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邓姓故里 > 邓姓文化杂志 >

《邓姓文化》2012年2期 总第10期

发布时间:2021-09-03 11:41:58 人气: 来源:未知

卷首语
文化让我们心连心
●    本刊编辑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更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我们迎来了文化的春天。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在这片肥沃的文化热土上,围绕炎黄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姓氏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等,着力打造以“根”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品牌,牢固树立“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的新理念,文化助推中原崛起之势已悄然兴起。
邓州市是全国文化先进市、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大文化背景的映衬下,愈发显示出特有的魅力和韵致。这里是古邓国及国都所在地,是世界邓姓发源地,利用得天独厚的邓姓根亲文化资源,宣传研究和弘扬邓姓文化,是邓州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是邓州文化工作者的崇高使命,是邓州实现“文化名市”目标建设的重要举措。邓国的历史,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如沧海一粟,但却熠熠生辉,她的存在,彰显着邓州历史的厚重,是邓州文化长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章。
尤其是近年来,在邓州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组织实施邓姓文化“走出去”和“请进来”等系列活动,加强同海内外的邓姓联谊,传承优秀文化,彼此融合、交流,不断增强邓姓文化活动的凝聚力、吸引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使邓州成为了海内外邓氏宗亲共有的心灵故乡、寻根乐土、祭祖圣地和精神家园。在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大旗的感召下,海内外邓氏宗亲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同舟共济,使邓姓文化得到了足够的力量支撑。各地邓姓文化研究会、宗亲联谊会纷纷成立并积极开展活动,邓姓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成为文化园地里的一朵奇葩。
应运而生的《邓姓文化》杂志,是广大邓氏宗亲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提升邓姓文化品质和开展邓姓文化研究、宣传、交流的主阵地,是海内外邓氏宗亲共同筑起的一道文化风景。她将以涓涓细流之态势,将邓姓人的精神和品质汇入到川流不息、奔腾不止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去。
有人说,一个国家的文化,只有是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中国的民族文化,河南的根亲文化,邓州的邓姓文化,都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
文化,让我们触摸到了历史的灵魂,聊以慰藉;文化,让我们更加和谐文明,得到温暖;文化,让我们在这块唯美的净土上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荣获
邓州市人民政府表彰
●    邓志甲 
2012年4月24日,邓州市人民政府召开民政工作会议,下发《关于表彰2011年度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邓政文2012年45号),对邓州市2011年度社会组织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并颁发奖牌。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榜上有名,这是这两个社团组织继2010年后再次获此殊荣。
邓姓文化研究会成立于1996年,是由邓州市主要领导任会长、由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副会长、由社会各界热心并对邓姓文化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邓氏宗亲代表参与组成的,以挖掘、整理、研究、宣传邓姓文化为宗旨,以服务邓州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团体。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成立于2009年,是在原邓州市邓氏宗亲会的基础上成立的,它以服务海内外邓氏宗亲回邓州探亲谒祖、加强同各地宗亲的交流联谊为主要工作内容。“两会”均经民政部门批准注册备案,并按时参加年度审核。“两会”常设办公机构于邓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邓姓文化》杂志为“两会”会刊,是经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的连续内资性刊物。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确定河南省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的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根亲文化资源是河南得天独厚的重要资源,挖掘、研究、弘扬、利用好河南根亲祖地文化资源优势,对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和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有重要的意义。
邓州是古邓国及国都所在地,是邓姓发源地,邓姓根亲文化资源是河南根亲祖地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州市重要的文化资源。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邓姓文化工作,把挖掘、整理、研究邓姓根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邓州文化品牌作为邓州市文化工作的重点。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在邓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海内外邓氏宗亲的大力支持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邓姓文化活动,为扩大邓州的文化影响力、提升邓州的知名度,对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服务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两会”邓姓文化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对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邓氏宗亲开展邓姓文化交流及宗亲联谊活动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各地纷纷成立邓姓文化研究会、宗亲联谊会,许多宗亲联谊会将会名同“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一致起来,冠以“炎黄邓氏宗亲某某联谊会”。各地邓姓文化研究会、宗亲联谊会开展活动的势头高涨。主要表现在:各地宗亲修族谱、建祠堂、祭先祖,宗亲之间的交流联谊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活动越办越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各地邓姓文化研究会、宗亲联谊会热情邀请邓州“两会”参加他们的活动或以其它方式予以支持。
海内外邓氏宗亲关注的邓国春秋园建设项目在“两会”的积极呼吁与参与下,已开始启动建设,这将是邓姓文化活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随着邓姓文化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其服务社会发展的潜力也在逐步增加。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各级领导和海内外邓氏宗亲重视、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邓姓文化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邓州市政府授予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社团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既是对邓姓文化工作者工作成绩的肯定,更是对邓姓文化工作者的一种激励。
2012年是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目标关键的一年,也是邓姓文化工作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邓姓文化工作者将在邓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海内外邓氏宗亲,凝心聚力、融合共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创造出邓姓文化工作的新辉煌。

邓州市举行邓国春秋园围墙建设开工仪式
●    邓志甲 王春玲

2012年6月1日,邓国春秋园围墙建设开工仪式在邓国春秋园(邓国侯吾离陵)所在地举行。邓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闫富传,副局长董建华,党组副书记王硕,湍河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全子春、副主任滕云飞出席开工仪式。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州市人大常委邓香云,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树林,八里王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刘明提及施工方代表、吾离陵村村民代表、邓州市文广新局有关人员参加了仪式。董建华主持开工仪式。
闫富传宣布邓州市邓国春秋园围墙建设工程正式开工。
王硕简要介绍了邓国春秋园的有关情况,并希望各有关施工单位根据设计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围墙建设施工任务。滕云飞代表属地党委、政府作表态性发言,他表示,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做好邓国春秋园项目建设的配合工作。邓香云代表邓氏宗亲发言。施工方代表也作了表态发言。
邓国春秋园是邓州市委、市政府决策建设的一项大型公益性文化设施,在广大宗亲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完成,园区围墙是项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为邓国春秋园项目的全面开工建设拉开了序幕。
据悉,此次开工建设的围墙长达1500米,投资近50万元,是邓国春秋园项目用地及预留用地约400亩范围的整体围墙。

邓姓故里邓州邓氏宗亲举行2012年春季祭祖活动
●    邓志甲

2012年4月16日,沐浴春光的吾离陵园,松柏更加翠绿,一年一度的邓姓故里邓州邓氏宗亲春季祭拜邓氏先祖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在庄严肃穆的曼公、吾离、邓禹三尊邓氏先祖塑像前,来自邓州、南阳、淅川等地的40余位邓氏宗亲,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虔诚的祭拜先祖。
祭拜活动在喜庆的鞭炮声中隆重开始。宗亲们纷纷焚纸、燃香、向邓氏先祖塑像行三鞠躬礼,恭祭先祖,祈求护佑。
在祭祖活动开始前,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邓青玲分别作了发言。邓青玲在发言中说:邓州是世界邓姓发源地,每年都有数不清的本家宗亲回到邓州探亲祭祖,作为故里的宗亲,我们不仅要做好接待服务工作,更应该利用我们身处故里的优势,更好的开展祭祖活动。自2006年以来,在各位宗亲的支持下,故里邓州一年一度的春季祭祖活动都举行得很成功。利用这个机会,大家聚到一起交流联谊,增进了亲情,希望各地宗亲之间经常联系,互通信息,把故里邓州的宗亲联谊活动搞得更好些。邓青玲还就编纂故里邓州邓氏族谱工作作了动员,请各地宗亲代表回去后,及早着手搜集资料,力争早日启动故里邓氏族谱的编纂工作。
邓香云在发言中就近段时间邓州市开展的一系列邓姓文化交流活动向宗亲们作了通报:她指出,在邓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所有邓姓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段时期以来,成功接待了美国、马来西亚及国内各地的邓氏宗亲代表回邓州探亲谒祖;在台湾、香港及广西、四川等地宗亲举办宗亲联谊活动时,邓州都派出代表团到会祝贺;《邓姓文化》杂志顺利出版发行、“邓姓之源网”站宣传平台健康有序运行;特别值得庆贺的是,备受海内外邓氏宗亲关注的邓国春秋园建设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已决定开工建设,目前开工前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今年将全面开工建设。邓香云最后说,我们故里的宗亲们,一定要积极地行动起来,力所能及地参与到邓姓文化的宣传和支持邓国春秋园建设的活动之中,为弘扬邓姓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结束吾离陵园的祭祖活动后,参加祭祖的宗亲代表还到夏集乡邓营村,在当地邓氏宗祠举行祭祖联谊活动。

邓洪军在郑州与福建邓维初亲切相见
●    邓志甲

2012年4月23日,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理事长邓洪军在郑州中州国际饭店与福建诚信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诚信》杂志总编辑邓维初亲切相见,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闫富传专程赶往郑州,与二位宗亲就邓姓文化工作、邓国春秋园建设等进行广泛的交流。
邓维初是随福建诚信促进会代表团来河南考察工作的,邓洪军对邓维初的到来表示欢迎。闫富传专程赶往郑州与二位邓氏宗亲相见,并就邓州近段邓姓文化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邓国春秋园开工建设的准备工作做了通报:成功地开展了“邓姓文化闽赣行”,邓姓文化的宣传成效进一步扩大,故里邓州与闽赣宗亲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闫富传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再次见到邓维初宗亲而倍感亲切,愉快地回忆了十天前在福建相见的点点滴滴,并感谢邓维初先生等福建宗亲给予的热情接待。关于邓国春秋园开工建设的准备情况,闫富传指出,目前已完成了土地征用、附属物赔偿、地质勘探等各项工作,只待施工图纸出来后,便可开工建设,近期将开始圈建围墙。同时还就湖北邓世鸿到邓州洽谈邓国春秋园建设的有关情况作了说明。
邓洪军对邓州市委、市政府一向重视、支持邓姓文化工作的举措给予高度称赞,表示身为邓氏后人,感到很自豪,也愿协助邓州力所能及的做好对邓氏宗亲的宣传发动和团结工作,凝聚所有邓氏宗亲的才智和力量,为邓国春秋园建设、《邓姓文化》杂志发行等贡献力量。
邓维初对邓洪军、闫富传的亲切相见表示感谢。他对邓州重视邓姓文化工作及取得的显著成效表示由衷的称赞。就邓国春秋园项目的建设,他指出邓州的决策是英明的,它的建成不仅会得到所有邓姓后人的拥护和支持,也会给邓州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邓维初还就邓国春秋园的布展等提出很好的建议。在谈到出版《邓姓文化》杂志时,邓维初说,他自己作为《诚信》杂志的总编辑,深知办好一份杂志的不易,盛赞邓州《邓姓文化》杂志办得有品位,高度评价《邓姓文化》杂志在宣传邓姓文化、联谊邓氏宗亲、搭建交流平台诸方面发挥的良好效益。邓维初对进一步办好《邓姓文化》杂志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在会见中,闫富传邀请邓维初宗亲在适当的时候回邓州探亲谒祖。邓维初愉快地接受邀请,并请闫富传局长转达对故里宗亲和所有关心支持邓姓文化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的感谢之情。
邓维初及福建诚信促进会代表团成员在河南考察工作期间受到了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的亲切接见。

邓姓文化闽赣行之一
豫闽邓姓文化交流座谈会在福建省光泽县隆重举行
●    邓静媛

2012年4月3日,豫闽邓姓文化交流座谈会在福建省光泽县隆重举行。河南省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闫富传,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孟力军,市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王硕,市文广新局纪委书记、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杨瑜,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州市人大常委邓香云,市文化馆馆长、《邓姓文化》杂志副主编杨平等组成的“邓姓文化闽赣行”代表团与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会长邓铭东,秘书长邓建兴,副秘书长邓维榕,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副会长、三明市邓氏宗亲会会长邓赐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副会长、龙岩上杭邓氏宗亲会会长、《中华邓氏族史福建卷》主编邓锦元,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副会长、南平市邓氏宗亲会会长邓启贵及宗亲邓光明、邓涛、邓亮等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邓赐友主持。
闫富传在会上讲话,他对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及南平光泽县邓氏宗亲会的热情欢迎表示感谢。他说,值《南阳邓氏宗谱》第十次续修告竣庆典隆重举行之际,邓州代表团一行代表邓姓发源地——邓州前来祝贺,并看望福建各地的邓氏宗亲,与大家进行联谊交流,非常高兴和激动。邓州与福建的宗谊之情由来已久,福建的邓氏宗亲多次组团回故里邓州参加邓姓文化系列活动,参与并支持邓族事业和故里的繁荣与发展,精神难能可贵,值得学习。同时热忱邀请福建的邓氏宗亲常回故里邓州,祭拜先祖、投资兴业,为邓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做出新的贡献。
邓铭东在会上致辞,他对邓州代表团不远千里来福建参加交流联谊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福建省的邓姓名人很多,像老一辈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邓拓都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是邓氏后人的骄傲和自豪。如今福建省的邓氏宗亲继承前辈光荣传统,实干拼搏,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着积极的贡献。他表示今后要积极组织福建省的邓氏宗亲常回故里邓州,积极组织筹备在邓国春秋园建设“福建厅”,为邓国春秋园建设做出贡献。
邓锦元在座谈会上发言,他激动地说:邓姓故里邓州组团这次到福建省,是福建邓氏宗亲从故里迁徙来此后,邓州的亲人第一次到福建进行宗亲联谊、文化交流,是史无前例的大事,令人激动,也令人振奋,希望邓州与福建的联谊活动能取得圆满成功。
孟力军在发言中说,要加强邓州与福建的深入交流,增进宗亲情谊,互通有无,为邓州与福建邓姓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做出贡献。
王硕在发言中对福建省邓氏宗亲的盛情接待表示感谢,真诚欢迎福建的邓氏宗亲回到邓州,畅叙情谊,共谋发展。
邓香云就邓国春秋园的建设情况向大家做了介绍。
邓启贵说,热烈欢迎邓州代表团光临我县参加活动!我在2009年参加了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后深受启发,认识到搞好邓姓文化交流、宗亲联谊、续修族谱的重要性。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完成《南阳邓氏宗谱》第十次续修,这次举行续谱庆典活动是邓族事业的大事,这对宣传邓姓文化,凝聚人心,联系宗情,很有必要,也很重要。
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回忆了在邓州联谊时的动人情景,并合影留念。

邓姓文化闽赣行之二
福建省光泽县隆重举行《南阳邓氏宗谱》
第十次续修告竣庆典
●    邓静媛

2012年4月4日(清明节)上午,《南阳邓氏宗谱》第十次续修告竣庆典在福建省光泽县李坊乡百岭邓氏宗祠内隆重举行。河南省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闫富传,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孟力军,市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王硕,市文广新局纪委书记、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杨瑜,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州市人大常委邓香云,市文化馆馆长、《邓姓文化》杂志副主编杨平等组成的“邓姓文化闽赣行”代表团与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会长邓铭东,邵武市人大副主任、通泰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邓龙光,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副会长、三明市邓氏宗亲会会长邓赐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副会长、龙岩上杭邓氏宗亲会会长、《中华邓氏族史福建卷》主编邓锦元,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副会长、南平市邓氏宗亲会会长邓启贵、邵武市工商局局长邓厚荣、邵武市民政局原局长、作家邓佑衔、邵武市人民医院院长邓启源及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秘书长邓建兴,副秘书长邓维榕,邵武拿口、山隔,上观澄源等地与百岭闾公支系邓氏宗亲380余人参加庆典。
庆典活动在喜庆的鼓乐和鞭炮声中隆重开始。
闫富传代表故里邓州向庆典大会赠送《邓国春秋园建设项目规划图》,邓厚荣接收。孟力军为新挂牌《兄弟高工》匾揭幕。王硕赠送题为《承先启后铭祖德,继往开来兴族业》的锦旗,邓佑衔、邓启源接收。
邓香云在庆典中致贺辞。她代表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河南邓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及邓州乡亲向庆典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她说,邓州是古邓国及国都所在地,是世界邓姓发源地。近年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邓姓文化工作,在海内外邓氏宗亲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系列邓姓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较大成效。福建邓氏宗亲情系故里邓州,多次回到邓州探亲联谊,支持邓国春秋园建设及《邓姓文化》杂志出版发行,并为邓州的发展建言出力,充分表达了福建邓氏宗亲关心故里邓州的深情厚谊。此次光泽县《南阳邓氏宗谱》的十修发行,对凝聚亲情、增进团结,加强邓姓文化交流和宗亲之间的联谊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也将对其它各地邓氏宗亲编修族谱、开展邓姓文化交流活动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邓铭东与邓锦元分别在庆典上致贺辞。《南阳邓氏宗谱》十修主编邓启贵,就本次十修概况及财务收支情况,向大家做了通报。 
百岭村委会主任、百岭村邓氏宗亲会成员、《南阳邓氏宗谱》编篆委员会成员邓启寿致欢迎辞。在致辞中,他对大家出席庆典活动表示热烈欢迎,并为《南阳邓氏宗谱》第十次续修工作提供帮助和付出辛劳的全国各地的邓氏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族谱的编修是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象征,《南阳邓氏宗谱》第十次续修的成功也是邓氏族人凝聚人心的具体表现。庆典会上还向各地宗亲赠送十修新谱。
庆典活动在和谐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庆典活动结束后与会人员进行了合影留念。
庆典活动由百岭村委会秘书、《南阳邓氏宗谱》编纂委员会秘书邓启彬主持。

邓姓文化闽赣行之三
邓州代表团到邵武市参观联谊
●    邓静媛

2012年4月4日,在邵武市人大副主任、通泰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邓龙光的盛情邀请下,由河南省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闫富传,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孟力军,市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王硕,市文广新局纪委书记、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杨瑜,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州市人大常委邓香云,市文化馆馆长、《邓姓文化》杂志副主编杨平等组成的“邓姓文化闽赣行”代表团与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会长邓铭东,秘书长邓建兴,副秘书长邓维榕,宗亲邓光明等一起到邵武市参观联谊。
邓龙光向代表团介绍了邵武市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表示今后要组团带领邵武市的邓氏宗亲和企业家回邓州考察参观,祭拜先祖,联谊交流,加强两地的商贸合作。
闫富传向邓龙光介绍了邓州市委、市政府在邓姓文化研究与宣传方面所做出的突出成效,热忱欢迎邵武市的邓氏宗亲选择适当时候能回故里邓州,探亲谒祖。闫富传还向邓龙光介绍了邓州市市情和邓州在资源优势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希望能与邵武市的机械加工、纺织、化工等产业技术对接,争取双方在企业联姻上能互惠合作。
邓龙光向代表团赠送了《通泰纵横》、《樵川清韶》两部书,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邓姓文化闽赣行之四
山岚水漪昭英贤
——“邓姓文化闽赣行”代表团赴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参观考察联谊宗亲
, ,● 杨 平
2012年4月5日,河南省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闫富传,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孟力军,市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王硕,市文广新局纪委书记、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杨瑜,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州市人大常委邓香云,市文化馆馆长、《邓姓文化》杂志副主编杨平等组成的“邓姓文化闽赣行”代表团,在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会长邓铭东,副会长、上杭邓氏宗亲会会长邓锦元等人陪同下,赴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宣传文化工作经验,与当地邓氏宗亲联谊、祭拜了邓氏入闽第一人邓光布将军祠。
细雨霏霏,神清气爽,在沙县卫生局原局长邓庆荣、三明市邓氏宗亲会会长邓赐友、宗亲邓世良等人的陪同下,邓州代表团来到位于沙县城南凤凰山下的邓光布将军祠。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典雅、飞檐斗翘的将军祠大门,“将军祠”三个大字遒劲有力、酣畅淋漓,入院是由上下两幢各五开间建筑组成,建筑整体结构坚固,, 雕梁画栋。
邓光布将军祠堂,位于沙县城南凤凰山下,坐南朝北,依山面水,竖立在沙溪河畔,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军祠始建于宋。万历十六年(1588, , , , 年)后裔邓焜聚族重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后裔文修、天羽等再度重修。1996年散居八闽及海内外邓氏后裔积极筹资,又进行了全面的修缮。邓光布,字明远,号南津,河南邓州人,唐僖宗朝授殿中侍御史。随王潮入闽后,初任侯官县,后为崇安镇将,继封剑州路将军,定居沙县,为入闽邓氏始祖。邓光布莅任期间,勤于戍守,治乱安民,邑安业兴,民皆德之,时届唐末,百姓深受动乱之苦,邓光布倡议将县治从琅口古县迁到凤林岗杨篢坂(今凤岗镇),以利据险固守,使百姓免遭屠戮。唐乾符五年,黄巢起义军南下入闽途经沙县,邓光布率众抵御,中流箭而死。后民间称邓光布为沙县“开县始祖”。邑人感念将军绩德,设其神牌于县衙内祭祀。宋宣和五年(1123年)追封为灵卫侯,为便民祭,建祠水南。宋、元朝廷先后赐赠“武显八闽”和“威镇闽邦”二匾,赫赫显祠。
闫富传代表邓州人民向将军祠管委会赠送匾额和《邓姓文化》杂志,全体肃立向邓光布塑像三鞠躬,以表祭拜缅怀之情,依次参观了邓氏名人馆及悬挂着的各个朝代的牌匾和楹联,宾主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联谊座谈。在座谈中闫富传向沙县邓氏宗亲表示亲切问候,详细介绍了邓州邓姓文化研究发展状况及“邓国春秋园”项目进展情况,并诚挚邀请大家常回故里,探亲访友、投资兴业。邓赐友会长向邓州代表团表示热烈欢迎,讲述了三明市邓氏宗亲会活动开展情况,对邓州根亲文化做出的卓越成就表示赞许。
随后大家驱车来到位于沙县南阳乡大基口村虹仔窠邓光布墓,追思缅怀祭奠这位邓姓入闽始祖——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
中午时分,我们一行又一次被温暖感动包围。邓仰清是一位退休教师,85岁高龄,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老人是沙县邓氏宗亲会老会长,与故里邓州亲情融融,联系密切,多篇诗文刊登在《邓姓文化》和登录于“邓姓之源网”。得知故里邓州代表团莅闽联谊,早早等在必经之路,见面后执意邀请到家一叙,因此我们来到了沙县麦元村一所令人难忘、钦佩、感动的农家小屋。屋内清洁明亮,简单的木桌木凳印证着主人生活的简朴,但满墙的名人警句、满柜书籍、数台电脑却昭示着老人精神的富有,在这普通的小屋内,举办有爱国主义教育、健康知识、学雷锋讲座等活动,以讲故事、朗诵、演讲、诵古文、上传文章图片、发微博等为载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来这里的有懵懂学童,有耋耄老人,邓仰清老人用智慧、用知识、用爱心,做着润物无声的“小事”,为和谐社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我们交谈着、感知着,灵魂在净化,思想在升华。时间飞逝,我们一行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农舍,但我们记住了邓仰清老人,一幅美丽的画卷永远刻印在心间——莫道桑榆晚,蔚霞尚满天!
沙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陆玉姬、党委书记高江、办公室主任邓淑贤,书法家邓圣凯及邓氏宗亲会部分成员陪同参与了上述活动,并赠送了《沙县邓氏族谱》、邓圣凯书法作品,热情接待邓州代表团。
沙县邓姓源于邓州,经固始入闽,福建60%邓姓出自沙县,历代邓氏先贤,英勇果敢、薪火相传,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邓姓文化闽赣行之五
邓姓渊源一脉相承  英名永存光耀千秋
——“邓姓文化闽赣行”代表团赴福建永安市参观
● 杨 平
2012年4月5日下午,河南省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闫富传,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孟力军,市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王硕,市文广新局纪委书记、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杨瑜,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州市人大常委邓香云,市文化馆馆长、《邓姓文化》杂志副主编杨平等组成的“邓姓文化闽赣行”代表团在三明市邓氏宗亲会会长邓赐友等陪同下,赴福建永安市参观荆东垂裕祠、洪田小学邓龙楼。
“邓姓文化闽赣行”代表团来到位于三明市三元区荆东村荆山麓垂裕祠。三明市垂裕祠文物管理小组组长邓衔康、副组长邓衍益、邓衍燮及宗亲邓长勇在路边迎候。路口矗立庄严肃穆的“宋银青光禄大夫邓公神道”碑,碑后是高大的“南阳邓氏”石牌坊。行至不远,鲜红醒目的“热烈欢迎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邓姓文化研究会、邓州市文广新局莅临垂裕祠”映入眼帘,祠堂门口装饰一新,欢迎来自故里邓州的亲人。闫富传局长向垂裕祠管理处赠送了“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匾额及《邓姓文化》杂志,邓州代表团向荆山邓氏始祖邓克谐塑像鞠躬,后拾阶而上到后山墓地凭吊先贤。邓衍康组长向邓州代表团赠送《邓氏家谱》,依次介绍了垂裕祠建祠、历次修缮、邓氏历代名人等情况。                       
垂裕祠系奉祀闽沙邓氏八世祖,宋银青光禄大夫邓公克谐暨配罗氏夫人,始建于南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明嘉靖十六(公元1557年)重建,历经宋、元、明、清等诸朝代。邓公克谐(967年——1033年),系光布公八世孙,尊为荆山邓氏再始祖,特奏名进士入仕,官至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大司马,是继闽沙邓氏世祖邓光布将军之后又一位极富影响力的人物。生八子:三功曹、二理曹、三使曹。孙三十,俱仕俱荣。夫人罗氏廿三娘(969年——1056年),诰封一品夫人,上赐葬营祠昭祀。垂裕祠为孤雁饮湖形,谒山式,巽山乾向,五植三进,中厅三植,左右各一植。入为寝中甬道、天井、左右两廊,前堂五植,俱空廊。天井有石羊一对,门口立石虎两只。祠后攀登三十多级台阶是克谐公墓,祠墓一体,宏伟独特,已被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邓光布自邓州外迁入闽后,英才辈出,仅宋代有进士三十九名。历代杰出人物有:宋代左正言邓肃,江南东西两路按抚使邓柞、邓宗仁,探花出身左司谏邓驿;明代刑部主事、佥都御史邓文铿;清代吏部主事邓文修、榜眼邓启元、两广闽浙总督邓廷祯;共和国开国元勋副总理邓子恢等,在历史的星空中,英名永存,光耀千秋!
代表团来到永安市洪田镇小学参观邓龙捐建的教学楼,校长游珍长热情欢迎闫富传局长一行。
邓龙,永安人,1985届永安职专商业班毕业生,1991年赴美国,创办多家跨国企业,现任美国华商会会长,美国龙胜行集团公司、中国城超市集团公司、美国龙胜地产开发公司及纽约国际影视制作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邓龙先生靠着“爱拼才会赢”的信念,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国内投资建成了福州金之味食品有限公司、厦门豪威贸易有限公司、厦门大昌华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其个人资产位列世界华商200强;同时担任厦门市海外交流协会名誉顾问、旅美闽南同乡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为争取华商在美国的合法权益,2004年9月23日在纽约成立了“美国华商会”, 美国总统布什在内的众多政府高官和国会议员,纷纷为他们发来贺信。
邓龙在美国事业有成,不忘报效生养他的祖国。先后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10万美元,支持中国抗击SARS工作;代表美国华商会募集的200万元人民币、自己捐赠30万元人民币支持中国人民抗震救灾;为中国侨联捐建了3所“侨心小学”;在清华大学捐款设立“清华之友——邓龙侨心工程助学金”,帮助西部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母校永安职专设立“邓龙奖学金” 用以资助优秀的贫寒学子。
我们来到邓龙楼前,感受这位永安游子的故乡情结、博大胸怀,为从邓州走出的邓氏后裔而感动、骄傲!

