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邓姓故里 > 邓姓文化杂志 >

《邓姓文化》杂志第一期

发布时间:2010-03-14 11:11:00 人气: 来源:

      
 
本 刊 编 辑 部
 
虎跃龙腾碧海黄山妆玉宇,莺歌燕舞春风旭日蔚神州。在虎虎生威的虎年来临之际,在海内外邓氏宗亲的关心与支持下,由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主办的《邓姓文化》,伴随着昂首前行的喜人形势与大家见面了。
历史文化名城邓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夏、商、周时为古邓国所在地,为邓姓发源地。邓州吾离陵是邓国侯十九世祖的长眠地,邓州是海内外邓氏宗亲魂牵梦萦的故乡。邓氏宗亲三千年来精英辈出,开创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对人类的文明、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邓姓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被世人所瞩目。
我们创办《邓姓文化》就是为了更加深入地弘扬邓姓文化,探究邓姓文化的传承,缅怀先祖业绩,为各地邓氏宗亲提供一个发表言论、展示自我、相互交流、联络感情的平台,不断增强根亲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
《邓姓文化》创刊后,我们将充分利用这块园地,肩负起研究邓姓文化的重任,多出精品成果,以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以深刻的理论文字去感染人、教育人,增强邓氏宗亲间的凝聚力和自豪感、认同感,激励子孙后代进一步弘扬邓姓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当然,《邓姓文化》还刚刚蹒跚学步,需要您的呵护、关心、支持,期待您的特别关注和广泛参与,亟需您的鼎立相助,让《邓姓文化》杂志真正成为海内外炎黄邓氏宗亲的精神交流和心灵慰藉的家园,真正成为全天下邓氏后裔相互学习、互通信息、增进感情、展示才华的舞台。
春天的脚步近了,我们的《邓姓文化》正是在这万物萌发的蛰动中成为春天的使者,并以此作为新年的真诚献礼。让我们携起手,共同为民族精神的凝聚与塑造,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而播种、耕耘,收获希望,让我们在春华满目中踏进新程,走向灿烂辉煌的明天。
 
 
在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的讲话
 
中共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
 
(2009年11月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邓氏宗亲、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今天就要结束了。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邓氏宗亲,向为本次活动顺利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会议规格高、规模大,是一次共谋邓州文化发展的大会,是一次邓氏宗亲联谊交流的盛会。整个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达到了预期目的。
朋友们,邓州历史悠久,《山海经》、《史记》等对邓州均有记载。1994年发现的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距今有6400年,是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夏帝仲康封其子于邓”,即有邓国。据有关史料和邓氏家谱记载,商王武丁丁巳年,将其叔父曼公德阳封于邓地,建立曼姓邓国。子孙遂以南阳为郡,邓国为姓,得姓至今已有100余代3200余年。位于城区东南3公里处的邓国侯吾离陵,是邓州历史悠久的见证。吾离陵已成为邓州与海内外邓氏同胞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邓州也将成为全世界邓姓的共同家园。
近年来,先后有美国、泰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地的邓氏宗亲,多次组团前来邓州寻根谒祖,交流联谊。这次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的召开,既是邓州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全球邓姓华人的共同期待。此次活动不但举办了祭拜仪式、联谊会,而且还成立了“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创办了《邓姓文化》杂志,特别是在座谈会上各位嘉宾的发言,以充分的论据、精辟的思想、独到的见解,使大家开阔了视野、升华了思想、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总的看来,这次会议各项活动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一个内容丰富的高品位盛会,它必将为传承历史文化、研究邓姓文化、推动邓州文化名市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朋友们、同胞们,邓州作为全世界邓姓华人故里,我们将以这次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召开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邓州,共建我们的精神家园,更加深入地推进邓姓文化的研究,多出成果,出精品成果。我们会继续定期举办邓姓文化研究、邓氏宗亲联谊会等活动,不断增强根亲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邓州在对外开放中的知名度,加强与海内外邓氏族人的联系与交流,促进发展与合作,为共同创造邓州辉煌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最后,祝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圆满成功!
祝各位邓氏宗亲朋友身体健康、事业兴旺、家庭幸福!
谢谢大家!
 
 
 
夏商邓国国都考
 
邓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姓文化研究会会长殷中玲
 
初期)王朝南边的重要诸侯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自夏代邓国建立起,邓州邓州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南连荆襄,北依伏牛,西纳汉水,东接宛洛,位于豫、鄂、陕交界部位,素有“三省雄关”之称。1988年撤县建市,198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 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扩权县(市)之一。
邓州历史悠久,据对位于邓州市城东2公里处的新石器时代八里岗遗址的发掘可知,早在距今6800年前就有人类在邓州大地上生活、繁衍生息。到夏代,“夏帝仲康封其子于邓”,即有邓国,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世纪。夏代邓国后被商王朝所灭。至商王武丁丁巳年(公元前1240年,据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推算),将其叔父曼公德阳封于邓地,建立曼姓邓国。殷商曼姓邓国于公元前678年被楚国所灭。自夏代始有邓国至商代邓国被灭,邓州历史上的邓国存在了1300年之久。此段历史是邓州早期历史的主要组成部分。
现根据有关史料记载考证,夏、商邓国的国都均在今河南省邓州市。
夏代邓国国都在曾作为大禹都城的邓州。
夏代邓国的疆域,《路史?国名纪四》记载:“邓·仲康子国,楚之北境,史云阻之以邓林者,今之南阳。故杜佑以为禹都。”大致勾勒出了夏代邓国的疆域,即以今邓州为中心涵盖周边部分的区域。因《路史》成书于北宋,北宋时的南阳就是今天的邓州,在唐宋两代,邓州和南阳实指一个地方就是邓州,只是不同时期的称呼不同,几易其名,但治所一直在邓州,故有史称为“邓州南阳”。当时的邓州曾辖五县:穰(今邓州市)、南阳(今南阳市)、内乡、顺阳(今淅川南部延伸入湖北)、淅川,按此推算,夏代邓国的疆域要比现在邓州辖区的面积大,至于其边界在哪,与哪些方国相邻,因缺乏文献记载,难以断定。但可以断定的是夏代邓国的国都就在今天的邓州市。
夏朝的都城目前能认定的有阳城(今河南省登封东部)、斟寻(今登封西北部)、安邑(山西省夏县西北部),另外还有原(今河南省济源)、老丘(今河南省开封北)以及均台(今河南省禹州市)等,这些都城都处在夏王朝统治的中心部位——豫西晋南。而夏朝初年,大禹曾一度把今天的邓州作为都城。唐代杜佑的《通典》中称“邓”为禹都,故《路史·国名纪四》记载:“邓,仲康子国,楚之北境,史云阻之以邓林者,今之南阳。故杜佑以为禹都。”另在宋代地理志《太平环宇记》及西安碑林现存的石刻《华夷图》都注明了邓为禹都。
大禹之所以选择今天的邓州作为他的都城,这与他曾在这一地区活动和这里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关。大禹治水时曾在这里活动:《孟子·滕文公》记载大禹治水“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这其中的汉就是指汉水流域,今天包括邓州在内的南阳盆地内的几大河流唐、白、湍、刁河等都属于长江流域汉水水系。大禹征讨“三苗”部落时也曾涉足今邓州之地。大禹于尧“伐有苗(三苗)于丹水之浦”后,又在丹江与汉水流域征讨“三苗”部族,并最终将其降服。
无论是大禹“薄衣食,卑宫室”、“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在先的伟大治水活动,还是受“禅让”率大军征讨“三苗”在后的英雄壮举,大禹都把今天的邓州作为了他的大本营——都城。他之所以选定今天的邓州作为都城,还与邓州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关。邓州地处南阳盆地,地势平坦,沃野千里,适宜万物生长;这里气候温润,降水丰富,四季分明,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适宜人类居住生存。早在黄帝时代邓伯温部落就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舜帝时,也曾来邓地活动而留下了“邓墟”。 正是由于大禹独具慧眼,选中今天的邓州作为他的都城,这不仅成为邓州早期历史亮点之一,也为后世邓州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夏帝仲康之子建立的邓国的国都,就设在大禹作为都城的地方,即今天的邓州市。
商、周邓国的国都仍在今天的邓州市。
“夏之姒姓邓国灭亡之后,商代于当地另建曼姓邓国”(孙淼《夏商史稿》),殷商曼姓邓国是在夏代姒姓邓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已为史界所公认。前文已考证,姒姓邓国就是以今天邓州为中心覆盖周边地区的区域,殷商曼姓邓国也应与姒姓邓国的范围相当。
“及武王克商,……巴、濮、楚、邓,吾南土也”(《春秋·昭公九年》)表明,巴、濮、楚、邓互为邻国,且处于周王室中心之南的相对方位处。《国语·郑语》:“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的记载也表达了与前文相近的内容。
“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是为邓侯,后以为氏”(《广韵》)此条中的河指汉水,表明邓国在汉水以北。
《春秋左传·庄公六年》:“楚文王伐申,过邓”的记载说明,邓处于申与楚之间,申国在今河南南阳市一带,楚国在春秋楚文王时处于今汉水以南,中心在郢(今湖北江陵一带),邓国处于南阳与汉水之间。
《春秋左传·桓公九年》记载“邓巴楚之战”中有“邓南鄙鄾人”的记载。《说文解字》:“鄾,邓国地也,春秋传曰邓南郫鄾人攻之”。宋罗泌《路史·国名纪》云:“鄾,为邓所分,亦曼姓。”南鄙即指南部边沿处。陈家驹《古鄾城考》指出:古鄾城遗址在今樊城正北十二里,汉水以北排子河右岸,北距当时邓国中心今邓州市一百三十里。《说文解字》:“邓,曼姓之国,今属南阳。”
明末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邓州为春秋邓侯国。《明嘉靖南阳府志》亦记载:邓州为春秋邓侯国所在地。清乾隆《邓州志》:“殷王高宗封成汤裔孙于邓。”清代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春秋灭国之最多者,莫若楚矣。……而唐、邓,尤逼处方城之外,为楚门户。”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称:邓侯国在今河南南阳府之邓州。《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臧励和编著)记载:“邓,周国名,即今河南邓县”。(注:民国二年<1913年>至1988年,邓州称邓县,下同)。清江永《春秋地理考实》:“邓国,今河南南阳府西南百二十里,邓州是也”。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邓公簋”条,以及童书业的《古巴国辨》、吕思勉的《先秦史》,都指明春秋邓国在今河南省邓县,即今邓州市。
《辞源》:“邓,古国名,曼姓。……故地在今河南邓县一带”。《河南平顶山市发现西周青铜簋》(1981年《考古》第四期),《两周时期的应国、邓国铜器及地理位置》(1982年《考古》第一期,周永珍),《巴蜀史稿》(邓少琴著),《夏商史稿》(孙淼著)等专著、文章都指明春秋时期邓国的位置在今邓州市。
吾离是殷商邓国的第十九位邓侯,是名见《春秋》的第一位邓侯。据邓氏族谱等记载:他病逝于公元前700年10月的某一天,葬在邓国国都的南边。其陵墓就在今邓州市东南三公里处。原称吾离冢,这一圣迹是邓国国都在今邓州的最好佐证。
在今邓州辖境内的八里岗遗址、杨岗遗址、穰县城遗址、太子岗遗址、竹筲坡遗址、柳林遗址、房山遗址以及吾离陵所在地等都发现有商周遗物。其中商周文化层与遗址内的其它文化层存在有序列完整的叠压关系,其表现出的文化内涵可与文献记载相印证。
综上所述,殷商邓国的范围为:北起南阳盆地南部,与中心位于今天南阳市的申国接壤;东部跨越今新野与位于桐柏一带的曾国相邻;南边到汉水,与楚国相连;西与谷国相望(其位置在今湖北谷城县)。其面积约有1万平方公里。国都就在今邓州市。楚国灭邓后,将邓国国都改为楚之别都之一,称穰邑。
综上所述,自夏至春秋初年,邓国在邓州大地上存在的时间长达一千三百年之久。邓国作为夏、商、周(西周、春秋有据可查的史前历史超过四千年,其中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的邓国所孕育、积淀而形成的邓国、邓姓文化,是邓州历史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邓州文化之根。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等姓氏研究专著记载:邓姓起源于邓国,因有邓国才有邓姓,邓州既是夏商周邓国的国都所在地,亦是全世界公认的邓姓的发源地。邓姓自从殷商邓国产生于邓州大地以来,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可谓一本千枝,千枝万脉。邓氏后裔遍及海内外,人数约七百万,在当今中国的姓氏中排在第二十九位,成为汉族大姓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现存于邓州市东南部2公里处的邓国侯吾离陵是邓国第十九位邓侯、邓氏第十九世祖的寝陵,有“天下邓氏第一陵”之称,是邓氏宗亲祭拜先祖,寻根联谊的圣地。依托邓国侯吾离陵为平台,已有美国、泰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及国内外各地的邓氏宗亲代表团,数以万计的邓氏宗亲前来邓州市寻根联谊。邓州市邓姓根亲文化已深深的植根于邓氏同胞的心中,邓州市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都得以提高。
邓州在邓国时为国都,后为重镇。今天更是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并将逐步建成“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和现代化中等城市”。
 
 
在拜谒吾离陵仪式上的讲话
 
中共邓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组委会副主任 褚清黎
 
(2009年11月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邓氏宗亲、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在这充满希望与丰收的季节里,各位海内外邓氏宗亲莅临邓州参加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首先,我代表邓州市人民政府、邓州市邓姓研究会、邓州市156万人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家族和宗族观念潜移默化地存在于百姓之间,特别是侨居海外的中华儿女,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时刻牢记自己的祖根。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虔敬的心情来到邓氏先贤吾离陵寝前,献上最崇高的敬意
据史载,夏朝时,夏帝仲康封子于邓,建立了邓国。商代,高宗武丁封季父曼于邓,史称曼姓邓国,国都在今邓州城。吾离是曼姓邓国的第十九世邓侯,名宣,字吾离,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外交家,他在位期间,内修政理,外结邻好,使邓国中兴崛起。吾离约在公元前700年前后去世,葬于国都南郊,就是现今的吾离陵。吾离之后,公元前678年,邓国被楚国所灭。邓国的子民有的留居原地,有的搬迁异乡,并以国名为姓,形成了后来的邓姓。经过3260多年的发展,如今邓姓已遍布全国。据统计,在中国常用的3000多个姓氏中,邓姓位居第29位,总人数达700万之多。不仅分布于内陆各地,在香港、台湾两地,邓姓也是名门望族。此外,还有不少邓姓人步出国门,走向世界,落地生根。在泰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都有邓姓人生活奋斗的身影。
古老的邓国孕育了大批英才,自邓国建立以来,邓姓名人浩若繁星,彪炳史册者就有数百人,古代有春秋末郑国人邓析,为法家先驱;西汉邓通,官至上大夫;东汉至三国时的邓晨,被封为房子侯;邓禹,东汉初任大司徒,后改封高密侯;三国时有蜀国名将邓芝、魏国名将邓艾;宋元之际有学者邓牧;清代有两广总督邓廷桢、海军名将邓世昌。近现代有邓中夏、邓子恢、邓拓和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一代伟人邓小平等。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邓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及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古人云: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吾离既是邓氏先祖,亦为邓州之宗。邓州人民敬仰他、怀念他,在历代的名宦祠内立牌位祭祀他,对他的长眠之地妥善保护,虽历经2700年风雨沧桑,陵存至今,成为海内外邓姓后裔前来寻根访祖、拜祭吾离的圣地。
中共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吾离陵的保护开发工作,先后已对吾离陵进行了加固保护,制订了开发建设吾离陵园的总体规划,举行一期工程庆典和海内外邓氏宗亲联谊会,扩大了邓州的知名度,激发了邓氏宗亲建设吾离陵园的积极性。目前,吾离陵园建设的方案已定,正待借助邓氏宗亲的力量,广泛筹措资金,加快建设,争取尽早建成。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重视下,在海内外邓氏后裔的关注支持下,吾离陵园的开发建设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我们真诚欢迎海内外邓氏宗亲常回邓州,寻根祭祖,观光旅游。愿邓姓故里与海内外邓氏宗亲心相连,情相系,同呼吸,共命运,共同为推动邓姓的人脉兴旺、事业昌盛,为吾离陵的开发建设,为邓州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在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上的
    
 
中共邓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组委会副主任
 
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理事长  邓洪军
 
(2009年11月6日)
 
各位领导、各位宗亲、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我代表邓州邓姓文化研究会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和邓氏宗亲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这次座谈会的主题是“同根同源,和谐共进”,围绕这一主题,我仅就邓姓渊源与分布谈一点个人的看法,敬请与会各位批评指正。
一、姓氏的产生
姓氏学研究表明,姓氏产生于远古时代。姓和氏有着本质的区别,演变为我们今天单一的姓的概念,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姓的产生要早于氏。普遍认为,“姓”的最初存在方式是以氏族间不同意义的“图腾”形式存在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继姓的出现之后又出现了姓的分枝,就是氏。在原始社会不同的氏族部落有着各自的男姓先祖,也就是某部落的一宗之祖,不同宗族之间有着不同的称号,这就是“氏”。夏商周三代之前,姓与氏有本质的区别,姓别婚姻,氏明贵贱。三代之后,氏姓合二为一,到战国时姓氏混而为一,这就是后世通常意义上的姓。
二、邓姓起源于古邓国,邓州是邓姓发源地
邓姓起源于古邓国,即因邓国而产生了邓姓。这在古代研究姓氏的古文献及邓氏族谱中都有明确的记载。据唐代林宝《元和姓纂》、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宋代王应麟的《姓氏急就篇》、清陈廷炜编撰的《姓氏考略》、香港屏山《邓氏总族谱》、王羲之《南阳邓氏族谱源流序》等文献记载,殷商邓国建立于商高宗武丁丁巳年(公元前1240年),邓姓因邓国而产生,因此,邓姓产生于公元前十三世纪中叶。邓国的开国邓侯曼公即是邓国第一位邓侯,也是邓姓的第一世祖。因今邓州是古邓国之国都所在地,故邓州就是邓姓之发源地。
三、邓姓的迁播与分布
所谓姓氏迁播,是指某姓族人的流动与分布。造成姓氏族群迁播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族众人口的增加而形成的主动迁播;二是天灾造成生活环境恶化而形成的被迫外迁;三是人祸如战争、社会动荡、政治迫害等因素而造成的被动外迁。
邓姓自形成并发展成为今天分布海内外的中华百家大姓之一,也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发展过程。造成邓姓迁播分布大的历史阶段有:邓国被灭到战国时期,邓地几易其主,邓地民众在饱经战乱之苦的同时,有部分邓姓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大规模的由故地外迁他乡。至西汉时,在经历了战国、秦、汉的混战,加上一些邓姓人因官职的调迁等,在四川、陕西、广东、江苏等都有了邓姓的分布。在一部分邓姓人外迁的同时,留在故地生活的邓姓人也得到了发展,其中著名的就有邓禹的先祖邓况,在西汉初年就一直生活在邓国故地。至东汉时,邓氏家族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望族,邓晨、邓禹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后又因他们辅佐刘秀光复汉室立下大功,以及禹之孙女邓绥贵为和帝皇后等原因,使南阳邓氏成为东汉最为显赫的家族。
但在邓太后去世之后,安帝听信和帝时邓氏曾反对立他为太子的谗言诬告,诛灭邓氏家族。东汉南阳邓氏家族遭遇了因政治变故而导致的重大劫难,惨遭打击的邓氏子孙为保全姓名各奔东西,远离故土,迁播他乡的数量和范围再一次增加、扩大。
当中国历史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变革时期,战争的频繁,政权的更替,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不同姓氏的交汇融合。邓氏故地南阳邓州及其所在的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始终处于各种政权冲突的中心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深受其害,流亡迁徙成为安身立命的唯一选择。中原原有诸姓包括邓姓在内,在原来广泛迁播的基础上,又为政局所逼不断分迁各地,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变故,中国各民族乃至各姓氏的大致分布状况基本定局。全国各地都有邓姓分布的大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此后,中国历史虽经历了两宋之际、元及清代不同时期的大的民族融合进程,邓姓大的分布格局,在中国内地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有少数邓姓同胞则走的更远一些,把邓姓的血脉植根于港澳台乃至海外。
古代历朝历代普遍实行的异地为官制度,也是造成姓氏族群人口流动分布的原因之一。邓族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明洪武年间以兵部员外郎身份,由江西吉安前往四川广安任职的邓鹤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广安邓氏后来成为当地的望族,一代伟人邓小平就出自这个家族。
邓姓自从殷商邓国产生于邓州大地以来,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真可谓一本千枝,千枝万脉。邓氏后裔遍及海内外,人数约七百万,2006年1月11日《人民日报》根据最新的抽样调查报道:根据人口多少,邓姓在当今中国的姓氏中排在第二十九位。邓姓已成为汉族大姓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由于资料的不足和研究的不深入,本文或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最后,祝贺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完满成功!
祝诸位兴旺发达,各位宗亲身心安泰,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 杨 平
 
