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邓姓故里 > 邓姓故里 >

“鄧墟”與大舜

发布时间:2010-03-04 13:32:00 人气: 来源:未知

鄧地曆史上又稱“鄧墟”。墟者,居也,系指人群聚居之處。“鄧墟”包括今鄧州境地,這裏有“舜友鄉”和“七友墟”,傳說與上古時代的帝舜相關。
遠古時期的帝堯在位時,天下太平安穩,人們安居樂業。堯在位70年,歲數大了,很想把帝位傳人一個有本事、能讓人們繼續過平安生活的人。爲了慎重地選出合适人才,他把四面八方的部落首領族長召集起來,共同商量有誰能夠勝任天子之職。四方部落的首領紛紛發言,說:“作天子首要的是品德高尚,我等的德行達不到,勉強作天子會玷污帝位的。”帝堯看大家講的是實話,便對大家說:“你們仔細想想,推薦一個有能力的人吧,不論是顯貴的親戚,或是沒有地位的隐居人士,隻要德行高尚就行。”四方部落首領就推薦堯的兒子丹朱。但是帝堯認爲兒子丹朱不夠賢能,不能把天子之位傳給他,便要求大家另外推薦一個。部落的首領們再三議論後說:“有個沒結過婚的平民名叫虞舜,這個人賢德,可以接替帝位。”堯說:“我也聽說這個人很不錯,叫他來試試吧。”于是,帝堯派人找來了虞舜,叫他接替自己當天子,還說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瑛嫁給他。
但是虞舜也知道丹朱是堯的兒子,覺得自己接替天子之位不恰當,應該由丹來繼承帝位。于是他就逃走躲避到南方,爲防止被找到,在天下到處漫遊。先後在曆山一帶種過地,在雷澤一帶捕過魚,在黃河岸邊制作過陶器,在壽丘等地學做過多種手藝,還在負夏等地學做小生意搞經營。在這個漫遊期間,也曾來到過鄧墟。
大舜在曆山漫遊時,因爲他的賢德,曾先後結識了七個朋友,他們是雄陶、方回、續樂、伯陽、東不訾、秦不虛和靈甫,人們稱他們爲秀士。當舜漫遊到鄧墟時,這七人都相繼和舜交往。所以鄧州趙集鄉朱崗王一帶,民國時還稱作“舜友鄉”,朱崗王村西頭有一大土丘,人稱“七友墟”,土丘高四丈許,方園有三四華裏大,丘旁有一小草河,河水澄碧見底,溪流泱泱不絕,堤上的岸柳野花,倒映于清澈的水中,波光粼粼,狀若仙幻,獨有無限情緻令人流連。丘下村旁有一石碑,碑 上有詩四句雲:
遲日暖暖度前除,
直到仲和二月初,
草透堤岸黃上柳,
風光逗留七友墟。
該詩佐證了雄陶等七人确曾來此相聚。直至舜受禅接替了天子位後,這七個人才與他分手離别。
大舜怎麽會到鄧墟來了呢?前邊說過他想逃避不當天子,就四處漫遊不定居于一地。當時鄧墟已有人群聚居,分布在今湍河、刁河、嚴陵河、趙河和茱萸河等兩岸的高地上,過着打漁狩獵的生活。所以考古學家發現,鄧州境内沿湍、刁、嚴、趙、排等河兩岸,有多處遠古時期的部落和村莊遺址。如穰東鎮的太子崗,白牛鄉的郭莊、竹筲陂,城郊鄉的八裏崗,林扒鎮的黑龍廟,夏集鄉的蘇營等遺址,出土的石斧、鐮等石器和陶器,充分說明早在夏代以前,鄧墟聚居着不少部落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