邓姓文化闽赣行之六
参观族谱博物馆 缅怀伟人邓子恢
● 杨 平
2012年4月6日,河南省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闫富传,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孟力军,市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王硕,市文广新局纪委书记、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杨瑜,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州市人大常委邓香云,市文化馆馆长、《邓姓文化》杂志副主编杨平等组成的“邓姓文化闽赣行”代表团,在三明市邓氏宗亲会会长邓赐友等人陪同下,到龙岩市上杭县、新罗区进行联谊活动,并参观考察了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及邓子恢的故居。
代表团一行在上杭县受到邓锦元、邓长春、邓天荣、邓光强等宗亲的热情接待,在他们的陪同下,参观了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听取了族谱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查阅了相关资料。上杭县客家族谱馆是以收集、整理、研究、展示并利用客家族谱文献为海内外客家乡亲寻根问祖、族谱对接服务的专题馆,收藏有闽、粤、赣、川、桂、台等客家地区133个姓氏2000多部近20000册客家族谱,以及珍贵的客家祖宗图、家书契约、家传文物、客家方志等文献。随后,大家又到邓长春宗亲的建材加工企业进行参观。
上杭县是闻名海内外的客家祖地,早在2000年5月上杭县就成立了“客家族谱馆”。近年来,先后有来自台湾等地的客家人士100多批、8000多人来到上杭参观、考察客家族谱,开展族谱寻根与学术交流活动。该县在上杭县客家族谱馆的基础上,拟投入1.2亿元,建设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中国客家族谱博物馆” 。
代表团参观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这对我市“邓国春秋园”的建设、布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福建省龙岩县(今新罗区)东肖邓厝村,是我国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革命家级、政治家,农业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邓子恢同志的家乡。
为了缅怀这位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倾注毕生精力,被誉为党内农业、农村工作专家邓子恢,邓州代表团在龙岩上杭县邓氏宗亲邓锦元、邓长春、邓天荣、邓光强等的陪同下,一行驱车到了位于“奇迈岚风”九峰岽山脉的邓厝村,龙岩市人事局原局长邓宝彬、邓厝村邓氏理事会会长邓洪茂、副会长邓溢哉(邓子恢侄子)、福建邓氏族谱副主编邓文寿、宗亲邓荣华、邓主光等热情欢迎代表团一行,大家一起参观了邓子恢故居及邓子恢纪念馆。
邓子恢故居,又称隆德堂,建于清代,坐东朝西南,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而具有闽西风格的厝楼结合、建筑精致严密的三进大院。室内墙上挂满了照片、书法字画,有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的“华夏邓氏,千秋一脉”、有毛泽东主席与邓子恢亲切交谈照片、有邓子恢与叶挺将军合影等,昭示了邓子恢革命一生,战斗一生的辉煌历程。
邓子恢纪念馆,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东肖镇中心小学内,系利用革命旧址白土桐冈书院设立的名人专题纪念馆。 1987年,利用东肖镇桐冈书院设立了邓子恢纪念馆,大厅正中安放着邓子恢塑像,分为8个展区,展出图片96幅、文物76件。馆内分别以传播马列、投身革命,领导农运、创建苏区,坚持游击、艰苦卓绝,抗日救国、奋战江淮,转战华东、主政中南,农业改造、力主稳妥,勇于改革、倡导承包,于民同心、鞠躬尽瘁8个部分展示了邓子恢在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三年游击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后在农业合作化方面所从事的革命实践和重要贡献。
参观后,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邓子恢铜像前敬献鲜花,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邓子恢的理想和抱负,道德和情操,将永远激励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开拓前进!

邓姓文化闽赣行之七
访一代宗师财政学泰斗——邓子基
● 杨 平
2012年4月7日,河南省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闫富传,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孟力军,市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王硕,市文广新局纪委书记、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杨瑜,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州市人大常委邓香云,市文化馆馆长、《邓姓文化》杂志副主编杨平等组成的“邓姓文化闽赣行”代表团,在厦门宗亲邓大琦、邓瑞明、邓瑞亮的陪同下,专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财政学家和教育家邓子基。
四月厦门,阳光明媚,鲜花盛开。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叩响了邓老的家门, 90高龄的邓老红光满面、谈笑儒雅,举止中透出学者鸿儒谦虚的特质。客厅充满书卷气,宽大的书桌、典雅的文房四宝、兰花幽香袭人、富贵竹郁郁葱葱、博古架摆件古香古色,让我们感到这位学术泰斗的博爱与雅致。
闫富传局长向邓老赠送了“天道酬勤”匾额和《邓姓文化》杂志,代表故里邓州向邓老表示诚挚的问候,介绍了邓州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闫富传局长说:“邓州是邓姓之源,是古邓国及国都所在地,位于邓州市城区东南3公里的八里王村吾离陵,是邓氏十九世祖、邓国侯吾离的长眠之地,被称为 “天下邓氏第一陵”。我市历来重视吾离陵的保护工作,数次拨付专款对其进行整修,现今全面反复进行了论证、设计,意欲将其打造成故里邓州特有的文化符号”。邓子基教授赞许邓州对邓姓文化的重视与研究,肯定了《邓姓文化》杂志的内涵、形式,对闫富传一行的专访表示感谢,特意赠送了《邓子基文集》,并欣然为《邓姓文化》杂志及《大爱无疆》一书题词。代表团在邓老留言本上题词为“世人师表  桃李天下”。 大家纷纷和邓老合影留念。
邓子基教授,1923年6月生于福建沙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财政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财政学界主流学派“国家分配论”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我国社会主义财政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现任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重点财政学科点主要学术带头人、厦门大学财政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财政学会顾问和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顾问等。邓子基教授教书育人,桃李天下,为国家培养了大量财政、经济专门人才,其中博士逾100名,硕士300多名,国家部级干部近20名。他的儿子邓力平是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厦门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时担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税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等。
经过长期系统的科学研究,邓老提出了财政本质论与模式论,财政四要素论,财政四职能论,财政、税收、国有资产管理一体两翼、一体五重等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填补了国内财政学科的若干空白,并为政府相关部门所采纳,在财政、税收、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已出版了60多部专著、译著、教材,发表了400多篇重要论文,累计近3000万字。由于邓老的理论建树和对改革建设的突出贡献,荣获国家、省部级荣誉奖励50多项,以及“国家荣誉勋章”、“世界500名人勋章”(英国)和“终身杰出成就金人奖”(美国)等。
在热烈愉悦的气氛中,访谈持续了近2个小时,邓老始终精神饱满,语风锐利,记忆惊人,邓老的博学、博爱令我们敬重不已。我们恋恋不舍地向邓老道别,邓老坚持出门送客,至楼道口一一握手,表示有时间一定回故里邓州,并欢迎再次到厦门做客。
一次普通的访谈,刻印永久的感动!

邓姓文化闽赣行之八
畅叙宗亲情 共话新发展
——邓州代表团赴福州市联谊参观
● 邓静媛
2012年4月8日,河南省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闫富传,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孟力军,市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王硕,市文广新局纪委书记、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杨瑜,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州市人大常委邓香云,市文化馆馆长、《邓姓文化》杂志副主编杨平等组成的“邓姓文化闽赣行”代表团一行赴福建省福州市,与福州的邓氏宗亲畅叙亲情,共话新发展,并参观邓拓故居和邓氏名人纪念馆。
上午,福建省诚信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邓维初,闽侯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邓扬捷,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会长邓铭东,秘书长邓建兴,副秘书长邓维榕,闽侯县竹岐乡罗洋村委会主任邓宇涛及邓光明等福州的宗亲举行欢迎宴会,欢迎邓州代表团莅临福州。
邓维初讲话说,邓州代表团莅临福州进行邓姓文化交流、联谊宗亲,是增进两地宗谊之情的具体表现,我们表示热烈欢迎。邓州是世界邓姓发源地,是福州宗亲的向往圣地,希望两地能继续加强联谊和交流,发扬邓姓文化,传承华夏历史文明,促进两地的商贸合作与交流。
闫富传对福州广大宗亲的盛情接待表示感谢。同时欢迎福州的邓氏宗亲常回故里邓州,探亲谒祖,投资兴业,共同为邓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邓维初向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邓姓文化研究会赠送了由他亲笔书写的书法作品,闫富传、邓香云分别接收。闫富传、邓香云向邓维初颁发《邓姓文化》杂志顾问聘书。
欢迎仪式后,大家合影留念。
下午,代表团一行在邓铭东、邓建兴、邓维榕、邓光明的陪同下到邓拓故居进行参观。邓拓福州故居位于鼓楼区道山路第一山4号,又称“第一山房”。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间排双层木构建筑,整座建筑以山为屏,三面围有砖墙,庭院内条石铺地,假山嶙峋,花木郁郁葱葱,是一组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1912年邓拓诞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了十九个春秋。
邓拓,我国当代历史学家、新闻学家、杂文家、书法家,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他为《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前线》杂志的“三家村札记”等专栏撰写的杂文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故居内展出了大量的邓拓遗物,并用生动的图片介绍了邓拓伟大而光荣的一生,代表团参观后无不为邓拓刚直清正、无私无畏的高尚情怀所折服,所感叹,大家都为邓氏家族能拥有这一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而自豪和骄傲。代表团一行向邓拓故居赠送了《邓姓文化》杂志,故居的工作人员向代表团赠送《邓拓诗集》。
代表团来到福州市邓氏名人纪念馆进行联谊活动并召开了座谈会。福州市邓氏名人纪念馆馆长邓志榕、副馆长邓本飞、邓本建,理事邓铭东、邓志国、邓春铭、邓品生、邓家钦、邓建兴、邓泉铭、邓维榕,顾问邓志煊、邓坦生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邓铭东主持。
闫富传在会上讲话,他对福建邓氏宗亲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说,近年来,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邓姓文化研究与宣传,多次举办世界性的邓姓文化与交流活动,福建的邓氏宗亲积极参与,给予极大的关注。此次邓州组团前来福建,看望大家,并对福建宗亲多年来支持邓州故里邓姓文化事业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欢迎大家常回故里邓州,畅叙宗亲情谊,共商发展之大计,为邓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邓香云向大家介绍了邓国春秋园建设进程情况,并向邓氏名人纪念馆捐款。
邓铭东在座谈会上对邓州代表团一行不远千里到福建来参观邓氏名人纪念馆表示欢迎,对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邓姓文化研究表示感谢,尤其对邓州市委、市政府在弘扬邓姓文化研究、规划建设邓国春秋园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赞誉。邓铭东向邓州代表团赠送纪念品。
邓志榕在会上向大家介绍了邓氏名人纪念馆的修缮和建成情况。福州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邓志煊挥笔书写“同根同宗同渊源,福州邓州心相连”。
大家畅叙亲情,其乐融融。

邓姓文化闽赣行之九
邓州代表团到福建参观考察邓氏企业
● 邓静媛
2012年4月8日,河南省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闫富传,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孟力军,市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王硕,市文广新局纪委书记、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杨瑜,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州市人大常委邓香云,市文化馆馆长、《邓姓文化》杂志副主编杨平等组成的“邓姓文化闽赣行”代表团一行赴福建省福州市,在福建省企业诚信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邓维初,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会长邓铭东,秘书长邓建兴,副秘书长邓维榕,闽侯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邓扬捷,闽侯县旅游管理中心主任邓信贤,闽侯县竹岐乡罗洋村委会主任邓宇涛,宗亲邓光明等陪同下,深入福建卓越典当有限公司、闽侯县盛华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福州市天方宏泰工艺品有限, 公司, , 等邓氏企业进行参观考察。
代表团一行首先到福建省企业诚信促进会副会, 长、秘书长邓维初创办的福建卓越典当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考察。邓维初向大家介绍了公司的运行情况,公司集融资、保管理财、销售理财等功能,是广大消费者、中小企业的快捷融资天堂,深受客户欢迎。双方就融资运行等情况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在由邓宇忠创建的闽侯县盛华工艺品公司内参观时,代表团无不为闽侯县盛华工艺品公司产品精细而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良好的质量而赞叹。闽侯县盛华工艺品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家居家具、个人护理用具等工艺制品。产品多达2600种,有铁、藤、皮、镜框竹编及仿古家具,产品出口至欧洲、美国、东南亚等世界各地。在闽侯县盛华工艺品公司内,代表团与邓维初、邓宇忠、旅游管理中心主任邓信贤等进行了座谈。邓宇忠介绍了公司运行情况,并详细介绍了投资建设家乡——闽侯县竹岐乡罗洋村诸多公益事业的有关情况。他表示,希望有机会能回到邓州祭拜先祖,投资兴业,为故里邓州的兴旺发达尽绵薄之力。
福州市天方宏泰工艺品有限公司专营木制品,木制工艺品,属工贸型企业,具有对外贸易进出口权。产品销往欧美、日本等各国市场。公司董事长兼工艺师邓宇荣对邓州代表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他的陪同下,代表团参观了天方宏泰工艺品有限公司精美的木雕产品。中午,邓宇荣设宴盛情款待大家。
考察团一行还参观考察了福州市汽车城的生产基地和展销广场以及闽侯县的工业园区。
通过在福建省福州市邓氏宗亲企业的参观考察,加深了代表团对邓氏企业的了解,增进了宗谊之情,为加强邓州与福建两地的商贸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邓姓文化闽赣行之十
豫赣联谊话亲情
——邓州代表团赴江西省联谊
● 邓静媛
2012年4月10日,河南省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闫富传,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孟力军,市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王硕,市文广新局纪委书记、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杨瑜,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州市人大常委邓香云,市文化馆馆长、《邓姓文化》杂志副主编杨平等组成的“邓姓文化闽赣行”代表团一行赴江西省共青城市,看望共青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邓氏宗亲邓汉平。
闫富传向邓汉平介绍了邓州市邓姓根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研究情况。邓州市是古邓国及国都所在地,是世界邓姓发源地,邓州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这一文化资源,打造邓姓文化品牌,举办多次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并组织人员到港澳台及全国各地进行联谊交流,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邓姓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邓汉平对邓州代表团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邓姓文化研究与宣传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赏。他深情地说,我是一个热爱宗族文化的人,如果一个人,不爱家庭,不爱宗族,他就不会爱国家;修谱励志,从某种意义上说能激发大家对祖国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是爱家,爱乡、爱国的具体体现。希望邓姓故里邓州继续搞好邓姓文化的研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把邓族事业做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邓汉平表示他经常关注“邓姓之源网”,《邓姓文化》杂志也是每期必读,通过这两个媒介,了解邓姓故里邓州和各地邓氏宗亲会的邓姓文化交流与研究、邓氏宗亲的联谊和修谱情况,心里很高兴,作为一名邓氏后裔,很振奋,很自豪。同时他表示要选择一个适当时机会回故里邓州参观考察,祭拜先祖。
闫富传向邓汉平赠送了《邓姓文化》杂志,邓汉平向闫富传、邓香云赠送了由他主编的《源远流长——共青城》一书,并欣然为《邓姓文化》杂志题字:“邓姓文化,源远流长”。
在共青城市,代表团一行还到富华山胡耀邦陵园进行瞻仰,并向胡耀邦墓园敬献花篮。随后,代表团一行参观、考察了江西共青(鸭鸭)集团有限公司。

邓姓文化闽赣行之十一
邓州代表团赴江西省共青城市瞻仰胡耀邦陵园
● 邓静媛
2012年4月10日,河南省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闫富传,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孟力军,市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王硕,市文广新局纪委书记、邓姓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杨瑜,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州市人大常委邓香云,市文化馆馆长、《邓姓文化》杂志副主编杨平等组成的“邓姓文化闽赣行”代表团一行赴江西省共青城富华山,瞻仰伟人胡耀邦陵园。
胡耀邦陵园位于江西九江市共青城富华山,总面积1020亩,陵墓坐西向东,俯瞰鄱阳湖。1990年12月5日,胡耀邦的骨灰安放于共青城富华山。多年来,胡耀邦陵园年接待近30万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瞻仰、凭吊。陵园内的耀邦陵、事迹陈列馆、富华亭等均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胡耀邦与共青城有着特殊的关系和感情。他生前曾两次亲临共青城视察,三次为共青城题名。胡耀邦墓已经成为当地地标建筑和爱国爱党教育基地。
胡耀邦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人民军队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胡耀邦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光辉的。在长达六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如一地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历史功绩和优秀品德永远铭记在党和人民心中。
代表团一行在共青城市政府秘书陈艳的陪同下,踏上了象征着胡耀邦人生步履的73级台阶。在形似红旗一角的三角形花岗岩的胡耀邦墓前,细心聆听胡耀邦同志的生平事迹介绍,并向胡耀邦墓敬献花篮。
在瞻仰的同时,代表团深深为胡耀邦同志伟大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所感染、所激励,大家表示,通过瞻仰胡耀邦陵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增添了爱党、爱国情怀,使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邓州代表团参加湖北浠水邓氏“汉唐家声”宗祠重光庆典活动
● 邓静媛 邓志甲
2012年6月9日,邓氏“汉唐家声”宗祠重光庆典活动在湖北浠水县兰溪镇莲花村隆重举行。邓姓文化研究会会长、邓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姓文化》杂志顾问殷中玲,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闫富传,邓州市人大常委、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青玲,《邓姓文化》杂志副主编朱可铮、王春玲等组成的邓州代表团,在殷中玲团长的带领下,与台湾邓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邓芳男,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邓晴文,常务监事邓宗文,香港邓氏宗亲会永远荣誉会长、当届会长邓伟章、邓恩酬及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湖北分会,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湖南省邓氏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海南田心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四川小平故里广安邓氏宗亲联谊会,炎黄邓氏宗亲红麻联谊会,炎黄邓氏宗亲浙江温州邓氏源流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广东紫金联谊会、炎黄邓氏宗亲广东萝岗联谊会,炎黄邓氏宗亲天津静海县联谊会,炎黄邓氏宗亲江西石城联谊会,炎黄邓氏宗亲四川宣汉联谊会,炎黄邓氏宗亲广西北海合浦联谊会,湖北嘉鱼邓氏宗亲会,汉江邓氏文化研究会,湖南邵阳邓氏文化研究分会,深圳坳下邓氏宗亲会;天津,河北黄骅,陕西省横山县、三原县,内蒙古鄂尔多斯,广东陆河,江西吉水等邓氏宗亲及各地代表应邀出席活动。湖北省浠水县邓氏武翼公后裔宗亲联谊理事会、邓氏“汉唐家声”宗祠筹委会及宗祠所在地宗亲代表2000余人参加庆典活动。
6月8日晚,湖北省浠水县兰溪镇莲花村邓氏“汉唐家声”宗祠落成庆典欢迎酒会在浠水县市府大酒店隆重举行,与会宗亲、嘉宾汇聚一堂,广泛交流邓姓文化并进行宗亲联谊活动。
邓氏八十五世祖武翼公后裔宗亲联谊理事会理事长、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会长邓腾主持欢迎酒会。他代表邓氏“汉唐家声”宗祠筹委会向各位与会的宗亲、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向大会介绍了各地与会宗亲代表及嘉宾名单。
殷中玲致贺辞。她首先代表邓州市委、市政府、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向与会的各位宗亲、嘉宾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向活动主办方和浠水的宗亲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祝邓氏“汉唐家声”宗祠落成重光庆典圆满成功!她指出,邓州是世界邓姓的根之所在,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的邓氏后人经常回邓州探亲谒祖,邓州在做好接待服务工作的同时,也通过保护邓氏先祖陵寝吾离陵园,挖掘、利用邓姓文化资源等开展一系列的邓姓文化交流活动,对宣传邓州、扩大邓姓文化的影响力、拉近邓州与各地宗亲之间的距离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殷中玲还介绍了邓国春秋园项目建设的有关情况。她指出,至2011年10月,邓国春秋园规划设计方案在广泛征求各地宗亲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由邓州市四大班子领导审议通过。目前已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挂帅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有关单位通力合作,土地测量、附属物赔偿、地质勘探等各项工作已全部完成。今年6月1日,项目用地范围的围墙开始开工建设,标志着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的序幕已拉开,主大殿项目亦将于近期奠基开工。她说,邓国春秋园是海内外邓氏宗亲长期关注的项目,项目能按预期目的予以实施,这其中凝聚了所有关心邓姓文化工作的宗亲和社会各界人士太多的心血,相信所有的宗亲和我们有着相同的心愿就是期待着项目的早日建成。她呼吁,海内外所有的邓氏宗亲们,心系故土,多回邓州走走看看,为邓州的发展、为邓国春秋园的早日建成建言献策、增砖添瓦,使这项顺民心合民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早日竣工并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香港邓氏宗亲会永远荣誉会长、当届会长邓恩酬,台湾邓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邓芳男,湖南省邓氏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邓红云,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湖北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邓万群,邓氏“汉唐家声”筹委会邓习平等亦分别致辞或讲话。
酒会上,武翼公后裔代表、书法家邓国华向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等赠送了书法作品;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副会长邓诗练笛子独奏《家和万事兴》为酒会助兴;浠水县文艺工作者向酒会献上了欢快喜庆的文艺节目。
6月9日上午,浠水邓氏“汉唐家声”宗祠重光庆典暨祭祖仪式在兰溪镇莲花村宗祠所在地隆重举行。首先,各地邓氏宗亲代表齐聚宗祠大厅举行了庄严肃穆的浠水邓氏八十五世祖武翼公等先祖牌位安放仪式和祭拜仪式。之后庆典活动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闫富传、邓芳男、邓伟章、邓腾,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湖北分会会长、武汉鸿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世鸿等代表为宗祠竣工剪彩。
邓香云在活动中致辞。她首先代表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和邓州市文广新局向邓氏“汉唐家声”宗祠重光庆典活动的隆重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她说,天下邓氏,血脉相连。自邓姓三千多年前产生于中华大地以来,不论邓氏后人身居何处,都牢记先祖美德,团结族人、凝聚人心、交流联谊,并以此弘扬和升华本族姓氏文化,从而使其融入中华传统大文化之中。这次邓氏“汉唐家声”宗祠重光庆典活动的举行就充分显示了湖北浠水邓氏武翼公的广大后人崇先敬祖、联宗睦族的美德。
庆典中还举行了赠送《邓姓文化》杂志仪式。闫富传向与会宗亲赠送《邓姓文化》杂志。宗祠筹建办主任邓腊元致辞,各地宗亲会及个人纷纷上台,向“汉唐家声”宗祠赠送锦旗或纪念品。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会长、《邓姓文化》杂志顾问邓云馥,炎黄邓氏宗亲安徽联谊会筹委会宗亲代表邓兆南等为庆典活动发来贺电和贺信。
此次应邀参加浠水“汉唐邓氏”宗祠的与会宗亲代表,大部分都曾回到邓州探亲谒祖、交流联谊,再次聚首,分外亲切,大家互致问候,并就邓姓文化、编纂族谱、修建宗祠等进行广泛的交流。各地宗亲对邓州广泛开展邓姓文化交流及联谊活动给予高度称赞,指出邓州开展的一些邓姓文化活动,对全国各地开展活动提供了借鉴,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许多宗亲都愉快的回忆着过去亲切相见的点点滴滴,在表达希望再次回到邓州探亲谒祖、交流联谊的愿望的同时,也邀请故里的领导和宗亲们到他们那里联谊交流,以期共同推动邓姓文化交流活动再上新台阶。
湖北浠水邓氏“汉唐家声”宗祠落成庆典在广大宗亲的积极参与和鼎力相助下,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圆满成功。

