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邓姓故里 > 邓姓故里 >

隋唐時期的鄧州南陽郡——開皇三年始有鄧州

发布时间:2010-03-04 13:36:00 人气: 来源:未知

在穰縣設荊州,我們可以看出穰這裏地位的重要。它在當時不僅是南北争奪之地,也是東西争奪的主要目标,又是北魏南圖的重要據點,還是東西魏必争的地方。
公元534年,北魏分化,成爲東魏和西魏。東魏孝靜帝看到穰地的重要,任命辛篡爲荊州刺史占據穰城。
西魏文帝唯恐這塊肥肉被别人搶走,立即派楊忠(隋文帝楊堅之父)、獨孤信出師讨伐。兩軍激戰穰城,辛篡被楊堅捉拿,并被斬首示衆。西魏以重兵鎮守穰城,到後來,楊忠坐鎮穰城,都督三荊、二穰、二廣、二郢和南雍、平、信、随、江、浙共15州的軍事。這時候的穰城,從軍事地位來說,不僅僅是荊州的中心,也是15州的中心了。
公元557年,北周取代西魏,南陽又盡爲北周所有。當時北周大臣楊堅掌權,操持國政,北周遂于公元579年将新野郡、淮安郡和其它20郡作爲楊堅封地——隋國(今湖北省随州市一帶),南陽地方又成爲隋國的一部分。
隋取代北周後,又滅了陳,中國複歸統一。隋朝初年,南陽盆地的政區名稱仍叫“南陽郡”,郡的治所設在穰城。當時,隋文帝楊堅發覺州郡名不符實。就下令廢郡稱“州”,政區重新劃定,把荊州治所移回原地江陵,将穰地的荊州改爲鄧州。爲什麽要這樣做呢?原來,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兵部尚書楊希尚上書說:“今天下郡縣,比古時多出幾倍。走不出百裏就是幾個縣,不到千戶就有兩個郡,行政機構的繁多,造成官吏的成倍增加,實在是官多民少,十羊九牧的蠢事,不如精簡機構,把不重要的郡縣合并起來。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經費開支,也便于選拔清政廉明的人才”。隋文帝采納了他的意見,才下了廢郡稱州的命令。穰地從這時才有了“鄧州”這個名稱。那麽爲什麽不叫“穰州”而叫“鄧州”呢?這大概是過去曾有過古鄧國的緣故吧。
隋王朝罷郡爲州,用州來直接轄縣,改變了漢代以來的州、郡、縣三級制爲州、縣二級制,在政治體制上是一大進步。開皇三年,始有鄧州,州的治所,設在穰城。當時的鄧州統領8縣,計有:穰、新野、南陽、課陽、順陽、冠軍、菊潭、新城等。轄境相當于今天的鄧州市、内鄉、西峽、淅川、新野、南陽縣、南陽城區和鎮平縣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