邓州市地处豫、鄂、陕边界,素有“三省雄关”、“豫西南门户”之称。全市辖28个乡(镇、办、区),160万人口,总面积2300平方公里,耕地260万亩。1988年撤县建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城市和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198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1993年被确定为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199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2001年被省确定为优先发展中等城市的试点市,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5个重点扩权县(市)之一和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建设部确定的中部地区“双阳工程”试点区,是南水北调渠首所在地。
邓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夏朝时,夏帝仲康封子于邓,始建邓国;商朝,高宗武丁封季父曼于邓,史称曼姓邓国。邓国侯吾离是邓姓十九世世祖,邓州的吾离陵是“天下邓氏第一陵”,邓州市是世界邓姓的发源地。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为邓州,民国三年(公元1913年)改为邓县。古老的邓州为后人留下众多的名胜古迹。境内现有各类文物保护景点90余处,邓国侯吾离陵就是其中有较高历史人文价值的景点。市内现有宋代福胜寺塔、花洲书院等70余处古文化遗址。
邓州市历史上有医圣张仲景,忠烈名将张巡、铁弦,名相李贤,清康熙帝师彭而述等;唐宋三位名人韩愈、寇准、范仲淹皆任邓州知府;后人称为“三贤”;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在邓州花洲书院写成,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是千古绝唱;邓州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故里,现代有著名作家姚雪垠、语言学家丁声澍、教育家韩作黎、青年军旅作家周大新等大批英才;先后涌现出了不跪的中国人孙天帅,京城活雷锋孙天丛,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编外雷锋团等全国先进典型。
邓州地处武汉、郑州、西安大三角和南阳、襄樊、十堰小三角的中心地带,市场辐射面广,具有承东启西作用,焦枝铁路纵贯全境,公路运输四通八达,许平南高速公路、207国道和六条省干线穿境而过,靠近312国道、宁西铁路。水路从河口码头入位,通江达海。距襄樊、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可直达全国各地。电话、传真可直通世界各国。
邓州市文化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抓管理,促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市场健康有序,遗产保护扎实有效,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文化茶馆建设独具特色,荣获文化部文化创新奖;继续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化活动,声势浩大、规模空前;召开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成立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创办《邓姓文化》杂志,“中原文化宝岛行”探亲联谊活动,搭起了海内外邓氏宗亲联谊的桥梁;《邓州文化网》、《邓姓之源网》以其时效性、可视性、可读性、可研性成为邓州文化新闻宣传的阵地和窗口。邓州市文化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及做法,《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大河网》、河南电视台、《南阳日报》等报刊及新闻媒体对我市文化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邓州古城迎盛事  炎黄邓氏喜相逢
 
——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综述
 
● 邓光伟  吴新闻
 
延续着新中国60华诞的喜庆,2009年11月5-7日期间,来自海内外200余名邓氏宗亲代表齐聚中州古城——邓州,共同参与由河南省侨联支持,中共邓州市委、邓州市人民政府主办,邓州市邓氏宗亲联谊会、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邓州市文化局承办的“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暨“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成立大会。
此次盛会以“加强交流,增进友谊,共谋邓州发展”为主题,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研究邓姓文化源流,弘扬邓姓文化精神,提升邓州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宗旨。整个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以邓姓文化研究为主线,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事日程,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对进一步做好邓姓文化研究、加强邓氏宗亲联谊、提高邓州在海内外的知名度等项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此次会议彰显出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到会人员范围广,参会领导层次高
邓州是古邓国所在地、世界邓姓发源地,为进一步加强邓州市同世界邓姓华人的联谊,促进邓姓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增进邓氏宗亲之间的交流,宣传邓州、发展邓州,经邓州市市委、市政府决定,“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广泛邀请了世界各地的邓氏宗亲及省、南阳市有关领导。来自美国、泰国、马来西亚、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邓氏宗亲代表团以及广东、天津、广西等22个省(市、自治区)的邓氏宗亲代表200余人自世界各地赶赴邓州,邓州本地宗亲、邓姓文化研究会成员、有关媒体记者共计300余人参加会议。参会人员所处地域之广远超历次邓氏联谊活动。河南省侨联副主席耿诚聪,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翔南,南阳市人大主任李天岑,中共南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建民,中共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南阳市人大副主任秦俊,南阳市政协副主席文学林,南阳市侨联主席刘洪跃,南阳市人大原副主任邓桦及邓州市“四大家”有关领导等出席了会议,为历来邓姓文化研究活动最受各级领导关怀与重视的一次。另外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国际奥委会委员邓亚萍女士,省政协常务副主席邓永俭及美国、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地32位邓氏宗亲向会议发来贺信、贺电,表达了对此次会议的关心、支持。
二、会议组织精心,议事日程丰富
为保证“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的顺利召开,邓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单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酝酿。自2009年初就纳入市政府工作规划,邓州邓姓宗亲联谊会、邓姓文化研究会、邓州市文化局作为会议的主要承办单位,4月份就开始着手筹备,9月份确定了主要会议议程并开始发送邀请函,大会临近召开之前,刘朝瑞书记、刘树华市长多次听取会议组织单位汇报,并对会议的组织工作做了重要批示,对本次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月5日,“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隆重开幕,在3天的会期中,举行了欢迎酒会、预备会、祭拜吾离陵仪式、炎黄邓氏宗亲联谊会和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成立了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通过了创办《邓姓文化》杂志及建造邓国侯吾离塑像的倡议,还参观了邓州主要人文景观人民公园及花洲书院等。与会邓氏宗亲纷纷对邓州市委、市政府及会议组织单位对邓姓文化研究、邓氏宗亲联谊活动的重视和支持表示由衷的谢意,对能参加这次盛会感到十分的荣幸。
三、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11月5日晚,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欢迎酒会在邓州宾馆隆重举行。中共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在酒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邓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境内的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和邓国侯吾离陵,是邓州历史悠久的见证。近年来,全市人民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心系故里的海内外邓氏宗亲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他代表邓州市156万人民真诚地欢迎海内外邓氏有识之士能经常回邓州考察观光、探亲访友,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出谋划策。来自香港的邓氏宗亲邓伟章代表海内外邓氏宗亲表达了对故里邓州的无限热爱和眷恋之情,并对邓州市委、市政府的盛情晚宴表示感谢。在随后举行的大会预备会议上,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市文化局局长闫富传通报了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议程。邓州市邓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邓光阁就成立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创办《邓姓文化》杂志情况及建造邓国侯吾离塑像做了说明。在中共邓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邓洪军的主持下,各地邓氏宗亲代表团负责人在会上集思广益,踊跃发言,建言献策,分别介绍了开展邓姓文化研究、宗亲联谊活动的经验,并对开好此次盛会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宝贵建议,对整个会议议程的顺利完成起到了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
11月6日上午9时整,海内外邓氏宗亲代表拜谒吾离陵活动仪式在邓州吾离陵园隆重举行,中共邓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褚清黎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吾离陵保护建设工作作了介绍,并希望借助邓氏宗亲力量,广泛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步伐。在祭拜活动中海内外邓氏宗亲深情地表达了对同根同祖邓州吾离的缅怀和无比崇敬,抒发了海内外邓氏宗亲心系故土,饮水思源以及对故里的热爱和眷恋之情,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同故里邓州的联谊,关心支持祖籍地建设,并对吾离陵园保护建设踊跃捐款。
在11月6日下午先期举行的炎黄邓氏宗亲联谊会上,通过成立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宣读了炎黄邓氏联谊总会组织机构成员名单。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是海内外邓氏宗亲与邓州之间联结乡情的纽带、增进联谊的阵地、共谋发展的有效载体、引资聚智的宽广平台、对外交流的文化桥梁和提升邓州形象的重要窗口。第一届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理事长、中共邓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邓洪军同志发表了诚挚的感言: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的成立,是海内外邓氏宗亲的一件大事,它为我们邓氏子孙搭建了一个追溯先祖、发扬传统、畅叙情谊、合作共荣的理想平台,标志着我们邓氏宗亲的联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有幸被各位宗亲代表推举为首届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理事长,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尽其所能,全心全意为广大邓氏宗亲做好服务、搞好联络、建好平台,充分发挥好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在广大邓氏宗亲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不辜负广大邓氏宗亲的重托与信任。在会上炎黄邓氏联谊总会常务理事会向与会代表们提出了关于创办《邓姓文化》会刊及建造“邓国侯吾离”塑像的倡议。使全世界邓氏宗亲有了探究邓姓的文化传承,缅怀先祖业绩,增强邓氏宗亲间的凝聚力,加强团结、共建家园的平台和纽带。
11月6日下午3时,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在邓州宾馆隆重举行。座谈会围绕“同根同祖,和谐先进”为主题,与会宗亲与来自各地的姓氏研究专家就邓姓文化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独到见解。中共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刘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这是一次规格高、规模大的聚会,是一次邓州文化发展、邓氏宗亲联谊交流的盛会。必将为传承历史文化,研究邓姓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推动和谐发展,为实现邓州“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理事长邓洪军,就邓姓的起源、形成、发展和分布在会上作了学术性报告。同时,来自四川广安市邓小平族人代表邓儒茂、台湾邓氏宗亲代表邓晴文先生、加拿大邓氏宗亲代表邓海涛先生等国内外邓氏宗亲代表在会上分别发言。会议期间还收到了80余篇海内外邓氏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邓姓文化学术研究资料,各位专家、代表的研究成果,精辟独到,对进一步加强邓姓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观“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是一次规格高、品位高、规模大、内容丰富、成果显著的文化盛会,它的成功召开,开辟了邓姓文化研究的新天地,必将会进一步密切邓州与海内外的联系,增进邓州邓氏宗亲与海内外邓氏宗亲的联谊,传递历史文化,研究邓姓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推动和谐发展,提高邓州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必将为实现邓州“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邓拓与首部《毛泽东选集》
 
● 邓香云 王春玲
 
 邓拓(1912-1966),新闻家,政论家,原名邓子健,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著有《邓拓散文》、《邓拓文集》、《邓拓诗词选》、《燕山夜话》等。
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9月,进入五台山抗日根据地。先后任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晋察冀文联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组长等职。北平和平解放后,邓拓任中共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宣传部长。1949年秋,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8年,调离人民日报社,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思想文化战线工作;主编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1959年,兼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领导小组组长,出版《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1960年,兼任中共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邓拓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19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不久,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撰写《三家村札记》杂文。“文化大革命”开始,被打成所谓“三家村集团”,身心受到极大摧残。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1979年2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邓拓是“毛泽东思想”的首创者之一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一周年时,邓拓为《晋察冀日报》撰写社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和掌握毛泽东主义》:“历史证明毛泽东主义,就是中国的马列主义,只有依靠他的思想指导,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与此相反,中国式的法西斯主义,一切反革命思想与假马克思主义,却陷中国于严重危机或使革命遭受严重损失。目前国民党腐败无能,达于极点,这就加重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责任,因此无论党内党外,都有深刻研究毛泽东思的必要。”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的论述之一。
邓拓这篇社论,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他所理解的“毛泽东主义”,这也具有开创性。为后来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打下了基础。普遍认为:“毛泽东思想”是由王稼祥同志首先提出来的。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发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纪念共产党成立22周年和抗战6周年。在这篇文章里,王稼祥率先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王稼祥认为中国共产党22年的历史,是为争取中国民族解放的斗争史,也是寻找、确定和充实中国民族正确道路的历史。中国民族整个过程中的正确道路,就是毛泽东在其著作中或实践中所指出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一个政党应有革命的理论,共产党应有马列主义与本国的革命经验、本国现实相结合的革命理论,在中国,它就是毛泽东思想,没有它的领导,革命运动无法胜利。
邓拓是首部《毛泽东选集》的主要编辑者
邓拓担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时,长期热衷于学习和搜集毛泽东著作,交待报社资料室,凡是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出版的毛泽东著作和研究毛泽东的书,都要送他一份。1938年 6月,邓拓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兼办出版社。不久,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延安《解放》杂志发表,邓拓便决定将《论持久战》印成单行本,作为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书。这本书的出版,将持久战的光辉思想传遍了全边区。《论持久战》的出版,开创了边区出版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的先例;以后,凡是毛泽东有新作问世,报纸发表后即时印成单行本发行。这成为报社的传统和不成文的制度。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为配合学习,邓拓组织出版了《毛泽东言论选集》。书中收入了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统一战线成立后的革命形势与任务》、《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等五篇著作。严格说来,这才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1944年,“整风运动正在深入进行中”。1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指示晋察冀分局,要“建设正确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以达到统一党的思想,增强干部党性,巩固党的纪律”之目的。为了贯彻这一指示,晋察冀分局决定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这一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到邓拓头上。邓拓选定文章后,报晋察冀分局审定,分局审定后,再报请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批准。当时的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书记是毛泽东,王稼祥为副书记。这部《毛泽东选集》,共收文章29篇,46万字,分为五卷。选集中“编者的话”,由邓拓执笔。这是邓拓继1942年《晋察冀日报》“七一”社论后,对“毛泽东思想”的又一次系统论述和高度颂扬。1944年出版的这部《毛泽东选集》,被现在的中共党史文献专家认为是第一个系统的版本。
这部《毛泽东选集》出版后的几年间,有过两次增订再版。第一次增订于1945年3月。增订本增收了毛泽东新发表的《一九四五年的任务》和《两三年内完全学会经济工作》这两篇文章。第二次增订于1945—1947年。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兴国、长冈乡、才溪乡三篇农村调查报告和《论联合政府》、《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为美国对华援助法案的声明》、《文教统一战线的方针》等四篇文章,全书增加到38篇,60万字,分为六卷。增订工作最终仍由邓拓负责完成,杨献珍、姚依林、萧三、丁玲等参加了校勘工作。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为以后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对传播毛泽东思想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部《毛泽东选集》也是“第一个系统的版本”,“一个流传最早、最广泛的版本”。
 邓拓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创“毛泽东主义”和编辑出版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是其光辉事业的亮点之一。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称赞说:“邓拓同志在抗战后期还编纂了《毛泽东选集》,这是全国第一本系统编选毛泽东同志著作的选读本,为传播毛泽东思想做出了贡献。”
 
 
    
  
 
● 邓文俊 朱可铮
 
嘉宾档案:
邓木堃,一九五一年出生于万象。幼年在华侨公立大轩学校读书,法政大学经济系毕业。在同大学英语中心进修英文,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华语研究中心中文系以及北京语言学院(今北京语言大学)进修中文,现任泰国邓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兼青年委员会主任、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理事长。  
初次认识邓木堃先生是在2008年10月9日的泰国邓氏宗亲邓州寻根联谊欢迎酒会上。当时,由他带领的泰国邓氏宗亲寻根谒祖代表团一行刚刚下榻到邓州宾馆。
洗去了一路风尘,邓木堃先生一行随即出现在中共邓州市委常委、中共邓州市委宣传部部长朱艳红、邓州市副市长阿颖出席的欢迎酒会上。
邓木堃先生是泰国邓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兼青年委员会主任,曾就读于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而经常来中国各地, 这次特别来到邓姓故里——邓州,由他带领泰国邓氏宗亲寻根谒祖代表团不远万里,返回故土,寻根谒祖,祭拜先贤,可见对邓姓故里邓州的深情厚谊绝非一般。
邓先生的普通话虽然说得不是很流利,但他却一直坚持说普通话,而且力求让别人能听得懂。在欢迎酒会上,邓木堃先生代表泰国邓氏宗亲致辞,他把一篇亲自撰写的发言稿念得让人十分感动。措辞诚挚,情真意切,充分表达了一位海外邓氏宗亲对故里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之情。酒会上,他还毕恭毕敬地送上了不远万里带来的纪念品。
随他而来的泰国邓氏宗亲大多数听不懂普通话,因而还带来一位翻译。在座谈会上,翻译将邓姓十九世祖吾离的寝陵,即现在位于邓州城东南郊的八里王居委会的吾离陵的建设情况译给他们听时,可能是历史记载中一些拗口的东西被译得晦涩难懂,宗亲们翻来覆去的用泰语询问,而邓木堃先生一直坚持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与身边的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州市文化局局长闫富传交流,还不时地向特意从武汉赶来的鸿鑫房地产经理邓光泉询问一些关于吾离陵建设的详细事宜,对先祖的虔诚、敬仰之情,关切、认真之态度溢于言表。
在第二天的祭拜吾离仪式上,邓木堃先生一行又慷慨解囊,纷纷为修建吾离陵捐款达万余元,充分表达了邓氏后裔崇敬祖先,关爱故里的赤子之情。值得一提的是,细心的邓先生在离开之时,还亲自向看守陵园的一位赵姓老人送去了慰问金,嘴里不停地说,谢谢,谢谢。尽管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足以证明邓先生是一个古道热肠,广济博施之人。
在回到泰国后,邓先生又将此行活动情况发表于各新闻媒体的消息传送过来,并将一张刊登有他们寻根谒祖消息的泰国报纸端端正正地寄来,而且附有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细心周到之处让人为之动容。作为泰国邓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兼青委员会主任的他,为敦亲睦族尽职尽责、勇挑重担,着实让人敬佩。
时隔一年,邓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办世界范围内的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而作为主办方的有关领导首先想到是泰国的邓氏宗亲邓木堃先生。原因很简单:一是考虑到邓木堃先生多次到过邓州,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二是大家一致认为邓木堃先生细腻谨慎,热衷于邓族事业,并且有着丰富的联谊经验。因此,邀请邓木堃先生成了头等大事。
当经过一番联系之后,反馈过来的信息却令人感到遗憾,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的召开时间与邓先生的日程安排发生了冲突。邓先生再三权衡,说不能回邓州参加会议了。听到这个消息后,主办方以及所有认识邓木堃先生的人都感到惋惜。虽然如此,邓木堃先生依然在泰国四处穿针引线,帮助主办方联系海外邓氏宗亲,加强沟通,提供联系信息,为这次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的成功召开做出了突出贡献。
谁知,在大会临近的前两天,邓木堃先生还是回家来了,而且带着他的儿子!很惊喜,很令人振奋,他的到来令所有人眼前一亮。邓木堃先生推掉了诸多业务洽谈,千里迢迢,奔赴故里。并且在炎黄邓氏宗亲联谊会上,邓木堃先生将一份精美的礼物送到了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理事长邓洪军先生手中。毕竟泰国的邓氏宗亲会与邓姓故里邓州有着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亲情,而亲情的纽带便是邓木堃先生。
邓先生育有三子一女,三子名为祖泰,祖新,祖德.是纪念出生地泰国,读书和住过的新加坡和德国而取。携二儿子祖新回来,足以证明邓木堃先生的良苦用心。正如他说的,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为了后继有人,长辈带后代,他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儿子不要忘根,让儿子参与到轰轰烈烈的邓族发展的事业中来,精神难能可贵。
在宗亲们参观人文景点时,邓木堃先生显得很抢眼。因为祭拜仪式后,虔诚的他一直胸前挂着那条黄丝带。而且在离开吾离陵园时,细心的他让人给看守陵园的赵姓老人再次递上了慰问金。在这次座谈会上,邓木堃先生一行, 在永远名誉理事长邓耀光, 理事长邓繁荣, 副理事长邓春珍, 邓两绿, 邓贤财之委托而大力支持下, 又为吾离陵园建设捐款万余元。
回到泰国后,邓先生对邓姓故里邓州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比如要收集与宣传邓国, 邓姓的有关考古资料, 扩大宣传,加强邓氏宗亲联谊,投资与改善邓州交通基础、饭店设施等,把邓州打造成为全球邓姓所向往的朝圣旅游胜地。并且对“邓姓之源网站”提出了诸多发展和建设的合理化建议,字字句句都透着对故里的深情关怀。
这就是邓木堃先生,一位默默无闻、不善言辞,却又兢兢业业、勇于开拓、热爱故里、造福桑梓,甘为海内外邓姓联谊,为邓族事业做着无私奉献的人。
 
 
 
        
        