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会长邓银国先生
不幸与世长辞
原邓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会长邓银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5月5日逝世,享年80岁。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对邓银国先生的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邓银国先生,1933年3月出生于新野县樊集乡潦口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51年8月参加工作,195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邓县(注:1913年—1988年,邓州称邓县)百货公司保管员、业务员、计统副股长、股长,邓县县委审干办公室专干、组长、秘书,邓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邓县裴营公社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邓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纪筹组副组长,邓县县委会(革委会)副书记、副主任,邓县人民政府县长,方城县人民政府县长、县委副书记,邓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93年10月退休。
邓银国先生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定不移地忠诚于党的事业,把毕生的精力和全部智慧奉献给了人民,他襟怀坦荡、顾全大局,不论职位高低,均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工作中原则性强。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百折不挠,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一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邓银国先生长期担任基层领导职务,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任劳任怨,默默奉献。能注重学习,深入实际,研究方法,狠抓落实,善于攻坚克难,工作卓有成效。得到组织上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退休后,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邓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关心邓州人大的工作,努力发挥余热,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党员的赤胆忠心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邓银国先生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自警自励的精神状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不计名利,不事张扬,生活俭朴,宽厚待人,家教严慈。他从不向组织提过分要求,始终保持了革命晚节。
邓银国先生退休后,组织成立了原邓州市邓氏宗亲会,担任会长,积极参与邓姓文化研究、交流、研讨活动,热情接待回邓州探亲谒祖的各地宗亲,深受广大宗亲称赞。
邓银国先生去世后,邓姓文化研究会会长、邓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中玲,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闫富传,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王硕,邓州市人大常委、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等前去吊唁。
邓银国先生的一生是光明磊落、无私奉献、刚正不阿、谦虚至善的一生,是堪称楷模的一生,他的逝世,使邓州失去了一位好领导,使邓氏宗亲失去了一位好宗长。他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赤诚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们学习和汲取;那种钟情邓姓文化事业、执着奉献邓氏宗亲的赤子情怀永远值得我们怀念。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和工作,再创佳绩,以告慰邓银国先生在天之灵。      
邓银国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邓银国先生一路走好!
邓银国先生安息吧!
 
 邓姓文化研究会 
 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
  2012年5月10日

万水千山总关情
——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与四川邻水联谊会交流联谊纪实
● 杨 平
壬辰龙年三月,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应炎黄邓氏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邓氏文化》杂志顾问,炎黄邓氏宗亲邻水联谊会邓光金会长的邀请,2012年3月25日下午,邓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一行,来到了富饶美丽的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代表故里邓州人民看望邻水的邓氏宗亲,炎黄邓氏宗亲邻水联谊会名誉会长邓泽、会长邓光全、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小川热情欢迎邓香云一行。
炎黄邓氏宗亲邻水联谊会设在邻水县检察院外二楼,拾阶而上,宽敞明亮的大厅迎面悬挂着“炎黄邓氏宗亲邻水联谊会”、“四川省邻水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四川顿开律师事务所”等标志牌,这是一个合署办公场所,邓光全身兼邓氏联谊会会长、红色研究会会长、律师事务所所长等职务。首先,邓香云转达了邓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姓文化研究会会长殷中玲,邓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闫富传和故里邓州人民对邻水宗亲的问候,赠送了象征情系豫川的“龙腾华夏”纪念品,介绍了邓国春秋园项目建设进度,并诚挚邀请邻水宗亲回故里邓州,祭拜先贤、观光旅游、投资兴业。邓光全会长通报了邻水联谊会工作开展情况。宾主在浓浓的亲情温馨中探讨邓姓文化的渊源与发展,交流宗亲联谊的欢欣与感慨。
邻水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东麓,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底蕴丰厚。这里居住有 13000余邓氏族人,均出自古邓国两大支系,一系为禹公第六子训公之后,一系为十三子鸿公之后,支系又有三国时魏国和蜀国大将五十四世祖邓艾、邓芝的后人,历经三千多年的迁徙,祖辈们从古邓国经江西、湖北到邻水,足迹遍布四省28个地区。邓氏先祖爱国爱族,勤劳勇敢、奋斗不止,为中华民族振兴与繁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木有本,本盟而叶茂,水有源,源积而流长,在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的倡导下,在邓儒茂、邓光全、邓建生等有志之士的多方协调、多次会商、周密筹划、精心准备下,终于于2011年5月16日,成立了炎黄邓氏宗亲邻水联谊会,标志着邻水邓姓文化研究、邓姓族人联谊、邓族事业发展上升了一个新的水平。一年来,他们本着加强宗亲联络、理顺支系源流、弘扬邓姓文化、促进邻水发展的宗旨,打造宗亲联谊平台,连接宗亲感情纽带,提振宗亲精神面貌,做出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故里邓州和邻水宗亲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友好的交往,殷中玲会长、闫富传副会长等多次莅川交流联谊,《邓姓文化》杂志每出一期,带着故里邓州人民的深情厚谊,邮寄至邻水宗亲,“邓姓之源网”登录着邻水宗亲的动态轶事,邻水宗亲两次回邓州故里,参加“邓姓文化座谈会”祭拜先祖、交流联谊。
一个“邓”字贯豫川,万水千山总关情。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了3个小时的会谈,宾主带着难以割舍的情愫依依话别,但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理想链接着故里邓州和所有邓氏宗亲,让我们为振兴邓族事业、为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携手奋进吧!

我对南阳邓氏与邓姓之源邓州的个人见解
● 邓春生
作为曼公后裔应该都是南阳邓氏,因为邓国就是在秦制南阳郡的管辖区域内。我认为祖祠的堂号应该是在有了南阳郡以后,也就是说我们从那以后的祖先为了纪念我们邓姓的来源出自南阳而起的堂号。我们邓氏的祠堂大部分都是打“南阳堂”的堂号,但“南阳堂”不光是我们邓姓的祠堂才打“南阳堂”堂号,据我所知深圳松岗姓叶的祠堂也是“南阳堂”或许还有其他姓氏的祠堂也有“南阳堂”的可能,可能因为当时南阳郡管辖那么多地方,且好多姓氏都出自我国的中原地区。
为什么说邓姓之源是在邓州呢?首先从“源”字说起,“源”的注释是:yuán 水流所从出的地方:河源。泉源。发源。源远流长。源事物的根由:来源。资源。渊源。能源。起源。策源地。所以我们海内外宗亲应该也是根据“南阳堂”号追踪溯源到南阳辖区内的穰、邓县、邓州的吧。所以说我们是南阳邓氏和邓姓之源在邓州是一致的也是历史的事实。
好多历史资料和书籍都有记载我们邓姓的起源。比喻工具书《新华字典》《康熙字典》。至于有人说邓州在邓国灭亡之后几千年才出现的与邓无关,我个人认为是有些不妥,南阳郡不也是邓国灭亡一千多年后才出现的吗?在此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是先有物还是先有名”我认为地方名是用来纪念什么、形象或是区域交界等之类而得名。为什么南阳郡内穰县会变成邓县、邓州而不变成张县、李县或陈县呢?南阳郡内还那么多下属单位又为什么没人去加个邓字呢?是当时人们为纪念历史而命名的可能,绝不会无缘无故就打出一个邓县来的,人类文化不断的进步地方名也随之更加切实和形象化,至于邓州市就是建制的演变的结果了。根据历史,邓州都是南阳辖区内一部分,邓州是从南阳里面分出来的一个市(南阳市下辖十三个县市区),我们的源在邓州和堂号没有冲突。就像我家乡梅州市也是从汕头市里面分出来的一样,不是说我们祠堂是“南阳堂”源头就是在南阳,应当更具体地说我们邓姓之源是在南阳的穰、邓县、邓州才对,这才是真正的“源”。才是我们祖祠打“南阳堂”号的真正原由。

邓氏四代建威将军
● 邓次明
原籍湖北嘉鱼县鱼岳镇石井铺村大屋边的邓辉榖,其曾祖父邓自芳、祖父邓瑎、父亲邓文安至他本人,在清朝四代为官,皆诰赠建威将军等职,家眷五人被封为一品夫人。
邓辉榖,字青云,号立山,官名万林,生道光甲午年十月十一,其祖上素喜研悉兵法,操练武艺,皆勇力绝人,功盖当世。万林公于咸丰甲寅年创立水师,任钦差曾国藩副将,一路迎剿岳州、城陵矶、武昌、九江、彭泽、铜陵、南陵等地水贼、股匪,势如破竹,捷报频传,获建威将军、振勇巴图鲁封号。
同治年间,受李鸿章、曾国藩赏识,任湖广、山东提督、总兵,夺城拔寨,冲锋在前,被慈禧太后赏给花翎头品顶戴。因身受重伤,奉旨任湖北、广东总镇,组建汉阳洋枪队、广东外海水师,建海防、镇边关,为国操劳,至光绪丁未三月廿五去世,葬长沙河西樟木冲。
邓姓文化特质刍议
● 邓先瑞
发源于邓州的邓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随着历史的推移,邓姓人不断繁衍、发展和播迁,如今己遍及神州大地,散布全球各洲。同时,邓氏在其长期历史进程中,既保留了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熏陶的中原文化,又因吸收了迁移地文化而具有移民文化的特征,从而孕育了多姿多彩的邓姓文化。那么,邓姓文化的特质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它具有哪些本质性、决定性的特点呢?<, /SPAN>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因为, 它概括了贯穿于整个邓姓历, , , , , , 史的文化内质<, /SPAN>,深刻影响和制约着本姓后裔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本文拟对邓姓文化特质作一初步探析,以期对邓姓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有所补益。
(一)寻根溯源,尊祖敬宗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国人寻根溯源、认祖归宗、尊祖敬宗、崇先报本已有几千年的传统,堪称为中华古风。邓氏宗族深受儒家崇祖思想和“孝悌”观念的影响,这种寻根崇祖意识显得十分强烈.其主要表现在修族谱、建祠堂、置族田以及祭祀等方面。
族谱或称家谱,是对诸如家乘、家牒、宗谱、世谱、房谱、支谱等的泛称。邓氏宗族历来重视修纂族谱。据《邓姓史话》(吴兴勇、郭长庚)记述,《邓氏官谱》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一姓的族谱。据《人民画报》1989年第7期报道,马来西亚华裔邓威廉先生回河南邓州寻根问祖时所带来的《邓氏宗谱》共一百一十四代,从商代开始,历时3300多年.实为稀世珍品。无论对编纂史志或校正史料,以及对我国上古历史研究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在姓氏谱牒学兴盛的宋代,邓氏族谱修撰尤多,当时包括苏洵、朱熹、文天祥在内的名士均为邓氏族谱作过序,对邓氏族人赞誉有加。文天祥在序中赞扬邓氏后代子孙珍藏南阳元侯邓禹的画像、修撰邓氏宗谱,“并传千百世而不朽。”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应其学生邓瓒恳请,为邓氏《历代氏族图谱》赐序。该序所叙较详细,对邓氏的源流和分布都有记述,从而揭示了从黄帝到南宋的邓氏世系表.嗣后,明代政治家张居正也为《邓氏宗谱》作过序。明清以来,邓氏族谱更为普及,以至民众也以修谱为荣、入谱为尊。由于族谱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的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内容通常包括姓氏流源、家族迁徙与分布、世系图录、风土人情、人物事迹等,所以,对于难舍故土情结,以及念念不忘祖德、不舍亲谊的邓姓后裔来说,无论迁徙到何地,都会十分关心和珍视本姓族谱。当今祖国欣欣向荣,龙腾盛世,邓氏族谱的编纂己受到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和各分会的重视.据有关信息,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四川、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江苏、河北、天津等许多省(区、市)都己取得阶段性成果。鉴于邓氏族谱己成为海内外邓姓华人、华裔寻根问祖、认祖归宗、联亲结友、凝聚人心、交流文化的信息依据和纽带,因此,继续续修或重修邓氏族谱,深入研究族谱文化,充分发挥族谱的道德教化、寻根问祖、爱国爱民的作用,是我们根亲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祠堂是以宗族或家族为单位修建的集祭祀纪念、教育、聚会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建筑。其主要是用作供奉祖先神位、祭祀祖先神灵、操办宗族事务的场所。祠堂可分为宗祠、家祠和合族祠等。在邓姓分布集中的地方几乎都建有本族祠堂,通常名为“邓氏宗祠”,也有称为“邓氏家庙”的。在一座座祠堂中安放着历代先祖的牌位(俗称“神主牌”或“祖公牌”),集中了本族历代先祖的魂灵,族人无论在逢年过节还是先祖诞辰忌日,甚至在外出谋生、事业有成荣归故里时,或结婚生子等喜庆日,都可以置办祭品到宗祠上香祭拜,祈求列祖列宗共同庇佑。祭祖仪式多由宗子、族长主持,祭祖仪式隆重,气氛庄重、肃穆。民间祠堂的涌现,祭祖活动的盛行,更体现了尊祖敬宗的观念,表达了子孙后代对祖宗、先人的崇拜和怀念之情。可见,祠堂犹如一座纪念堂,其纪念先祖、弘扬祖德的意义十分明确。在传统社会中,有的地方利用祠堂众多的优势,办起了一所所学校,培养族人子弟。有的祠堂还有一定数量的族田,称为“公堂田”。其收成除用作办祭祀外,相当部分即用来助学奖学。现今,祠堂作为宗族的公共场所,除供祭祀祖宗外,有的还将其兼作农村文化室或老年活动中心,继续发挥其团结族人、凝聚族心、激励族志的重要作用。
此外,重祖坟及其风水,也反映出邓姓后裔的浓厚崇祖观念。例如,位于邓州市东郊八里王村的邓国侯吾离陵,为邓氏先祖吾离安寝之陵,世人称为“天下邓氏第一陵”。东汉开国元勋邓禹的墓,究竟位于何地,目前众说纷纭∶一说位于河南省沁阳市王曲乡里村;也有分别认为位于河南新野、陕西咸阳、湖南湘乡等种种说法,有研究指出现已知的邓禹墓在全国就有13座之多,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探明。入粤邓氏始祖志斋(太乙)公墓位于梅州。各地祖坟或墓地通常都是选择在风水宝地,以使逝者在“阴间”得到“安寝”。还通过葬礼的一系列仪式表达对先祖的孝敬或感激之情。后人则继承传统,不忘本源,将纪念祖先作为重要大事。如广东梅州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五日祭祀入粤先祖志斋公活动己连绵上千年。
在当今盛世,众多海内外邓氏宗亲心怀爱国思乡之情,回故里寻根谒祖,认祖归宗,敦亲睦族,甚至捐资修宗祠、兴学助学,这正是这一文化特质在现实中的生动表现。
(二)重视教育,崇尚武功
邓姓文化承袭了中原的传统,继承了孔子儒家教育思想,体现了重视教育的精神,反映了崇文重教、读书求贵的人生价值观,保持着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情怀。“家世教诵”,这是南宋大儒朱熹对邓氏代代注重教育的赞扬。的确,邓姓后人不论处于多么不利的自然环境中,还是遇到多么困难的家境,都会千方百计供子弟读书、接受教育。在传统社会,有的地方还利用祠堂办学,甚至集中全族力量出资帮助一些有培养前途的子弟继续深造。正因为这种崇文重教的励学传统,邓姓人文兴盛,人才辈出。例如,邓禹自幼求学,13岁就能背诵《诗经》,后终成品德高尚、知人善任、战功累累的大将军;同时他教育子女十分严格,他要求儿子每人学一门技艺,不做吃闲饭的纨绔子弟;他主张邓氏子孙应成为后世效法的榜样。邓禹的笫六个儿子邓训,在严格教育下,从小胸怀大志,后任护羌校尉,一生乐善好施、谦恭有礼、威猛仁慈,广受尊敬;邓训对家庭和子女管教甚严,成效甚佳,他的长子邓骘为大将军,秉国政,女儿邓绥为历史上有名的皇后,通称和熹邓皇后。邓绥自幼好学,6岁时就能阅读历史书,到12岁就把《诗经》、《论语》读懂了。永元八年(96年),她16岁时进入后宫封为贵人;永元十四年冬(102),由于她品德在后宫首屈一指,皇帝刘肇册立邓绥为皇后;元兴元年(105),殇帝尊奉邓绥为皇太后,临朝执政16年,于永宁三年(121)年春去世,享年41岁。 邓姓家族弘扬重教精神,立志治学的,接踵而出、代不乏人。从西汉创造《太初历》的天文历法学家邓平,到明代饱学之士邓以讃、清代文献学家及诗作家邓显鹤,再到近现代著名学者邓初民、邓叔群、邓稼先等,他们都怀着“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信念,刻苦钻研,一生向学,从而为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崇向武功,倡导忠义,也是邓姓文化的特性之一。长期以来,邓姓族人关心政治、爱国爱乡,表现出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气概。历代邓氏既涌现出不少武将世家,如邓禹家族、邓羌家族等;又产生过众多军事干才和奇才,如汉朝的邓禹、邓训;魏晋南北朝的邓芝、邓艾、邓羌、邓岳;唐末五代的邓季筠;明朝的邓愈、邓子龙;清朝的邓廷桢、邓世昌;近现代的邓演达、邓锡侯、邓宝珊、邓华……等。从军的邓姓人,他们不论职位高低,在战场上往往都能知难而进或身先士卒,见危授命,视死如归。邓世昌就是其杰出代表,他从小才干出众,志向高远;光绪元年(1875)任“海东云”号舰长,后又任“经远”等四艘远字号组的业务处长官并兼任“致远”号舰长.主要负责天津、朝鲜、台湾、厦门等沿海的巡海防务。1888年邓世昌为丁汝昌的副将,巡防福建沿海。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日本侵犯我国沿海,在与日交战中邓世昌表现英勇,1894年9月17日,他指挥的“致远”号虽弹尽舰伤,仍快速猛撞敌舰“吉野”,不幸被鱼雷击中,舰上的200多名官兵与敌人同归于尽。邓世昌和官兵的壮烈忠义行为,受到清朝的优抚和后人的称颂,成为中华民族爱国的典范。
(三)坚韧不拔,开拓创新
邓姓文化中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儒家保守的一面,诸如重视传统,因循守旧等;但另方面又发扬了儒家变革性的特点,勇于变革和开拓创新。早期,邓姓后裔大多是由人口稠密、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向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迁移。他们历经长期漂泊迁徙,到达新的定居地后面临全新的环境和艰苦生活,他们就在这种环境中筚路蓝缕、奋发进取,落地生根,这不仅造就了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而且反映了他们摆脱困境、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 正是有了这种精神,造就了邓姓群体强大的生命力,以至于历经三千多年,将邓姓后裔散布全球,使邓姓文化传承至今,发扬光大。
开拓创新精神,可说是邓姓族人身上的优秀文化遗存。他们部分人曾在面临生存困境时,离开故土,被迫长途迁徙,克难奋进,开拓新的家园,创造新事业,铸就新辉煌。而如今邓姓后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无论是从政、从军、从教、从商、从艺,还是出外谋生、立业,都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往往能开拓出一片自己的新天地。因此,从古至今,邓姓族人中具有开拓精神的贤人俊杰不断涌现、层出不穷。在这里我们要以无比崇敬和自豪的心, 情提及, 开拓创新的杰出代表邓小平(1904~1997)∶邓小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又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他是新时期党在政治上和思想理论上的杰出代表,规划了崭新的和切合中国实际的宏伟蓝图。高瞻远瞩地设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整套发展战略,而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理论勇气,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他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首先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崭新论断。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将继续在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和新征途上,用以指导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此外,曾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子恢(1896~1972),也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探索,受到后人的赞誉,如杜润生称邓子恢为“中国农村变革的先驱和开拓者”。
(四)厚德载物,惟善是举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如“和衷共济”、“与人为善”、“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已成为包括邓姓在内的国人家喻户晓的生活准则。邓姓族人在不断迁徙、发展的过程中,包容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要素,形成了以中原古文化为根基,汲取了迁居地各民族的文化养分,即吸纳了当地土著民族的文化精华,包容了诸如荆楚文化、湖湘文化、闽赣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等周边带有移民色彩的区域性文化特点,从而构成了鲜明的多元文化。因此,邓姓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淳厚中和的“厚德载物”精神和特质。其表现在为了抵抗外来侵袭,确保自身生存和发展时,善用血缘、地缘关系,建立同宗、同乡相互合作关系的团结精神;平时对人(包括对待外姓人)又往往容易接纳并以礼相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热情好客的传统;同时,在人际关系上心怀仁爱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诚信,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邓姓人常存善念、惟善是举,时时处处将善念化为善言和善行,为他人创造一份惊喜,为社会送去一份温馨,为生活增添一种欢乐。例如,东晋邓攸禀性谦和,公正质朴,喜欢同人结交,对来客不论贵贱,一视同仁.大兴元年(318),邓攸为吴郡太守, 政简刑清,不向吴郡百姓索取一针一线,但求有益于民。离任之日,百姓攀舟哭送,不忍相别。一年多后,调任史部尚书。邓攸吃的是小菜饭,穿的是破旧衣;遇到有困难或穷困的人,邓攸总是尽力给予救济资助。南宋邓约礼,曾任江州德化(今九江市)丞,大力革除弊政,为百姓谋利,甚得民心。他常对人说∶“我得一官职,并无他求,但愿能少许周济诸贫困兄弟啊!”他儿子邓咏更有作为,文武全才;官至刑部侍郎,所到之处皆以廉洁著称。在现代,惟善是举的典范当首推邓颖超,她曾为了革命舍弃孩子,却把普天下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她与周恩来总理这一生,把爱洒向了更多的孩子,在战争年代她们关怀和抚养过许多革命烈士的后代;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历任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纪律委员会第二书记等重要职务,鞠躬尽瘁为民服务,同时还把对孩子的爱,长期寄托在周总理的侄儿、侄女身上,她总像慈母般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孩子的成长。邓颖超真正做到了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美好献给人民,把爱心献给后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许多邓氏宗亲勇于开拓、辛勤耕耘,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取得了骄人成绩,成为了各条战线的骨干。近年来许多海内外邓氏宗亲常捐资兴办公益事业,回报家乡和社会。像深圳邓氏宗亲联谊会还率先成立了互助基金委员会。这都是积善成德、乐善好施、惟善是举、无私奉献文化特质的体现和弘扬。
(注:作者邓先瑞,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知名专家,《邓姓文化》杂志顾问,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湖北分会名誉会长,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顾问)

