部《论语》辅宋太祖和宋太宗治天下致太平!”足见《论语》具历史和现实的 “修齐治平”的历史和现实的重要意义。《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今选其中21章试解读之。
注:摄:代理              矜:通鳏(guan),无妻或丧妻的男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自然学有所成,)不是很愉快吗?有好朋友从远方来,(向你学习,)不是很快乐、高兴吗?(尽管如此,)也有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恨、恼怒,(乃至更加努力学习,以求更好提升自己,)不也是一个仁人君子吗?”
注释:时习:时常温习和练习。说:同“悦”,愉快。愠:怨恨、恼怒。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努力读书学习但不用心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用心思考但不努力读书,问题也得不到确实解决,也会失败的。
孔子这话意思:读书务必学与思兼顾,只学不想,就会糊涂不解;只想不学,终致一无所得。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早学过的知识,能从中得出新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这句话含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意思。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帮别人办事尽心尽力了吗?与朋友交往诚心诚意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论语·学而》
曾子这样勤于返思,注重自身修养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发扬,而管好自己的言行。
注释:三省:多次反省。  为人谋:替别人办事。  忠:尽心尽力。 信:诚心诚意。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青少年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出外要友爱兄弟姐妹和朋友,做事要谨慎小心,言行要诚实守信,要广泛爱护众人,而且要亲近有仁义道德的人。这些都做到了,还有精力,就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显然孔子对青少年的教育,主张弘百善则孝属首,培三好则德为先,告诫广大青少年在学生时代,应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基础上,求得德智体全面发展,以成为祖国建设有用人才。
6)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译文)子夏说:“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国君,能献出生命;和朋友交往,说到做到,严守信用。”
《范式守信的故事》:东汉时张劭和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友情深厚。毕业时,两人难舍落泪,范式安慰张劭说:“别难过,两年后的今天,我定到你家看你。”两家虽相距千余里,而两年后,范式准时来到张劭家。这就是范式守信的好故事。
7)子曰:“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说话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那怎么可以的?就像大车上没安横木,小车上没安横木,怎么能行走呢?”当学习“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为人当严守信用,说到做到。
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认为父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应婉转地劝说,如果看到父母固执己见,不愿听从,还要对他们恭恭敬敬、不可违抗,继续替他们操劳而毫无怨气。”
意即:孝敬父母,是无条件的,父母态度好,要尽孝;父母态度不好,同样要尽孝。
曾子请问孔子:“儿子只顺从父亲的意志,可算是孝子吗?”孔子答道:“士者若有敢于直言的朋友,就不会失去好名声;父亲若有敢于直言的儿子,就不会陷入非正义之中。所以,当遇到不符合道义的情况时,儿子也应劝说父亲。否则,怎能算是真正的孝子呢?”曾子听后深受启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如果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一个是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就要检查自己,有无类似问题,如有就要改正。”
孔子这句话,还说明研究学问,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注重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
《孔子拜师故事》: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开着马车赶路,忽见前面有个孩子在路上用砖头石块垒一座城池。孔子叫孩子把路让开,而孩子却说:“世上只有车绕城走,那有拆城让车过的呀!”对此,孔子感慨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孩子虽小,却知礼让的道理,可做我的老师啊!”
1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别人成全好事,不帮助别人成全坏事。小人的做法就和君子相反。”
“成人之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以,当见到党、政府或个人开展某项善举时,我们就当助其一臂之力,以得成人之美。
11)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兄弟俩,不念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难免产生的一些矛盾、恶感,因而怨恨就很少了。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遗命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灭商后,他俩以食周粟为耻,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他俩的让国精神和耻食周粟的高尚品德,成为千古美谈。他俩在继位这个关键问题上,表现得宽宏大量,不计前嫌,也就是“不念旧恶”。正如《弟子规》中所说:“恩当报,怨当忘”的美德,值得举国上下包括广大老年青少年的认真学习。
注释:希:通“稀”
12)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对自身要求严格,对别人要少责备。这样就能很好地避免怨恨了。
以上两章是孔子教导别人,要注重处理好人际关系,宽人严已,恩当报,怨当忘,以达到彼此和好,邻里团结,社会和谐。
注释:躬自厚:对自身要求要严格。
13)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一群人整天在一起,谈话中从来不提到道义,只喜欢做些小聪明。这种人是难有出息的!”