 
——邓 衔 富 会 长 专 访
 
● 邓 涛    朱 可 铮
 
嘉宾档案:
邓衔富,男,1936年出生,广东省南雄市人,广东南雄市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会长兼理事长,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会长,《邓姓文化》杂志顾问。
南雄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史称“五岭之首”,梅关古道的梅关称“岭南第一关”。闻名海内外的珠玑巷一度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聚居地和众多广府人及海外赤子的发祥地,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对岭南经济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现在的珠玑巷已成为旅游、观瞻、怀旧、思乡、敬祖的圣地。邓氏是当地的望族之一,邓氏纪念馆就位于珠玑古巷内,不仅是祭祖敬贤、和宗睦族、增进乡谊的圣地,而且已成为闻名四方的旅游景点。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在邓族事业的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作为联谊会会长的邓衔富先生更是为邓族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009年11月5—7日在河南邓州召开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会长邓衔富先生,现将专访内容摘录如下:
记者:邓会长,您好!去年十一月我们在南雄参加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十周年暨邓氏纪念馆落成八周年庆典活动时见过面,再次见到您,非常高兴。
邓衔富会长(以下简称邓会长):谢谢!见到你,我也很高兴!
记者:去年贵会成功举办了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十周年暨邓氏纪念馆落成八周年庆典活动,活动的举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规模之大、组织之周密、影响之广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这与您和全体理事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您,付出的心血一定很大。 
邓会长:过奖,过奖,应该归功于大家,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记者:听说你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已十多年了,退休前做些什么工作?
邓会长:工作四十年都在党政部门,先后任公社党委书记,财、税、外贸等局局长,财贸战线党委书记,副县长级干部。
记者:你一退休就开始组建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是这样吗?联谊会宗旨是什么?
邓会长:是的。广东南雄珠玑巷是邓氏后裔南迁发祥地,改革开放后,南迁的邓氏后裔纷纷返乡,追本溯源、怀旧、思乡。为了加强南迁邓氏后裔之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增进宗亲联谊,1998年在海内外邓氏后裔的积极倡导下,成立了“南雄珠玑邓氏后裔联谊会”。联谊会的宗旨是:“弘扬祖德、维系桑梓、增进宗谊、造福社会”。
记者:这些年宗亲联谊会在增进宗亲联谊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请问具体是怎么运作的?
邓会长:我们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地开展联谊活动,方法嘛,主要是走出去。我们先后派出工作人员分别到省内外、港、澳地区及部分有关乡镇,收集资料,参加各地区邓氏宗亲的有关活动。二是请进来,十几年来,本会多次召开有海内外邓氏宗亲参加的恳亲、研讨、座谈、庆典等活动。这为邓氏宗亲互相交流,联络沟通,增进感情搭建了平台。同时,几年来,我们编撰了《粤赣边邓氏族谱》、《南雄珠玑巷邓氏源流》、《珠玑巷邓氏族史》、《中华邓族史、粤港卷》、《中华邓氏史略》等有关邓姓的研究文本,发行到海内外,不仅弘扬了邓族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为海内外邓氏后裔寻根溯源提供了翔实资料,从而,增强了宗谊和宗族的号召力、凝聚力。
记者:你从联谊会的“宗旨”讲到造福社会,这方面你们具体做了些什么工作,有什么成果?
邓会长:经过广泛联谊,大大激发了海内外邓氏宗亲爱国、爱乡、关心家乡公益、支持家乡建设的激情。十多年来,海内外邓氏宗亲及社会贤达,慷慨解囊捐资700多万元。我们分别兴建了珠玑巷邓氏纪念馆、邓文蔚楼、邓安堂(奖学)大厦。通过置业、出租,所得收入为故乡敬老、奖学和社会公益提供了大量资金。同时,联谊会通过穿针引线,为南雄、江西、湖南等贫困山区兴建了八所希望小学,并为当地引进1200多万元兴办实业,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高度赞誉。
记者:呵,700多万元,是笔巨额捐资呀,这么多钱你们是怎么争取来的?
邓会长:说实话,争取资金,的确不容易,但关键就是怎样去努力筹措,怎样去争取。
方法上,首先要“选准项目”,就是要找准“目标”。(笑)如一般公益性的建校、扶贫、建桥、修路、建纪念馆等项目,人家都高兴参与。其次,物色重点(捐款重点人),但普通的人也不能忽视(十多年来本会捐款人数超1万多人次)。每提出一个项目都会出现这类情况:有的人很热心但没有钱,有的人有钱但又不热心。我们通过多年联谊交往,从中物色到部分既有钱又热心的对象,人家乐意捐钱。再次,善于引导,针对捐款人的心理,要认真细致做工作,取得其同情和支持。最后,兑现承诺,所提出项目要按时按质完成,不能失去信用,使捐款人认为出了钱值得,不后悔。十多年来,海内外邓氏宗亲及社会贤达,慷慨解囊捐资700多万元。
记者:联谊会取得那么大成绩,作为一会之长,大家公认你功不可没,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评价?
邓会长:联谊会是个民间组织,既然宗亲们推选我当会长,是对我的信任,我感到很荣幸,很自豪。就应该义不容辞、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好,不负众望,这也是我应尽的责任。工作是大家共同努力做的,不是一个人所为,绝不能把功劳记在我个人头上。今天能取得这样成绩,我深深体会到首先要归功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特殊关照。几年来,他们对本会工作全力支持,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同时,要归功于海内外邓氏宗亲的鼎力支持。多年来,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帮助,可以说,很多事情根本就办不成。再者,也应归功于联谊会、理事会、监事成员们群策群力,团结拼搏的奉献精神。特别是联谊会的日常工作的处理,全靠我们几个年过70的老人公而忘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着。
记者:你们处理日常工作的几位都年逾七十,本应好好在家颐养天年,好好休息,为什么还这样热心为宗亲办事?
邓会长:大家认为,年纪这么大了,这么卖力的工作还有什么可图?说实话,的确是有一个信念和精神在支撑着我们,那就是所有宗亲的信任,使我们怀着满腔的热忱,激励我们要做好工作,为族争光。在这种良好心态下,多年来,一无报酬,二无星期天或节假日休息,也无怨无悔,全心全意把工作做好。
记者:你们个个年纪那么大,有没有考虑培养年轻人以后“接班”的问题?
邓会长:联谊会一成立,理事成员已搭配了老、中、青等各年龄段的人选。现5名副理事长中,50岁以下就有3名,因而,新老交接,应该不成问题。
记者:邓会长,多年来你是怎么当好会长这个重要角色的?
邓会长:宗亲们信任我,我就应兢兢业业把工作做好,这是毫无疑问的。如何当好呢?实践中我主要从三方面做起:一是出谋划策。以长远眼光,大胆提出本会要实现的目标(这是谋),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是策)。二是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民主决策。三是勤动脑、动嘴、动手、动腿,“四动”缺一不可。
记者:你对联谊会工作今后有何打算?
邓会长:今后打算主要抓好三方面,这也是联谊会长期的目标和工作任务:一是广泛地开展联谊活动,使宗亲联谊更广泛、更深厚、凝聚力更强。二是把本会固定资产像蛋糕一样逐步做大做强,更好地为宗亲谋福祉。三是进一步搞好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使各项管理更健全、更规范,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记者:邓州是邓氏的故里,此次在邓州举办的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就借鉴了你们的许多好的经验,您对这次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的印象如何?
邓会长:这次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举办的非常成功。首先要感谢邓州市委、市政府举办这次盛会,为我们邓氏宗亲提供交流联谊的机会,给我们提供了一切便利。其次要感谢邓州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使海内外邓氏宗亲相聚一处,共话联谊。再次,此次大会取得的成绩与广泛达成的共识是前所未有的。参会宗亲来自海内外,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邓姓故里邓州与全世界宗亲的联系,对宣传邓姓文化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大会一致同意成立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创办《邓姓文化》杂志、建造邓国侯吾离塑像,对吾离陵保护建设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这不仅符合广大宗亲的意愿,也得到了众宗亲的广泛支持,这是本次大会的主要收获,必将为进一步促进邓族事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谢谢邓会长给予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做出的高度评价,也请邓会长今后能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邓州的邓姓文化研究工作。
邓会长:好的,邓家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
记者:欢迎邓会长带领宗亲们常回故里,共谋邓族事业发展。
邓会长:好的。希望我们今后多加联系,加强合作,共同把我们的族事做好。
记者:邓会长,今天的专访,向你学了不少知识,谢谢!
邓会长:不客气!
 
 
广             
2 0 0 9     
 
2009年元月2日召开理监事联席会议:内容:一、对08年工作进行总结;二、对08年财务收支进行公布;三、讨论通过购买雄州三影塔广场6号楼A栋首层8号门店,价26万多元。四、研究春节前敬老活动事宜。
元月11日至12日两天,本会分组分别对本市21个乡镇420个80岁以上的邓姓老人进行春节慰问,每人发送慰问金100元,价值50元的慰问品。
4月21日本会理监事主要成员四人,赴江西省大余县走访,受到原大余县人大主任、本会名誉会长邓梅香宗长热情接待,听完本会理事长工作汇报后,梅香宗长对本会近年工作给予肯定并高度赞扬。午餐后,陪同参观重修后的竹子坑村祖厅。
4月21日下午本会理监事主要成员四人,赴江西省南康市进行联谊活动,受到本会名誉会长邓登芳宗长及邓华武等宗亲热情款待,就本会工作进行交流,同时登芳宗长还介绍了南康市在有关部门安排下,修建邓姓纪念馆情况。22号早餐后,参观了南康市政建设,南康国际家私城、成衣批发市场等。, ,
,5月17日,美国三藩市邓高密公所主席邓海波宗长在开平护龙月刊主编邓炎、光宪宗亲陪同下,赴珠玑巷邓氏纪念馆寻根拜祖,捐款人民币1000元,还代公所捐美金100元。
7月2日,召开理监事联席会议,理事长邓衔富对半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半年工作作了布置。
8月23日,本会举行奖学座谈会,对本市邓姓普通高考考入本科43名学子发给800、1000、1500元金额不等奖学金,参加座谈人员有本会理、监事成员及部分家长等68人,会后,合影留念。
9月2日广东炎黄、侨星两杂志社刘总及莫记者等人,赴珠玑巷于邓氏纪念馆专访本会理事长邓衔富,通过耳闻目睹后,刘总对邓氏纪念馆展示给予高度赞扬。
9月14日,副理事长邓祖善,监事长邓德乐代表本会赴台山市为香港邓氏宗亲会元老,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慈善家邓树椿宗长95岁荣寿祝贺。
10月5日,本会副理事长邓祖善,常务理事邓华成赴中山古镇为德高望重、热爱宗亲事业的邓沾培宗长90岁荣寿祝贺。
11月5日应河南省邓州邓氏宗亲联谊会邀请,本会理事长衔富,副理事长祖善,监事长德乐,常务理事华成出席“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会议隆重、热烈、内容丰富,除拜谒邓氏十九世祖邓国侯吾离陵外,还举行了邓姓文化和邓氏宗亲联谊座谈会,参与了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成立仪式及参观活动,衔富理事长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11月15日本会于珠玑巷邓氏纪念馆举行九周年落成庆典活动,参加会议人员有南雄市内各村代表及本会全体理事会成员共192人,会议由副理事长祖善主持拜祖仪式。理事长衔富对一年工作作了总结,监事长邓德乐对一年财务收支进行了公布,共进午餐后散会。
11月20日至22日,受广西容县、桂南邓氏联谊会邀请,本会理事长衔富,副理事长祖善,监事长德乐,常务理事华成等四人,参加联谊交流。21号上午于容县华侨宾馆会议厅举行了南雄珠玑巷邓氏联谊会和容县邓氏联谊会两会交流座谈会。容县各乡镇邓氏宗亲代表60多人参加会议进行了联谊交流。会后共聚午餐。下午在会长邓洪光、副会长邓有炎及邓启严宗亲陪同下,参观了容县文物古迹。21号早餐后,在洪光、启严、有炎等宗长陪同下赴玉林市,途经北流受到德俨、宗光、邓淦七叔等热情接待,参观了勾漏洞古迹,并宴请午餐。22号上午出席桂南邓氏联谊会,举行由8个县(市)邓氏联谊会分会代表80余人参加的座谈会。会上进行联谊交流。共进午餐后,由会长邓经善及副会长品贵、德华等陪同,参观了玉林市国际会展中心及新建的银丰中药港及农贸市场。通过两地交流,受益良多。
2009年12月26日9时,旅居澳门邓穗生宗亲于珠玑巷邓氏纪念馆举行(为其父母)安放祖牌仪式。特邀本会理监事成员参加。
2009年12月29日衔富、德乐、汝华代表本会对在中山市三乡镇疗养的邓安堂宗长进行春节慰问,送上南雄市委、市政府授予“慈善之星”纪念牌和证书。
2009年12月30日上午衔富、德乐、汝华等受江门市篁边村宗亲邀请,开展联谊活动,受到该村党政二套班子热情接待。
2009年12月30日下午,受中山市古镇宗亲邀请,衔富、德乐、汝华等参加中山市古镇绿博会,受到古镇各村宗亲热情接待,晚上于宾馆设宴二桌,共聚一堂,畅谈宗谊。12月31日8时,各村宗亲聚集半岛酒家,共用早餐,餐后送别回雄。
(由广东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供稿)
 
 
《石城客家邓氏》一书发行
 
● 邓扬广
 
在举国欢腾,普天同庆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的大喜日子,《石城客家邓氏》在迎宾馆举行隆重首发式暨石城客家邓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原赣州市副市长邓扬辉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泰连、县政协主席黄光庆出席首发式并讲话。
《石城客家邓氏》全书共30万字,全面、系统、客观地叙述了石城客家邓氏五大支系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客家历史文献。
全县曾担任过县级领导的离退休老同志、福建省沙县、宁化县和江西省吉水、永丰、瑞金、宁都等县市邓氏宗亲、邓姓故里邓州派出代表应邀参加发行仪式。
  
石城县邓氏宗亲联谊会 邓扬广
2009年12月6日
 
 
江西石城《石城客家邓姓》
首发仪式贺辞
 
各位宗亲、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今天有幸来到贵地参加《石城客家邓姓》一书首发仪式,感到非常高兴,在此我谨代表邓州市邓氏宗亲联谊会、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邓州市文化局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石城客家邓氏》一书,不仅研究了客家邓氏文化,弘扬邓氏祖辈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无私精神,而且为所有海内外邓氏后裔,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它将是一本集历史性、客观性、系统性、实用性、可读性等为一体的高质量、高品味的史书。该书出版,既是编纂者劳动成果的结晶,也是石城邓氏同胞对研究宣传邓姓文化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近年来各地邓氏宗亲不断编写出版邓氏族志及其它研究论著,邓姓文化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态势,《石城客家邓姓》的出版必将对邓姓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惠泽邓氏后人。
邓州市是古邓国所在地,是邓姓的发源地,是全球邓姓华人的祖根地。吾离是我邓氏的第十九世先祖。是彪炳史册的邓国中兴之君,死后葬于国都南郊,即今邓州市三公里处的八里王村,是现存保存较好的唯一的邓国侯国君寝陵,人称“天下邓氏第一陵” 吸引着众多的邓氏后人来这里寻根谒祖。目前,依托邓国侯吾离陵这个平台,我们已接待了美国、泰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及国内外各地的邓氏宗亲代表团,有数十万计的邓氏宗亲前来邓州祭拜先祖,寻根联谊。作为故里的乡亲,我们愿加强与江西石城邓氏宗亲及世界邓氏宗亲的联系,共同为邓姓文化的研究宣传及发扬光大做出应有的贡献。诚邀天下邓氏同胞能常回邓州,寻根联谊、观光置业,为邓州及邓氏族业的发展繁荣共同努力奋斗。
最后祝天下邓姓人脉兴旺,事业昌盛!祝各位宗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邓州市邓氏宗亲联谊会
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
邓州市文化局
二00九年十月一日
 
 
陕西省横山县响水堡邓氏宗亲清明祭祖
盛 典 纪 实
 
● 邓占恒
 
孔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节,正是追思先祖、祭奠圣贤的日子。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报恩品德的具体表现。公元2009年4月4日,清明佳节,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春风习习,春意盎然,陕西省横山县响水堡邓氏天禄公后裔近百人,群集响水堡,举行了盛大的清明立碑祭祖仪式。
清晨7点左右,举行了扬花圈、纸火约庙仪式。前面举着“响水堡邓氏祭祖盛会”的巨大横幅,紧跟着的是两台拉着巨大石碑的三轮车、鼓乐队、纸火队、花圈队、车队。百十号人胸戴白花,手举纸火、花圈,排成了一条长龙,后面跟着十多辆绾着白花的高级小轿车,浩浩荡荡地从响水街由南而北行进。队伍缓慢的通过了响水街,震天的爆竹,山响的鼓乐,引来了众多的围观者,街道两旁人山人海,过往车辆驻轮观看,这是邓氏有史以来的空前盛会,也是响水堡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祭祖盛会。队伍通过街道以后,首先去城隍庙、祖师庙约纸火,此后又来到了邓氏的发祥地“邓家大院”,观赏了旧址,缅怀了先祖,最后走向了祖先的厝骨之所——枣坪山吉地,这一切全部被摄像机所记录。
中午12点多,经过4个多小时的忙碌,一座由40块形状各异的石料组成的,高2.7米,宽2米的巨大墓碑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从早上8点多钟开始,在技师的指导下,20十多人投入到树碑的工作中,有的平地基,有的卸材料、有的绾彩门,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开始安装石碑,一块一块的石材在技师的指导下组成了一座既雄伟又美丽壮观的墓碑。墓碑既成,望桩已立,12点30分开始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祭祖仪式。首先由树碑修谱组织委员会顾问邓占胜、邓占黎、邓占明揭碑;其次,由组委会主任邓景文作了意味深长的讲话,接着由组委会副主任邓占生为主祭,祭奠了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由组委会副主任、族谱修编委员会主编邓占恒宣读了“祭枣坪山列祖列宗文”,此后进行的是奠爵祭祀,随着主祭的:
一奠爵,敬献苍天后土,保我邓氏后裔添丁发族,瓜瓞绵延。
二奠爵,供奉山神土地,佑我邓氏家族安居乐业,否极泰来。
三奠爵,祭奠列祖列宗,助我邓氏族人财源滚滚,万事如愿。
三唱祭奠声,参加祭祀的人们纷纷向列祖列宗叩头致敬,点香烧纸,抛洒祭品,此时的祭祀场面纸钱飞扬、酒气芳香。紧接着主祭宣布焚烧祭文、纸火、花圈,大礼既成,祭祀结束。
 
 
    
 
● 邓香云 王春玲
 
曼公,字德阳,殷商邓国开国邓侯,邓姓一世祖。
据史载:夏帝仲康封子于邓,始有邓国。到夏朝末年因夏桀暴虐无道,夏朝被商王朝所灭。夏代邓国被灭于商武丁王时,商王朝初年因统治者采取了“宽以治民”政策,商王朝的势力得到了壮大,而那些臣服于商王朝的诸多方国的势力也得到了发展。在商王朝统治者加强统治的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也就日益显现。到武丁时,各地的叛乱不断,他四处征伐,先后征讨了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诸多方国,还对荆楚之地用兵“挞彼殷武,奋发荆楚,深入其阻,衰荆之旅”(《诗经·商颂·殷武》),并取得了征讨荆楚荆蛮的全面胜利。
在武丁“力行王道”,“嘉靖殷邦”的四处征伐中,开拓南部疆域也是他全部征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先后征服了商王朝南部荆蛮地区的夷方、巴方、虎方等,这其中就包括建立于夏代而臣服于商的夏代姒姓邓国。为了加强对广大被征服地区的控制,武丁就把自己的亲信分封到各地建立受商王朝中央直接控制的诸侯国。殷商邓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的。武丁将他的叔父曼公封到已被商王朝消灭的夏代邓国的所在地建立了殷商邓国,曼公就是殷商邓国的第一位国君。为了有别于夏代的姒姓邓国,史称曼公建立的邓国为“曼姓邓国”或“殷商邓国”。
据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记载:“邓,曼姓,殷时侯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宋代王应麟的《姓氏急就篇》记载:“邓,古国名,本曼姓,其后称邓氏。”清陈廷炜编撰的《姓氏考略》记载:“邓,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是为邓侯,后以为氏。”香港屏山《邓氏总族谱》记载:“考叔曼,武丁丁巳封季父曼于南阳,食邑邓国,以国赐姓曰邓,郡于南阳,而邓氏始祖生焉”。王羲之《南阳邓氏族谱源流序》记载:“粤稽邓氏自商王武丁封其季父曼公于河北(注:指汉水以北)南阳之邓国,遂以国为姓,南阳为郡,分封食采,世袭侯爵。”苏洵为邓氏族谱所作序文称“粤稽邓氏,始出自商武丁封季父曼于邓,其后以国为氏,则自三代以来,其为名世也远矣”等等,以上诸多记载表明:殷商邓国建立于商高宗武丁丁巳年(公元前1240年),邓姓因邓国而产生,因此,邓姓产生于公元前十三世纪中叶,距今已有3200多年。
邓国的开国邓侯曼公即是邓国第一位邓侯,也是邓姓的第一世祖。王羲之《南阳邓氏族谱源流序》对由邓国而产生的邓姓世系亦有明确的记载:“粤稽邓氏,自商武丁封其季父曼于河北(指汉水以北)南阳之邓,遂以南阳为郡,邓国为姓,分封食采,世袭侯爵,历晃、徽、庆、桓、昆、史、晖、浩、煦、杞、熹、怡、沛、璧、淳、衡、略,至宣,字吾离,经十九代……再传尚,粹及渊,计二十二世”等等,这已为海内外邓氏所公认。
因为今天的邓州是古邓国及国都所在地,所以邓州就是世界邓姓之发源地。
 