赣湘桂宗亲情深
● 邓家贵 邓圣发

在广东河源市邓氏宗亲联谊会的安排下,在邓氏恭公谱编谱发起人、广东河源市邓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深圳市奇辉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永辉的全力资助下,我们邓氏恭公谱编谱调研组一行,继川渝寻亲后,又于2011年10月19日开始,追循先祖的足迹,从广东河源市出发,对赣、湘、桂三省进行询访调研工作。
据老谱记载:邓氏三三郎恭公之子祚公(九十五世)有十一房子孙,七百年来世代繁衍生息,已成为邓氏太乙志斋公(九十三世)九子之中文、行、恭、敬、仁、义、礼、智、信,最大的支派。随着时代不断变迁,人口逐渐增长,后裔子孙不断从粤东迁徒各地,足迹遍布赣、湘、桂、川四省。根据现有资料及信息,我们选择江西信丰县为调研第一站。
赣南第一大县信丰
信丰地处江西南部,京九铁路从该县穿过。土地革命时期,该县是游击战争革命老区,革命前辈陈毅元帅就在信丰油山打过游击,现在信丰县城还有以陈毅元帅命名的纪念广场和游击战争纪念馆。信丰盛产桔橙,因千里桔橙带而闻名。还有稀有金属“稀土”这个白色黄金。
我们调研组,首先来到信丰西牛镇上龙村,村党支书记邓泽东,村长邓泽钱热情接待我们,并介绍这个自然村,除一名黄姓外都是邓姓,现有邓姓1435人,其先祖从东粤迁来此地已有300多年历史了。还领我们参观清朝后期邓姓所建宗祠。宗祠有300平方米,大门两旁对联是“魏国将军府,汉朝宰相家”。祠堂是四面厅砖墙结构,厅中有一天井。显得宽敞明亮,堂前有祖先牌位,祠堂虽然很陈旧,但保护完好。在祠堂正中祖宗牌位上方,7米高处用木箱存放线装石刻刊印版邓氏族谱12本。1995年修谱,系祚公次子文举公世系。先祖血缘现已延续轮回21代。村长邓泽钱,还介绍当地邓姓的发展史,在民国时期邓氏家族在当地有很大影响,是邓家贤才,邓玉良出任西牛区长,先辈邓必信出任信丰县长。当地地痞流氓听说姓邓都不敢欺侮。这里还流传着革命先辈原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一段传奇故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邓子恢由福建来到江西信丰进行革命活动,下榻何家米行,不幸被敌特分子线人举报。敌特务机关当即要抓捕邓子恢,在这危急时刻,这信息被县长邓必信知道了,邓县长当时倾向于革命,何况邓子恢又是邓家的人,毅然出面为邓子恢担保。有县长的担保,邓子恢幸免于难,为革命做出贡献。解放后已年迈的邓县长成为知名人士,受到人民群众好评,作为佳话流传。
百龄堂的来历
“百龄堂”是一宗祠的名称,也是一个地方邓氏族人的堂号。我们调研组于十月中旬来到地处赣南山区遂川县堆子前镇玖渡村。该村环境秀丽,周围是绵延屹立的山峦。植被是盛开白花的油茶树,油茶子榨出的油是最好的绿色营养食品。百龄堂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就建在邓氏族人聚居地中央,是闻名赣南的大宗祠。最近马来西亚邓氏宗亲观光团还来此寻访。广西、湖南有的邓姓源出于此。整个祠堂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始建于乾隆年间,古祠虽然经过几次翻修,依然不减当年风彩,祠堂四面墙大厅砖结构,没有厢房,中厅有长方形天井,四个园柱木结构,祠堂显得敞亮,祠堂大门两旁楹联“泗水家声远,云台世袭长”,上方是百龄堂三个大字,与众不同是祠堂前,有一木结构大牌坊,中间高达5米,长6米。三孔四红柱,三孔门顶部有瓦脊,帽盖。中间上方匾额是“贞寿之门”四个大字。个性独特非常宏伟壮观、气派。这里族人淳朴、厚道、热情。百龄堂的邓氏宗亲联谊会长邓树生、副会长邓月林等宗亲热情接待我们。从中得知:百龄堂系恭公长孙文忠公支派,清康熙年间由广东龙川车田迁徙此地,现有人口1000余人,其先祖有朝廷四品官员邓燕山,曾出任一个省布政使。现保存有民国19年(公元1930年)四修联谱。包括现江西省上犹、南康、崇义、遂川、湖南攸县、广西贺州三省6县市邓氏宗亲,恭公之孙十一房中文忠、文举、文甫、文明、文理5房,都以百龄堂为堂号联修族谱,共有族谱九本。为什么叫百龄堂呢?这还得从清朝乾隆年间说起,恭公十二世孙志德公,当年高寿九十九岁,妻钟孺人103岁,这在人世间,夫妻双双这样高寿也是罕见的。遂川府知县将此事上奏朝廷,清乾隆帝得知奏章后,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下旨褒奖,“贞寿之门”御赐牌坊一座,奖粮米三石,二十匹布,三十两银子,赐黄蓝绸缎袍衣两件。邓氏后裔得到乾隆帝圣旨,非常荣耀。当时轰动整个遂川县和周边邓姓。
此后邓氏后裔以“百龄堂”为堂号,传承至今。后来十四世孙胜才公分支迁徙湖南攸县,带走钟祖婆袍衣作为纪念。2011年12月7日我和调研组圣华宗亲专访攸县峦山镇利洞村,邓氏宗亲联谊会邓文星理事长(文忠公系)亲自领我们观赏乾隆帝御赐钟祖婆绸缎料蓝色袍衣,打开布包袍衣淋漓尽致展现在我们面前,长袖衬里两层袍衣,衣襟上有五粒金扣,袍衣分布圆型龙凤图案。做工非常精致细密。时空已历经两个半世纪,依然闪闪发光,我们用历史镜头拍照录下这件难得御赐圣物。
据说:有人要出资30万元购买这件袍衣,都被邓氏后裔婉言谢绝,这是邓家的珍宝。是先祖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的历史见证。
祖根情深
遂川县堆子前玖渡村,在邓氏宗亲中,还流传一个动人故事,使我们深受感叹。
清乾隆年间,文忠公十五世孙华彩公长子国宝公,年轻时离开家乡父母,前往广西谋生计,因国宝公为人厚道,干活儿干练利落,也练得一手好农活。在广西贺州被当地张姓人家看中,要将自家闺女许配给他。国宝公感到很为难,关系到自己终身大事,也得遵得父母同意。次年国宝公回到家乡,向父母禀告这个意外婚事,父母感到孩子已到成婚年龄,又是地道人家,也就同意了这门亲事。回到广西和张氏完了婚。婚后夫妻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生得一男一女。但好景不长,她妻子美貌贤慧,被当地一个陈姓大财主看中了,想方设法要陷害国宝公和他们一家。最后岳父母双亡,国宝公被害,陈姓财主霸占了张氏,一儿一女也被同时抢去,改为陈姓,事后张氏又为陈姓生了两个儿子,随着苍桑岁月流失,张氏也到了耄耋之年,临终前将大儿子叫到床前,告诉他姓邓,不姓陈,祖籍地江西遂川县。国宝公后裔世代牢记张氏祖婆遗训,不忘祖根,事后曾多次到江西遂川寻亲无着落,时空穿越到当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宝公后裔再次派人来到江西遂川县,通过多方查找,终于寻访到堆子前镇玖渡村,在邓氏宗亲帮助下,查到国宝公名字和当时记载,失散200多年的亲人终于团聚了。回广西后国宝公这一支派,由八代陈姓,改为邓姓。完成老祖宗遗训,打下圆满句号。这段生动的故事,印证了邓氏宗族不忘祖根,传承邓氏优秀文化最具体体现。
神圣的宗谱
在赣南山区的邓氏宗亲,将祖宗流传下来的宗谱,当做至高无尚的圣物。
宗谱不是每家都有,一族人只有族长,或长房才有保管宗谱资格,一般不得随意外借翻阅,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因宗谱世代相传,记载着先祖时代变迁宗迹,轶事,历代官职,功绩等。
一般几十年至百年才编修一次族谱,我们所见的老谱多数为石刻刊印本,都用精致木箱,红布包装,箱面都有“南阳堂”邓氏族谱雕刻字样。过去不论迁徙到什么地都要携带宗谱,在新的地方,都要建宗立祠。
我们寻访信丰县小江镇内江村,地处山区,比较偏僻。但邓氏宗祠多次翻修,百年来却保存完好。族长邓先志向我介绍,他家祖先清康熙年间由广东龙川县龙母迁来此地,先祖携带祖谱,来不久后就建宗立祠,虽然五修族谱,现在还有清朝年间老谱,系恭公房祚公,次子文举公世系,300多年来现在已发展400多人了。
他们把宗谱作为至高无尚的圣物,用红布包裹装在精制木箱内,放在祠堂牌位6米最高处。有个不成文规矩,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由族长先叩拜先祖后,用木梯取下族谱进行晾晒,在放进新的烟叶后,放回原处。
邓先志宗亲主编1995年5修族谱,他还谈到1995年春各地宗亲代表来此汇编族谱盛况。由于经济条件所限,都自带粮食,安排住在宗亲家,汇编数月,在县里印制后回村自行装订16套。领谱时要举行仪式(法事)。
1995年秋,各地宗亲汇集于小江村,在祠堂举行隆重庆典活动,参加宗亲有上百人,先由族长主持朗诵先祖由粤入赣的功绩,在祭拜先祖后,开始领谱祭祀。
领谱时鞭炮轰鸣、锣鼓喧天,旌旗招展,领谱头人要身背祖谱,过火焰山,要走过四米多长方砖桥,下面是木炭火烘烤,用这种形式表示后裔子孙对先祖真心,经得起火的考验。
赣南邓氏还有一种风俗,对宗谱崇拜。每年一次,要迎送宗谱到邓氏宗亲家存放,供在先祖牌位上。以求保佑全家平安,多子多福,男丁兴旺,事业有成。体现邓氏宗亲对祖先追求、信仰,承载过去,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
萍乡三九公祠
江西省西部萍乡市是革命老区,毛泽东主席领导秋收起义,毛泽东到安源煤矿,就发生在这里,是革命圣地。现在安源是个区,还在大量生产煤炭供应市场。而三九公祠就座落在安源区不远的萍乡市郊。三九公祠是两年前,邓氏宗亲集资20余万元修的新祠。面积近280平米,是独有的两层楼式建筑。祠堂正门高大雄伟,大门两旁六扇镂雕门窗,大厅宽敞明亮,大厅正中有红木工艺隔断,供奉先祖牌位,三面墙挂满牌匾和各地宗亲送的锦旗,堂联“东汉家声远,南阳世泽长”彰显庄严肃穆,古色古香。在设计理念上,很有地域文化特色。为什么叫三九公祠堂?原来这里的邓姓来源于两大房,即太乙公三房恭公长孙文忠公世系和太乙公九房信公世系。而信公世系早于恭公,来此有700多年历史。两房子孙来自不同的地方,联手集资共建祠堂。取名“三九公祠”。宗亲会名为“三九公祠宗亲联谊理事会”。有宗祠就有凝聚力。他们利用这个平台联谊各地宗亲,交流宗亲事谊,每年有很多批宗亲前来拜访。两房现有宗亲会员6000余人,现宗亲会长40多岁,是著名企业家邓宝根,副会长邓正平50余岁也是企业家,常务副会长邓圣发(已退休)60岁。该会是年青而有活力的宗亲组织。他们宗旨是:“敦亲睦族、互励互勉、团结同心、弘扬祖德、共同发展”。他们每年组织宗亲参加广东梅州太乙志斋公祭祖活动,增强宗亲的宗祖意识。常务副会长邓圣发宗亲,是一位热心、钟情于宗亲事业的人,致力于研究探索宗谱存在的疑点。1995年修谱时他发现本支派,太乙公16世孙邓锡凤,于清朝中期迁徙到广西桂林府长茫村。为了修一部完整的族谱,就得将外流子孙查找归谱,但要找到长茫村邓氏后裔,等于大海捞针,为了弄清这支脉去向,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这支宗亲。据传说:16世邓锡凤家中,当时不让他外流他乡。为了闯荡谋生,他背着族长用三石米,请一位当地秀才,用两个月时间抄录本世系宗谱,然后悄然无声离开家乡。
1995年春邓圣发宗亲利用工作之便,专程到桂林市寻找。找到多处邓氏都不是本家,又到阳朔县打听多处无着落,他想到了公安局,正好有一位消防科干部姓邓,叫邓云辉,经过他的指引,圣发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因阳朔山峰奇特(桂林山水)都是卡斯特地貌,只得绕过山走,用三天时间一路打听。从阳朔县长乐乡,寻到广西荔浦县。“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荔浦县罗龙镇福田村,寻到一家邓姓,邓星文,邓汉辉,正是先祖锡凤公后裔孙。现在已发展子孙200余人。锡凤公后裔也不忘祖居地,民国时期、解放后也多次派人到萍乡查找亲人,始终无功而返。有了这次宗亲团聚,修了一部完整族谱。现在萍乡市档案馆,北京国家图书馆都存放有他们家族谱。这次我们恭公世系调研组到萍乡,承蒙宝根、正平、圣发三位正副会长的热情接待,提供相关信息,同时宝根、正平亲自开车帮助我们调研参观,圣发宗亲虽然不是恭公世系(而是太乙公九房信公世系),也主动全程参与江西、湖南、广西调研寻访工作。这次调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他功不可没,使我们很受感动。(待续)

邓 颖 超
邓颖超(1904—1992),祖籍河南省光山县,生于广西南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1919年五四运动时,与周恩来、马骏等共同领导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组织觉悟社。1920年秋到北京师大附小任教员。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同年与周恩来结婚。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兼妇女部部长。1926年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27年后,在上海任中共中央妇委书记。1928年5月,在莫斯科列席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回国后,任中共中央直属支部书记,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2年5月,赴江西中央苏区,曾任中共中央局秘书长、中央政治局秘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机关总支书记。1934年带病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白区工作部秘书,中央机要科科长、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内政司法部秘书。
抗日战争时期,在武汉、重庆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12月,先后任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妇女组织员、中共中央长江局妇委委员。1938年1月,出席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首次理, 事会,当选为常务理事。3月,参与组, 织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担任该会常务理事。5月,参加起草《动员妇女参加抗战建国工作大纲》。6月,任国民参政会中共方面参政员。1939年,, ,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兼妇委书记。1943年回到延安,曾在中央党校一部学习。, 1945, <, SPAN st, yle="FONT-, 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年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并任中共中央妇委副书记兼解放区妇联筹备委员会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曾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在重庆、南京、上海为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而斗争。1946年当选为国际民主妇联理事。1947年3月,任中共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委员。后任中共中央妇委代理书记。
1949年起,先后当选为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第四届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5年、1978年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7年、1982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1979年12月,担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1982年被推举为对外友协名誉会长。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1985年9月经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同意不再担任中央委员。1986年当选对外友协名誉会长。1987年当选为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名誉会长。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邓姓名楼——南阳楼简介
南阳楼,土碉古堡,风格独特,是一朵客家民居建筑的奇葩,是一座客家民俗悠久历史的博物馆。
南阳楼位于粤东饶平县上饶镇永善村,与大埔县接壤。始建于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以二进二环围为建筑布局,呈圆形,面积1561平方米,周长138米,楼高11米,三层半,墙基毛石干砌,楼墙底层厚1.8米,黄土夯筑。楼内分为26个单元,仅设一门进出,正中间为诒谋堂,是婚丧喜庆集会场所。左右各12单元为住宅,恰好是易经八卦二十四山,各户居一山,大门巽山乾向,上镶“南阳楼”楷书石匾。
南阳楼建筑典雅别致,楼内由两个同心圆环状建筑而成,两环相套,形成巨大的中空天井圆环。楼内所有房间都是同样大小,整齐划一,如柑桔那样的一瓣一瓣的聚拢成一周,称之为“斧头间”。中空地坪由溪卵石砌成,北方坎位挖掘水井一口,明沟暗涵都按吉利方位排泄到楼外大水池。楼内设施齐全,进入南阳楼如进入小宇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天地。
南阳楼设计精巧,风格独特。楼大门门扇精选花梨硬木制成,门闩内设暗机关锁,门廊土墙内隐藏一根长3米横杠,紧急时拉出堵上是最古典式防匪防盗门。大门顶上三层楼墙设有瞭望哨所,各户都有一个外小内大的放射性窗口枪眼,各户顶层间隔墙与外墙之处设有小门及通廊,紧急之时可绕楼巡视楼外情况,哪里出现险情即可联通支援,此碉堡型防卫式内通廊在国内土楼中首屈一指,举世无双。整座楼可谓是“一人把关,万夫莫进”。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楼内外整体设计布局具有防兵乱、防乡斗、防盗贼、防兽害、防干旱、防火灾、防水涝、防寒暑、防地震等九防作用,显得十分奥妙。
南阳楼又名水波楼,与兄弟楼福海楼、东华楼携手并肩汇拼成“品”字型。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神奇古朴,蔚为壮观,真是极品杰作。水波楼,楼连山,山连水,水连楼,楼连楼,古楼新楼,风景独秀。
南阳楼“南阳”两字是邓氏堂号,邓姓产生于古邓国(今邓州)后,因历史原因,不断有邓氏后人南迁,侨居各地,邓氏后人为纪念先祖就将得姓之地等定为堂号,加以纪念。因历史上古邓国所在之穰县、邓州,曾是南阳的属地,故邓氏后人称南阳为堂号。南阳楼内聚居着来自中原的邓氏后裔。该楼的联文是“南山竝寿,阳谷回春”联意极其深远,南阳楼屹立于四周高山的盆地中央,是山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站在南阳楼前观望,左山如令旗,右山似马鞍,面对笔架山,楼的圆形像罗庚状,地聚八卦二十四山之灵气。南阳楼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古有进士举人,现有博士教授硕士大学生超百人。
鼎立极品水波楼,中原客籍古堡传,南山竝寿史悠长,阳谷回春地灵秀。

习仲勋情系故里邓州
编者按:编者怀着对习老无限敬仰之情,历时一年多时间,专程走访了亲身见证习老关心、关怀故里邓州的感人事迹的当事人,现将采访笔记编辑成文,在本刊分期刊登,以飨读者,并以此向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诞辰100周年献一份真情。(接上期)
五、习仲勋与刘向三情同手足
● 裕航  杨平  王春玲
习仲勋同志和刘向三同志的一生,都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顽强奋斗、鞠躬尽瘁,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这两位祖居邓州的革命者,在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在血与火的革命洗礼中,结下了深厚的老乡情、兄弟情、战友情。
邓州骄子
习仲勋,生于1913年10月15日,祖籍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习营村,生于陕西省富平县淡村镇中合村,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广东经济特区主要创建者。历任广东省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习仲勋于2002年5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习仲勋祖籍邓州。习仲勋的先祖习思敬于明洪武初年由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金川镇塘头村委会习家村民小组,迁到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习营村。习营村位于邓州市西北,距邓州市35公里。习氏迁至邓州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已发展为数千人的望族。习思敬的后人,均尊称习思敬为入邓州一世祖。习仲勋,是习思敬的后人。习仲勋的祖父习永盛于清光褚八年(1882年),带着家人几经辗转来到了陕西省富平县淡村乡(今淡村镇)附近的南堡子暂居下来。习仲勋生于陕西省富平县,兄弟两个,他是老大,弟弟中凯。
刘向三,生于1909年9月30日,幼名刘麟超,曾用名刘星台,后来因工作需要改名刘向三,河南省邓州市罗庄镇刘岗村人。刘岗村距习仲勋祖居地邓州市十林镇习营村大约10公里。刘向三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5月加入冯玉祥部队,1931年12月14日参加”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0月参加陕北纠正肃反扩大化,先后在中央军委保卫局、红五军团、红一方面军、中央纵队、西北保卫局从事保卫工作,并担任科长、执行部部长等职,1936年任陕北红30军特派员、苏区外交部交际科科长;抗战时期历任中央军委统战部负责人、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处长、总政敌军工作干部学校队长、军委总政治部总务处处长、五省联队军区后勤部经建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吉黑军区哈北军分区参谋处长、后勤部长、分区司令员兼中心县委书记,东北工矿处处长、东北工业部秘书长、东北煤矿管理局局长、华南局财经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工业厅厅长,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局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煤炭工业部部长助理、副部长,中央纪委驻水电部工作组组长、水电部副部长,水利部党组第二书记、第一副部长,是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94年离休,2007年11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陕北相逢
1935年春,习仲勋与刘志丹等同志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5年9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爆发了左倾错误影响下的“肃反”。西北革命根据地部分领导向上海临时中央局报告说,刘志丹、习仲勋等坚持“右倾”、“富农路线”,临时中央遂派遣朱理治等人赴西北解决问题。1935年9月底,朱理治抵达根据地后,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一场主要针对陕甘边根据地领导的肃反运动,错误肃反进行了一个月左右时间,左倾教条主义的执行者先后在前线和后方机关逮捕了包括刘志丹、习仲勋在内的一大批党政军主要领导干部,红26军营级以上、陕甘边地方县级以上干部全部予以关押,这些同志在狱中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其中230人遇害。
此时习仲勋任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在刘志丹被逮捕后不久,也被以“党棍”罪名,开除出党,撤销职务并被逮捕,他们给习仲勋罗织了一系列莫须有罪名:骂群众是土匪;不搞土地革命,只分田地,不分山地;给富农通风报信等等。习仲勋被扣押后,遭遇了严刑拷打等法西斯审讯,最初关在王家坪,后来押往陕甘晋省委驻地瓦窑堡,押解途中,给他头上套了一个只露两只眼睛的黑帽子,肩上还扛上两杆长枪,最后看押在瓦窑堡汇川通号的一个四合院内,戴着脚镣并用绳子捆着,当时天寒地冻,气温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晚上睡觉时仍捆着。在遭受身体折磨的同时,习仲勋也受到了严重的政治污蔑,开始说是取消主义,后来说是右派,并说是右派前线委员会的书记,此时的习仲勋生命已经危在旦夕。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10月20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在接见了活动在吴起镇当地的一支游击队负责人张明先后,得知刘志丹、习仲勋等被逮捕并且关押在瓦窑堡的情况。在张明先的介绍下,毛泽东又于22日晨接见了了解肃反情况的陕甘边第二路游击队政委龚逢春,立即着手处理“陕北肃反”的问题。刘向三当时在国家保卫局任科长,毛泽东派遣国家保卫局执行部部长王首道、刘向三与贾拓夫等带队前去瓦窑堡传达停止肃反的命令,王首道、刘向三、贾拓夫等人经过仔细的调查,纠正了肃反时期强加给习仲勋等人的罪名。
习仲勋和刘向三陕北相逢后有过一段频繁接触,得知刘向三老家是河南邓州后,习仲勋问,你家在邓县(邓州)什么地方?刘向三说,罗庄刘岗村。习仲勋高兴的说,我是十林习营人。刘向三说,离我老家很近。我们相距不过20里路。习仲勋说,清末,因战乱匪祸不断,我祖父携全家逃到陕西富平县淡村乡定居,但和老家习营很多近亲族人有来往。刘向三向习仲勋说了很多老家的人和事。从此,两位信仰共产主义的同志、亲密战友、同乡无话不谈,演绎了长达近70年的深厚情谊。
1936年,习仲勋先后任中共关中特委常委、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中共环县县委书记、中共关中特委书记、游击队政委、中共关中地委书记、专员公署专员、军分区和关中警备区第一旅政委。同时期,刘向三先后任红三十军特派员、东北军联络员、苏区外交部交际科科长、中共统战部负责人。这一时期习仲勋和刘向三成功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接关头,在党中央领导下,他们同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将军、67军王以哲军长进行了多次会谈,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达成了“一致对日,无不侵犯,开放通商,道路畅通”等四项协议。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延安这段时间,习仲勋和刘向三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关心,情同手足。刘向三于1937年8月同吴琳结婚,婚后一直没有孩子,习仲勋曾劝刘向三夫妇收养一个女儿,曾一度为刘向三张罗收养女儿之事,可见两人之间浓浓的乡亲、友情、亲情。
共兴华夏
新中国成立后,习仲勋和刘向三在不同岗位上为中华民族复兴、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力、鞠躬尽瘁,耸立了不朽的丰碑。其中有三次重大活动两人同行。
1959年9月,习仲勋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苏联,刘向三随团出访。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此时中苏关系亲密融洽,在我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来华工作的苏联专家总计超过2万人,苏联援华有156项的基础工业设施建设。习仲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刘向三任国家煤炭工业部部长助理、副部长。代表团出访莫斯科期间,项目洽谈还没结束,国内打电报通过驻苏联使馆召刘向三回国参加“反右倾”学习。刘向三对这种错误的做法很有意见,在向习仲勋请假时说了自己的想法。习仲勋意味深长地说,“我们都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心胸坦荡、无私无畏,不管遇到什么风浪,只要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历史可以作证,人民可以作证”,他又嘱咐说“一定要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在代表团访问莫斯科还未结束的情况下,刘向三不得已同习仲勋告别提前回国参加煤炭工业部“反右倾”学习。
1986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50周年,陕西省西安市作为“西安事变”事发地,举行了隆重的系列纪念活动。中央决定习仲勋为团长,吕正操为副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出席陕西省西安市的纪念活动,刘向三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原东北军联络员共10余人一同出席活动。1986年12月5日,刘向三同习仲勋等一同在北京西郊机场登上专机赴西安。当晚,代表团一行住在陕西宾馆。晚饭后,刘向三到习仲勋住室看望老乡,畅叙乡情、亲情、革命情。12月6日上午,陕西省暨西安各界隆重集会,习仲勋、吕正操和陕西省委白纪年书记为修葺一新的“张学良将军公馆”开馆剪彩,刘向三同中央代表团成员一同出席活动。他们还参加了其它相关活动。行程中两位同乡说的最多的还是老家邓县,习仲勋十分关心家乡邓县的发展变化,并约定一定回故乡看看,了却思乡情。
1990年6月6日,“庆祝张学良将军90寿辰”活动在张学良将军的故乡辽宁省沈阳市辽宁大厦隆重举行。习仲勋带队,刘向三等人前去出席活动。习仲勋和刘向三两位老战友又一次携手同行。习仲勋就张学良的丰功伟绩及弘扬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发表讲话,刘向三就张学良将军数次改变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和进程进行了讲述,他们的讲话丰富了“张学良学术研究”课题的内容,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贡献。在同行中,习仲勋十分关切地向刘向三询问家乡邓县的情况。
联袂支教
医圣张仲景是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赵清理是邓州市十林镇罗岗村小赵岗人,出身于六代中医世家。赵清理祖父赵九云兄弟二人,弟弟赵九鹏。赵九鹏妻子是习仲勋的姑姑,习仲勋是赵清理舅爷家的表叔。赵清理妻子习清芬,系习仲勋近门侄女。赵清理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1979被选定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老中医,1994年被评为“河南优秀教育世家”、“河南省优秀教师”并获得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赵清理教授怀着对“医圣”张仲景的敬仰之情,为弘扬祖国的中医药文化,为国家培养中医药人才,筹备在南阳创办张仲景国医大学,
1985年2月,张仲景国医大学在习仲勋的关心支持下在南阳正式成立,并于当年9月正式开学。要使这所学校长久地创办下去,必须解决招生计划和学历问题。为此,赵清理通过河南省教委于1985年10月给国家教委写了一个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以习仲勋办公室的名义送到了国家教委;另一份通过习仲勋介绍交刘向三转呈给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李鹏的关心下,1986年3月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联合发文,把张仲景国医大学正式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学历为大专。张仲景国医大学在习仲勋、刘向三共同关怀支持下,为社会培养很多优秀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习仲勋和刘向三是风雨同舟近70年的战友,是邓州这片热土的英雄儿女,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感召世人,他们天下为公的境界彪炳千秋。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不朽丰碑永远耸立在邓州人民心中!(待续)