所以,大家平时在一起,应避免上述现象,在交谈中应属启发教育催人上进的好言词。
1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爱要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倡导的“忠恕”之道,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准则:“忠”道,就是忠诚老实,凡事推已及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即自己想这么做,才可以叫别人也这么做;“恕”道,就是宽恕,宽宏大量,凡事将心比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即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可强加给别人。这样就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融洽人际关系,安定社会秩序。
1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务公》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可说是真的错了!”
孔子的看法是,一个人有错误不要紧,只要能改过就可以变好。世上没错误的人是没有的,而贵在改过,过而改之,不为过也,乃至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才是真正的过错!
16)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译文):孔子说:“爱他,能不让他劳动锻炼吗?忠于他,能不给以必要的规劝吗?”好比对待儿孙,则万不可溺爱,一定要从娃娃开始,教育他勤劳吃苦。
17)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朋友正直、朋友信实、朋友见多识广,便有益了。朋友拍马奉承,朋友口蜜腹剑,朋友夸夸其谈,便是有害了。”
孔子把朋友分为益友和害友两大类,如结交损友,就会近墨者黑,就会被损友的坏习惯所污染,对自己有害;结交益友,就会近朱者赤,就会被益友的好品质的潜移默化,对自己有益。所以大家应重交益友,远避损友。
注释:便辟:意为惯于拍马奉承、搞歪门邪道。善柔:意为花方巧语、口蜜腹剑。便佞:意为花言巧语、夸夸其谈。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看见好人好事,就应想到向好人好事看齐,决心跟他一样好起来,看见不好的人和事,内心就应进行自我反省。
东晋时,有孙潜、孙放兄弟俩,时刻想着学习别人的善行。古代有个叫许由的贤士,尧帝想把帝位让给他。他却认为自己才疏德薄,而推辞了。孙潜认为当学习许由的谦让精神,而取名“齐由”。庄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孙放觉得自己当向庄子学习,而取名“齐庄”。他们二位取了好名,特别是落实在行动上,他们“见贤思齐”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19)子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皮衣跟朋友共同使用,即使被用坏了,也毫无憾意!
为人就应如此,敢于比别人多付出,富有助人为乐的美德,以搞好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20)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情况需要思考:看的时候,要考虑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需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脸上的表情,要考虑是否温和;举止容貌,需要考虑是否端庄;言语谈吐,需要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工作任务,需要考虑是否细致认真;遇到疑问,需要考虑怎样向人请教;要生气了,需要考虑有什么后患;见到有什么可得时,需要考虑是否符合义理。
21)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译文)子夏说:“每天学会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每月复习自己所学的知识,而不忘记所知道的知识,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上面所说,是在教导我们,每天皆应注重学习,努力学会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还要注重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而使不忘其所能,且得温故知新,赢得上进!今天讲课的内容,大家同样要认真在家里复习,不仅不让忘记,并能应用于实际。
注释:亡:同“无” 。
 
最后敬撰七律三首作结束语:
《论语》读后感
(一)
先师诫众好诗篇,日月勤求学问妍。
细诵圣书无厌倦,时温师授向完全。
学思兼顾知融会,读用相连益满圆。
道理明然当施实,齐家治国系何鲜?
(二)
书谆上下品宜纯,恕道讲求社稷安。
妥报承恩情谊进,尽忘旧恶怨尤完。
九思行事言行美,三省为人作为端。
见善思齐弘仁德,人生优质路途宽。
 
(三)
百善师谆孝属首,三优书告德为先。
尊亲岂勿谏亲也,育晚怎非劳晚焉。
接近仁人贤必共,远离损友累无牵。
过无莫改兼勤学,弟子遵行品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