 
邓国侯吾离陵园简介
 
● 邓向航
 
邓国侯吾离陵园,位于邓州市城区东南3公里处的八里王村。是邓姓十九世祖、邓国侯吾离的长眠之地,是邓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吾离,名宣,是继一世曼公德阳之后的十九世邓侯,他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外交家。在位期间,内修政理,外结邻好,使邓国中兴,屹立于列国之林,被称为中兴之君。那时正值春秋初期,各国诸侯间相互吞并日趋激烈。邓国虽是侯国,所处位置非常重要,处于中原南进、荆楚北图的孔道上,为南北相争之地。为了保一方平安,谋求邓国发展,吾离积极推行“睦邻友好”政策,公元前705年,他偕同谷国伯赢绥一道聘问鲁。这以后,吾离还以年迈之躯,风尘仆仆地参加了楚武王在沈鹿(今湖北钟祥县东)召集的“沈鹿会盟”。吾离终因国事操劳,于公元前700年逝世,薨后葬于国都东南角。历经2700年风雨沧桑,陵墓一直留存至今,是邓州众多古墓中的最早者,也是现存唯一的邓国国君陵墓,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天下邓氏第一陵”。
紧靠吾离陵北边的村庄是吾离冢自然村,村中人为赵姓。据年长者讲,他们的祖先就是吾离陵的守陵人,世代繁衍,逐渐形成村落。还经常在吾离陵附近捡到陶豆、陶鬲等器物残片,在吾离陵西边灰坑内还挖出许多春秋时代的陶器残片,经文物工作者清洗、粘合,鉴定为:炊具陶鬲足,盛食物用的陶豆及灰绳纹陶罐残片等。这说明吾离陵附近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春秋时代的文化内涵。
吾离陵是邓州市古老文明的见证,原来高3丈有余。传说,民国年间涨大水,村里的人都跑到陵上避洪水,由此可以想见那时的规模。后来由于风雨剥蚀,人为取土,逐渐变小。1994年,邓州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其进行整修,划定了保护范围,建立了文物保护档案,竖立了保护标志碑。之后,海内外邓姓同胞多次组团回邓寻根,祭拜吾离。
2002年,邓州市人民政府根据海内外邓姓同胞和邓州各界人士的建议,按照建设中等城市的规划,加强对古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定了吾离陵保护性开发的建设方案,拟建设邓国侯吾离陵园,并纳入了邓州市总体发展规划。
吾离陵园规划占地150亩,坐北向南,自东向西建三个景区,以吾离陵所在区域为吾离陵园的中心区,沿中轴线自北而南依次建设吾离殿、邓姓纪念馆、山门、石碑坊等,东区为邓国、邓姓、邓州展馆区;西区为自然景观区,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目前已对吾离陵进行了加固修护,陵高7米,直径30米,陵前立高3.6米的“邓国侯吾离陵碑”,制作安放了方鼎式香炉,沿陵周围筑成高0.83米,长124米的护墙,铺设了宽2米的鹅卵石路面。四周修了高2.5米,长340米的院墙(东西宽100米,南北长70米)<,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pt">,修筑了通往陵园的宽7米,长1800米的柏油路,植树300余株,并修建了大门和保护房。
吾离陵园规划建设的内容正在紧张的筹备中,我们相信吾离陵园的建设,有邓州市、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海内外邓氏同胞的鼎力相助,在不久的将来,“天下邓氏第一陵”将会以崭新的面貌矗立在古老的邓州大地上。
 
 
邓国侯吾离陵园保护建设
      
 
尊敬的海内外邓氏宗亲:
邓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处豫、鄂、陕边界,素有“三省雄关”、“豫西南门户”之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夏、商、周三代为邓国,春秋入楚,置穰邑,秦置县,隋开皇三年(583年)设邓州,1913年改州为县,1988年复称邓州。现辖二十八个乡镇(办、区),人口160万,总面积2300平方公里,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据史书记载,夏帝仲康封其子于邓建立了夏代邓国。到公元前十三世纪,殷商王武丁将其季父曼公德阳封于邓地,建立殷商邓国,遂以邓为姓,以国为氏。至公元前678年第二十二位国君邓祁侯时为楚国所灭,历时五百余年。其辉煌的历史是邓州五千年文明史重要的组成部分,邓州作为邓国的国都所在地,成为天下邓姓公认的邓姓发源地。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邓姓家族的不断壮大,以及战乱,官职调迁,或天灾、人祸等原因,邓姓后人不断外迁。至今不仅在内陆各省及台、港、澳地区广有分布,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等20余个国家亦有分布,总人口达700余万,位居中华百家大姓之第29位。邓姓源远流长,上下三千年,纵横数万里,一本千枝,千枝万脉,广播五洲四海,且一脉贯通、有条不紊、盛亢相荣、庆流未艾。涌现出了邓国侯吾离、邓禹、邓小平等数以千计的邓姓名人,其中吾离是邓国的第十九位国君,邓姓第十九世祖,是名见《春秋》的邓姓第一人。他君国之时奋发图强,内修政理,外结邻好,励精图治,史称邓国中兴之君。他的寝陵位于当时国都的东南部,即今邓州市东南三公里处的八里王村,是现有保存较好的唯一邓国国君陵寝,有“天下邓氏第一陵”之称,是邓州市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近年来,海内外邓氏宗亲经常组团回邓寻根联谊、祭吾离陵已成为邓州与海内外邓氏宗亲联络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为切实保护好吾离陵,把吾离陵建设成为展示邓州历史文化、促进古邓国历史与邓姓文化研究,海内外邓氏同胞寻根联谊的平台。邓州市委、市政府制订了吾离陵保护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吾离陵园工程占地面积150亩,分东、中、西三个景区。其中以吾离陵所在的中区为吾离陵园的中心区,自吾离陵向南沿中轴线,依次建设吾离殿、邓姓纪念馆、山门、廊房等,东区为邓国、邓姓、邓州展览馆区,西区为以营造邓林为主要内容的邓州历史自然景观区。完成全部建设内容需投资约2000万元。二00二年邓州市人民政府投资近百万元完成了吾离陵的加固修复,保护围墙的圈筑以及通往陵区道路的修筑。
吾离陵园的保护建设是邓州市的重点项目之一,市委、市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已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邓州市吾离陵保护建设筹备领导小组”负责吾离陵园的保护建设工作。为使吾离陵园的保护建设项目早日取得成功,特向海内外邓氏宗亲发出倡议:诚望海内外邓氏宗亲组织或个人,不忘先祖开业之功,以振兴邓氏家族,振兴故里邓州和振兴祖国为己任,为吾离陵园的保护建设广为运筹集措,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慷慨襄助。凡捐款者均勒石留名,捐款100元以上者刻碑纪念,1000元以上者在纪念碑上铭刻籍贯身份,1万元以上者单独立碑,5万元以上者授予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会长,10万元以上者授予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荣誉会长,15万元以上者授予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永远名誉会长,20万元以上者授予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永远荣誉会长,50万元以上者建功德碑亭一座,60万元以上者建功德展览室。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及邓氏宗亲的关心支持下,邓国吾离陵园的开发建设一定能取得成
 
                                                   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2009年12月
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办 公 地点:河南省邓州市文化局院内
地      址:河南省邓州市穰城路15号
联  系  人:邓香云 邓明珍 
联系电话(传真):0377—66052318  
手      机:13613773690
开户 银 行:河南省邓州市中行
收  款  人: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捐 建 账号:630377455158091001
邓姓之源网:www.dxzy.org
邓州文化网:www.dzwhj.cn
邮     箱:dzwgy95@126.com
邮     编:474150
 
 
 
南雄珠玑巷纪念馆  
 
南雄市珠玑巷邓氏纪念馆位于广东南雄城北九公里——珠玑古巷内。南雄邓氏宗亲为增进乡谊、敬宗睦族,在各地南迁邓氏宗亲的一致要求和大力支持下,邓氏纪念馆于1999年6月建成,建筑面积1485平方米。
纪念馆以弘扬中华民族爱国爱家乡,敬祖尊贤的优良传统为宗旨。在后厅设祖堂供海内外邓氏宗亲寻宗念祖,在中厅及两侧分设展室以图片、文物精心布展。充分展现邓族悠久之源流历史以及族中古今俊彦之光辉业绩,策励后人继往开来,克绳祖武,光宗耀祖,振兴中华。展室有九:分为邓氏源流、邓氏文物、邓氏先贤,世纪伟人邓小平业绩、民族英雄邓世昌和邓族抗英事迹,功德、百花园等。各展室史料翔实,内容丰富,文图并茂,意境深长,华馆增彩,于族有光。
 
(由广东省南雄市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供稿)
 
 
 
邓晴文给刘树华市长的信
树华市长勋鉴:
月之中旬,市长率同朱部长、闫局长、张副部长、马主任、余记者等莅临台湾参观访问,使邓氏宗亲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理、监事们均感到高兴和荣幸,为纪录此一难得之盛情欢宴叙谈,本人不揣才疏学浅,冒昧撰写“热烈欢迎刘树华市长莅台湾参访”拙稿如附件,倘蒙市长斧正后交,《邓姓文化》杂志刊登,或将有助赓续扩大两岸交流和促进民族情感之效果,更将使此一接待盛会,在邓州与台湾交流参访永留泥爪、未稔。钧意以为然否?专此奉函。
敬颂 
        勋安 
                                   邓晴文敬肃 
                         于二00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晚上
 
 
热烈欢迎刘树华市长莅台湾参访
 
● 邓晴文
 
二00九年十二月十四日下午,承台湾世界邓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邓芳世电话告知:“有河南省邓州市参访团莅临台湾,本会于今晚六时在台北市长安西路新上亨餐厅,设宴欢迎,邀请各位理、监事出席作陪”。当即表示愿意参加。
傍晚六时,赶抵新上亨餐厅,见大厅讲台上空,已悬挂着“热烈欢迎河南省邓州市参访团”巨字红布幔,十分醒目,并在讲台安排了贵宾们座位。步入右厅,有部分已先到的理、监事在座,大家会面相互寒暄致侯。当时有苗栗邓姓宗亲会常务理事邓兴仁,将其十一月上旬出席河南省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所录制的光碟片,分赠曾出席座谈会的宗亲各一片,受赠者均很高兴而表示感谢。
理事长邓芳男对刘树华市长所率领之参访团莅临台湾,特别重视,为表示竭诚欢迎,乃亲自驾驶其自用高级轿车,至台北市政大楼迎接。因河南同乡会亦另设宴招待,刘市长乃决定其七位团员分成两组分别出席欢迎宴会,自己则率同市委宣传部部长朱艳红、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州市文化局局长闫富传、余运德记者,参加台湾世界邓氏宗亲总会的欢宴。由于适逢下班的时候,交通较为拥塞,至七点半钟,车才抵新上亨餐厅,副理事长率同理、监事们于餐厅前列队鼓掌、热烈欢迎,并趋前分别握手致意迎入餐厅。请刘市长等在预先已布置好的大厅讲台悬有“热烈欢迎河南省邓州市参访团”的红布幔下就坐,而与欢迎的理、监事合影,以供留念。随即大家步入右厅入席,席开二桌。首由理事长致词略谓:“今天承刘市长、朱部长、闫局长莅临台湾参观访问,才使本会有接待晤叙的机会,相信此次参访,将对两岸经济、贸易、文化、情感等各方面之交流了解,产生极大效益,我们在此特别表示热烈欢迎。台湾的气候风景宜人,山明水秀,民众勤奋,交通便捷。希望各位在这次参访旅游中,能尽情的观赏,玩得非常愉快”。继由刘市长讲话:“尊敬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各位理、监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早就想到台湾参观访问,今天得以实现这一愿望,感到非常高兴,邓州市是邓姓发源地,各地邓氏族人均非常关心邓州。近年来邓州进步很快,已获得上级评审肯定奖励表扬,现仍一直在继续不断地发展经贸和积极加强建设,期使邓州市更为繁荣进步,希望各位多多回到邓族发源地的邓州寻根祭祖或投资开发,愿给予最佳的特别优惠:期能有助便利投资而使其获得实质的利益。我任邓州市长已六年,和邓州市已有深厚的情感,现已策订多项计划,拨较大面积土地,配合加快开发新社区方式,扩建邓国侯吾离陵园,建筑殿宇,铸制邓国侯吾离塑像,汇集设立邓氏历代先贤纪念性文物或图像:希能使之逐渐成为邓州市新开发的旅游景点。更望各地邓氏宗亲多多参与支持,大家齐心合力为增进邓族发源地的邓州市进步繁荣共同努力迈进”。语毕,获得热烈的掌声。再由桃园邓姓宗亲会理事长邓新敦致词:“刘市长、朱部长、闫局长;今天各位莅临台湾参观访问,我们表示热烈欢迎,希望这一次的参访,增加对台湾的了解,促进交流情感。如能至桃园参访,我们宗亲会愿陪同各位参观已故领导人蒋介石、蒋经国慈湖、头寮陵寝,并设宴欢迎,以尽地主之谊”。继即由邓芳男理事长一一介绍出席作陪宗亲:名誉理事长邓之鑂、副理事长(桃园邓姓宗亲会名誉会长)邓金泉、副理事长(台北市邓氏宗亲会理事长)邓芳世、副理事长兼邓氏年刊主编邓耀华、大学校长邓国雄、常务理事(桃园邓姓宗亲会理事长)邓新敦、常务监事(桃园邓姓宗亲会常务监事)邓宗文、常务理事邓光发、邓延平、邓晴文、邓清荣(桃园邓姓宗亲会副理事长)、邓富雄(桃园邓姓宗亲会副理事长)、理事邓运玉、邓启书、邓万宝(桃园邓姓宗亲会理事)、邓运通(桃园邓姓宗亲会总干事)、邓兴仁(苗栗邓姓宗亲会常务理事)。接着刘市长亦介绍朱艳红部长、闫富传局长与大家认识。席间,笔者邻座之名誉理事长邓之鑂与刘市长谈及二00五年四月中旬,由其派时任秘书长之邓芳世,率同监事召集人邓耀华伉俪、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邓晴文、常务理事邓启书、理事邓光发、邓运玉伉俪一同至邓州市,参加邓国侯吾离陵第二期扩建工程祭陵典礼。台湾邓氏宗亲乐捐二仟五百美元。祭祀现场,与祭之邓芳世等八员又曾各自捐款。当时可能市长另有要公,由副市长阿颖陪同主祭之概况。不觉已时逾四年余,真感时光如白驹过隙,岁月之难留!刘市长听后,颇感名誉理事长邓之鑂,在其任内对邓族发源地,邓州市扩建邓国侯吾离陵重视。
延至八时,欢迎宴才开始上菜进餐。理事长邓芳男特携来法国白兰地佳酿宴客。席间相互举杯敬酒祝福,倍感温馨,真情流露,益增友谊。餐叙进行中,由刘市长命文化局长兼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闫富传代表(邓洪军理事长)分别致赠:理事长邓芳男、名誉理事长邓之鑂、副理事长邓芳世、邓金泉、邓耀华、邓新敦、邓秀明、邓鲲耀、常务理事邓光发、邓清荣、邓晴文、邓兴仁等为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理事长、《邓姓文化》名誉编委主任之聘书各一帧。在座宗亲感谢惠赠聘书荣誉,皆欣然接受并分别与闫局长合影留念。渠希大家今后撰寄文稿,以供《邓姓文化》杂志刊登,俾促进两岸文化、宗谊情感交流。又承其赠送曾出席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之邓光发等五位宗亲和世总、台北、桃园、苗栗、高雄邓氏宗亲会各一本座谈会资料汇编及座谈会合影各一帧。另赠邓光发等五人《邓国邓姓邓人》书一本、邓国侯吾离陵银质像一个。笔者邓晴文则回赠刘市长、朱部长、闫局长、余运德记者各一本《欣见两岸和平稳定交流发展》拙著,以供携返惠阅,藉增对台湾情况之了解。至于未参加欢迎宴之张小静副部长、马清伟台办主任等,则将拙著拜托朱艳红部长携返转赠,有劳帮助,谢谢。
欢迎之餐宴,在欣喜高兴愉快中进行,不觉已是晚上九时才餐毕。在互道珍重再见声中送至餐厅前殷殷话别,仍由理事长邓芳男亲自驾车送刘市长、朱部长、闫局长、余运德记者之其下榻之忠孝东路天成大饭店,圆满完成欢迎宴会。
(作者系台湾世界邓氏宗亲总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广东梅州己丑春祭太乙祖盛况
 