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强力报道邓州“三夏”
● 朱可铮 许朝阳
核心提示:5月24日至6月3日,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记者连续11天在邓州市采访,5月26日至6月3日<, /SPA, , 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连续8天在《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河南新闻联播》、《中原午报》等栏目,以消息、现场直播、人物专访、特别报道等形式,共播发了30余条与邓州有关的稿子,对邓州三夏生产情况进了立体式展现。
2012年5月24日至6月3日,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共出动记者、工作人员60余人,派出卫星转播车4台,航拍飞机2架,不间断实时对邓州市农机服务、农机调度、小麦科学管理、高产创建等“三夏”生产等新闻内容进行采访报道。报道采用直播、实时镜头、人物特写等多种形式,报道涉及面之广,报道手法之新,播发报道数量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了邓州市“三夏”生产情况。
为了确保此次大型采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姚龙其,邓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达等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亲自到现场慰问,并陪同、参与节目录制。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等多方协调,积极组织,市农机局、市农业局、裴营、罗庄、桑庄、腰店、刘集等市直单位和乡镇积极配合,靠前服务,使得采访活动进展有序。
市文广新局十分重视上级台到我市集中采访工作,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闫富传,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党组书记王成冰,分管领导刘秀正深入一线,组织电视台全力做好配合工作。市电视台作为对口服务单位更是主动发挥优势,提供优质服务。在台长姚刚带领下抽调人员组成多个工作组,出动大型摄像摇臂,派出精干力量,参与央视和省台的采访报道。同时帮助上级媒体联系采访对象,组织采访场面,安排记者们在邓州期间的生活,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确保了此次大型采访活动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7套(军事农业频道),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聚焦中原》专题部等还对我市土地整理、工业发展等进行了采访,将陆续安排播出报道。

邓州市老干部巡视组到高叔祥
进士陵园视察文物保护工作
● 朱可铮 许朝阳
2012年3月27日,邓州市原政协主席、市老干部巡视组组长张耀,市人大原副主任、市巡视组副组长孟照勤等市老干部巡视组一行在市文广新局局长闫富传、副局长董建华等陪同下,到桑庄镇尹集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士陵园”视察文物保护工作。
张耀一行先后来到桑庄镇尹集村进士陵园和高叔祥故居进行视察,尹集村村主任高传青、高氏后裔高显华等向巡视组介绍了进士陵园和高氏后裔分布情况。在视察中,张耀指出:高书祥是邓州人,清嘉庆年间在台湾任知府,任职期间,高书祥为台湾的农业生产及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做好邓州名人高书祥的研究与宣传,为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张耀强调:进士陵园是高书祥家族祖茔地,作为市级文保单位,要加强保护和管理,尽快进行修缮。
闫富传表示:市文广新局要充分挖掘、整理邓州名人文化资源,完善保护机制,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积极做好研究与宣传,为邓州文化名市建设作出贡献。
视察中,大家就进士陵园和高叔祥故居的修缮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高叔祥简介
高叔祥(1750—1807),字业瑞,号菊圃,清邓州(今邓州桑庄乡尹集村)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中进士。后曾担任邓州“春风书院”主讲。乾隆五十三年至嘉庆十一年(1788—1806年),先后任福建省海澄、龙溪、诏安县令、厦门同知、漳州知州、建宁知府,高叔祥在任期间,勤政爱民,卓有政绩。时台湾爆发了以蔡牵为首的农民起义,杀死原任知府,东南沿海一带的土匪、盗贼、奸商以及外洋海盗纷纷流窜境内,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混乱,人民颠沛流离,清廷素知高叔祥为官清正,遂召命叔祥为台湾知府,叔祥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四月到台湾任知府后,清剿外敌,消灭盗匪,迅速安定了社会秩序。招募游民垦荒,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将大陆的绿豆、芝麻、烟叶等优良品种,引进台湾种植,并招募大陆老农到台湾传授栽培技术。倡导汉族与当地高山族通婚。高叔祥日夜操劳政事,积劳成疾,于嘉庆十二(1807)八月逝世,寿五十七岁,其子高殿举扶榇归里,安葬于邓州东南尹集的高氏祖茔。今台湾的高公墓,就是台湾人民为纪念高叔祥所建之衣冠冢。高叔祥著有《秋芳集》,现珍藏于邓州市图书馆。

邓州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文物保护工作
● 王春玲
2012年5月22日,由邓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组成的视察组先后到邓国侯吾离陵园、八里岗遗址、太子岗遗址、福胜寺塔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视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中玲,副主任李兴银、吴国占,秘书长魏风光及常委会委员参加视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彩霞,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等部门及湍河办事处、十林镇、张村镇、穰东镇等乡镇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视察。
在邓国侯吾离陵园,市文广新局局长闫富传向视察组重点汇报了即将开工建设的邓国春秋园的有关情况。他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重视支持下,邓国春秋园的建设工作正在稳妥地向前推进,项目用地范围的围墙圈筑工作已开始,主大殿的施工设计图纸即将完成,开工建设在即。在听了汇报后,殷中玲要求,市文广新局作为项目的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协调配合,确保项目快速推进。工作人员还向视察组介绍了有关邓国历史、邓姓渊源及邓姓文化交流与宣传的有关情况。
视察组一行又到位于市区东部的八里岗遗址和位于穰东镇南侧的太子岗遗址进行视察。这两处遗址是邓州市境内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在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后,殷中玲要求邓州市文广新局尽快出台保护方案,力争尽早将遗址所在地建设成为遗址生态公园,避免农耕生产等对遗址造成破坏。
在视察具有邓州市地标性建筑的福胜寺塔时,人大常委们由衷地赞叹先民们为我们留下这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呼吁要尽快制定出福胜寺塔保护利用规划,利用福胜寺塔地宫出土的珍贵文物,加大开发利用力度,并做好福胜寺塔文物安全保护工作,将这里打造成为一处文化旅游景点。
在视察中,视察组一行还到习思敬墓、花洲书院等文物保护单位和台湾村、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穰东张仲景故里等处视察。
检查组认为,邓州市文广新局在文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领导高度重视,保护措施得力,值得充分肯定。检查组要求该局在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文物保护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加深入人心,使保护文物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要充分发挥邓州文物大市的作用,保护、规划、利用好现有的文物资源,并与发展旅游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做好对外宣传推介工作,推动邓州文化旅游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邓州市人大常委会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视察,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保护开发文物的积极性,是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激励文化工作者更加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必将对进一步做好邓州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邓州人大常委、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参加了上述考察活动。

邓子基:甘当“老兵”的财政学泰斗 
邓子基教授,民革厦门市委原副主委、名誉主委,资深教授,博导,著名经济学家,财政学家,教育家,我国财政学界主流学派“国家分配论”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我国社会主义财政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邓子基教授是民革的老党员。新中国成立前,青年邓子基在战斗中迎来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他师从厦门大学著名教授王亚南,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研究生,并留校任教。60多年的从教生涯,邓子基不但为中国的财政学理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培养出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经过长期系统的科学研究,邓子基资深教授提出了财政本质论与模式论,财政四要素论,财政四职能论,财政、税收、国有资产管理一体两翼、一体五重等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填补了国内财政学科的若干空白,并为政府相关部门所采纳,在财政、税收、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已出版了60多部专著、译著、教材,发表了400多篇重要论文,累计近3000万字。荣获国家、省部级荣誉奖励50多项,以及“国家荣誉勋章”、“世界500名人勋章”(英国)和“终身杰出成就金人奖”(美国)等。
邓子基资深教授教书育人,甘为人梯,虽已年届90岁高龄,却仍奋战在教学与研究的第一线,为国家培养了大量财政、经济专门人才,其中博士逾100名,硕士300多名。邓子基的学生们大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其中不乏副省部级以上干部和国内著名学者。
邓老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注重做人、治学、处世等方面的教育。邓老在其招收的历届博士生的第一堂课,都会反复强调要读好书,首先要做好人的道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和对学生的热爱,尽管已年届90岁高龄,邓子基这位“能战斗的老兵”却依然坚守讲台,继续着“教书、育人、出人才、出成果”的不懈追求(邓大琦供稿)

崇尚艺术的追求者
● 洪 频

在潜江市的教育界有一位为艺术而默默奋斗不止的老人,他就是原任园林成人中专常务副校长兼党支书,后为市二实小督学的邓德洪先生。他现为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诗词研究院副院长;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市场研究中心创作员;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东方美术研究院客座教授、研究员;极少有人知道他有这一连串的社会兼职,周围了解他的人都说,他是艺术上的一位全才,因为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文艺舞台表演与音乐艺术,以及书画篆刻、雕刻艺术等,他都具有相当的功底。
他是具有丰富文艺素养的舞台表演与音乐艺术人。他在乐器演奏上,尤以二胡和扬琴擅长。早在1975、1977、1979年,潜江县三届中学生文艺汇演中,时任长市中学教导主任的他,负责组队参加。从节目的编写到节目的编排、演出,都是他一手操办。还包含十几人的乐队组合,每次演出效果极佳,每届的开幕式与闭幕式都是以其代表队为主体进行演出。在1988年的潜江市首届学校美育节中,时任乡镇教委主任的他,决心首艺夺冠,便亲自组队,编导节目,排练学生代表队,组织教工乐队参赛。终于以全能总分第一而夺魁,1989年为了解除全乡30所中小学体、音、美教师奇缺的现状,便利用星期日和寒暑假时间,他亲自任教培训,经一年多的努力而实现了体、音、美教师基本胜任了教学的要求。九十年代末,时为北京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家兼赛区评委,推介出了不少到全国参赛的优秀歌手、舞台表演、节目主持、模特、乐器演奏等优秀选手。
他是具有博学多识的文学艺术者。从1986年起,他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在地、县级获奖。1999年撰写的论文《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被中国科协信息中心与科普出版社收入《中华新论·全国科技理论研究成果信息库》一书中。在2002年全国万张诗画颂祖国的大赛中,诗词均荣获银奖,并载入《中华龙韵》及《2003 汉诗年鉴》中。《浅谈写字教育的育人功能》一文刊载《潜江教育》杂志。2004年撰写的论文《良好人格是德育的目标》在全国获一等奖,载入《共和国建设者》(文论选)中,2008年创作的诗词经中华爱国诗词研究会、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评审中心评定为一等奖,并当选为中华人民爱国艺术家。
他是一位负有盛誉的书画篆刻艺术家。他长期坚持业余自修书法与绘画。其书画作品自1991年起在全国大展赛中多次获奖。1992年,国画作品在第二届“红军杯”全国书画大奖赛中获一等奖;1995年,在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会中,书法与绘画作品分别给颁被特别等级资格认定证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海内与海外》杂志社联办的95、96两届诗书画印大联展中,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获跨世纪艺术人才证书。1997年在湖北省迎香港回归书画作品展赛中,时任中专美术班国画教学的他,组织18名学生参赛,获2名银奖,3名铜奖,13名优秀奖;学校同时获书画教育先进单位奖,他个人获优秀园丁奖。同时,他以其书法教育的饱满热情,呼吁和推动了全市学校的书法教学,组建起市书法教育专业会,并亲任秘书长。由于其扎实的工作效果博得上级书法教育专业会的信任,使潜江市被列为全国在湖北省学校书法教育的示范区之一。1998年,获“98’全国百杰出书画家称号”;2001年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办的中国企业文化年文化艺术博览会“国粹奖”艺术大赛中,书法作品获“国粹奖入选奖”;2002年篆书作品在美国世界艺术中心与休士顿大学联办的首届世界和平艺术大赛中获世界和平作品奖;2003年在中国当代文人书画艺术大展赛中作品荣获金奖;国画作品参加“情系奥运中华书画艺术展世界行”荣获优秀作品奖。2005年3月在首届“翰墨飘香”中华诗书画艺术联展中画作荣获金奖;8月在“第三届当代中国文人书画艺术北京邀请展”中作品获金奖;10月在中国书画名家作品2005年金秋国际展中又获金奖。不少作品被国内外有关单位收藏,部分作品载入《中华万岁·书画金石家大辞典》、《二十世纪书画艺术》、《跨世纪翰墨艺术家书画库》、《中国现代名家名作》、《中国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世界美术集》(华人卷)等30多部典籍中。作品被《东方画刊》、《中国艺术博览》、《中国收藏》等杂志刊载。有关资料被人民画报、中国社科院文献中心载入《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个人传略被人事部全国人才交流中心载入《中国人才辞典》,以及《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世界华人当代名人大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和《世界美术家传》(华人卷)中。
他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曾任中学教导主任、校长。中专常务副校长兼党支书,以及乡镇教委主任和党总支书记。特别是在几十年的中学教育中,以其应有的人格和广博的知识,影响和培育了成千上万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教学中,除英语外(原学俄语),各科都曾执教过,总是工作挑选他,他从不挑剔工作,亲任高中语文、化学、生物的教学,并在全国高考中取得优良成绩。曾多次受到省、地、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市(县)政府表彰。
他对艺术的追求,从不以利害得失去衡量,无论他是当普通老师还是做领导工作,都没有放弃对艺术的探索与追求,他一面孜孜不倦地努力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一面又把艺术活动塞进工作之余的空隙里,既是调剂精神,又是艺术知识寻觅。周围人都看到,他既能安如泰山地稳当而扎实,又能在音乐与表演中热情奔放地狂歌劲舞。从不因生活的拘紧而放弃艺术,因为书画篆刻艺术活动是需要开支的,他宁愿节衣缩食地去进行,也从不停步。在1998年,当中国扶贫基金会向他寄发特邀函,要求其为扶贫捐赠书法作品时,他毫不犹豫地创作了书法、国画作品四幅寄了去,尔后给他寄来了捐赠荣誉证书。他的人生价值观更是我们知道了其艺术之魂:“功名利禄只炫骇于人之当世,随人逝而烟消云散,只有文学艺术和书画艺术作品是人类永不泯灭的精神财富,不会随人消亡而消亡。”这就是断然走定追求艺术之路的原因。今已退休的他非常高兴,觉得为其提供了研究和追求艺术的最佳时间条件,他也决心以有生之年创作更多更高的作品奉献于社会。

永远歌颂您  伟大的母亲
●    邓质生

终日任劳废寝餐,鞠躬尽瘁瞒辛酸。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教子有方全孝道,助人为乐合家欢。
感恩报国知多少,尽是母仪圣火传。
(作者系炎黄邓氏宗亲紫金联谊会会长)

滴滴竹汁  款款深情
——记广西竹福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贵港市政协委员
广西贵港市邓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邓天华
● 邓广萍
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把竹汁列为“天水”,誉为“神水”,书中还记载:竹沥,味甘,微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镇静止咳、排毒养颜、延缓衰老、防癌抗癌等功效。中外科学家也研究表明,竹汁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多糖以及15种游离氨基酸,尤其含有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的赖氨酸。翻阅史书,读懂科学,脚踩故土,竹伴成长,让邓天华从绿色竹林中看到了奋斗的希望和悟出了创业之道。那神奇的翠竹,已是邓天华的情有独钟。
——情系创业。
邓天华从中南财经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西贵港市地税局工作。出色的工作表现使他很快成为了局里的骨干。可他心底里总是牵挂着贫穷的家乡农民如何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脑海里总是翻腾着孩提时山村里四季青翠欲滴的竹林景色。
他的家乡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菱角镇绿湖村,是南流江边的贫困乡村,常年遭遇洪水侵害,九个自然村庄已有近半被洪水淹没废了,村庄房屋及农作物等经过洪水淹泡后损失惨重,家乡的灾难在他心里永远挥之不去。可江边上的甜竹林洪水过后,更加挺拔翠绿,竹根下的泥土依然固守,这让细心的天华观察到竹子的固土作用,也给天华立下了要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志向和决心。
他还记忆犹新,孩提时的他生病了,父母从不跑医院,就用自家烧成的木炭烤竹杆出竹水给他们喝,病很快就好了,这让善于思考的天华也悟到了竹子对促进人体健康的功效,令天华梦想开拓“翠竹”事业。
一次下乡挂职引发了他的创业思路:利用荒坡种甜竹,创办竹笋加工厂。于是他把家乡的甜竹引种贵港市郊的瓦塘乡,建起了300多亩甜竹基地和竹笋加工厂。为了专注“翠竹”事业,他毅然辞去了公务员职务。年迈的父亲一向以儿子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为荣,天华的选择让他想不通,很生气。可天华回答父亲的话令人感动:“爸,我这是为了带动乡亲们致富呀!”
从此天华的身影离不开翠竹园林。其脑子和目光装的看的全是竹子。此时的他,开始了三个转变:一是由行政管理者到私营企业家的转变;二是由国家收税官到个体纳税人的转变;三是由工薪阶层到自找出路的转变。可天华早有思想准备,能够适应转变。天华的300亩甜竹基地竹苗种下去不久就被当地农民当成牧牛场给牛践踏了,补苗后成活率也不到70%。虽说第二年卖竹笋赚了1.2万多元,可当地村民见有利可图,不是偷挖竹笋就是砍伐竹林,令天华十分痛心。面对挫折,有人说他太傻了,劝他及时醒悟,可天华说:“我本来就是农民,种竹子是不忘本,如果我能在竹子生产上创出路子,给家乡人民和广大农民增加收入,我自己吃点苦头不觉得傻!”
天华以竹子奋发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鼓励自己,他制订新的工作方案,寻找新的突破口,继续他的竹子开发事业。这就是天华创业的第一步,即传统创业。目的仅是卖竹笋和将竹笋制成干货出售。
当他得知在国家农业部工作的博白老乡王贞良教授的研究获得了活体竹汁的发明专利,数次登门拜访请教和请求,可教授的发明专利转让是讲条件的,竹子开发的一条龙生产必须要1000多万元资金到位,光是采取竹汁和加工技术转让费最少也需200万元。这对天华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啊!可他没有放弃,用四年的真诚执着和以他的人格魅力感动王教授以技术入股形式共同开发竹汁饮料。
这是天华创业的第二步,即梦想创业。目的是渴望竹子能够深加工活体竹汁。在得到王教授的技术入股决定后,天华在贵港市西江农场租了一个加工车间注册成立了广西贵港龙腾竹汁饮料公司,开始了竹汁饮料的生产。2005年2月,第一批2万瓶竹汁饮料终于问世了,一经面市便销售一空。天华怀着喜悦的心情扩大了生产规模,可不久,发生饮料变质问题,那是因为王教授的技术仅是实验室技术,产品没有经过中试。由于技术不过关导致失败,亏损也惨重。看着一箱箱被退回来的饮料,天华不知所措,心烦意乱,而此时技术总监又不辞而别,更让他陷入了雪上加霜的境地,这就是天华创业的第三步,即实践创业。他又一次品尝创业的痛苦。天华痛定思痛,又一次表现得坚强无比。他继续探索,从包粽子的竹叶上得到启发,发现竹叶有保鲜作用,便在新鲜竹叶上作文章,亲自动手试验,终于制作出清香、新鲜的天然竹汁饮料。天华的第一代“竹福”牌竹汁饮料问世了。经过技术革新,第二代、第三代、直到目前第六代“竹福”牌竹汁饮料都得到了市场认可,还拥有了天然水、活体水、无根水、竹夫人、五月五等多种竹福竹汁系列产品和十多项发明专利,这就是天华创业的第四步,即科技创业。他对竹子的痴迷和追求,圆了他的“翠竹致富梦, ”。曾获中央电视台《致富经》致富明星、中央电视台首届“三农”致富榜样、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广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等荣誉称号。