● 邓祥发
 
这十多年来,我参加祭祀太乙祖活动,也许有十次八次了,但真正约定俗成的廿五日当天上午自己参与其事,亲临其境的,这回才算是首次。以前几次的参加这种祭祀活动,皆是受所谓的“烧头香”所促使提前在廿四晚上就去了,一般10点多钟在梅城起程,至凌晨1点多钟返回。当然,每次这样的做“先行者”,都是受在外地来梅的宗亲请去带路。其实,在晚上进行这样的活动,由于受夜幕的影响,想要看到太多的场面,是不可能的,只能看到周围人头涌动,香烟缭绕,几处灯光闪烁,而且多次都是遇到大雨降临。茔堂周围,人群拥挤,泥泞不堪,在气氛和情绪上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尽管在众人之中不时会有人高喊“贵人出门多风雨”、“风生雨起水带财”之类的安慰话。
而今年的春祭,却截然不同,按约定轮流次序安排,今年是轮到台湾宗亲主祭。在此之前我们梅州邓氏海内外宗亲联谊会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多次与台湾宗亲联络,协助本次主祭团做到尽善尽美,圆满成功。
廿三日下午我们总会全体理事在梅县机场迎接台湾宗亲主祭团成员的到来。当晚在三角地华丰酒楼举行招待会,又于次日晚在梅城江南田园大酒店举行隆重的宴会,会场主席台上端挂着“热烈欢迎海内外邓氏宗亲”的巨幅横额,宴会上总会邓汉兴会长、常务副会长邓伟风、台湾主祭团团长邓金泉、紫金宗亲会会长邓质生、河南邓州邓氏宗亲邓青玲等宗长都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气氛非常热烈,大家为办好这次祭祖活动,心情激动,精神振奋,充满团结、凝聚、和谐、喜悦的氛围。
廿五日早7点,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春风和暖,我们按约定时间在梅城江南“秀兰大桥”桥头集中整队出发,一辆辆标志着“邓氏宗亲春祭太乙祖”横彩的大车、小车组成长列的车队向梅县松口镇开往,梅州日报记者,梅县客家研究会采访人士、录相摄影人员随阵并行,一直行驶到松口镇圆盘,再集中整队,下车步行前往。公路各个路口早已有公安、交警人员及保安几十人维持秩序,保卫安全。公路两旁早已停放着数以千计的车辆,一部接一部的一直延伸到盘龙村口。近10时,主祭团一行千百人队伍在彩旗招展,中军八音齐鸣,鼓乐喧天,列队整齐的仪仗队伴随之下扛着大猪、大羊、无数祭品,移步太乙祖佳城。
到了村口,高大壮观的彩门、横幅彩标和楹联特别引人注目,横标大字是:“欢迎台湾宗亲主祭太乙祖”。两旁联语是“两岸融和同报祖,一家团结共追宗”。宗亲们热情高涨,竞相举相机照相留念。
远远望去,盘龙顶上九只红色大气球在空中飘动,佳城入口处又一宽大彩门,上端与两旁分别嵌镶两副对联,其一是:“太乙先公扬盛德,九房后裔荐馨香。”另一长联是:“太乙祖英灵,一脉裔孙,年年此日隆春祭;二月天吉旦,九房衍派,代代沾恩共族荣。”联语之含意,对此时此刻成千上万宗亲的心情和场景描写得可谓淋漓尽致。
我们步行到太乙祖茔圹中,看到宽阔的场地上已挤满了来自各地的宗亲,熙熙攘攘,真是人如潮涌。有的宗亲先祭祀后已陆续返回了,烟花、爆竹、铁钝炮不停的燃放,声彻四野,祖茔右边临时搭置的接待处,门之两边一副对联写道:“缅怀宗功祖德;携手协力同心。”里面摆满各种有关书籍。诸如《东汉家声》、《邓族联谱》之类,有不少宗亲在看阅、购买,也有不少宗亲在为建设太乙祖陵园而热心捐款。佳城顶端布置一个拱形灌气彩虹,上端左右双龙搭配,栩栩如生,彩牌上用显赫的大字写着:“海内外九大房众裔孙隆重祭祀太乙先祖”,佳城上端高举着巨幅彩色的太乙祖画像,两边楹联特别显眼:“叩首长怀先祖德;仰天常念海螺形。”缘此地形状如海螺形,沿松口大江而仰天趋吉,涵精养气,形象逼真,故广为流传。九只腾空飘动的气球,象征着“文、行、恭、敬、仁、义、礼、智、信”九大房裔孙团结一心,无论远近,年年共聚此日,岁岁合荐馨香之美意。九只气球飘带皆一一配上对联、标语,语句新颖,寓意深刻。歌颂盛世祥和,弘扬祖德宗功,欢呼九州团结,额庆两岸和谐。情真意切,吐露心声,充满政清人和,躬逢盛世的色彩.兹将联语一一录出以飨读者:1、八方欣聚首;两岸一家亲。2、二月春风暖;众亲敬意虔。3、九房原一派;众裔盛千秋。4、宗情浓似酒;族谊暖如春。5、共建和谐社会;同描美好家园。6、爱注家乡山水;情牵赤子心怀。7、螺仰青天,蓄精涵瑞;龙蟠宝地,毓秀钟灵。8、根在梅州,心怀故土;人于异域,情系家乡。9、盛世祥和,弘扬祖德;春风暖洽,连结宗情;河南邓州宗亲代表为祭祖活动送上三条宣传横幅,内容为:河南省邓州市邓氏宗亲联谊会向各位宗亲问好!河南省邓州市邓氏宗亲联谊会欢迎各位宗亲回故里邓州寻根联谊!河南省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恭祝梅州邓氏祭祖活动圆满成功!
上午10时许,台湾宗亲祭祖团一行85人暨来自海内外各地的宗亲:泰国、印尼、香港、澳门、湖北、湖南、河南邓州、四川、江西、广西、福建、海南以及省内广州、深圳、珠海、湛江徐闻、汕头、东莞、韶关、河源、揭阳、饶平、紫金、梅州市内各县市宗亲们群而有序地进入祭祀场地,仪仗队排列两旁,一时鼓乐喧天,金狮起舞环绕佳城一圈参拜,礼仪小姐、礼生、主祭人士等各司其事,繁而不乱,有序进行,经过鞠躬叩拜、献香献礼、请神读祝等诸礼节,庄严肃穆,毕恭毕敬。其中有两个细节,令人目睹难忘,其一是:很多宗亲,无论男女老幼都争先恐后在太乙祖墓碑上双手摸擦,然后向自己脸部擦拭,也有不少人把香灰装起部分带回家里,据说,这种做法,就能图个大吉大利。太乙祖英灵就会保佑裔孙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无论求官、求财、求子,抑或求婚姻、求事业,有求必应,十分灵验。不少宗亲还会举出很多例子来证明,说得绘声绘色,有影有踪。另一细节是:这次台湾宗亲主祭团中一位“请神、读祝”者,其背诵之多、记忆之强、声音之洪亮、口齿之利、速度之快,已臻滚瓜烂熟,炉火纯青之境,令在场者无不啧啧赞叹,叹为观止。我想这位宗长在这个方面,可以称为大师了吧。
这次祭祀活动在上午12时结束,我们梅州宗亲联谊会假坐松口生华酒楼,举行答谢宴会,在宴会上总会邓汉兴会长致辞,台湾邓金泉团长在会上讲了话,他代表台湾宗亲,为这次春祭太乙祖得到如此隆重举办,圆满成功,表示十分满意,并致以最真诚的谢意。
返程途中宗亲们心情十分喜悦,有人议论今天上午祭祖时天空不知什么时候飘来这么多吉祥的云彩,使我们获此良辰美景,没有日晒(而过午后则艳阳当空,颇感闷热),没有雨淋(梅州天气预报廿五日梅州地区有雨,部分地区有大雨),春风和暖,意惬情欢,这也许是我们太乙祖之英灵默荫所至。还有人说:春祭太乙祖场面如此热闹,在国内除祭黄帝外应是空前仅有的盛举。
这次活动的消息于翌日的《梅州日报》上刊载,这是值得我们作为太乙祖的后裔引以为荣的喜事。
 
(作者系梅州邓氏海内外宗亲联谊会副主编)
 
 
先祖鸿德万人敬 后裔重根众彦归
 
——二00九年邓氏越南公宗亲回馆(祖祠)寻根问祖概况
 
●邓洪熙
 
随着我邓氏越南公宗亲后裔联谊会会址——南海狮山邓氏纪念馆建设(越南邓祖祠重建)之日臻完善, 其知名度与影响力亦相继提升, 回祖籍寻根问祖的各地宗亲络绎不绝。今年到馆(祖祠)祭祖、参观、寻访之族数万人次,关联数省十多县市之二百余村落。并有我族之不少俊彦回馆(祖祠)寻根,光宗耀祖。
二00九年,我邓氏越南公宗亲后裔联谊会的主要活动是继续联系和寻访本系族村、辑撰本系俊彦录,为编写《邓氏越南公世系总谱》作前期准备。由于得到族人的大力支持,今年又联系上或理清邓氏越南公世系的村落二十余,辑录本世系古今俊彦一百多位。
今年,到馆(祖祠)寻根问祖并送来资料之现代俊彦计有:原佛山市常务副市长、市人, 大常务副主任邓威楹,原肇庆市, 市长、现广东省政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邓耀华,原南海县(市)副县(市)长邓裕金、邓民初,原广东省委秘书、现广东粤台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杜廉,二十八岁已为广东省团委副书记、现为广东粤台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惠强,已故爱国爱乡港商邓倬云之子、韶关市荣誉市民、佛山市荣誉市民、仁化县竹坪水电有限公司董事长邓纪蓁,广州市侨联经济科技部部长邓尧强,中国侨联常委、广东省侨联副主席邓向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画家邓阜炳,澳门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长、澳门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七、八届政协委员邓祖基,原肇庆市副市长、肇庆市人大常务副主任、代主任邓达礼,肇庆市委副秘书长邓广全,中国青年摄影发展共同体荣誉主席、美国摄影家学会中国首席代表邓大端,清三省巡抚邓华熙之孙、广东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讲师邓圻同,广东家纺协会副会长、源志诚家纺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源津等等。
与我馆(会)联系并送来资料的有:国民革命军中将、旅美宗亲邓祖谋,佛科院环建学院副数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会员邓国浏,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系副教授、系主任邓卓贤,原泰国邓氏宗亲总会理事长、广肇会馆永远名誉理事长、旅泰(泰国)著名企业家邓耀光,景兴商务拓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旅港宗亲邓景衡,美国政治科学博士、国际风险业务顾问(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旅美宗亲邓志端,还有来自旅加(加拿大)、旅英(英国)、旅新(新加坡)之宗亲等等。
二O一O年,我会计划完成两项工程和进行一次大型活动——完成纪念馆(越南邓祖祠)三大堂装修、出版《邓氏越南公世系总谱》第一卷《南海狮山邓氏纪念馆》、十至十一月间举行大型庆典活动。
 
 
南阳邓氏世系
● 邓灵霞
 
编者按:以下所录《南阳邓氏族谱》摘自:马来西亚邓氏宗亲邓威廉先生于1989年3月3日回邓寻根时所赠族谱(此谱复印件现藏邓州市档案馆)。在邓期间,邓先生考察了大量实物与文献资料后激动地说:“我为寻根找了十几年,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目前,此谱为公认存世较早的邓氏族谱。现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南阳邓氏族谱源流序
晋·王羲之
周官小史,定世系辨昭穆之制,上而君公卿,及士大夫之家,不相越俎。至我国朝挚虞以来,始有谱牒之作。闲尝考魏书所载谱系编,有四海大生、郡姓、县姓等纪,大都以门第相尚,故魏书九品官人之法,多出于世族大家。而世族之所通显者,则莫如南阳邓氏为最著。粤稽邓氏自商武丁封其季父曼于河北(注:汉水以北)南阳之邓国,遂以国为姓,南阳为郡,分封食采。世袭侯爵。历晃、徽、庆、桓、昆、忠、晖、浩、煦、祀、熹、怡、沛、璧、淳、衡、略,至宣公字吾离,经一十九代。周桓王时,离侯惧楚,与蔡、郑二国交会。以是尊周室而朝服于周,再传尚、粹、明渊,计二十二代。周襄王进,邓被楚灭,失守茅土。传至侃公,周景王时,复任徐州刺史。监公为晋阳县令,安国公任南城宰,铭公州牧刺史,文仲公河东县令,缙光公安陵刺史,成公汉沧州牧,敏公中书大夫。通公佐汉有功,文帝赐之铜山。广汉公宣帝中丞,明公平帝御史。厥后四十七世禹公东汉功臣。永平三年加封云台首将。夫人严、谢、任氏,共生拾叁子:训、谦、让、说、赞、诒、议、诗、论、谋、识、谟、诰。公孙父子显官朝臣,家声赫矣。训公获羌骑尉,骘公汉将军封蔡侯,卓公讳聪与万世公相继,先后辉映,词赋著名。闻舜公汉将军,艾公安西将军,忠公晋都亭侯。遐公字安远,东晋隆和元年任竟陵太守,始离新野徙于湖湘地家焉。汉晋之间,屡代功臣,历朝将相,炳炳麟麟,益见乎世勋矣。余与遐公嗣君镇国将军羌公,同力王事,路出湖湘。其家修谱,将军与其族人具册请为之序。因披阅其世系源流,详览其先后绘图,询足探本清源,有条不紊,朗然伦序,一脉贯通,盛亢相庆,流芳未艾。诚哉,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余虽不敏,不得不为之文词。爰略弁数言于其简端,用锓诸梓。俾邓氏云礽以垂永久纪云。
时晋宁康二年岁次甲戌秋九月重阳节前三日穀旦
右将军会稽内史兼理节度机务事通家同寅弟琅琊王羲之顿首拜撰。”
作者简介: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省)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任右军下将军,被人称为“王右军”,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
邓氏重修族谱序
谱者普也。注序世统事资周普。左丘明作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诸侯、大夫祖世所出,是即谱之所由来欤。司马迁作世表,谓自殷以前,诸侯不得而谱诚重之也。盖唐书经籍志谓谱以纪世族,以继序。盖欲其昭穆源流久而不失焉。然则族谱之修可易言哉。我族之溯源者不一其说,大都归本於春秋邓侯。惟清朝圣祖仁皇帝字典所引姓考,谓武丁封季父曼於河北之邓,因为氏焉。据此允足定万代之指南,为邓氏之蒿矢矣。夫殷之河北即今之河南春秋之邓,即今之南阳郡也。第自秦以来,氏族不稍见,故为南阳溯太宗者,必以禹公为首。处粤东而溯高宗者则以志斋公为首,在循州即惠州。而溯世宗者又以三三郎公为首。顾由明溯宋维有历年,由宋溯汉惟有历年。风霜兵变,流离转徙,保无有荒残而不可考者乎。自非纲罗散失,参据考订其不至昭穆失序、数典志祖者寡矣。今族人等有志斯道,细加厘定,不惮各处采访以为核,按年考代,按代定系图,分明事迹,确据辨忘,补废释疑,传信上下。数千百年间,斯亦勤矣,以是付剞劂而垂久远。其不至作谱之遗矣。
夫赐进士出身文林郎、即选正堂,信公九房裔孙彬敬撰。
河南南阳邓氏开宗世系第一图(由一世曼公至一百一十三世志满公)
一世  曼公,字德阳,商武丁封季父曼于河北之邓国,即以为姓,赐姓受氏曰邓,遂以南阳为郡,南阳邓氏系出于此。妣辛氏,生子:晁。
二世  晁公,字昊宁,世袭侯爵,妣李氏,生子:徽。
三世  徽公,字虞守,封守侯爵,妣汪氏,生二子:庆、耿。
四世  庆公,字晃文,封守侯爵,妣姜氏,生二子:超、桓。
五世  桓公,字仁挚,封侯爵,惕励忧勤,妣郑氏,生二子:昆,义。
六世  昆公,商王无道,择周就主而事,封侯爵,可谓顺时听天。妣闻氏生子:忠。
七世  忠公,周封侯爵。妣张氏,生二子:晖吉、晖文。
八世  晖吉公,封侯爵。妣杨氏,生子:日浩。
九世  日浩公,封侯爵。妣魏氏,孙氏生二子:煦和、咸和。
十世  煦和公,封侯爵。妣朱氏、黄氏,生二子:楠、杞。
十一世  杞公,封侯爵。妣余氏,生二子:朗喜、朗珍。
十二世  朗喜公,字熹,封侯爵,妣汪氏,生二子:怡、悦。
十三世  怡公,封侯爵,妣黄氏,生二子:淮、沛。
十四世  沛公,封侯爵,妣姜氏,生二子:琮、璧。
十五世  璧公,封侯爵,妣许氏,生二子:厚、淳。
十六世  淳公,封侯爵,妣杨氏,生三子:衡、峻、峄。
十七世  衡公,封侯爵,妣曾氏、袁氏,生三子:纬、略、猷。
十八世  略公,封侯爵,妣李氏,生二子:宣、殷。
十九世  宣公,字吾离,封侯爵,妣曾氏,生三子:尚、高、敦(殁葬今河南邓州)
二十世  尚公,封侯爵,妣朱氏、张氏,生二子:粹、纯。
廿一世  粹公,封侯爵,妣苏氏,生二子:明渊、明德。
廿二世  明渊公,周襄王时邓被灭。妣朱氏,生子:史。由曼公至本世,受封食邑,为楚所灭,世袭侯爵至此,共563年。
廿三世  史公,妣伍氏,生二子:和、育。
廿四世  和公,妣田氏,生二子:耀、彩。
廿五世  耀公,妣郑氏,生二子:侃、闫。
廿六世  侃公,周景王时为徐州刺史,妣田氏,生子:或质。
廿七世  或质公,妣焦氏,生子:晃。
廿八世  晃公,妣黄氏、方氏。生四子:华、萃、萼、萱。
廿九世  萼公,妣黄氏,生二子:监、新。
三十世  监公,晋阳县令。妣徐氏,生二子:愉、恺。
卅一世  恺公,妣黄氏,生二子:安国、定国。
卅二世  安国公,妣刘氏,生三子:襄、勋、瑚。
卅三世  襄公,妣吕氏,生二子:沧、海。
卅四世  沧公,直隶州牧,妣刘氏,生二子:钊、铭。
卅五世  铭公,世居河北,尊师重道,好善乐施,卓有古士风,妣黄氏,生二子:文仲、敦仲。二子俱文学著名,长子为河东县令,遂称河东邓氏。
卅六世  文仲公,周时河东县令,厥后以河东而家焉。妣郑氏,生子:灏平。
卅七世  灏平公,妣王氏,生二子:缙光、绅光。
卅八世  缙光公,秦王时为安陵刺史,妣郑氏,生子:成。
卅九世  成公,在秦之时为沧州刺史,妣冯氏,生二子:玢、玠。
四十世  玠公,妣陈氏,生二子:敏、敬。
四十一世  敏公,汉高祖时为中宪大夫,享寿八十有九,葬于济南东山。妣黄氏,生二子:通、远。
四十二世  通公,佐汉文帝有功,赐铜山铸钱,于是邓钱广通天下,至后世之钱有“通宝”二字也。妣孙氏,生二子:奎、光。
四十三世  奎公,妣王氏,生二子:广汉、钦汉。
四十四世  广汉公,汉宣帝时为中丞大夫,葬于陈州王坑,丑山未向正针分金。妣刘氏,生三子:锦、环、珀。
四十五世  锦公,妣蔡氏,生二子:旭、明。
四十六世  明公,生于汉成帝甲辰年,汉平帝时为御史。妣余氏,生二子:禹、晔。(晔字伯华,公开关迎汉兵,辅佐刘秀。)
四十七世  禹公,字仲华,生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汉平帝时为御史,甲辰年,开关迎接光武,厥后辅佐正主,功勋卓著,列云台廿八将之首,爵封高密侯,卒于东汉永平元年(公元58年),享年五十七岁。妣严氏、谢氏、任氏,生十三子:训、谦、让、说、读、诒、议、诗、论、谋、识、谟、诰,十三子俱受皇封食天禄。
邓氏世系
四十八世 训公,字平叔,任汉护羌校尉,妣耿夫人,生四子:骘、悝、宏、闾,女名绥为孝和帝皇后。
四十九世 骘公,拜汉大将军,封上蔡侯,妣朱夫人、余夫人,生五子:章、卓、华、平、年。
五十世   卓公,字聪,以词赋闻世,妣周夫人,生二子:闻舜、慕舜。
五十一世 闻舜公,公佐汉封将军,妣闵氏,生二子:锡龙、锡蛟。蛟公,妣杨氏,生子相寿,相寿,妣朱氏,生子芝,芝为蜀;广汉太守。
五十二世 锡龙公,为汉献帝襄阳刺史,妣潘宜人,生四子:相吉、相荣、相官、相华。
五十三世 相吉公,妣林氏,生一子:艾。
五十四世 艾公,字士载,三国魏名将官镇西将军、都督、太尉等,妣刘夫人,生二子:忠、思。
五十五世 忠公,为晋将军,封都亭侯,妣彭夫人、韩夫人,生一子:朗。
五十六世 朗公,晋武帝时为郎中,妣韩氏,生二子:任、攸。
五十七世 任公,字伯通,晋惠帝时为司隶校尉,妣吴安人,生一子:绥景。
五十八世 绥景公,公父母早丧,惟叔父攸依晋永嘉末年石勒兵起,攸公携家而走,念兄早亡,仅生一子,因欲全其侄,系其子于树而去。妣谢氏,生二子:吉、旦。
五十九世 旦公,妣杨氏、谢氏,生二子:继盛、继隆。
六十世   继盛公,妣马氏,生三子:锦常、锦安、锦宁。
六十一世 锦常公,字遐,为湖湘始祖,妣王恭人,生一子:羌。
六十二世 羌公,晋武帝时为镇国将军,卒葬于新亭子山午向,妣黄夫人,生一子:渊。
六十三世 渊公,晋武帝时任司徒,妣朱夫人,生一子:东。
六十四世 东公,讳琬,宋顺帝时为中丞,后拜仆射,妣王夫人,生二子:淮汉、程汉。
六十五世 程汉公,妣钟氏,生一子:士奇。
六十六世 士奇公,梁武帝时为豫州牧,卒葬于白道,妣张宜人,生三子:文言、章言、美言。
六十七世 文言公,公享寿八十,卒葬于殷州亥山已向,妣巫氏,生三子:禹元、禹光、禹先。
六十八世 禹元公,妣陈氏,生三子:振松、振柏、振梅(由湖湘徒居冀亢宋立业)。
六十九世 振松公,生于隋朝,为人孝廉,享寿七十,卒葬于冀城门外,妣洪氏,生一子:宗尧。
七十世   宗尧公,妣温氏,生三子:宏纶、宏经、宏典。
七十一世 宏纶公,妣张氏,生三子:清、洲、湖。
七十二世 清公,妣赵氏,生二子:煌、灿。
七十三世 煌公,讳邯,号开耀,妣魏夫人、郑夫人,生四子:景山、仁山(字宏道,仁山子孙分居黎水,江右南安府、高塘、太平桥等地)、玉山(字宏元)、崑山(字宏运)。
七十四世 景山公,字宏通,唐肃宗时为节度使,享寿七十,卒葬于天宝山,妣王夫人、吴夫人,生二子:杨、威。
七十五世 杨公,妣许氏,生二子:璘、琚。
七十六世 璘公,仕唐为少尹,卒葬于龙村,妣马氏,生二子:晓、亮。
七十七世 晓公,妣黄氏,生三子:瑞廷、珍廷、琛廷。
七十八世 瑞廷公,唐懿宗时为广平县令,卒葬于广平城南,妣李氏,生三子:云彪、云豹、云龙。
七十九世 云彪公,妣余氏,生二子:镇玉、明玉。
八十世   镇玉公,妣王氏、刘氏,生二子:斯礼、斯智。
八十一世 斯礼公,生于五代,因徐温之乱,避居曹州,妣陈氏、凌氏,生三子:世祥、世祚、世祯。
八十二世 世祥公,在五代时,为大水县令,妣陈氏,生二子:高、昭。
八十三世 高公,宋神宗时为镇南节度使,妣柳夫人,生一子:起辅。
八十四世 起辅公,讳至,妣孙氏,生二子:绾、绩。
八十五世 绾公,宋神宗时为御史中丞,熙宁元年借知虢州,妣韩氏,生二子:调元、诗元。
八十六世 调元公,宋时弱冠登进士第,乙丑翰林历官给事中,妣冯恭人,生二子:洵武、洵英。
八十七世 洵武公,宋哲宗时为起居郎,宋徽宗时为尚书左右丞,门下中书侍郎,知枢密院事,少保等,妣程氏,生二子:肃、泓。
八十八世 肃公,字德礼,宋徽宗时登进士第,历官国子监祭酒,妣吕恭人,生二子:大猷、大勋(俗称证念四郎)。
八十九世 大猷(俗称源念三郎),为福建始祖,登进士第,钦点御前侍卫授挂帅将军,妣刘夫人、陈夫人,生三子:简(小二郎)、笃(小三郎)、筠(小六朗)。
九十世   简公,讳建,配皇女越公主又妣秦夫人、赖夫人,生三子:俊(俗称十一郎)、佐(十二郎)、俦(十三郎)。
九十一世 佐公,讳华,字廷辅,宋时武进士,妣骆氏,生一子:显。
九十二世 显公,字日章,号耀堂,卒葬丰顺县小桑尾,妣朱氏,生三子:志圣(字文斋,号天成)、志贤(字文辅,号天乙)、志斋。
九十三世 志斋公,号天乙,粤东程乡古梅邓氏开基始祖,宋时进士,任广东提举司,卒葬松口杨坑里,妣郑恭人、凌恭人、唐恭人、萧恭人,生九子:文、行、恭、敬、仁、义、礼、智、信。
九十四世 恭公,号念三郎,妣谢氏、包氏、吴氏,生一子:祚。
九十五世 祚公,妣张氏,生二子:文辅、文弘。
九十六世 文辅公,号赤一郎,妣陈氏、马氏,生十三子:明道、明远、明延、明逸、明迢、明递、明遄、明迓、明迩、明暹、明进、明达、明通。
九十七世 明进公,号十一郎,妣唐氏,生四子:承海、承宗、承祖、承业。
九十八世 承宗公,妣黄氏,生三子:福荣、福俊、福善。
九十九世 福荣公,妣曾氏,生四子:受通、受达、受逊、受迪。
一百世   受达公,妣廖氏、蔡氏,生三子:宝、定、宦。
一百零一世 定公,妣曾氏、陈氏,生二子:文瑶、文珂。
一百零二世 文瑶公,黄氏、唐氏,生三子:荣富、荣宠、荣宗。
一百零三世 荣宗公,妣朱氏、陈氏,生二子:识、志。
一百零四世 识公,号廷华,妣陈氏,生三子:邦奇、援奇、世奇。
一百零五世 邦奇公,号完亮,妣周氏、杨氏,生五子:林柱、林祯、林栋、林桂、林梁。
一百零六世 林柱公,妣蔡氏,生四子:祖选、祖遴、祖达、祖道。
一百零七世 祖遴公,妣郑氏,生四子:简生、彬生、郁生、用生。
一百零八世 彬生公,妣张氏,生五子:九清、九舜、九华、九召、九盛。
一百零九世 九召公,妣吕氏,生三子:东槐、东万、东旺。
一百一十世  东万公,妣曾氏,生二子:仁锦、仁寿。
一百一十一世 仁锦公,妣严氏,生三子:国扬、国华、国辉。
一百一十二世 国华公,妣陈氏,生四子:桂朋、桂月、亚嬌、亚满。
一百一十三世 志满公,妣陈氏,生二子:威廉、威腾。
 
 
邓姓“南阳郡望”

“南阳堂”
 
● 邓 华
 
姓氏发源地、郡望、堂号等是姓氏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姓氏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一般讲,姓氏的发源地具有唯一性的特点,而郡望、堂号则具有多样性。不同姓氏之间以及同一姓氏内不同族群之间的郡望与堂号都不尽相同。郡望主要指某姓出自某郡(地)并是当地的望族;堂号则是同姓中不同族群之间用来区别血缘关系的符号。一姓之中,郡望可能就那么几个或都者再多些,但堂号则很多,可能多达数十或数百个。同姓中不同的族群可以拥有同一个郡望,但因其纪念的或追忆的对象不同,所用的堂号就不相同,宗族支脉越多,堂号就越多。
邓姓因邓国而产生,邓州是邓国国都所在地,故邓州被公认为世界邓姓发源地。随着邓姓族人的不断迁播与发展,邓姓后裔遍及海内外,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邓姓族人又分出了许多的支派,不同的支派间拥有不同的郡望和堂号。邓姓主要的郡望有南阳、安定、长沙、陈郡等几个,而堂号则更多。其中的南阳郡、南阳堂是主要的郡望、堂号之一。
南阳郡: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置,治所在宛,(今河南省南阳市)。以在中国之南而有阳地,或地处南山(即今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而得名。)所辖范围相当于今南阳辖境的县有宛、胡阳、析、丹水、丽、穰(今邓州)、山都等。汉代郡辖境域扩大,辖36县,在今南阳市境23县:宛、杜衍、淯阳、博山、涅阳、舞阴、堵阳、雉、新野、棘阳、西鄂、穰、郦、安众、冠军、平氏、朝阳、山都、新都、湖阳、乐成、博望、复阳县。范围相当于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境域。西汉属荆州。南朝宋、齐、郡辖七县。北魏时辖10县,属荆州。隋初于穰县别置南阳郡,置所在穰县城。开皇三年(583年),改为邓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名南阳郡。唐武德二年(619年)复改南阳郡为邓州。天宝元年(742年),再改邓州为南阳郡。乾元元年(758年)改南阳郡为邓州,南阳郡废。隋唐时期,南阳郡和邓州交替使用,治所均在穰,《新唐书》称之为邓州南阳郡。
人们把姓氏与郡县相联系而言明某姓望出某郡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当时推行九品中正制,士族大姓垄断地方选举等特权,族出何郡,是否是士族大姓就成了关键,而考稽是否是世族大姓的依据就是家谱,政府存的是官薄,各姓为了证明自己族上就是名门望族就必须与先辈中的名人扯上关系。东汉南阳以邓禹为代表的邓氏家族显赫一时,是天下邓氏挤身世家大族行列的标志。因此,王羲之在为《南阳邓氏族谱》作序时写到“故魏书九品官人之法。多出于世族大家。而世族之所通显者,则莫如南阳邓氏为最著。粤稽邓氏自商武丁封其季父曼于河北(注:汉水以北)南阳之邓国,遂以国为姓。南阳为郡……。”这就是天下邓姓多称之为望出南阳,以南阳为郡望的根由之所在。
堂号:指同一姓氏之下不同宗派(支派)的代称,是区分不同血亲关系的重要标志,也是追宗溯源的重要依据。堂本应是建筑的称呼。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堂,殿也。”一般认为,堂或殿都是有特殊用途且相对比较高大的建筑。比如皇宫就被称为宫殿或殿堂,皇家宗庙被称为庙堂。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比较神圣的,因此后来人们称供奉先祖神位,祭祀先祖的宗祠称为祠堂。堂号与祠堂有关联,同姓不同支派之间有不同的血亲关系,其所建的祠堂的堂号也就不一样。堂号的命名都与本族的发展历史有关,具有纪念意义:或志姓氏来历,或纪先祖业绩,或尊伦理纲常,不一而是。
邓姓的堂号有:南阳堂、高密堂、角宿堂、首宿堂、守艺堂、执艺堂、平寿堂、谦恕堂、遗经堂、三登堂、萃涣堂、承启堂、十贤堂、敦本堂、嗣藻堂、锦文堂、杖策堂、两秀堂、集文堂、雍睦堂、报本堂、敦睦堂、继述堂、世德堂、崇孝堂、积善堂、绳武堂、孝思堂等。邓姓源于邓州,且东汉南阳邓氏世代显贵,南阳是邓姓最重要的郡望,因此天下大多邓姓都以“南阳堂”为堂号。邓禹在匡扶汉室,扶助刘秀统一过程中功劳巨大,被封为高密侯,永平中,画中兴功臣二十八人图像于云台之上,有二十八宿之称,邓禹位居诸将之首,在二十八宿中角为第一宿。邓禹还很重视家教,曾要求其十三子每人都要学习并掌握一门技艺,因此邓禹后人中就有用高密堂、角宿堂、首宿堂、执艺堂、守艺堂等作为堂号的。邓禹第六子邓训,为人谦逊,宽恕礼待下属,因以“谦恕下士”著称,其后人便以“谦恕堂”作 堂号。邓训在任护羌校尉时,对羌胡少数民族民众,皆用恩惠和信义对待他们,因此羌胡少数民族民众都非常感激他,他病逝后,羌胡民众旦夕临哭者数千人。元兴初,被追封为平寿侯。其后裔以其封号“平寿”为堂号,称“平寿堂”等等。
堂号作为姓氏文化的组成部分,不管是明迁徙,辨亲缘,还是行教化,笃伦礼刚常,其本旨都是为了教育族人不忘先祖,励志后人,以便更好地促进族业发展,为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做贡献。
 
 
         
 
● 邓祥发
 
从孩提时能记事起,就记得每年的春节,家里以及全村的家家户户大门上两边都挂起了灯笼,在红色的灯笼上面,用金黄色一边写着一个“邓”字,另一边写着“南阳”二字。平时在家里的“盒篮”或其它器物上,也是这样写着漆黑端正的“南阳”、“邓”字。据说还要专请村中书法最好的人用毛笔书写呢。对于“邓”字,我们似乎容易理解。即使尚未“破学”读书,也知道自己是姓邓的子孙。在自己家里的一些较重要的家具上写上“邓”字作为标志性的记认,是理所当然的。至于“南阳”二字,我们并不理解,常常见多了,出于好奇,我们便请教大人们,经过父辈及一些更老的叔公们的解释,我们才知道“南阳”一词的来由。
后来,我们随着年龄的长大,读书的渐进,以及再后来的祖祠修复、旋火、祭祀;族谱的编印等等活动,才从中认识了这些问题。
原来“南阳”是地名,是我们邓姓的发源地,(其实,据历史上记载,在“南阳”这个地方发源的姓氏,不止邓姓,还有10多个其他的姓氏,也是在这里创始的,他们分别是:韩、叶、白、岑、乐、仇、刺、翟、姬、终、隆、百、滕)。我们的始祖曼公,即邓姓的第一世老祖宗就在这个“南阳”的地方——邓县(今邓州市)开始起姓、创基、结婚、生息繁衍。
然而,“南阳”这个地方,又是在哪里呢?中国这么大的地方,具体地点究属何处?这些大人们都说不清楚,连有点学问的老成皆含糊难断。自然,我们后辈们未尝研究便不得而知了。
时间老人把我们带到了廿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从当年几岁的小孩一跃成为四五十岁的近老年了,40多年后,我们终于真正了解了“邓姓——南阳”的来龙去脉。“东汉家声远,南阳世泽长”之联语,因而也就在此找到了真正的注释。
我们今天,想不到亲身来到了这个地方——“南阳邓州市”,邓州——古邓国国都所在地,邓姓的发源地,海内外邓姓宗亲的故里。
我们为什么会来到这个地方呢?还是让我从头说起。
邓州历史上曾为南阳所辖,发源于邓州的邓姓人外迁后只记住了大的地域概念——南阳,所以在邓氏的族谱中的堂号只写“南阳”而不写“邓州”。
今年10月间,我们梅州邓氏海内外宗亲联谊会,收到了河南省邓州市有关单位发来的邀请函,11月18日召开梅州宗亲常务会议,决定专派以常务副会长邓伟风为领队,邓青、邓祥发、邓国生为成员的四位宗亲代表团参加此次盛会。
于是,11月3日晚8时30分,我们从梅州火车站乘座汕头开往武汉的列车,一直坐了16个钟头于4号中午才到了武汉,在武昌鑫东方宾馆投宿一晚。真是天赐良机,趁此机遇,我们一行抢在暮色尚未降临之际,登上了黄鹤楼最顶层,眺望武汉长江大桥,口中默诵着李白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过去对这首诗背诵得滚瓜烂熟,而眼前身临其境,自有一番不一样的感觉。
很快夜幕四垂,但长江大桥以及远近的景色,处处灯火辉煌,简直是人间天堂。四野空旷,武汉古都、新城尽收眼底,我们四个人一句接一句地朗诵着崔颢的著名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真是好景一时观不尽,我们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翌晨6时30分我们准时乘坐大巴抵达襄樊,紧接着转车直抵邓州。我们来到指定的地点邓州宾馆,好远就望见宾馆外大门上方拱式气球彩标上醒目的一行大字:热烈祝贺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隆重召开。进入宾馆大厅签到后,已是5号下午近三点钟了。
下榻宾馆后,我们各人领回一份有关资料,稍歇息后,即参加当晚的欢迎酒会,只见欢迎宴会主席台上端横挂着巨幅标语,写着: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欢迎酒会。宴厅上几百位从海内外前来参加的人士,拥拥挤挤,又安排的井井有序,每人凭卡号入座进餐。主持人中共邓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褚清黎开场白后,首先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接着中共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后由香港邓氏宗亲会代表邓伟章发言,接着刘朝瑞书记带领市四大家有关领导逐席敬酒。场面十分隆重,宴席十分排场,气氛十分热烈。列席者纷纷举相机拍照,不少来宾也自觉地与市委刘朝瑞书记、市委常委邓洪军副市长等领导合影留念。
当晚8时在邓州宾馆四楼会议室召开了一个预备会,参会者为各地邓氏宗亲代表团负责人。由中共邓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邓洪军主持;首先听取了邓姓文化研究副会长、市文化局局长闫富传通报座谈会活动议程;后由邓州市邓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邓光阁通报成立“炎黄邓氏联谊总会”及创办《邓姓文化》杂志;铸造“邓国侯吾离”塑像的情况。海内外邓氏宗亲代表纷纷发言,气氛非常热烈。
6日早餐后,几百位来宾乘坐由市委准备好的大巴车至邓州市东南方3公里处,参观了邓姓远祖——第十九世祖邓国侯吾离陵园。此陵园规划占地面积150亩,是邓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的一大建设项目。
远远望去,陵园场地广阔,入口处灌气拱式彩门上写着:“海内外邓氏宗亲邓国侯吾离陵拜谒仪式”。路之两旁,彩旗招展,鼓乐喧天,气球在半空中飘动,很多当地人早在沿途两旁聚集站立着,热诚欢迎与看热闹之情兼而有之。数里路有序的停放着车辆,我们下车后整齐的队伍步入陵园,到门边时,工作人员向我们队伍每人发一条黄色绫绸布,大家自觉地系在脖子上,以示严肃和敬意。在陵园入口大门上方,拱式横幅上写着“邓国侯吾离陵”,两旁用黑底金色字配了楹联:“扼宛洛控荆襄濒丹白二水古邓千载留圣迹,聘邹鲁联郑楚兴家国一方吾侯一脉遍寰中”。陵前竖着一块巨大的黑色大理石石碑,镌着金色大字:邓国侯吾离陵。场面肃穆庄观,人群攘攘挤挤。在气球飘带上有两副对联,十分醒目,道出了与会者此时此刻的心情,特录于后:1、乔木发千枝,岂非一本;长江分万脉,总是同源。2、地隔情无隔,任乾坤易换,远祖总难忘,寻根春秋邓国侯;民移祖不移,纵岁月更替,亲情终应续,拜谒邓州吾离陵。此会系由中共邓州市委副书记关玉国主持;中共邓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褚清黎致辞;邓州市邓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邓向云发言;马来西亚沙巴州邓氏宗亲会会长邓福恩发言;邓州市邓氏联谊会副会长邓涛宣读修建吾离陵园倡议书。在有关领导及代表相继发言后,众裔孙纷纷捧着馨香祭拜先祖吾离公。在热闹严肃的气氛中,爆竹震天,鼓乐齐鸣,大家竞相捐款,为早日建成吾离陵,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按设计效果图,要铸造竖立吾离侯巨大塑像,以及完整、壮观、高品位的陵园建设。日后作为邓州市一个历史文化景点,供游人参观、景仰。设计之精湛,构想之完美,前景之可瞻,令在场众人啧啧称赞,景仰之情、感动之意,一时间沸腾起来。
一直到上午10点30分,结束了谒祭活动,大家乘坐专车,又来到了花洲书院参观。花洲书院是中国书院博览馆,是为纪念一代文豪范仲淹而建,范仲淹当时任该地知州,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在这里写成的。在一面用大理石嵌镶的景观中,康熙皇帝还御笔书写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该书院的建筑构造,人文景观,是非常讲究的,颇具特色。接着全体与会人员又到了市内人民公园参观了一圈,览赏了新公园的优美景致。
上午参观了二个景点后,返回邓州宾馆,午餐后没有休息,下午1点30分起即连续参加了二个会议和一个合影照像。按邓州市委、市政府安排议定,下午会议分三个程序,第一个会议是:炎黄邓氏宗亲联谊会,由邓州邓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邓光阁主持;由邓州邓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邓向航致欢迎辞;邓州市民政局局长丁耀宣读成立“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的批复;宣布成立“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当选的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理事长邓洪军讲话;宣布创办《邓姓文化》杂志;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市文化局局长闫富传致辞;最后建议铸造“邓国侯吾离”塑像。
下午三点,休息片刻,全体与会人员与河南省、南阳市及邓州市“四大家”有关领导在邓州宾馆楼前合影留念。
接着进行第二会议: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由邓州市人大主任、邓姓文化研究会会长殷中玲主持;中共邓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理事长邓洪军发言;南阳市人大原副主任邓桦发言;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翔南发言;四川广安邓小平故里邓氏宗亲邓儒茂发言;海内外邓氏宗亲代表邓木堃、邓腾、台湾邓氏宗亲代表邓晴文、加拿大邓氏宗亲代表邓海涛发言。尓后,中共南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建民;中共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分别作了重要的讲话。
会议一直开至下午6时才结束,应该说,这次会议既盛大隆重,又团结和谐,令人既振奋又激动,开得十分圆满,有着十分现实和历史意义。这次盛举,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的一个开放、明智、务实、敢为人先的新举措,这个思路无疑是正确的,是一个极有前瞻性极有创造性的善举。我们深信,不久的时间,事实可以证明,我们将拭目以待,邓州必将成为一个繁荣昌盛、富强康乐的崭新的现代化城市。
7号上午,我们广东梅州、增城、河源、龙川、紫金暨珠海、海南、台湾等地区的宗亲又乘专车来到了邓州市郊外一个村庄,夏集镇邓营村,参加祭祖活动。当地村委干部,准备了这次祭祀活动的程序,入口处排列着手捧鲜花的小学生,不断的向我们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看起来很真诚,令人很感动。
邓营祖祠,门顶上也挂着红布横幅,写着:海内外邓氏宗亲回乡祭祖联谊活动仪式。两旁一副楹联:列祖列宗脉发远;故国故里源流长。来自各地的宗亲代表先后讲了话,捐了款,互相赠送了纪念品。我们梅州宗亲代表联谊会献上一幅锦旗,用金字绣着八个字:追宗问祖,源远流长。我们一行宗亲还特地用塑料袋盛装了一抔故土——芳香的泥土带回家里纪念。
这次参会代表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是:河南、河北、广东、广西、湖北、湖南、云南、海南、江苏、江西、浙江、安徽、四川、陕西、贵州、福建、山东、天津、重庆、内蒙古、香港、台湾、泰国、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二十多个省、市、地区和国家。
与会期间,我作为广东梅州的代表,心情激动,浮想联翩,即席献上二首感怀诗,并面呈邓洪军理事长,谨作为庆贺此次盛会的礼物,亦表示本人的敬意和谢意。兹录于后,诚请与会诸君、方家大雅多多指正:                   
到河南邓州喜赋二首

暂别梅州赴邓州,追宗谒祖溯源流。
三千年史从头考,百万裔孙聚此筹。
东汉家声荣一脉,南阳世泽布全球。
炎黄文化宜光大,薪火相传播五洲。

千里迢迢到邓州,慎终追远溯源头。
曼公始肇南阳郡,上祖吾离邓国侯。
禹列云台为首将,志斋行世亦风流。
小平改革昭天下,伟绩丰功万代讴!
 