可他永不满足,永不停步,天华创业的第五步,联手创业。即与有实力的公司企业和, 科研机构联手拓展规模、创新产品、加强合作。,
天华创业的第六步, ,文化创业。即是以竹子精神创新经营理念,传承传统文化,打造品牌产品。
天华创业的第七步,爱心创业。即是知恩图报。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要积极扶助弱势群体,为国家分扰,为社会排忧。
天华创业的第八步,先锋创业。即是发挥团队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示范基地”“党员创业基地”。天华情系创业是他一生的追求,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智慧眼睛,有一个爱于思考的聪明大脑。
虽然他经历了很多无奈,可他从无奈中得到了启发,他深刻体会到:“选择比努力重要,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最关键是选择,能够根据自己的梦想,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开始行动,在实践过程中,寻找方法,采取措施,敢于实践太重要了!”如今他的创业步伐还在不断向前走向高攀。
——情系科技。
邓天华在贵港市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座谈会发言中说了这样一段话“从2007年开始,本人带领公司的研发团队重新研究竹汁饮料深加工技术,总结失败教训,在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中心、广西大学、广西工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研发机构和高校的帮助下,2008年我们的产品通过了中试,终于突破原有的实验室技术,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从那时开始,我公司一直致力于竹子深加工技术的研究,现在已申请13项发明专利,其中竹汁饮料专利技术获得了贵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技术发明奖,银杏竹汁饮料获得了广西新产品优秀成果二等奖,基本形成了竹汁饮料核心技术堡垒,开创了竹汁饮料行业的先河”。
天华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的科技情结,他情系科技的行动体现在:一是学无止境。他从种竹、育竹、采竹到制竹汁、创竹品等环节都亲自动手和研究,查阅了大量古今中外文献,积累了大量关于竹子的知识,其论文《竹汁采集技术及竹汁饮料产品研制与开发》获贵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技术发明奖。天华的办公桌面上摆有一句赞竹诗:“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是他人生的座右铭。他深知,企业不断创新才有长久生命力,创新理念的树立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因此,他带头学习和钻研,公司从上到下学习氛围浓厚。
二是执着追求。他“以竹为师,坚韧不拔,虚心向上”,他认定的事总是义无反顾地去追求探索,虚心求教。2001年找到活体竹汁的发明者王良贞教授,没有能力支付高额转让费得到专利开发,他就自愿无偿到广州为王教授打工一年多,自愿无偿提供竹林基地、实验器材给王良贞教授来进行科研实践,并乐意当义务“服务生”,四年的真诚相处和执着追求,终让王教授感动,放弃高价转让专利,以技术入股方式与他共同开发竹汁。因王教授的专利技术缺乏中试,竹汁产品失败时,天华仍然执着探索,在应用王教授专利技术基础上,独立研发出“正负压取汁法、黑夜取汁法、间隔取汁法、竹叶萃取、汁叶配比等一系列先进工艺,获取了竹叶加工的核心技术,克服了传统加工竹汁破坏营养成分和对竹汁利用率低的难题,也克服了竹汁无法长期保质维持清香口感的难题,增加了种植竹子的经济附加值。贵港市港南区瓦塘镇百合村村民叶勇奇说:“我们这里种竹子不砍不伐,一亩竹林一年就能增收1000多元。”天华攻克了加工竹汁的难题,又开始了向竹子系列产品高科技研究的进军。
三是尊重人才。天华说:“一根竹子成不了林,一个企业良性发展必须依靠更多精英一起去努力”。天华从开办种竹基地到创办工厂公司,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他首先是诚邀知名专家和教授当企业咨询顾问。共邀请了十名来自北京、浙江、杭州、广州、南宁等地的专家教授为咨询顾问。让他们给公司出谋划策。从而促使公司以“五化”:即服务水准现代化、系统领导专业化、利润分配人性化、产品生产多样化、竞争机制市场化的优势拓展市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物流通路。其二是积极引进人才。目前公司拥有本科大学生十多人,曾在国有大企业从事高层管理工作二十多年的唐上秋,天华把他聘为公司副总经理。学外贸专业曾在外贸局工作过的吴晓峰,天华聘他为公司副总经理。学电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莫国平,2005年聘用到公司工作,原担任公司办公室主任,现提拔为公司副总经理。刚走出校门不久聘用到公司工作的女大学生刘桂娟,天华大胆起用她为公司办公室主任。其三是重视人才打造和培养。公司目前形成了10位骨干成员组成的管理技术人才核心团队,他们都是有朝气、有拼劲、有创造力的年轻共产党员,已成功举办了“新经济、新策略”财富操盘手搏击商海大讲坛十多期。他还把公司作为按收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待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就业见习培训基地,为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搭建平台。为使竹福人成为高素质人才,天华潜心编撰了《竹福星集团教导型团队成长系列教材》一套,让竹福人“与祖国同行,创世界品牌”,让竹福人“成为世界人最懂得尊重别人的服务团队”。多年来天华带领“竹福星”研发团队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创造一项项科研成就。
四是重视研发。天华深知竹产品的更新换代,离不开科学技术指导,首先是加强合作,接受指导。他先后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深圳竹福多投资有限公司、广西工学院、广西大学、广西海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竹子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和专门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其次是集思广益,大胆决策。他带领公司的研发人员攻关研究,申请了13项发明专利、6项设计专利和50多件商标,生产竹产品目前已形成四个系列20多个品种。其竹汁采集技术及竹汁产品科研成果在专家鉴定会上,有两项被认定属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他走出贵港,在南宁、玉林、百色、柳州、崇左、河池等市扩建种植基地和生产厂房,引进数百种新竹品种研究开发。
五是敢于创新。天华做到了四个创新:①技术创新,即是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设计专利;②产品创新,即是拥有商标50多件,且有的产品获广西著名商标,将成为集竹器工艺、竹笋加工、竹盐、竹酒、竹茶、竹酱、竹美容品、竹膳文化、竹林绿海科普型企业;③营销创新,即首先是公司建设“竹膳博物馆”和“竹子科技园”,让客户和消费者参观体验;其二是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竹子种植,在多个乡镇村设立竹子专业合作社,集中对农民进行竹子种植和取汁的技术培训;其三是秉承“诚信经营、永续发展、造福人类、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坚持“研发产品多元优质、营销服务卓越先进、投资信心坚定长期三个不改变”的方针拓展市场。目前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也拓展了海外市场,已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多家公司达成合作事宜。④文化创新,即是以竹子精神激励员工。天华十分重视竹子文化的宣传。他把竹子的意志概括为:“万笋齐发,拖逗传神,筛风扫月,吐露吞云”,把水的精神概括为“六个一样”,让员工们“做事像竹子一样快速高效,做人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
他还给公司确定了愿景、使命、标志、经营理念、经营宗旨、服务宗旨、合作理念、核心价值观等。要求竹福星人要遵循辩证法的哲学观点,形成独特的思维体系,要有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艰苦创业精神,要永远用昂视的目光欣赏别人、尊重别人,做到有爱心、真心、耐心、诚心、恒心。
其公司的企业文化宣传做到商标包装常换新,广告宣传有新意,媒体报道多方位,形式手段呈花样。2008年创作了产品主题歌《神奇的竹汁》,2010年又创作了创业主题歌《赢在竹福》、营销主题歌《创业人》、采汁主题歌《采汁谣》,即唱出了竹子的精神,也唱出了竹福人的心声,更展现了竹福星企业的风采。
从创办企业到现在,其公司还以纪念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及发扬光大中国六千多年的竹文化及中医理论,以五月五日的日子举办了三届神水文化节。还十分重视以竹子精神为主题雕刻、书法、绘画作品作为产品包装,创建“竹文化”品牌。
天华已扎根在竹林,尤其关注竹产业的科学发展,在意捕捉竹子研发项目和技术,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步伐永不停止。他做到了以绿色环保理念种植竹子,以自然健康理念开发产品,以联手打造理念拓展事业,以竹子精神理念创建品牌,因此,他的公司从最初的简单手工作坊发展成为现在拥有4万多平方的厂房和“年产3万吨竹汁饮料”“年产2000吨竹叶黄酮茶”“年产2000吨竹汁天酒”的自动化生产线,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其公司也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广西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获得了广西“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广西重点扶贫龙头企业、广西企业技术工程中心、贵港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贵港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等荣誉称号,公司所生产的竹福牌竹汁饮料列为2006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饮料、2007年中国—东盟汽车拉力赛指定饮料、广西第十一届运动会指定饮料,并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中国清真食品等认证。
邓天华个人也荣获了全国百强农产品经纪人、广西科技十大种养大王、广西十大青年创业明星、贵港市第一批西江创业创新领军团队带头人、贵港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天华和他公司的事迹曾在央视二、七、九、十台、山东卫视、南方卫视、广东卫视、广西卫视等主流媒体和刊物作过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情系百姓。
中国人讲知恩图报,邓天华的知恩是他人生的坐标。首先是懂得感恩家乡,报答乡亲。他读了大学有了安定的工作,不忘记父母养育之恩,不忘记家乡父老乡亲哺育之恩。竟然放弃安定的工作和优越的生活,投身于竹子事业的奋斗。他在贵港创办企业成功后,每年回家都会资助贫困家庭和孤寡老人,资助家乡修路、建鱼塘等。他还准备扶助家乡父老乡亲种竹办厂。
他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带领广大农民和父老乡亲发家致富,目前种竹基地超过了十万亩,在种苗提供、技术指导、跟踪服务、竹品收购等环节中责任为先,利让百姓。现在种竹农民每亩竹子年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立体种养可达5000元以上,走上了致富之路。
其次是懂得感恩他人,乐于奉献,天华的创业奋斗之路得到了不少人的关爱帮助,他永记心间,知道回报。他说“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同时,也要像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一样去帮助别人”。邓天华乐意助人的故事真不少,他积极投身于社会的各项公益事业,还自愿担当了广西贵港市志愿者协会会长,与贵港的志愿者唱响了学雷锋之歌。
他的公司现有员工300多人,旗下五个企业,他深知企业由小到大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劳动。他关爱员工,乐为员工服务。员工子女上学缺学费,他会慷慨相助;员工生病,他会亲自驾车送到医院。
其三是懂得感恩社会,回报百姓。2008年至今,他作为贵港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秘书长,积极组织青年企业家,为市残联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捐款7万元;援助救助残疾人55人,救助金额30多万元;扶持特困家庭及残疾人特困户40多户,扶持资金3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00多人,资助资金150多万元,慰问敬老院140多所,慰问物品金额50多万元。作为一名企业家,天华以公司和个人的名义也给困难企业、希望小学、贫困家庭和学生捐款不少,可他从不言及。作为贵港市志愿者协会会长,他还经常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去看望慰问残疾儿童、孤儿和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问候和温暖。他说:“每个人都应懂得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因此天华的爱心奉献就是他的社会责任。他承诺要尽责任和义务,将扶助建设39所福利学校。他对社会的感恩也赢得了“广西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贵港市关注残疾人事业捐资助残积极贡献奖”、“贵港市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捐资助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作者系贵港市政协副主席)

河南省文化厅原厅长彭玮考察邓州邓国春秋园建设工作
●    邓志甲 王春玲

2012年7月1日,河南省文化厅原厅长彭玮到邓州考察邓国春秋园建设工作。
邓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达亲切会见彭玮等一行。
彭玮在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闫富传,市公安局政委郝洪超,邓州市人大常委、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等陪同下,来到邓国侯吾离陵园,参观考察吾离陵并听取闫富传关于邓国春秋园建设、邓姓文化研究宣传等的情况介绍。
闫富传系统地介绍了邓州近年来在挖掘、研究、宣传邓姓文化、着力打造邓州文化品牌等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他说,邓州作为海内外邓氏共有的精神家园,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邓氏宗亲回邓州探亲谒祖,在做好接待服务工作的同时,还把挖掘利用邓姓根亲文化、培育邓州文化品牌当作一项重要文化工作常抓不懈。自2009年以来,成功举办了世界性的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邓氏先祖塑像揭幕活动等,组织代表团到港澳台及有关省份开展邓姓文化交流联谊活动,邓州的知名度不断提高,邓姓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海内外邓氏宗亲对故里邓州的向心力、凝聚力、亲和力不断加深,对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服务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闫富传还就正在开工建设的邓国春秋园的有关情况作了介绍,指出在邓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海内外邓氏宗亲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邓国春秋园建设项目最终得以立项并付诸实施建设。目前,项目用地范围的围墙已基本建设完工,主大殿建设的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近期即可开工建设。
彭玮对邓州市委、市政府重视邓姓文化工作及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称赞。他说,邓州作为古邓国及国都所在地,是世界邓姓发源地,由此产生的邓姓根亲文化是中原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州在研究、宣传、利用邓姓文化等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还应进一步适应形势要求,借助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把邓姓文化做大做好,为助推邓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吾离陵园,彭玮一边观看展出的宣传版面,一边与陪同人员切磋交流,对邓州开展好各项文化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彭玮祖籍邓州,不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一向关心支持家乡的文化教育等项工作。早在任文化厅长之时,就对邓州福胜寺塔等文物古迹提出过好的保护意见,并协调资金予以维修。退休后,心系家乡教育,出资在邓州设立“彭玮数学奖学基金会”,每年在邓州举行中小学学生数学竞赛,对成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十五年来,在“彭玮数学奖学基金”的感召下,众多的中小学优秀学子,比学赶超,发奋学习,涌现出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已接受“彭玮数学奖学基金”奖励的学子达数百人,其中一部分已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南阳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同庆到邓州检查指导文物工作
● 王春玲
2012年5月20日,南阳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同庆一行在邓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达,市文广新局局长闫富传、副局长董建华等陪同下检查指导邓州文物工作。
陈达对陈同庆来邓州检查指导文物工作表示欢迎,对给予邓州文物工作的重视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邓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邓州市文广新局一定要以此次检查为契机,做好思想文化宣传及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为邓州文化名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闫富传就邓州的馆藏文物安全、田野不可移动文物的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文物勘探等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作了汇报。听取汇报后,陈同庆对邓州文物工作表示满意,要求进一步强化职责、落实文物安全规章制度,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在闫富传、董建华等陪同下,陈同庆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邓州张村段,深入渠线及取土现场实地检查文物保护工作。陈同庆对邓州市文广新局以大局为重,认真落实文物保护法规政策,做好南水北调文物保护服务工作的做法及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要求继续组织实施好文物保护巡视工作,杜绝建设性破坏文物事件的发生。
随后,陈同庆又来到邓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邓国侯吾离陵和习思敬墓、邓州习氏祠堂检查指导工作。在吾离陵检查指导工作时,陈同庆指出,邓州作为世界邓姓发源地,所形成的邓姓文化是中原姓氏根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州在做好吾离陵安全保护的同时,还应加强邓姓根亲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利用工作,为传承华夏历史文明做出积极贡献。在习思敬墓及邓州习氏祠堂检查指导工作时,要求认真做好文物建筑安全消防和古墓葬的保护工作。
陈同庆对邓州文物工作的检查指导,将促进邓州进一步做好文物工作,使邓州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小玲到邓州检查指导文物工作
● 王春玲
2012年7月7日,河南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小玲到邓州市检查指导文物工作,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秦文生、计划财务处副处长刘岩,南阳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同庆、文物科科长苏磊等陪同检查。
邓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达会见郑小玲一行,对检查组一行莅临邓州检查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对省、市领导对邓州文物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
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闫富传向检查组汇报了邓州市的文物工作。闫富传就馆藏文物安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及有关日常文物管理工作做了汇报。他说,在上级文物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邓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邓州市文广新局认真学习贯彻文物保护法规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认真落实省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了文物保护、文物执法、文物勘探等各项业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闫富传还就做好邓国侯吾离陵保护工作,开发建设公益性文化产业项目——邓国春秋园,培育邓州文化品牌所开展的一系列邓姓文化交流、联谊活动进行了汇报。
听取汇报后,郑小玲对邓州文物工作表示满意。她指出,文化遗产是先民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要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不仅要保护好,还应该利用好,通过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以期达到服务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郑小玲希望邓州市的文物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以更加自觉的文化担当,履行职责,强化监管,提升效能,切实做好各项文物工作。要充分挖掘弘扬邓州根亲文化、名人文化、忧乐文化等品牌文化。尤其是利用邓州是古邓国及国都所在地,世界邓姓发源地的根亲文化资源,进快建好邓国春秋园,使其成天下邓氏祭祖圣地、文化旅游景点,为实现邓州文化名市和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闫富传等陪同下,检查组一行还到邓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花洲书院、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习思敬墓实地检查指导工作,要求加强保护管理,杜绝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邓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董建华等参陪同与上述活动。

大连河南商会会长孙洪范一行莅临
邓州考察文化建设工作
● 邓静媛 朱可铮
2012年5月7日,大连河南商会会长、邓州籍在外杰出人士孙洪范,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指墨艺术研究会会长、高级书画师李云飞一行在邓州市十林镇党委书记鲁启先,市纪委原常委孙培红,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闫富传、副主任科员刘仲杰、副科级干部贺军,市美协主席、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学汉,市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马戈等领导和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莅临我市考察文化建设工作。
闫富传向孙洪范一行介绍了近年来邓州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情况,并就文化艺术创作领域所取得成就进行介绍。
孙洪范对我市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作为在外的邓州人,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愿进一步加强同家乡文化、商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李云飞与我市的书法家欢聚一堂,就文化艺术创作进行深入交流。书法家们现场挥毫,切磋技艺,以一幅幅精湛的艺术书法作品,共同抒发了爱国、爱家、爱乡的高尚情怀。
5月8日晚,大连河南商会会长孙洪范、大连大学副院长陈雄在闫富传陪同下,专程赴南阳参加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督查工作总结暨稀有剧种保护工作现场会,并观看了“部分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演”。邓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邓州越调和板头曲参加了展演。
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崔为工出席会议并对全省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总结,南阳市副市长冯晓仙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会议由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甘源主持。全省18个地市的文广新局分管非遗工作副局长及非遗专家2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邓州市艺术摄影学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
● 邓阳平
2012年5月10日,邓州市艺术摄影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会议大厅隆重召开。大会推选邓州市委常委、副市长赵显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赵友敬,市政协副主任丁耀任名誉会长,市总工会主席陈祖胜任会长,市文广新局局长闫富传任执行会长,文曲乡党委书记赵正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党组书记王成冰任常务副会长。闫富传主持会议。
陈祖胜在成立大会上作重要讲话。他指出:邓州市艺术摄影学会乘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东风应运而生,是邓州文化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喜事,是我市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他强调,学会成立后,要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富有魅力的文化名市”的奋斗目标,通过摄影家的镜头记录新时期的邓州发展历程。
会上宣读了邓州市民政局关于成立艺术摄影学会的批复;审议通过了《邓州市艺术摄影学会章程》;选举产生邓州市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会长、会长、执行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理事和常务理事。 
出席成立大会的还有湍河办事处书记王秀群、市教体局党委书记袁建亚、市计生委主任高建峰、市文联主席闫俊玲、市卫生局副局长辛涛、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吴玉先及来自社会各界80余位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

邓州市迎“五一”学雷锋广场音乐文化周隆重举行
● 朱可铮
为了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弘扬和培育新时代雷锋精神,由邓州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文广新局联合主办的邓州市迎“五一”学雷锋广场音乐文化周的首场演出于2012年4月25日在邓州市人民公园隆重举行。邓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兵,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赵洪亮,市政协正处级干部路德军,市总工会主席陈祖胜等市领导及市文广新局局长闫富传、党组副书记王硕等与广大市民一起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演出。
演出前,王兵致热情洋溢的开幕辞。她说: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办邓州市迎“五一”学雷锋广场音乐文化周活动,以此庆祝我们劳动者自己的节日,集中展示全市广大劳动者风采,热情讴歌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广大普通劳动者,进一步营造“劳动伟大,劳动光荣”的浓厚氛围,丰富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全社会劳动者干事创业的热情。
陈祖胜宣布邓州市迎“五一”学雷锋广场音乐文化周演出活动开幕。
邓州、老河口、丹江口三地民乐联谊会参加了演出。
据悉,在为期一周的音乐文化周上,将进行“民乐名曲大合奏专场晚会”、“民乐名曲个人独奏及小合奏专场晚会”、“宛邓两地京剧票友专场晚会”、“越调专场晚会”、“豫剧专场晚会”等多场演出活动,为广大市民送上一道节日文化大餐。

, 邓州市文, 广新局和
中央电视台合作直播邓州新闻节目 
2012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河南记者站站长代纪玲带领央视记者一行7人,深入我市南水北调湍河渡槽施工现场,以“五一劳动节:工人伟大,劳动光荣”为主题,现场直播“5.1”劳动节奋战在施工一线的建设者。邓州市文广新局和中央台共同完成了此次新闻直播任务。
, 邓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兵要求文广新局高度重视,认真配合,确保圆满完成实况直播工作,宣传好邓州。市, 文广新局局长闫富传带领副局长孟力军、局党组副书记王硕等放弃“五一”假期休息时间,亲临采访一线。邓州电视台也出动了大型摄像摇臂和精干力量,和中央电视台记者紧密配合,团结协作,使直播节目成功通过央视卫星转播车和“, 亚洲二, 号”卫星,实时传送到, 全国各地,确, 保了此次直播, , 工作的顺利完成。,
此次新闻直播过程分为三次,分别以《第七个槽身施工完成 造槽机移动》、《水上“立交”第九个槽身正浇筑》和《第九个槽身浇筑  四辆搅拌车运行》为新闻标题在当天12点的中央一套《新闻30分》和15点、16点的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节目中实时播出。这次新闻直播运用了现场解说、主持人出镜、细节描写等不同表现手法,使节目内容更加感人。
当天央视两个重要新闻栏目共播发邓州的新闻3条。这次新闻现场直播,也是邓州电视台参与央视重要新闻直播任务时间最长、场次最多的一次。
吾离陵施惠救苍生  贪婪人挖药绝户名
● 邓 伟
传说,邓国侯吾离陵上生长很多酸枣和甜菜芽(其果实名叫“枸杞果”,根皮叫“地骨皮”),从墓顶墓下,并延伸到周围十来丈远,都生长着这两种植物,说起这两种植物,可真神咧!
这两种植物,实际是两种药材。先说酸枣,《本草经》上说,果仁和根,气平,味酸无毒,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脏,宁心安神,治烦不胀,惊悸健忘,津少口干,体虚多汗等。那甜菜芽的果实称枸杞子,气寒味苦,无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闷,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其根皮叫地骨皮,性寒,解肌退热,有汗骨蒸,强阴凉血。因此,吾离陵上这两种药材名闻州东南乡。但采集该墓这两种药,久而久之形成一个规矩,即用多少采多少,不可滥肆多采。凡按此规矩办的,确实是疗病却疾,普度众生,延年益寿,非常灵验。人们都说这是吾离侯爷显灵哩!
再说,吾离陵南边有个南楼村,村东侧有个叫前八里王的村庄,住有十五、六户王姓人家。这王姓人家有个传统嗜好,即来赌的、吸大烟的人多,男人中十之八九、女人中十之四五,不务正业,嗜赌如命,吸大烟成瘾。日子长了,这王姓人骨瘦如柴,走起路来,摇摇欲倒。所以,都种不成庄稼了,有的穷得揭不开锅,有的去要饭。他们听说吾离陵上的药材能健身、治百病、延年益寿,就去采些自用,果然有效,服了这些药身强体健,干起活来生龙活虎,走起路来生龙活虎。于是他们萌生了一个邪念:多采些上街上去卖,必能赚大钱,既可偿还赌债,又能致富,真是一举两得!歪才一出,这王姓人家兴师动众,都去采挖这两种药材,虽赵姓守墓人多次阻拦,也拦挡不住。白天采,夜里挖,将近两年就把陵墓上的酸枣和甜菜芽挖光了,就此吾离陵上的这两种药便断根绝迹了。
这事说也奇怪,王姓人违犯常规,滥采乱挖,即自用又出卖,对他们来说,治病也不灵了,开始卖钱还行,后治病对他们不灵了,也没人买这两种药了。那王姓人又恢复了原来的面目,大烟鬼比比皆是,好赌者通宵达旦。这个村不良嗜好出名了,孩子们说不来媳妇,女儿嫁不出门。本来一个有百来口人的村庄,渐渐消失了,人口绝了。所以,这个“前八里王村”也就由文风兴盛的刘家“南楼村”取而代之了。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河南卷》
编委成员莅邓调研
● 王春玲
2012年5月25日,《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河南卷》编委成员王兴亚(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郭振勇(河南省文物局资源处调研员)、张清都(河南省文史研究馆副主任)等一行5人莅邓调研考察,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闫富传、副局长董建华陪同考察。
王兴亚一行先后来到邓州花洲书院和邓国侯吾离陵园参观考察。花洲书院为范仲淹知邓时所创建,2004年修复后已将这里开辟为展示邓州历史文化和弘扬范公忧乐文化的阵地。在花洲书院,工作人员向王兴亚一行详细介绍了花洲书院的历史及院内的专题陈展,使各位专家学者对邓州的人文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参观,王兴亚等对花洲书院的布局及丰富的陈展给予高度评价,并就院内古碑廊的保护及承载历史信息的研究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离开花洲书院,王兴亚一行又来到邓国侯吾离陵园参观考察。吾离陵园位于邓州市城区东南部,是殷商邓国第十九位邓侯、邓氏十九世先祖吾离的寝陵所在地。闫富传向王兴亚一行介绍了古邓国历史、邓姓渊源以及邓州作为世界邓姓发源地广泛开展邓姓文化交流活动的有关情况。王兴亚对邓州重视邓姓文化研究宣传、传承华夏历史文明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指出邓姓根亲文化资源是邓州乃至河南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做好研究、传承和利用对促进地方建设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是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联合编纂的一部大型丛书,王兴亚一行莅邓调研考察旨在对邓州具有代表性和地域性的文化现象进行搜集整理,为出版《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河南卷》做准备。王兴亚一行的莅邓调研考察也必将对邓州的文物保护、文化资源的研究利用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丹霞山开山之祖——邓州人李永茂 
李永茂(1601—1648)字孝源,号约生。明末清初邓州人。即今邓州市湍河办事处三里河委会大李宅人。 
天启七年(1627),李永茂领乡荐第一。崇祯十年(1637年)中进士,初任大名府浚县知县,因政绩卓著,崇祯皇帝特御书“洁己效忠”匾额,及“豫南国士无双,河北循良第一”对联褒奖之。居京二年,所陈:“辨贤奸、审利弊、蠲税傜、治河恤民”等30余事,朝廷均予采纳。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奉使去留都(今南京)。不久李自成破北京,崇祯自尽,福王朱由菘逃到淮安,凤阳总督马士英与永茂等迎接福王入南京称帝。五月,南京陷落,李永茂时任赣南巡抚,率文武将吏绅衿士民,提兵南下,擒斩清抚董梅鼎,军威大震。
朱由菘败亡后,他又先后辅佐朱聿键、朱由榔等南明皇帝。永历帝桂王加封永茂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入参机务。1647年羊城失守,永历帝败走桂林,永茂同弟充茂,避居廉白山中。1648年四月,病逝,谥文定公。
李永茂著述有:《枢垣初刻》、《西掖焚余》、《李孝源诗集》等。现存《邢襄题稿》、《蒙难记》一卷,《经筵疏稿》二卷。
 (王春玲编辑)
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05:03分,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当地时间2010年8月1日18:03分),这是韶关三百多万人民难以忘怀的时刻--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广东丹霞山为首申报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的第8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包括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个省的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此次全部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丹霞山位居广东省四大名山之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区,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提起丹霞山,有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在很久以前,丹霞山上有一个木佛精。一天,木佛精抓了一对情侣--阿丹和阿霞。在牢狱中,阿丹和阿霞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逃离苦海,然而,木佛精身上有两件宝贝--火葫芦和水葫芦。若要逃生,得先把两件宝贝偷走才行。
有一次,木佛精喝醉了,阿丹和阿霞看逃走时机已到,准备逃跑,但不小心踢到了木佛精身边的茶壶,惊醒了木佛精,木佛精马上起来追赶他们。它打开火葫芦,烈火沿着阿丹、阿霞逃跑的方向一路燃烧,最终,两人全身被烈火烧得通红,变成了一座焦岩……后人为了纪念阿丹、阿霞宁死不屈的爱情故事,就把这座山取名为“丹霞山”。
人类始祖女娲在这里取水造人即成,在锦江采五色石补天而就,并卧于江畔,脱身成石。舜帝南巡曾在韶石山登山奏乐,命三十六石,此后历代文人僧侣纷至、香火大盛,隋唐以来成为岭南风景名山和佛教胜地,留下众多诗文、游记、碑刻与摩崖遍布全山的天然洞穴,有几十处被开辟为道场,保存至今并已经修复一新的锦石岩石窟寺和别传禅寺香客如云,游人不绝。
《仁化县志》载,在唐末,丹霞山曾有过佛教居士来游,但无营构。北宋崇宁间(1102-1106年),法云居士自山麓攀援而上,见锦石岩竟然集雄奇秀美于一身,可以养静,叹曰:“半生在梦里过了,今日始觉清虚!”于是,聚集百余人到丹霞山下层的锦石岩开山建庵,并开始向中、上层经营。但大规模开发丹霞山,还是从邓州人李永茂、李充茂两兄弟开始的。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灭,其遗臣江西虔州(今赣州)巡抚李永茂(字孝源,号嵩道人)忠愤填膺、耻事清朝,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离开赣州,越过梅岭,避乱来到丹霞山隐居。李永茂之弟李充茂在《丹霞山记》一文中曾说道:“伯子余勇可贾,意津津未倦,盖乐此不为疲乎,此丙戌(顺治三年)重阳也。是夕,偕诸子宿山中六祖堂……随与诸子谋曰:是山也,有险足固,有岩足屋,有樵可采,有泉可汲……”于是,李氏出金百余两,向仁化县贡生刘望夫、刘松涛兄弟买得丹霞山,将其先父安葬在丹霞山对岸的云石山南面,他则带着弟弟李充茂和两个儿子暨亲戚幕僚众人劈除荆棘,修关门、凿石阶、架木梯、建房屋,隐居山内,侍奉母亲。
同年冬,明唐王朱聿键复明失败而殉国。李永茂立即赶赴粤西,与总督尚书丁魁楚、兵部侍郎瞿式耜等,共立桂王朱由榔,建立南明政权,改年号为“永历”,进行反清复明。朱由榔拜他为文渊阁大学士,他以父丧告辞,后专任进讲侍读,不参政务。不久,他看到南明王朝内派系林立、相互倾轧,自己不能力挽狂澜,江山难以收拾,在惘怅至极之下,写下了《忆丹霞山居》三首。
李永茂的弟弟李充茂(字鉴湖)为明朝的礼部主事,崇祯皇帝殉国后,即跟随哥哥一同隐居丹霞山,伺机反清复明。后见复明无望,即继承其兄的遗志,锐意经营丹霞山,首先在山顶的云岩、雪岩及虹桥之下,筑墙多堵,以巩固岩沿基围;接着又开井引泉、构筑亭台,还买置芳坑洞田租三十石,施作六祖堂香火。经过他的努力开发,全山初具规模,原来不甚出名的丹霞山开始兴旺发达起来。
清顺治八年,李充茂带领两个侄子扶先人灵棺北上河南邓州故乡安葬后,又独身一人返回丹霞山隐居。他曾到广州海幢寺拜天然和尚为师,法名“今地”。顺治十八年,他将丹霞山让给师兄今释澹归,请澹归继续开发丹霞山。澹归即于康熙元年(1662年)来到丹霞山,刻意经营,开辟道场。自此,丹霞山香火日增,客似云来……
可以说,法云居士是锦石岩建庵之祖;邓州李氏兄弟是丹霞山开山之祖;今释澹归是开辟丹霞山道场之祖。
 (来源《韶关日报》)

邓小平在瑞金
——人民的儿子  宗亲的深情 
他是人民的儿子,为民办事,载誉史册。
邓小平,1930年担任瑞金县委书记起,就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办事。
他亲自领导了瑞金的土地革命,把瑞金全县的田地,按“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原则,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到农民手中,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苏区精神,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加上他培训了一批支农爱农干部,扎根在农村,使全县“耕田种地真忙”,形势一派大好。
他带领县委出色地工作,稳定了时局,创造了好的政治环境。1931年秋,邓小平向毛泽东、朱德等汇报了瑞金县局势稳定的情况后,中央决定:“一苏大”在瑞金召开。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使瑞金成了临时中央首都。
他投身于战略转移的各项准备工作。因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社会混乱。形势处于低潮时刻的邓小平,从会昌县委返回到瑞金,在瑞金中心县委会议上,强调了根本。亲自领导了扩红工作,为失败的红军,注入了可贵的新鲜血液。出现了“母送子”、“妻送郎”,“三户出个红军属” 的气贯长虹局面。
他有宗亲的情缘,受到亲人的爱戴和保护。
因工作需要,1932年夏,邓小平赴任会昌县委书记。在根据地组织支前工作中,结识了“草鞋大王”汪大爷和”“军鞋模范”邹大婶等先进模范。正积极为会昌创造一流工作期间,遇上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重大事件。
1934年初夏,根据中央指示,他率领会昌县委迁入瑞金。与瑞金、长汀合并成立瑞金中心县委。邓希平任中心县委书记,在瑞金南门岗邓氏宗祠合署办公。此时的邓小平,和邓希平共同领导了反围剿失败后的县委工作。
邓小平的社会情缘,也不莫过于宗亲。真的是,危机时刻见真情啊!
他因重任在身,没日没夜地工作,常常被部下或宗亲将饭碗塞到手里,小平确感肚子大饿,才匆匆扒完这碗饭……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社会形势一片混乱。中心县委书记邓希平被李天富当AB团杀害。县委被迫转入地下。此时的邓小平愤慨难平,亲自在邓氏宗祠召开大会,悼念邓希平,要向李天富讨还血债。
皆因工作任务太重,出头露面太多,加上社会形势严峻,宗亲们担心小平人身安全。在邓氏宗祠工作时相识往来的邓邦道(族长)老人,忧心忡忡,日夜暗思良策。他下决心,在家门口保护好这位公务宗亲。某日,邓邦道老人,托两位内线红军战士找到了邓小平,报告:“邓邦道有急事相见”……,邓小平见面便问:“老宗亲有何急事?”邓道邦说:“我日夜都在为你的安全提心吊胆。”小平笑着“哦”了一声,于是,邓小平接受了“老宗亲”委派的保护和要其隐身的要求。在三位暗保宗亲日夜贴心地保护下,亲爱的小平啊!三餐无正餐,夜宿无实处,在百多户宗亲家辗转了四十多天。
他有伟大的抱负,坚定地踏上了远大的征途。
1934年10月的一个早晨,邓道邦老人,领着邓小平来到县委办公室的邓氏宗祠,面向祖宗堂:杀了鸡,点了香烛、鸣了鞭炮,老人牵着小平的手,祭祖三拜毕,交与行李,招手目送……
邓小平踏上了更远大的征途。
(邓正清供稿)

    
● 邓佑衔
2012年4月4日,河南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闫富传一行,怀着浓浓的乡情从中原邓州颠簸跋涉,千里迢迢来到福建省光泽县百岭村参加修谱庆典,让这个小山村蓬荜生辉,我们深感荣幸。当村民见到故里邓州闫局长一行时,那激昂的亲情立刻沸腾于心,仿如远嫁的姑娘见到娘家人来了似的喜悦,犹如征战疆场的勇士见到前来探望的父母,心中蕴藏的话,怎么也无法以最亲切最甜蜜的言语来表达,只能用脸上的笑容来反映欢腾的心声。而且,这种亲情很快把人们的思念和悠久的邓氏渊源联系在一起了,人们无不遐想我们的先祖是怎样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挥泪背井离乡,告别故里向南方迁徙的。那年那事那人,那种艰辛的经历,是难以想象的,只能以历史来证明我们先祖的顽强意志,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劈荆斩棘,战胜千山万壑,来到偏僻的小山村。那时的百岭村,可想而知是隐蔽在崇山峻岭,荒无人烟,与世隔绝,野兽出没,虫害横生的地方。为什么他们选择这样凄凉的处女地来开垦呢?也许他们是饱受奴隶社会之苦,死里逃生中渴望找个远避战乱践踏,只求安稳生息之地,才来到这个小山窠栖息下来的。他们用毅力向大自然宣战,用智慧开拓生存空间。苍天不负有心人,他们几经拼搏,终于扎下了根,繁衍生息,创造了一个新天地,且繁荣起来了。
人非草木,皆有七情六欲,挥泪离乡的先祖们免不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但在那落后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山河阻隔,人害为患,想回故里谒祖谈何容易?但始终牢记自己的祖宗是来自南阳邓州的,每家每户正厅中堂上都放着“南阳邓氏”的神牌,每逢过年过节、升官发财、婚庆喜事,都点香烧纸放鞭炮呈供品,向先祖顶礼膜拜,以示不忘先祖恩德。每隔数十年就修一次家谱,将渊源脉络永远延续下去,让后裔牢记自己的“根”在南阳郡邓州市。
今年,又逢百岭村邓氏家谱进行十修之际,闫局长一行前来祝贺,还送来锦旗和纪念品,这是百岭村邓氏祖先从邓州走出之后,首次和故里乡亲相聚,数千年的思念,千载难逢的兄弟姐妹相会,圆了我们寻根觅祖的夙愿,也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让我们仿佛回到了发源地,沐浴在祖先怀抱的温馨之中,丝丝回味,绵绵留恋,能不兴奋吗?“他乡遇故知”欢乐的情绪,倐地,把思想境界升华到了邓姓一家亲的极致,虽然相聚时间短促,却是难忘的时刻,是历史的丰碑,是邓姓分支与根的大团圆。我们已把邓姓文化研究会赠予的锦旗和纪念品,珍藏于百岭村邓氏宗祠,作为永久的纪念,也把这次聚会铭记于宗祠档案,成为历史的印证,作为弘扬邓氏文化,教育子孙发愤图强的契机,让我们高高举怀,共祝邓姓繁荣昌盛,光芒万丈,永照青史。
(作者系福建省邵武市民政局原局长、作家)

南水北调赞(散文诗)
● 邓三立
南水北调昭国昌,气壮山河堪辉煌。南水北调大举措,世人惊叹;渠系实施巨工程,举世罕见。水之资源润神州,人民欢颜;人间真情送津京,美名永传。巍巍青山凭作证,永立铭记;滔滔江水浪淘花,尽唱英雄。春染碧波水作画,浓墨纷呈;风行丹江浪成文,播放异彩。南水北调是创举,才识设想;南水北调是雄略,智勇取胜。龙骧虎视才展露,生生不息;凤鸣朝阳华毕现,日日相连。

引丹水如甘露、滋润心田,引丹水如春霖、甜润美满,引丹水如涌泉、长流不断,引丹水如甘泉、余味缠绵,引丹水如山泉、回味悠远。水流声声,分明是建设者挥汗如雨的诉说;水流哗哗,分明是机器轰鸣、焊花飞溅的回声;水流潺潺,分明是前辈们英雄壮举的再现;水流淙淙,分明是当今人豪迈气概的外展。水之形态,行高走低,人之形态,行平走高,而今人要改变水之形态。记当时前辈们 “丹江不北流,誓死不回头”筑坝要拦水、劈山又造河;到而今再提及 “丹江水源头,定叫它远流”,继承先辈志,敢为天下先;当此际且正以“牵引水北流,此计在心头”,创新展宏图,京津连汉丹;期明朝待看那“高峡出平湖,丹水津京流”,振兴我中华,光宗耀祖先。

春日正宜挥潇洒,晨露作业本该夸。渠系流畅如飞骏,穰邓向来杰作佳。刁河渡槽显雄风,湍河横跨亮飞虹。人在高架空中挂,龙腾华夏思无涯。临严陵河水观来,水争流、浪载春、诗情抒意;登新桥平台望去,台叠翠、花织绣、画景写真。建设的指挥者们正是:“英才聚汇非凡响,渠首几段有绝唱。将沐春风酬壮志,共谱华章荡气畅。尚若没有“练兵场”,空执文思难飞扬。气宇轩昂一挥就,珠联璧合芳自香”。看、大型机械碾轧河床深挖有层有序开;重型汽车拉运搅拌回填分级分阵来。瞧、每公里一座建筑物与其说是钢筋、水泥、金钱筑就,不如说是汗水、心血、智慧铺成。“1:1”试验槽,耸立呈现,“密实度”常测检,关关谨严。四面豪杰竞技献艺,八方群雄争冠夺魁。且填词为证:水逆而上有妙招,建设者们气冲霄。丹江出口闸边瞧,千里津京月余遥。

生态、文化双引领;水韵、人魅两相宜。站立坝头山顶,眼随景移,心随景动,人皆感叹:“得水而兴、盛水而起”。浩瀚、辽阔、壮观的丹江库区水面经数华里的引渠顺流而下,一路狂奔,奔腾咆哮、汹涌怒吼、直泻拦河大坝,犹如排山倒海之势,力挺万钧之力撞击着水闸,掀起巨响大浪,震撼人心,使人感到恐惧、骇怕、水之无情。而气势非凡、畅通无阻又使人感觉到人之渺小,人在水面前是那样的无助、无力。水之刚、水之患、水之寒、水之冷酷、水之惨烈,则更使人在坝下望水生畏。然而流过大坝闸门经两台发电机组发电后,水则改变了模样。经出水口后的江水则是,逆流而上,清清之水缓缓畅流;款款而来,慢慢而去,使人联想到合规、合矩,“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显现出了水之柔的秉性,形态上则貌似人君、有礼彬彬、稳文尔雅,它是那样的从从容容、自自如如、不慌不忙,是那样的温、良、恭、谦、让,是那样的讲秩序,显现出了水之韵、水之意、水之暖、水之情、水之幸,使人望之动容,人在此方显如此之伟大,它涛声依旧、浪花重重。然经驯服了的水,旋律流畅、轻快、悠闲,使人望之、听之、感之、陶醉之、欢欣鼓舞之。夜观坝区则是,银月高垂天幕,水面波光粼粼,四周风光旖旎,远方歌声悠扬。此处相逢灯万盏,始知地上有神仙。车声回合青云外,人影晃动光波里。我来高处欲乘风,夜色晖映眺望中。流光银柱闪倒影,宛如身居水晶宫。让人唏嘘不已。我仿佛望到该渠恰是一条长长飘舞在中原大地上的彩带,它承载着希望、承载着寄托,一头牵系着邓州,一头牵系着北京,它犹如是一条高高飞起的彩虹,它承载着信心,承载着信任,架在两地人民的心上;它逆流而上,送往津京仿佛恰又是丹江口库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人民的颗颗赤心;它更像是通过渠系输往津京专程的“赶考”答卷。
从高空俯瞰,丹江库区水面恰似镶嵌在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碧玉,而渠系犹如佩戴在大地母亲胸前的一条细细、柔美飘逸的银链,在阳光折射下流光溢彩,每每望去使人神往、陶醉,使人流连忘返、感慨万千,不觉信口而出:“甘甜之水丹江来,奔涌过邓不复归”。天公美意拥穰原,盛世日兴福无边。可正是:“春季丹水绿胜蓝,夏柳微风扶线串,秋看渠边林尽染,冬来银装素裹心里暖”。
未来的渠首两侧,水清、天蓝、地绿、皆和谐;文盛、工兴、农丰、市繁荣。上善若水、水源远流长、社会长治久安;厚德载物、物富福恒久、人民久福长康。渠首乘龙威、文明播撒东西、赞硕果累累、打造名城本色;甘泉涌北京、爱心贯穿南北、颂喜事连连、彰显人文风流。
2012年4月22日
重修邓将军庙记
● 邓必哲
汉平帝时,新莽篡逆,盗名字者,隗嚣据西水自称西州上将军,窦融据河西自称五郡大将军,汉贼均也。汉贼不两立,故光武以帝胄起义舂陵,讨不轨。凡从而功皆授将军,以旌其义明,其非自称也。马援授伏波将军,祭遵授征掳将军,冯异授征西将军,臧宫授征南将军,费邑授历下将军,遣将军朱祜以围秦丰,遣将军马成以击李宪,遣, 将军岑彭以击田戎,遣将军盖延以击董宪,咸以将军从事。南阳邓禹追武帝于邺,首建延揽英雄之策,帝甚欢,尝止宿与谋,继以功拜前将军,持节麾下,名震关西,定河东,拜为司徒,后封为高密侯,有子十三人,长震,次袭,三珍,分封而累世贵显,以至公侯嗣焉,千户嗣焉,牧守嗣焉,大将军、列校嗣焉,蔓且显矣。所谓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后世必有兴者。至是为有征耳!将军裔棠邑令遄与子散骑常侍文艳,从弟冯翌太守文渊,赠中郎将冕,避曹操之乱,隐居豫章之邓城,尝游西山,见一峰耸秀,有将军独持风裁之义,遂貌于峰而庙焉,唐文瑞重修,今日将军岭又曰将军庙是也。厥后,旌义之璠、邓坊之海、银城之頵、郡城之鑛,以及诸派世加整葺,并祀遄遐等于庭配享,鑛裔进士舜臣于开禧三年(1207)丐恩奉敕,封护庙貌,犹故考之礼经,确有常典。其功在一国,则庙貌于一国,所谓以劳定国,则祀之于国者也;功在一乡,则庙貌一于乡,所谓乡有道德,则祀之于社者也;功在后嗣,则庙貌于宗,所谓始先之祖,则百世不迁者也。缘溯将军惟宜一国之祀,故洛阳之云台,而庙貌于明,有尊也;惟宜一乡之祀,故新野之邑,而庙貌之明,有贤也;惟宜后嗣之祀,故西山之秀峰,郡城之凤冈,而庙貌之明,有亲也。惟亲其亲,则仰思抚育之恩,殁世而不忘耳!将见光摇竹影而金碎庙庭,竹帛之功名也;风飘垂杨而漫飞庙廊,车下之垂白也;嗣孙群拜而俎豆庙堂,食邑之万户也;裀祀焄蒿而昭格庙座,尺寸之效用也,其太康之西则为将军之墓,其邓州之城则为将军之台,况其言在德厚薄,本将军之有德者,汉之真将军乎!予因将军裔孙南湖梅园等请记,遂记以塞其请。
              (斗山庠生罗文溥撰)

红安邓氏宗亲迎谱大会祭文
● 邓永宁
                             伏矣——
清明清明  哀哀我心  拜我先祖  祭我先灵
炎黄伊始  文明初开  纲常循规  礼仪序排
夫妻成偶  传宗接代  枝繁叶茂  家族由来
叙我邓氏  史有载记  二十七代  黄帝后裔
商汤十世  字号曼季  受封南阳  邓州邑地
地封邓国  人封邓侯  子孙邓姓  系吾始祖
一脉传继  萌芽丕露  繁衍生息  遍布秦楚
十九世祖  吾离国君  鼎盛邓地  卓著功勋
子孙后辈  代出良弼  虽无经传  颂词有笔
四十七世  远祖禹公  光武中兴  赖其伟功
临危受命  挂帅亮锋  封侯高密  全族受宠
六子训公  字号平叔  平寿敬侯  张掖太守
五十二世  惴浹兄弟  汉末避难  始迁江西
立足豫章  家族勃起  神州大地  广散后裔
八十九世  近祖全拔  元朝进士  湖广兴家
膝下九子  籍徒楚北  乐业安居  各有其色
幼子兴九  初迁陂邑  转迁黄安  邓湾福地
疮双轮转  世代更替  红安分支  渐进有序
树大分桠  根基各立  宗源一脉  发展各异
祭祀吾祖  英贤颇多  丰功伟绩  可歌可泣
族有小平  一代伟人  结束文革  拨乱反正
立政为民  改革开放  联产承包  科技兴邦
富民强国  百姓拥戴  名垂青史  万古流芳
历代英贤  举不胜数  才子佳人  代代皆有
探寻轨迹  何当以持  成败得失  应有所思
先贤精神  吾当学之  先贤美德  吾当传之
先贤遗志  吾当继之  先贤责任  吾当成之
祖风格律  岂可嬉乎  祖德遗训  岂可忘乎
祖制伦理  岂可乱乎  祖传事业  岂可荒乎
若从政者  为民请命  若经商者  以义取财
务农工者  不忘根本  事科学者  尽展华才
勤奋敬业  人之根本  行成于思  业之机也
处世为人  和为贵也  安身立命  德为先也
故我后辈  常思谨记  认准方向  激扬活力
立志于山  行事若水  刚柔并济  事半功倍
其任重兮  责无旁贷  其道远兮  步履尚艰
其志宏兮  奋力拼搏  其业伟兮  敢为人先
紧跟时代  走在前列  创造富裕  构建和谐
邓氏精神  代代传承  大行德广  合力同心
人和心聚  心聚业兴  业兴财旺  财旺人亲
行善积德  扶贫济困  忠厚传家  利国利民
正本开源  与时俱进  承前启后  万世荣兴

沉痛悼念炎黄邓氏宗亲容县联谊会原会长
邓洪光先生不幸病逝

炎黄邓氏宗亲容县联谊会原会长、炎黄邓氏宗亲广西桂南联谊会名誉会长、容县好传公后裔编谱理事会原会长邓洪光宗亲,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2月22日中午12时逝世,享年85岁。桂南联谊会对邓洪光会长的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邓洪光会长任中学教师40秋,是育英才之好园丁,爱生好子,尽职尽责,耐心引导、启发,进行教育,有不少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科学知识才子,为国家社会建设培育了大批人才,真是桃李芬芳。邓洪光会长退休后,人虽老,心爱族,敬祖宗,宣扬邓姓文化,追踪溯源。倡议、领导编印好传公族谱,编印《容县邓姓之光》。多方筹集资金来发奖学金,激励学子勤奋学习。慰问老寿星,鼓励老人保重身体,健康长寿。任务重,工作多,资金少,只有艰苦奋斗,克服困难。为收集资料,只好走路或骑自行车,走遍邓氏居住的乡村,进行宣传发动收集资料,了解乡情、宗情。积极开展邓氏联谊活动,五进广东南雄珠玑巷,参加庆典、开会、联谊、学习等活动,同时也经常到桂南联谊会开会、联谊、交流工作经验。在他带领之下,容县邓族的事务工作很出色,成绩可观,为桂南联谊会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做出了可喜之贡献。
邓洪光会长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敬祖爱族,热心办族事,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依然长存。虽然失去了一个好会长,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以他为榜样,发扬他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继续把邓氏族务工作做好,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把邓氏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邓洪光会长的精神永在,安息吧!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桂南联谊会邓有炎供稿)

读《邓姓文化》杂志有感
    邓光辉

邓姓文化放光彩,曼公后裔万代传。
吾离禹公创基业,邓氏宗族霸一方。
三起三落国在心,民族重担肩硬扛。
小平南巡献良策,改革开放收澳港。
华夏邓氏大联谊,举世后裔寻祖忙。
(作者系重庆市合川区香龙中学一级英语教师,中国散文学会写作中心创作员)