二00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初稿于梅州
 
(作者系广东省梅州市邓氏宗亲海内外联谊会常务理事)
 
 
 
赴邓州 (外一首)
 
● 邓洪军
 
冬去春渐醒,
走任邓州城;
吾氏源此地,
当报浩荡情。
 
 
  
 
姓邓住郑又在邓,
离郑来邓关乎郑;
郑邓同为吾故乡,
邓郑仅差两点横。
 
(作者系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理事长,中共邓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邓氏宗亲联谊颂
(外二首)
 
● 邓 志 诚
问 祖 省 亲 临 邓 州,
情 怀 无 限 乐 悠 悠。
邓 家 传 世 名 人 出,
伟 绩 丰 功 青 史 讴。
携 手 继 承 先 辈 志,
并 肩 奋 进 启 新 猷。
欣 逢 盛 世 宏 图 展,
爱 国 兴 家 创 一 流。
 
游邓州花洲书院
 
花 洲 书 院 映 丹 阳,
古 朴 清 幽 别 有 香。
奇 石 嶙 峋 多 古 秀,
芳 亭 典 雅 焕 霞 光。
绕 行 曲 径 心 情 爽,
凝 望 丰 碑 寓 义 长。
最 是 范 公 书 警 句,
铭 言 传 世 谱 华 章。
 
祝贺《邓姓文化》创刊
萌生会刊寓情真,连接天南地北人。
同祖同宗共欢乐,隔山隔水亦连心。
迎来盛世百花艳,构建和谐万象新。
邓氏名人多建树,功标青史启良辰。
 
(作者系邓颖超侄孙、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统战部原部长)
 
 
圆满的句号(外二首)
 
●邓志生
历史名城一片红,
生机勃勃尽东风。
梧桐引凤豪情爽,
科技筑巢任鸟飞。
内外和谐开胜景,
适逢盛世展宏图。
名人效应成其道,
掷地有声响邓州。
2009年11月10日
 
赞古城邓州市
热血豪情赞邓州,
中原逐鹿几千秋。
兵家要寨咽喉地,
王者安邦掌上珠。
辈出名人开圣迹,
挥戈挽日砥中流。
后天下乐之而乐,
赤胆忠贞为国筹。
2009年11月28日
 
秋日游庐山
深秋暮色上庐山,
险道连环四百弯。
雾雨难观真面目,
风云突变掩雄关。
仙人洞里藏玄妙,
会址阶前忆政坛。
多少君王成霸业,
总留遗憾悔民间。
2009年11月9日于庐山
 
(作者系广东省紫金县邓氏宗亲联谊会会长)
游百色忆小平
● 邓耀华
今(2009)年九月,我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在友人安排下,特别到百色市住了一晚,造访粤东会馆、百色人民公园、百色起义纪念馆,并畅游其它景点。
粤东会馆位于解放路的古老市区,广东殷商梁煜等始建于清康熙59年,道光初年重新建造,属三进殿宇,斗拱结构,石柱支撑,雕梁画栋,高大气派,保存完整。1929年7月,中共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化名:邓斌),奉派与其他40余名干部,通过各种渠道到广西政府和军队中任职,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工作。由于红军纪律严明,得到地方商贾好感,主动让出粤东会馆做为军队指挥所。
会馆外挂了一个「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长条木制标志,当时进驻的是军部领导人和警卫团,现场展示政委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合住的一间房,有一张旧的书桌;警卫团的军官住两侧厢房,士官兵在庑廊里打地铺,每人的草席和铺盖都是一样的。造访当天,正逢「百色起义80周年」剧组在拍摄以粤东会馆为背景的电影,可惜没能轧上一角。
百色人民公园在一个小山丘上,山上枝叶扶苏,茂林修竹,山顶上有二十余公尺高的白色纪念塔,前面有可容纳数千人的地砖广场,塔基正面是邓小平手题的「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金色大字,背面碑文记述了百色起义的过程及历史意义,两侧以统战工作、农民运动、武装起义、浴血奋战、英勇牺牲、革命胜利等六幅汉白玉浮雕,展现当年的历史风云。
百色起义纪念馆位于迎龙山公园内,馆前广场耸立邓小平年轻时的全身塑像,高举右手向群众问好,馆内分简介、大事记、七军战史、红色旅游、学术研究、文史资料、陈列展览等部门,及邓小平厅、功臣厅、英列厅、百色起义厅,展出文物包括邓小平的马鞭、韦拔群的手摇铃、李明瑞的衣服、雷经天的印章、陆浩仁的麻袋、韦国清的上将肩章、滕国栋的望远镜及当时使用的马灯、军号、党训班教材、工厂用老虎钳、工会会员证章等。
由于我曾在2005、2006两期的世界邓氏宗亲总会年刊,发表「从苏俄归来的邓小平」及「邓小平与广西红军」二文,此次旅游对我而言,不但印证、加深了邓小平对中国革命贡献的认识,也补充、修正了我以往资料上的不足。时值「邓姓文化」杂志创刊,除表示诚挚的祝贺外,并建议邓州市政当局争取设立以邓小平为主的「邓氏名人堂」,将我古今先圣先贤事迹传之后世,并作为海内外华人的观光景点。
(作者系台湾世界邓氏宗亲总会监事召集人兼年刊主编)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黄帝
 
● 邓香云
 
炎黄二帝是传说时代的英雄人物、远古两大部落集团的领袖、其活动区域主要是黄河中游,即中原地区。黄帝时期发明了衣服、舟车、文字、指南针、音律等;炎帝时期发明了农业、养殖、农历、医药等。“炎黄二帝”是中华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力量的象征,开拓和创新的化身,是中华文明渊源流长的标志,它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情思。
华夏民族黄帝族与炎帝族,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炎黄二帝就被尊为中华民族的 “人文初祖”或“人文始祖”。
《辞海》等对“人文”的释义为: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始祖”的释义为: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祖先。称“炎黄二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实质上就是泛指炎黄二帝是全中华民族文化意义上的始祖,而不是家族血缘意义上的祖先。
后世在研究姓氏文化时,往往根据相关记载,探本溯源,将某姓出处归于黄帝或炎帝支派之下,犹如木本水源,人必有始祖。 但在理论层面上,炎黄二帝绝不可能是我们后世所谓所有“炎黄子孙”的血缘始祖。上文已表明,炎黄二帝是远古时的氏族部落首领,他们都领导有庞大的部族,而那些族人也会有自己的后人……
炎黄二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与炎黄二帝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壮大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有关。人文始祖只是一个文化的概念,体现出了姓氏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文化认同性。姓氏文化中注重郡望、堂号,攀附历史名人为先祖的种种现象,归根结底,就是文化认同,这有有利于族众的团结和谐。同样,整个中华民族尊称炎黄二帝为人文始祖,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和睦团结的大家庭。
 
 
 
“中原文化宝岛行” 邓州代表团与
台湾邓氏宗亲联谊
 
● 余运德  刘  红
 
2009年12月14日,邓姓故里——邓州市市长刘树华,中共邓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艳红,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州市文化局局长闫富传一行“中原文化宝岛行”邓州团在宝岛台湾探望台湾邓氏宗亲。
代表团抵达台湾桃园国际机场,受到了台湾邓氏宗亲的热烈欢迎和亲切接见。台湾邓氏宗亲总会在台北市新上享酒店举行酒会,热情款待刘树华市长一行。欢迎酒会上,台湾邓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邓芳男、台湾桃园县邓氏宗亲会理事长邓新敦等做了情真意切的欢迎辞,对刘市长一行到台湾探望、联谊邓氏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台湾宗亲对邓州市作为世界邓姓发源地,在邓姓文化研究与宣传、服务海内外邓氏宗亲联谊活动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尤其今年11月5日至7日举办的“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会议规格高、参会人员范围广,活动规模大、内容丰富,会议开得非常成功。会上成立了“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创办了《邓姓文化》杂志、倡议捐资修建邓氏19世祖、邓国侯吾离塑像,举行了祭拜邓国侯吾离陵等一系列活动,在海内外邓氏宗亲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欢迎酒会上,刘树华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刘市长说,我们来到向往已久、富饶美丽的宝岛台湾与各位邓氏宗亲相聚,心情非常激动。邓州是海内外邓氏宗亲的故乡,邓州人民与各位邓氏宗亲心心相连,至此我谨代表邓姓故里——邓州156万人民,向台湾邓氏宗亲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热诚欢迎宝岛邓氏宗亲能经常回故里邓州探亲祭祖、观光考察、投资兴业。我们将在邓州设立邓氏宗亲产业园,以最优惠的政策支持海内外邓氏宗亲在邓州这片希望的热土上施展才华,大展宏图,实现邓氏宗亲和邓州市的合作共赢,繁荣发展。
刘树华市长还亲手将“炎黄邓姓一脉相承,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锦旗赠送给邓芳男理事长。中共邓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艳红同在场的台湾邓氏宗亲互赠了纪念品。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邓州市文化局局长闫富传受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理事长邓洪军的委托,给邓芳男等人颁发了“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理事长”暨《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名誉主任聘书。随后,台湾邓氏宗亲同刘树华市长一行在欢迎晚宴上共叙亲情友情。整个联谊活动气氛热烈、情意融融。
邓州代表团在台湾期间,受到了邓氏宗亲、台湾同胞的热情接接待。12月15日中午,桃园邓氏宗亲邓宗文专程赶到代表团就餐的酒店,赠送了台湾特产白酒、啤酒、水果等物品,介绍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及在台应注意的事项等,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此次联谊活动将会进一步增强海峡两岸同胞的亲情和友谊,对邓姓文化研究及邓氏宗亲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增进文化交流  振兴邓氏族业
 
尊敬的海内外邓氏宗亲:大家好!
值此2010年元旦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谨向海内外的邓氏宗亲致以新年的祝福和节日的问候!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湖北联谊会工作的宗亲和宗亲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即将过去的2009年是邓氏宗亲联谊活动蓬勃开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各地宗亲代表欢聚在邓姓的发源地——河南邓州,召开了“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成立了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提出了创办《邓姓文化》杂志的倡议,实现了炎黄邓氏七百多万宗亲的共同心愿。各地宗亲会陆续成立,彼此交流,互相借鉴,研续宗谱,畅叙亲情,让人感怀!
具有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当今,十三亿国人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谱写着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和侨居海外的中华儿女正携手并肩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作为中华大家庭的一员,我们邓氏族人也和全国民众一样,竭诚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年来,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在湖北邓氏宗亲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县市支会的支持和配合下,在外地宗亲的关心和帮助下,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1、2009年3月初至6月16日,在湖北联谊会的全力督导、捐资支持下,浠水文峰全体宗亲积极努力,克服了历史上遗留的困难,终于将《中华邓氏族史·文峰卷》刊印面世。6月18日在浠水文峰举行了隆重的庆典、出谱仪式,唱谱戏三十余部。执行会长代表湖北联谊会出席并致贺。
2、2009年6月20至21日,在湖北省阳新县邓氏通甫宗祠召开了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第一届二次工作会议,会议由副会长邓乾树先生主持,通过了会长邓其伟先生所作的《2008年工作回顾暨2009年工作展望》总结报告,回顾了前段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了2009年重要工作任务:继续动员全省邓氏宗亲参与,搜集全省邓氏宗谱史料,进一步补充修订《中华邓氏族史·豫赣湘鄂川首卷》,在此基础上编撰《中华邓氏族史·湖北卷》。并积极参与全省邓氏宗亲联谊交流活动。支持邓氏通甫宗祠修缮和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支持武翼公后裔恢复浠水莲峰邓氏“汉唐家声”宗祠的重建工作。
3、2009年8月22日,在武汉市武昌水果湖广场大厦内,执行会长邓腾先生主持召开了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第一届三次工作会议,确立了《中华邓氏族史·湖北卷》编修领导班子,拟定了汇编日程,制定汇聚史料和筹措资金的实施方案,作出了分会领导人出席邓州邓氏宗亲联谊会的决定,并向全省宗亲发出了积极参与合修《中华邓氏族史·湖北卷》的《倡议书》。此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联络、宣传工作。
4、在湖北联谊会副秘书长邓勇军先生的努力下,争取到道达尔石油公司为湖北阳新县通甫宗祠附属两所小学(山泉小学和太屋小学,全部是邓氏子弟)捐资助学,2009年9月12日,运送助学物资的30多辆小汽车在邓勇军先生的带领下从武汉出发到达两所小学,将助学物资送到学校和师生们手中。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的部分负责人邓吉贵、邓兴华等也到场代表邓氏宗亲向捐助单位致谢,并为助学活动提供帮助。
5、在2009年6月18日—10月5日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内,在湖北联谊会的支持下,邓氏武翼公后裔先后三次在浠水县兰溪镇莲花村召开了浠水莲峰邓氏“汉唐家声”宗祠(注:原“汉唐家声”宗祠于20世纪60年代受“文革”影响被毁)恢复重建筹备会议,成立了邓氏武翼公后裔宗亲联谊理事会领导下的筹建办公室,落实了筹建领导班子,制定了建造方案、筹资办法、征地等问题,各项筹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当中。
6、2009年11月5日—7日,湖北联谊会一行九人组成以邓其伟会长为团长的宗亲代表团,参加了于5日—6日在邓州召开的“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见证了“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的成立,集体拜谒了十九世祖、邓国侯吾离陵,参观了位于邓州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听取了邓州市委、市政府关于邓姓故里—邓州市的建设规划和邓氏陵园的规划。期间湖北联谊会将赶印的《湖北分会简介》一书赠送给各地宗亲代表,用作纪念和交流。
展望新的一年,湖北联谊会任务很重,为落实湖北联谊会一届二次和三次会议定下的目标和任务,诚望全体宗亲及各县市支会携手合作,紧密团结,克服各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为完成《中华邓氏族史·湖北卷》的编撰而共同努力!欢迎海内外邓氏宗亲及各地宗亲会一如既往地给予湖北联谊会以支持和帮助!
祝海内外邓氏宗亲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事业顺利!万事如意!
 
         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
            2009年12月28日
 
 
 
广东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成立
十周年暨珠玑巷邓氏纪念馆落成八周年庆典会纪要
 
2008年11月15日,广东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举行了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十周年暨邓氏纪念馆落成八周年庆典活动。本次庆典活动旨在弘扬祖德、维系桑梓、增进宗谊、造福社会。通过活动增强宗族团结,弘扬邓氏文化,激发海内外宗亲爱国、爱乡,关心家乡建设和公益事业。会议邀请了各宗亲和宗亲团体,台湾世界邓氏宗亲总会,河南邓州邓氏宗亲联谊会,邓姓文化研究会,香港邓氏宗亲会,以及江西、福建、广西、海南、浙江、湖南等省(区)县(市)宗亲及团体代表一千三百多人参加了会议。
十五日晚6时,分别在南雄市迎宾馆和珠玑大酒店举行欢迎仪式,宴请与会宗亲及各界来宾,共开一百三十席,首先由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理事长邓衔富、副理事长邓汝华分别致欢迎辞。宴会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宗亲们频频举杯互祝,完全沉浸在亲情、祥和、欢乐、喜悦、荣耀的氛围之中。
餐后,召开了邓氏各地宗亲代表领队和嘉宾代表的座谈会,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裔联谊会办公室副主任邬章云先生致辞,南雄珠玑巷邓氏联谊会理事长邓衔富向与会代作了工作汇报,总结了十年来工作和提出了今后的设想,并得到了与会宗亲的赞同。
台湾世界邓氏宗亲总会秘书长邓芳世,河南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州市文化局局长闫富传先生都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他们说南雄邓氏宗亲会十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加强海内外宗亲联络,维系桑梓,增进了乡谊,造福社会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出了突出成绩。这都是南雄邓氏联谊会高瞻远瞩、宏才大略、集思广益、尊祖敬宗,同时又是以身作则、开拓创业、广结宗情、维系桑梓的结果。大家不懈努力,收集了各地族谱和有关资料,深入调查论证,编纂了《南雄珠玑巷邓氏源流》、《珠玑巷邓氏族史》、《中华邓族史、粤港卷》和《中华邓族史略》等,不畏劳苦,诚恳务实,开展联谊活动,得到了各地宗亲的赞赏和支持。在南雄市建立邓文蔚楼和邓安堂大厦,在珠玑巷兴建邓氏纪念馆。邓文蔚楼出租收入用于纪念馆及公益事业,邓安堂大厦出租收入用于奖学。同时还通过穿针引线和协助有关地区及人士,为南雄、江西的石城、湖南的宁乡等山区兴建了八所希望小学。南雄邓氏联谊会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为各地邓族树立了光辉榜样。
会上南雄邓氏联谊会理事长邓衔富接受台湾世界邓氏宗亲总会、台湾桃源邓氏宗亲会、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会赠送匾额。会上还向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港、澳、广东、江西、广西各县市的永远荣誉会长、名誉会长以及各地宗亲团体赠送纪念匾牌。会议历经两小时,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结束。
十六日上午全体与会宗亲驱车前往离县城九公里的珠玑巷,在珠玑巷纪念馆举行庆典和祭祖仪式。在礼仪小姐的主导下宣布庆典开始,首先由南雄市政协副主席钟道海先生致辞,接着由珠玑邓氏后裔联谊会副理事长邓祖善讲话,介绍了邓氏纪念馆基本概况,并对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海内外宗亲解囊赞助表示衷心感谢!接着河南邓州市邓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邓明珍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贺辞,接着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理事长邓衔富接受了邓州邓氏宗亲联谊会、广东梅州海内外邓氏联谊会赠送锦旗。震时瑞球起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博得在场宗亲、嘉宾、各界人士热烈掌声。
接着,拜祖仪式开始,庄严肃穆的祖堂,香烟缭绕,首先由珠玑巷邓氏联谊会理事长邓衔富主祭上香,然后各宗亲依次进行。稍后在珠玑巷设午宴130多桌,款待与会宗亲,午宴后部分宗亲游览梅关古道,大雄禅寺等名胜古迹,会议至此圆满结束。
 
(由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宗亲联谊会供稿)
2009年12月28日
 
 
宗亲联谊 共谋发展
● 朱可铮
 
2009年12月7—8日,受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理事长邓洪军的委托,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邓州市文化局局长闫富传,《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邓州市文化局纪委书记王硕,《邓姓文化》常务副主编、邓州市文化馆馆长杨平等人员赴深圳,与深圳市的部分邓氏宗亲进行联谊活动。深圳先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腾先生及邓平、邓诗新、邓晋光和部分邓氏宗亲参加了联谊活动。
在深圳期间,闫富传局长一行在邓腾及邓诗新先生等邓氏宗亲的陪同下,到深圳市中心莲花岛广场参观瞻仰伟人邓小平铜像,表达对一代伟人的深深敬仰和无限崇敬之情。
深圳市的邓氏宗亲为《邓姓文化》杂志的编委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酒会,大家欢聚一堂,畅谈亲情。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邓州市文化局局长闫富传在酒会上致贺辞,并向宗亲们介绍了邓州的发展概况。
曾来邓州参加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的深圳邓氏宗亲们,对日前成功举办的座谈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极大关注。大家一致表示:邓姓故里——邓州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谢邓州市委、市政府为世界邓氏宗亲们搭建这样一个互相联谊、增递感情的交流平台,希望邓州今后能多组织这样的会议,使世界邓氏宗亲们能常回故里邓州,寻根谒祖,共谋发展。同时也表达了对《邓姓文化》杂志的编委们为邓姓文化研究所付出辛勤劳动的衷心感谢。
在联谊活动上,深圳邓氏宗亲与《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们互赠材料和纪念品。深圳先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腾为邓姓故里铸造“邓国侯吾离塑像”捐款5万元。同时,经过大家一致商议,通过成立炎黄邓氏宗, 亲深圳联谊会,择日举, 行成立大会。
 
 
 
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贺电
 
2009年11月,河南邓州成功举办了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有部分受邀的邓氏宗亲因故未能参加会议,他们发来贺信贺电对大会表示祝贺。发来贺信、贺电的主要有: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国际奥委会委员邓亚萍女士、河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邓永俭以及美国邓氏宗亲邓海波、俄罗斯邓氏宗亲邓红光、法国邓氏宗亲邓志鹏、澳大利亚邓氏宗亲邓任飞、德国邓氏宗亲邓学珍、日本邓氏宗亲邓阳成、澳门邓氏宗亲邓穗生等共计32人。现选登部分贺电如下: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邓永俭
致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的贺电
 
中共邓州市委、邓州市人民政府:
欣闻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于2009年11月5日在邓州举办,承蒙厚意相邀,表示感谢。因公务繁忙,不能到会祝贺,深表遗憾。
邓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邓氏宗族源远流长,自商王武丁封其叔父曼于邓,建立邓国,子孙以国为姓。邓州吾离陵是邓国侯十九始祖的长眠地,称“天下邓氏第一陵”,邓州是海内外邓氏宗亲魂牵梦萦的故乡。邓氏宗族三千年来精英辈出,开创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对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是邓氏族人的一次盛会,也是邓州文化的一次盛会,这将对探讨研究根亲文化、传承历史优秀文化、弘扬先进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预祝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
祝邓州繁荣昌盛!
此致
敬礼
                                 
邓永俭
2009年11月4日
 
 
 
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国际奥委会委员邓亚萍贺电
邓州市委、邓州市人民政府:
欣闻2009年11月5日举行河南邓州邓姓文化节研究座谈会,承蒙盛邀,深感荣幸。本欲应邀参会,与海内外宗亲同聚一堂,交流联谊。只因近日公务冲突,不能到会,深感歉疚,敬请见谅。
祝各位宗亲,身体健康,事业发达!
                                                           邓亚萍
                                                      2009年10月28日
 
 
 
功在当代  泽被后世
—— 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吾离陵祭祖捐款名录
 
2009年11月5—7日,“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在邓州成功举办。此间来自海内外的邓氏宗亲在邓国侯吾离陵举行了盛大的祭祖活动,众多宗亲纷纷为吾离陵园的保护建设慷慨捐款,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向各位宗亲表示感谢!在下步进行吾离陵园二期工程建设时,将专辟园地,为捐款者树碑立传,以彰显其功德。现将邓州市外捐款名录公布如下(外币折合人民币计算) :
捐款52000元者:
邓  腾  广东深圳市先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捐款12000元者:
广东省江门市篁边村邓氏宗亲
捐款10000元者:
广东省南雄市珠玑巷邓氏宗亲联谊会
邓玉树  河北沧州邓氏宗亲联谊会
邓繁荣  泰国邓氏宗亲总会
多伦多邓高密会所
捐款5000元者:
邓氏越南公后裔联谊会
邓耀光  泰国邓氏宗亲总会
捐款3000元者:
香港邓氏宗亲会
广东开平赤坎护龙村委会
邓海涛  多伦多
广东省紫金县邓氏宗亲会
邓少林  邓友金等  江西修水县
捐款2000元者:
广东省广州市罗岗九龙镇金坎村邓氏宗亲
邓木堃  泰国邓氏宗亲总会副会长
邓贤才  泰国邓氏宗亲总会
邓伟章  香港
邓居维  江西铜鼓县
捐款1200元者:
邓两绿  泰国邓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
捐款1000元者:
邓芳男  台湾邓氏宗亲总会理事长
邓晴文  台湾邓氏宗亲总会常务理事
邓光发  台湾邓氏宗亲总会常务理事
邓汉祥  马来西亚美里
广东省梅州市邓氏宗亲联谊会
广东省河源市邓氏宗亲联谊会
邓  茵  广东南海越南公后裔
邓永强  广东南海越南公后裔
邓映发  广东深圳
邓诗新  广东深圳
邓海新  广东深圳
邓晋光  广东深圳
邓诗练  广东深圳
邓超新  广东深圳
邓向阳  广东深圳
邓映奇  广东韶关
邓道斌  云南省曲靖工行
邓鍀欢  云南省曲靖银监局
江西省石城邓氏宗亲会
海南省邓氏宗亲会联谊会
邓春珍  泰国邓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
邓仕平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广西横县邓岳世系裔孙代表团
邓海波  美国邓氏宗亲会会长
捐款600元者:
邓小青  江西省吉水县邓氏宗亲
捐款500元者:
邓滔方  广东省紫金县北塘
邓占恒  陕西省横山县响水邓氏
邓伟风  广东省梅州市
邓景文  陕西省横山县响水
邓北坎  广东普宁陆河
邓台集  广东普宁大平
广东珠海市前山太乙祖九房宗亲会
邓伟青  广东省深圳市畅通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邓碧贤 邓发故里广东云浮市邓氏宗亲会会长
捐款400元者:
邓芳世  台湾邓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
邓兆南  安徽省六安市霸山县漯水河镇
邓崇瞬 湖南省浏阳市中和镇小江村邓家湾
捐款300元者:
邓元忠  广东省清远市
邓金星  广东省清远市
邓灿磷  广东省清远市
邓泽佳  广东省清远市
邓东琪  广东省三水
邓国生  广东省梅州市
邓图金  广东北海宗亲会会长
邓  伟  河南光山县
邓东方  广东省河源市邓氏宗亲
邓继祥  广东省河源市邓氏宗亲
邓国忠  广东省河源市邓氏宗亲
邓显洋  广西横县
邓剑锋  广东省紫金县兰塘
邓广珠  广东省紫金县兰塘
邓质生  广东省紫金县
捐款200元者:
邓之鑂  台湾邓氏宗亲总会荣誉理事长
邓祖新  泰国邓氏宗亲总会
邓祖龙  泰国邓氏宗亲总会
邓祖兴  泰国邓氏宗亲总会
邓光泉  武汉弘鑫公司经理
邓放明  海南省临高县邓氏宗亲会会长
邓良知  海南省临高县邓氏宗亲     
邓良能  海南省临高县邓氏宗亲
邓劭晖  海南省临高县邓氏宗亲
邓劭宇  海南省临高县邓氏宗亲
邓  熠  广东深圳中国银行
邓新光  广东深圳公安局
邓祖善  广东南雄珠玑巷
邓天生  广东省紫金县北塘
邓同钦  广东省紫金县北塘
邓云飞  广东省紫金县兰塘
邓煌兴  广东省紫金县
邓纯忠  广东省紫金县
邓友共  广东省紫金县
邓子光  广东省紫金县
邓华成  广东省南雄市
邓汉文  江西万载  
邓枋新  广东省清远市
邓榕带  广东省清远市
邓永杭  广东省清远市
邓志澎  广东省清远市
邓运梅  广东省箩岗
邓启锐  广东江门市篁边村
邓维廉  广东江门市篁边村  
邓洪熙  广东省佛山市邓氏越南公后裔联谊会
邓儒茂  四川广安
邓耀成  四川广安邻水
邓坤文  湖北省通川县黄沙镇
邓其伟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邓  峰  广西贺州市桂岭镇
邓天文  广西横县    
邓仕全  广西贺州市 
邓天云  广西横县
邓图瑞  广西北海
邓达房  广西贺州
邓家胜  广西北海
邓清泉  广西贺州
邓明旭  广西
邓明能  广西合浦
邓享洲  广西横县
邓蔚科  广西贺州
邓仕意  广西贺州
邓伟传  广西贺州
邓图章  广西北海
邓虎荣  广东省紫金
邓扬广 江西石城
邓继俊 江西石城
邓汝长 江西石城
邓超良  广西合浦
捐款100元者:
邓卓盈  广西北海
邓守襄  广西南宁
邓荣福  江西省万载县
邓启贵  福建  光泽
邓保明  江西
邓定佳  广西横县
邓显松  广西横县
邓建新  广东省紫金县临江
邓振球  广东省紫金县兰塘
邓萌发  广东省紫金县
邓伟强  广东省紫金县
邓伟雄  广东省紫金县
邓海波  广东省紫金县
邓惠坚  广东省紫金县
邓广丰  广东省紫金县
邓元雄  广东省紫金县
邓兆新  广东省紫金县
邓奕新  广东省紫金县
邓锐新  广东省紫金县
邓伟东  广东省紫金县
邓吉平  广东省紫金县
邓福光  广东省紫金县蓝塘
邓如信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小坑镇
邓兆增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小坑镇
邓占钢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小坑镇
邓思正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小坑镇
邓思万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小坑镇
邓连洪  广东省韶关市
邓连平  广东省韶关市
邓田秀  广东省韶关市
邓德金  广东省韶关市
邓根福  广东省韶关市
邓树荣  广东省韶关市
邓  恺  广东省韶关市
邓安利  广东省韶关市
邓其钦  广东省韶关市
邓应求  广东省韶关市
邓春平             
邓志清 
        
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2009年12月
贺座谈会圆满成功
 
致:中国河南省邓州市文化局闫富传局长
敬启者:
贵局2009年11月在中国河南省邓州市举办之“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极为成功。延续及发扬我邓族文化之功,且联系我族宗谊,实非寸楮可述也。贵局及各机构对我等外客全程热情招待,不胜感铭。修函谨谢,并望日后再遇为盼,兹附上合影照片。敬颂
近祺
 
香港邓氏宗亲会会长:邓伟章
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台湾邓晴文给
闫富传局长的来信
 
富传局长勋鉴:
随函寄赠《世界邓氏宗亲总会年刊》、《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与展望》、《欣见两岸和平稳定交流发展》各一本,请惠收雅正
晴文又及
本(十一)月五、六日于邓州参加邓氏宗亲文化研究座谈会,因而得以认荆、面聆,雅教、深佩。
局长学识渊博,才智卓越,将座谈会办得极为精彩成功,此乃悉心策划而有效贯彻执行之功,邓氏宗亲皆极感激而兴有荣焉。七日上午,与会之邓氏宗亲纷纷各自赋归,尤蒙局长莅临邓州宾馆分别合影话别,盛情雅意,五内铭感。
兹恳者:十一月六日上午悼祭邓国侯吾离陵后,当时司仪宣布:接受扩建吾离陵捐款。我即书写:台湾世界邓氏宗亲总会荣誉理事长邓之鑂乐捐贰百元等五人名单及纳交现钞,但收款人却将“鑂”误写成“鑫”,返台后才发现错误,兹特函请更正,以免在石碑上及书刊上将名字弄错。
耑此,敬颂勋安
台胞邓晴文敬恳
于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邓州市委、市政府
邓州市文化局
邓州市邓氏宗亲联谊会
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宗亲:
本会寻根谒祖观光团于10月9—10日前来祖地祭祖观光,寻根联谊,受到你们的热情接待,并为祭祖活动提供诸多方便,做了许多工作,使我们的寻根谒祖活动获得顺利圆满,为此,谨向你们表示万分感激和最诚挚的感谢!
本次寻根谒祖观光活动新闻已在泰国六家中文报刊登,颇具影响,倍受侨界华人的推崇赞扬。现呈送一份,供指正惠存。
祝各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事业发达!万事如意!
 
                  泰国邓氏宗亲总会
                  2008年12月19日
 
 
    
 
——天下邓氏宗亲交流的平台
 
● 邓明珍
 
“邓姓之源网(www.dxzy.org)”是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研究、宣传邓姓文化、促进邓氏同胞交流、加强邓氏宗亲联谊的专业网站。网站2008年10月开办,辟有宗亲联谊、邓姓世系、邓姓始祖、世界邓姓、宗亲交流、公德流芳、邓姓故里、邓氏名人、邓州新闻、艺术长廊及视频、相集、论坛等20余个栏目,收录文章千余篇。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众多邓氏宗亲的关注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点击率逐月攀升,点击量近两万次,网站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邓姓历史源远流长,邓姓文化内容丰富,邓姓文化研究、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邓姓之源网”既是宣传邓姓文化,展示邓姓文化研究成果,促进故里邓州与各地宗亲沟通联谊的平台,也是您展示才华的舞台,请不吝赐稿(投稿邮箱:dzwgy95@126.com),将您在邓姓文化研究、本地宗亲祭祖、联谊、编修族谱等活动的图文作品及您对网站的意见和建议发给我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办好属于我们自己的网站。
为扩大邓姓之源网站的影响,服务海外邓氏宗亲并吸纳海外宗亲加入网站建设,我们除在网站页面左上角醒目位置,设置中文繁体、简体转化外,还将对网站进行全面升级,设置英文网页,欢迎登陆。
“邓姓之源网”犹如刚刚栽下的小树,期待着邓氏宗亲及社会各界播撒更多的阳光雨露,相信有你的呵护和培育,这颗小树定会茁壮成长,“邓姓之源网”定会越办越好,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西北海合浦成立邓氏宗亲
  
● 邓超良
 
2009年12月8日,来自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的108名代表,参加了在合浦县城还珠大道6号宗亲会办公室召开的广西合浦邓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经全体与会代表充分酝酿讨论,举手表决选定由邓敦伟任会长、邓图金任常务副会长、邓超良任秘书长、邓发富任常务副秘书长、邓卓盈任监事长、邓家胜任副监事长。另外还确定了副秘书长、法律顾问、理事顾问、常务委员、委员、会计、出纳的人选。
广西北海邓氏宗亲代表团,于2009年11月上旬参加在河南邓州举办的“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回到家乡后,感到北海合浦四万多邓氏族人,有必要成立一个机构,组织各位宗亲开展交流、联谊活动,所以由邓敦伟、邓图金、邓超良、邓卓盈、邓明能等宗亲发起并组建宗亲会筹备小组。经多次民主协商推荐拟定了名誉会长、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领导班子候选人。
广西北海合浦邓氏宗亲联谊会的成立,对进一步推进北海邓姓文化研究、增进与各地宗亲的交流、共谋邓氏族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O一O年元月三日
 
 
 
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正式成立
 
● 邓 华  杨 平
 
2010年1月3日上午,雨后的深圳风和日丽,散居在深圳的邓氏宗亲代表邓平、邓诗新、邓腾、邓晋光、邓超新、邓诗练、邓守端、邓先瑞、邓自修、邓国辉、邓南林、邓永辉、邓爱旭(女)、邓向阳等80人聚集在深圳观澜汇清科技园办公大楼七楼多功能会议厅,参加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的成立大会。
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是在邓姓故里——河南邓州于2009年11月6日成立了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后开始筹备的。
2009年12月8日在深圳市香蜜湖度假村好世界国宴店召开了第一次筹备会议,组成了以邓平、邓诗新、邓腾三位宗亲牵头的,由邓守端、邓晋光、邓超新、邓诗练、邓辉、邓国辉、邓莹等创会成员共同参加的筹备组。列席首次筹备会议的有:邓州市文化局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闫富传,邓州市文化局纪委书记、《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王硕,邓州市文化馆馆长、《邓姓文化》杂志副主编杨平,邓州市文化局党办室副主任、《邓姓文化》杂志副主编朱可铮。第一次筹备会经初步协商,决定由与会宗亲作为创会成员分头联络其他宗亲,并做好宣传工作。
2009年12月14日,邓诗新、邓腾在邓超新的带领下到深圳布吉邓晋光、邓诗练二位家中拜访,当晚在邓诗练宗亲所住的小区酒楼召开了第二次筹备会议,大家商讨了扩大联络宗亲的事宜,初步酝酿了宗亲会领导班子组成成员人选问题,并决定分头发动,利用2010年元旦的机会将深圳联谊会成立起来,便于日后开展活动。
2009年12月31日下午,邓诗新、邓腾、邓超新、邓向阳、邓明锋等来到观澜汇清科技园邓国颂宗亲的公司办公室,召开第三次筹备会,共同商议后,决定于2010年元月3日在此办公楼七楼多功能会议大厅举行深圳联谊会成立大会,预计到会宗亲代表约六十人,并讨论了会议的议程等细节,此后两天分头准备会场布置、会议文件及后勤接待等事项。
2010年1月3,元旦刚过,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上午10:30,成立大会开始,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巡视员邓诗新宗亲主持,首先介绍了到会的主要人员及外地宗亲代表邓锦坤(四川南充)、邓蔚(江西吉水)等宗亲。
随后,深圳市汇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国颂宗亲致欢迎词,并介绍了汇清科技园的发展情况。
大会第三项议程,由邓腾宗亲宣读了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发来的贺信及各地发来贺信的宗亲名单,介绍了于2009年11月5~7日在邓州召开的邓姓文化研究暨邓氏宗亲联谊会的盛况,播放幻灯片介绍了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成立及邓姓故里——邓州的一些情况,简要介绍了目前海内外各地邓氏宗亲联谊会发展状况,并就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的筹备经过向与会代表作了汇报。
第四项议程,由邓诗新宗亲解读并交由与会代表审议、修改、表决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章程草案。审议过程中多位宗亲踊跃发言,邓先瑞教授及邓诗练、邓自修等宗亲提出了很宝贵的修改意见,章程草案经修改后,表决获得一致通过。
接着,经充分酝酿,介绍了筹备组及与会宗亲代表提名的人选,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第一届领导班子,共由20位宗亲组成,包括:会长、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各1人,名誉会长3人,顾问5人,副会长4人,副秘书长5人。其中:邓平、邓诗新、邓振龙等三位宗亲任名誉会长,邓腾宗亲任会长,邓超新宗亲任常务副会长,邓爱旭(女)宗亲任秘书长。顾问:邓先瑞、邓自修、邓晋光、邓守端、邓建武;副会长:邓国颂、邓南林、邓诗练、邓永辉;副秘书长:邓莹(女)、邓国辉、邓云嵩、邓明锋、邓向阳。
新当选的第一届会长邓腾宗亲发表讲话,向与会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将竭诚为深圳市的广大宗亲服务,致力于将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打造成一个“光大邓氏历史、弘扬邓姓文化、传承家族文明、畅叙宗亲情谊、携手合作、扶贫助困、信息共享、共谋发展、促进居住地和祖籍地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的平台,加强与海内外各地宗亲联谊会的交流和合作,不辜负宗亲们的重托和信任!
名誉会长邓平宗亲发表重要讲话,对深圳联谊会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提出了殷切期望,语重心长地告诫宗亲联谊会的各位负责人要清廉公正,乐于奉献,各项活动要遵守国家法律,希望大家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要勇于创新,团结互助,不断创造新的佳绩。
会后,与会宗亲们来到会议厅楼下合影留念,以镜头记下了这一难忘的瞬间。
中午,在汇清科技园办公大楼一楼宽敞明亮的大厅,会长邓腾和副会长邓国颂两位宗亲共同设宴十桌,以广东梅州客家特有的厨艺款待参加深圳联谊会成立大会的宗亲,大家频频举杯,开怀畅饮,热烈庆祝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成立大会圆满成功!

《邓姓文化》创刊启事
 
2009年11月,中国邓州成功举办了“河南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会上成立了“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并决定创办会刊《邓姓文化》。为做好《邓姓文化》刊物的创办工作,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创刊宗旨
研究邓姓文化,挖掘邓姓文化资源;宣传邓姓宗亲联谊,服务邓氏宗亲寻根谒祖;加强海内外邓氏宗亲的沟通,为邓氏宗亲的交流搭建平台。
二、主管、主办、协办单位
主管单位:邓州市文化局
主办单位:邓姓文化研究会 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协办单位:选择热爱邓姓文化研究、有社会影响和经济实力的单位协办。分长期协办和短期(单期)协办两种,凡协办单位可在当期刊物上刊登协办单位专页,有关具体事项欢迎来电咨询。
三、刊物说明
1、本刊为“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会刊,是非赢利性内部学术刊物。
2、刊期暂定为半年刊,每年的6月、12月各出版一期,每期印刷10000册。
3、发行范围:海内外邓氏宗亲会、宗亲代表及有关领导、社会各界名人。
四、《邓姓文化》栏目设置
卷首语、邓姓研究、特别报导、海外飞鸿、寻根联谊、名胜博览、邓氏名人、活动动态、人物专访、文化邓州、轶闻典故、功德流芳、谱牒堂号、文苑天地、信息之窗、创刊启事等。
五、启事
1、约稿:请各地邓氏宗亲踊跃供稿,凡与邓姓文化、邓族事业有关的稿件我们都欢迎,包括研究文章、谒祖联谊、活动信息、谱牒编纂、邓氏胜迹、轶闻典故、杰出人物、成功经验、经营活动等。
2、为使《邓姓文化》持续长久地办好,真正成为宣传邓姓文化、加强邓氏宗亲之间的沟通联谊的平台,真诚的期待着您的关注和无私赞助。任何形式的赞助都将在“邓姓之源网”(www.dxzy.org)和《邓姓文化》杂志上予以公布,流芳千秋。
联 系 人:邓香云 邓明珍
联系电话(传真):0377-66052318  13613773690
邮    箱:dzwgy95@126.com
通讯地址:河南省邓州市穰城路15号
邮    编:474150
《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
2009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