鹧鸪天 忆母
●    邓云馥

奇女质璞气如兰,送夫丛甲千钧担。
力挺四世弱肩贤,泽被桑梓美名传。

存懿范,史可鉴,天籁颂歌成永年。
家兴丁盛乘仙去,长留追忆泪漫漫。
(作者系天津宗亲 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会长)

深圳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前留影
●    邓世广

南游今日忆南巡,治国悬壶各有因。
脚踏莲花公与我,寻根都是邓州人。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理事 新疆诗词学会副会长 《昆仑诗词》主编) 
邓光华诗二首
邓族雄风
邓族自曼公开基,邓国取姓,名人辈出,颇有雄风。据史料记载,除邓禹封侯拜相外,其闻人还有皇后2人,公3人,侯29人,大将军13人,州牧、郡守48人。其中,邓禹、邓绥、邓通、邓训、邓骘、邓弘、邓遵、邓畅、邓悝、邓阊、邓忠、邓珍、邓甫德、邓广宗、邓访、邓豹、邓辰、邓康、邓芝、邓艾、邓超等都在《资治通鉴》留有芳名。当代邓氏也人才济济。其中杰出代表即名播寰宇的邓小平。
邓族自古业辉煌,万世流芳耀祖堂。
健将如山开伟业,名臣似海铸华章。
安邦出色多豪杰,治国有方尽栋梁。
更喜女中出太后,励精图治振朝纲。
祭母文
——纪念慈母逝世十周年
佼佼慈母,人殁名扬。高风亮节,万古流芳。
少小学道,通晓纲常。早习农活,幼识炎凉。
美染玉花,秀气端庄。善成美德,荣耀家堂。
融入邓家,带来希望。精明能干,不同凡响。
振兴家族,当仁不让。处变不惊,意志坚强。
孝以事老,贤以助郎。大嫂如母,人情绝唱。
养育子女,人丁兴旺。望子成龙,放飞梦想。
启迪蒙昧,人生启航。谆谆教导,精神食粮。
引以向善,健康成长。母爱如水,惠泽绵长。
以德报怨,宽宏大量。助人为乐,佳话传扬。
睦邻友好,温厚慈祥。懿德良风,溢彩飘香。
弱女创业,亦见雄壮。志在一流,豪情高涨。
迎难而上,奋力拓荒。辛勤耕耘,莳谷树桑。
多种经营,六畜兴旺。植树取材,挖石建房。
任劳任怨,饱经风霜。无输须眉,家之栋梁。
一等劳力,叫响一方。心灵手巧,神品呈祥。
栉风沐雨,奋发图强。克勤克俭,终居华堂。
东成西就,成就辉煌。邓家崛起,荡气回肠。
恨不永年,慈母早丧。母爱悠长,念念不忘。
兄弟同心,共赋华章。谨告慈母,伏惟尚飨。
(作者系海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赞邓公
● 邓德洪
平定天下堪刘邓。治国安邦又数君。
三创碧宫得返正,一国两制同乾坤。 
改革开放国富欣,科教兴国泽万民。
千秋蓝图邓公定,不畏颂泽一伟人。
(作者系湖北省潜江宗亲 著名书画家 诗人) 
邓州宗亲会
● 邓锦元
2009年11月5日——10日,北上河南邓州参加邓姓文化研究会,感慨良多,赋诗以志。
深秋气暖小阳春,邓氏宗亲喜气盈;
祖地邓州欣聚会,交流文化乐传承。

画堂春·邓氏“汉唐家声”宗 祠
● 邓全恩
吾离曼季祖元贤,云台星宿高悬。黄州继岳北征先,八百斯年。
宝脉兰溪宗祠,祥云萦绕东莲。舜仁族裔大梁肩,续写新篇。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江西作协会员) 
邓诗氽诗二首
(一)故乡
曼公后裔遍寰宇,精神家园在邓州。
禹公典范永传颂,返乡祭祖似川流。
(二)清明
清明踏青忙上坟,绚怀祖先祭英魂。
饮水思源不忘本,植树延伸华夏根。

邓有炎诗二首
沉痛哀悼邓洪光会长
(一)
多年合作不寻常,编谱推敲啄句章;
寻根问祖追到底,来龙去脉分得清。
先后五次南雄市,始祖入容系珠玑;
可昔皇天不保佑,胡天一疾归帝乡。
南极星沉登仙景,名流千古在人间;
高风亮节英魂在,泰族含悲失典型。
(二)
邓门育有一才翁,洪笔生花高似松;
光写文章传天下,铁或银钩字体浓。
退休肩挑族务担,忙忙碌碌十几冬;
出钱出力办族事,为公忘私志气宏。 
壬辰年续修宗谱有感
●    邓次明

炎黄邓氏 源远流长 南阳世泽 灿烂光芒 始祖曼季 邓国为王 传廿一世
袭侯封赏 弱公灭羽 侃为栋梁 邓通造钱 邓艾名将 丞相禹公 满门忠良
佐汉中兴 万世流芳 遐公息患 百姓敬仰 文瑞孝廉 四代同堂 总督廷祯
英雄世昌 宁卫海疆 蹈火赴汤 小平改革 民富国强 今修联谱 合族捧场
个人名利 搁置一旁 辛苦诸君 连累五房 宗谱告成 欣喜若狂 族中贤良
悉数表彰 祖德宗功 终得弘扬 有志子孙 展翅飞翔 振我家邦 再创辉煌

悼邓洪光会长
●    邓振枢

会长逝世我悲伤,族谊功德无法量;
耄耋年躬联谊事,血脉同宗情意长。
寿龄八秩又五秋,联谊活动他牵头;
不顾寒暑路崎岖,族务工作显英豪。
洪光精神千古流,后人继承续千秋;
悼念会长睦亲情,同心同德旺族兴。 
古体诗喜读《邓姓文化》
● 邓真江
不久前,我与邓喆叔侄二人到曲靖寻根问祖,得知曲靖宗亲邓道斌,拜访之后获赠两本《邓姓文化》期刊,欣喜之余,有感而作。

叔侄曲靖访宗亲,有缘结识邓道斌;
相赠杂志各二册,叔侄欣然思邓州;
《邓姓文化》说邓姓,邓姓宗亲源邓州;
情系邓州说邓姓,邓姓文化扬天下。

贺邓国春秋园联
●邓仲木
起源黄帝,封于商,曼季南阳,名为邓国,始祖乃曼季也;
受姓吾离,功在禹,, 密侯东汉,声播中华。冠门故密侯哉。
诏封高密侯,名门望族垂统千古;, , ,
, ,建设春秋园,孝子顺孙传存万年。

沉痛悼念洪光会长(七律)
●    邓春年

沉沉噩耗恸惊天,痛失联谊俊杰贤。
悼句悲陈哀裔愿,念词索记祭兄篇。
洪翁事迹留千卷,光彩功劳载万年。
会里常怀欣切语,长思旺族务当先。
(作者系容县邓氏联谊会副会长) 
邓光东律诗五首
一、思曼公
吾姓之源溯邓州,曼公肇始铸宏猷。
开基创氏钟灵气,走马挥鞭拓远畴。
子嗣绵延思邈邈,时空旋转兴悠悠。
归来谒祖祈祥瑞,不尽江河亘世流。
二、瞻仰吾离陵
立鼎穰原国运昌,宣公奋发创辉煌。
中兴大业千秋颂,再盛勋劳万古扬。
敌国传人同勖勉,他乡胄裔共腾骧。
巍巍陵寝青山永,护佑吾侪代代康。
三、凭吊太尉台
汉室中兴赖禹公,匡扶明主立头功。
运筹帷幄挥长剑,鏖战关山驾飓风。
故里荣归扬海内,乡人拥睹誉寰中。
而今吾辈承先德,太尉台前意气雄。
四、谒崇明陵
祖陵形胜势如何?百里巍然旺气多。
凤翥星空舒彩翼,龙腾云海挽狂波。
清风明月瞻琼阁,夷水秀山绕绮罗。
头角峥嵘怀荫庇,丹枫如炬茂枝柯。
崇明祖乃吾湖北利川大水田邓姓一脉自四川大竹县迁徙而来之始祖也。迄今约十三代。崇明祖陵位于利川市南坪乡野茶村么店子山腰。风水宝地,远近闻名,美传颇多。余尝谒陵,赋诗记之。
五、缅怀伟人邓小平
当代伟人数小平,经天纬地济苍生。
擒龙百色南陲震,逐鹿中原北甸争。
拥戴毛公开玉宇,高扬宏论固金城。
鼎新革故身先试,描就鸿图励远征。
(作者系湖北利川市邓氏宗亲,中华诗词论坛网会员,利川一中退休高级语文教师。)

纪念母亲节而作
慈母怜心
●    邓日华
母氏佳节倍感思,
辛劳半辈把家持。
清莲拟作祥和美,
至善怜心化念慈。
邓日华,著名美国华人侨领,美国华文《西城时报》总编辑。

邓作列,美籍华人、著名书画家。现为美国华盛顿州美中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华州中国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华州中华美术家协会前会长、美国西雅图乐雅斋美术公司东主。

清官邓攸与《桑园寄子》
● 邓次明

在我国戏曲园地里,有一曲《桑园寄子》的传统剧目,世代流传,感人至深。它所描述的故事,就是清官邓攸弃子保侄的动人事迹。
邓攸,是三国名将邓艾第四代传孙,字伯道,河东襄陵县人,公元二七五年登咸宁进士,任河东太守,后迁吴郡太守。当时由于天灾人祸,大闹饥荒,邓攸用车子装着粮食去上任,不要俸禄,只喝吴郡的水。他赈济灾民,发放贷粮,执法公正,政令英明,深受百姓喜爱。后来任职期满,按当地太守上任离任惯例,都要赠送几百万钱财,邓攸一文不受。百姓到尚书省恳求留任邓攸,尚书省不答应。临行数千百姓挽留,拉住他的船不让开,只好到半夜开行,许多吴人跟在船后为他送行,且行且歌曰:咚咚五更鼓,登鸣天欲曙,邓攸挽不留,谢令推不去。后调朝廷为官,他禀性谦和,为人忠厚,他吃的是小菜饭,穿的是破旧衣,遇到穷困之人,总是尽心尽力给予救济资助。
天有不测风云,因群雄争战,社会动荡,为避战乱,邓攸夫妇携子纯景和亲侄馁景逃难。途中全家被俘,后侥幸逃脱,再度远逃。途经泗水,被强盗抢走牛马,无法奔走,月光下他只好挑着儿子和侄子,艰难前行。亲儿的啼哭,侄子的呼唤,一句句情真意切,一声声呼若悲风。忽闻追兵将至,邓攸思量,现在一家非老即少,落难荆途,子侄势难两全,亲兄为官清廉,遭奸人陷害,留下独苗,要保亲兄香火不断,只有弃子保侄。想到此,他含泪与夫人计议,夫人听罢心如刀绞,悲痛万分。但一细想,丈夫之言不无道理,泣而从之。邓攸咬破指头,在子衣衫上写下十六字血书:“弃儿保侄属无奈,恳请仁君收抚养,邓攸。”将子捆在桑园树下,然后一步三回头,携带侄儿消失在茫茫晨雾中。
不久大兵追至桑园,发现被绑小孩是好官邓攸之子,敬佩邓攸平日清风亮节,勤政为民,且他弃子保侄做得史无前例,感人肺腑,故不予加害,并托邓任之妻吴夫人领养胞侄。
邓攸自离桑园,一路南逃。善有善报,因果循环。邓攸后受重用,官至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嫂吴夫人辗转携侄纯景归来,始得一家团圆。昆仲得赖一线之脉,以延世系。邓攸桑园寄子的高尚品德,亦被世人编成戏文,千古流传,万世流芳。这真是:
攸公仁心感上苍 世间能有此忠良
弃儿抱侄逃兵乱 别井离乡避异方
谋利只谋百姓利 沾恩护众抗灾殃
邓攸厚德留青史 大义芳名万古扬

江西莒洲邓氏新谱修成
● 邓爱民
近日,江西省资溪县莒洲村举行隆重发谱仪式,莒洲邓氏三修族谱修成下发。200多邓氏宗亲喜气洋洋,近百位宗亲领到了新谱。
《莒洲邓氏三修族谱》采用现代形式,激光照排,数码印制,装帧精美。全书70万字,800多页,印刷发行100册。除本族各房各点宗亲收藏外,送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炎黄邓氏宗亲总会等地收藏。该谱分谱头、世系、附录三部分,谱前为彩图,录有族旗、族徽、族歌,族祖、分布、文物、活动等照片。谱头按序、记、铭、传、考、说、录、约、艺文分门别类排列,世系分简图、详表,每五代一表,便于查找,谱尾附录各种资料。全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尽,排版科学。
现代形式修谱,容量大,印数多,体积小,便于携带,便于查阅,便于保存,好读、好懂、好记。然费用增加,技术要求高。现代修谱,重在质量,贵在认真,难在古文功底,繁在电子输入,既要尊古,又要创新,做到内容新、文字新、体例新、版式新、装帧新。为此,该谱改竖排为横排,改繁体为简体,改欧体为欧苏结合,改原谱中明显错误,谱头按体裁相对集中兼顾内容原则重新排序;加标点,加分段,加拼音,加注释,加篇目,加页码,加公元对照,加上许多地域性、时代性、资料性之内容。
功德捐助 千古流芳
邓州是古邓国及国都所在地,世界邓姓发源地,受到了海内外邓氏宗亲的广泛关注,广大宗亲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支持故里邓州建设的关心和关爱之情,纷纷捐款捐物支持邓国春秋园(邓国侯吾离陵园)保护建设和创办《邓姓文化》杂志等,为表达对捐助者的感谢,所有捐助,都将在“邓姓之源网”和《邓姓文化》杂志上公布,并在邓国春秋园(吾离陵园二期)工程建设中专辟功德碑廊,刻石留名,永载史册,千古流芳。同时,授予捐赠者荣誉称号:
捐款100元以上者刻功德碑纪念;
1000元以上者在功德碑上铭刻籍贯身份;
5000元以上者颁发炎黄邓氏突出贡献奖证书;
1万元以上者单独立功德碑,并颁发炎黄邓氏特别贡献奖证书;
3万元以上者颁发炎黄邓氏杰出贡献奖证书;
5万元以上者授予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会长,并聘请为《邓姓文化》杂志顾问;
8万元以上者颁发炎黄邓氏重大贡献奖证书;
10万元以上者授予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荣誉会长和炎黄邓氏慈善之星;
15万元以上者授予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永远名誉会长;
20万元以上者授予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永远荣誉会长;
30万元以上者授予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永远荣誉会长和邓州市荣誉市民;
50万元以上者除授予荣誉外,建功德碑亭一座;
60万元以上者除授予荣誉外,建功德展览室;
对捐建某一建筑物的,在醒目位置标明捐建者的基本情况。
捐款无论多少,表达的同样是对邓氏先祖的崇敬之心和对邓族事业发展的关爱之情,都将得到所有邓氏宗亲和全社会的尊重。
现将第十批捐款者芳名公布如下:
一、捐助《邓姓文化》杂志功德榜
台湾邓氏宗亲总会 10000元新台币。
湖北红安邓氏宗亲会500元      
湖南浏阳邓兰桂300元
捐款200元者:广西横县邓山言、邓天文,广西玉林邓经善,   江西石城邓扬谟,合肥南乡邓氏包河区邓成金,河北衡水邓庆泽,合肥市鞋帽服装公司邓成友。
捐款100元者:湖北红安邓运双、邓运焱、邓运发、邓运春、邓永宁,江西石城邓宝雄、邓明琰、邓宣玖、邓述政,广西鹿寨邓仁祥、邓崇富、邓富寄,合肥南乡邓成堂、邓成良、邓成其、邓德军。
二、捐助邓国春秋园功德榜
东莞雁田邓氏宗亲会30835元。
湖北麻城邓氏宗亲会2000元。
捐款1000元者:湖北红安邓立原、邓红明,湖北麻城邓正生。       
捐款500元者:湖北红安邓氏宗亲会,湖南浏阳邓兰桂。
捐款200元者:湖北红安邓运双、邓运焱、邓运发、邓运春、邓永宁,湖北麻城邓佑华、邓学芳、邓学谋、邓学全、邓金华。
功德奉献  盛誉炎黄
一、获荣誉称号的宗亲会名单
广东东莞雁田村,授予炎黄邓氏重大贡献奖称号。
炎黄邓氏宗亲红麻联谊会,授予炎黄邓氏特别贡献奖称号。
二、新增理事单位名单
炎黄邓氏宗亲红麻联谊会 会长邓佑华

中国四川小平故里广安市
邓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纪实
● 邓焱升
阳春三月,四川广安市所属广安区、华蓥市、邻水县、武胜县和岳池县的邓氏宗亲互相传递着一个信息,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将于2012年3月24日正式成立。人们奔走相告,以热切的心情期待宗族的这一盛事。3月10日,广安市邓氏宗亲代表会议正式选举产生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理事会班子成员的当天,即向全国的邓氏宗亲发出了与会邀请函,受到了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和各地宗亲联谊会及宗亲的关心与支持。
3月23日,邓姓故里河南邓州市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一行3人、广东省紫金县邓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邓质生一行13人、炎黄邓氏宗亲四川宣汉县联谊会邓中强常务副会长一行6人、新疆邓功盛夫妇和重庆合川区宗亲先后抵达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邓志平所属公司的广安市紫金山大酒店,宗亲相见甚欢,晚6时六桌酒宴之后,召开了亲情浓郁的座谈会。
3月24日,太阳高照阳光明媚,在小平故居协兴镇牌坊村村委会广场主席台正上方,红色背景墙上悬挂着邓姓始祖曼公画像,中间“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大会”大字格外醒目。主席台两侧和大会会场上方的六个大气球条幅及周围数十条标语迎风招展与耀眼,会场正前方气垫门格外气派。会场中央摆放八十六张圆桌(含农家乐二十桌)。早上,受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湖北分会会长邓世鸿委派的邓光泉副秘书长、重庆长寿区邓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邓商民邓成平一行6人抵达广安。十时参与大会报到宗亲八百余人。
十点半联谊大会正式开始,在专业主持人的主持下,参与大会的宗亲全体起立首先向邓氏祖宗敬礼!按照大会议程,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邓光全宣读了宗亲代表会议通过的《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章程》,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兼监事长邓隆明宣读了2012年3月10日宗亲代表会议举手通过的《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小宗亲联谊会理事会成员名单》,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牌坊村支部书记邓治君作了热情洋谥的讲话,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建生代表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向大会及宗亲宣布联谊会建立,并宣读了《小平故里广安市, 邓氏宗亲联谊会关于完善补充再版〈广安市邓氏联谱〉的倡议书》和《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 宗亲, 联谊会关于筹备修建广安市邓氏宗祠的倡议书》,并作说明;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广安市糖酒公司董事长邓志平通报了全国邓氏宗亲联谊会情况和广安市联谊会筹备经过,并向参会嘉宾和宗亲表示热烈欢迎之后,会长邓志平着重讲了三点:一是感谢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和各地宗亲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并表示总会和各地宗亲会的经验很值得广安认真学习;二是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筹备经过;三是恪尽职守,与大家一道做好联谊会工作,并感谢大家推举其为会长,表示一定履职尽责,踏实工作,团结互助,共同促进邓氏家族的兴旺与发展。
随后,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河南邓州市人大常委会常委邓香云女士,广东省紫金县邓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邓质生,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湖北分会副秘书长邓光泉,重庆长寿区邓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邓炳奎先后分别致辞,向“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的成立和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接着,大会按议程进行了赠送仪式: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向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赠送“邓国吾离陵规划图”、锦旗和现金一千元,广东省紫金县邓氏宗亲联谊会向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赠送字画条幅和现金五千元,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湖北分会会长向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赠送现金一千元,炎黄邓氏宗亲四川宣汉县联谊会向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赠送锦旗和现金一千元,炎黄邓氏宗亲武胜县联谊会向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赠送锦旗,广安建设集团董事长邓钢向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捐赠现金五万元,贵州遵义县国发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邓汉学向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捐赠现金三万元,泸州老窖有限公司赞助现金二万元及会场布置费一万元,广安市邓翁酒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吴安中赞助邓翁酒价值一万五千元。最后会议宣读了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会长邓腾、炎黄邓氏宗亲宣汉县联谊会会长邓志平、杭州邓阳证宗亲、四川邓玉林宗和重庆广西宗亲的贺电贺信。之后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理事会成员与外地宗亲及嘉宾合影留念。广安市邓小平纪念馆领导参加了会议。
中午开席八十六桌,联谊会理事会成员分为两组向与会宗亲与嘉宾们敬酒并道谢祝福,宗亲与嘉宾们开怀畅饮,共叙亲情,希望加强联谊,共同努力把小平故里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办好,大力弘扬邓姓文化、传承宗族文明,团结互助与合作,以促进共同发展。下午,宗亲与嘉宾们参观了小平纪念园。
3月25日<, /SPA, N>,外地宗亲一道还游览了广安市辖区内的国家红色四A级旅游风景区——华蓥山石林,重温《红岩》中华蓥山双枪老太婆(原型邓惠中)的感人事迹。
(作者系广安市邓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广西藤县邓氏宗亲联谊会梧州分会隆重成立
● 邓国邦
五月,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菌绿渐走。金黄缓缓地披上大地,一日日在成熟。“广西藤县邓氏宗亲联谊会梧州分会”在风景秀丽的老牌地级市梧州幸福大酒楼隆重成立。
2012年5月27日,在梧州生活、工作的邓氏宗亲共计40余人身穿艳装相聚一堂,宗情洋溢,场面热烈,气氛欢愉,下午四时三十分,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国邦主持,会长邓辉全讲话,成立大会开始,主持人一一介绍了与会者的姓名,族众因对宗亲的认识、了解而高兴。
藤县邓氏宗亲联谊会于2011年12月成立后,会长团结领导班子成员,积极推展会务,狠抓入会、筹建会馆捐助外,认真落实联谊会章程中的完善联谊会网络组织,深获宗亲拥护和好评。梧州联谊会分会的成立是在梧州族众热切盼望的结果,会议一致推选关心宗亲事业既年轻又有能力的企业家邓表福任会长,邓庆森、邓斌友、邓以康,邓以烈任副会长。参加会议的藤县邓氏宗亲联谊会的领导邓表昌、邓辉全、邓国邦、邓表杰、邓奕敬、邓富林等代表藤县邓氏宗亲联谊会对他们的当选表示热烈的祝贺。梧州联谊分会领导表示:承蒙宗亲厚爱和信任,深感责任重大而光荣,将尽职尽责,做好分会工作,定期举行联谊活动,恳请前辈宗亲多多指教,分会同仁团结合作,尽心服务宗亲,把藤县邓氏宗亲联谊会梧州分会办好。
藤县邓氏宗亲联谊会梧州分会的成立将对促进邓姓文化研究与宣传产生积极的意义,有力推动梧州联谊活动健康有序发展,亦将为其他各地开展邓姓文化交流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作者系广西藤县邓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山村的春天
——记汕尾市陆河县洋家庄邓氏宗祠重光庆典
● 邓北坎
时值三春,千山苍翠,万象更新。深圳市邓氏宗亲联谊会邓腾会长等一行十二人驾车于2012年3月27日清晨七点钟从陆河县城出发,经城南、漳河电站、野鸭村、向洋家庄方向驶进,所经之处蜿蜒曲径、竹苞松茂,看到的是群峰叠翠,层岚美如画,松涛绿胜蓝。听到的有清溪流水响潺潺,风光秀丽、山清水秀、馥郁多姿。车队走过约十公里,过了“伯公凹”,走近邓氏宗祠,眼前彩旗招展,对对大红气球下挂着彩带迎风飘扬的对联:族裔思德泽,栋宇维新,一派欢腾宗祖庙;河岳耀宗光,山村焕彩,千重瑞霭洋家庄。颂和谐,欣盛典,春风常拂孙技秀;沾祖德,祭先宗,世泰升平燕翼新。喧天锣鼓似春雷般响彻九霄,乐队笙歌如天籁之声悠扬入耳,高高的戏台、庆典的主会场披上节日的盛装,巍峨的邓氏宗祠,画栋朝晖、燕翼呈祥,香烟霭霭,猪羊大祭,人声鼎沸,祠裔百客欣喜盛典,凝聚着勃勃生机,这就是邓氏家族的春天。
洋家庄邓氏宗祠南阳新堂约建立于公元1600年左右,即明代末年时期的神宗年间,至今已有近400多年历史,始祖是93世志斋公之十二世祖,即我邓氏家族104世祖东桂公太、妣蔡太携带三代祖公香火,从嘉应州(梅县松口)徙迁至本地建基立业,后裔尊循祖训、兢兢业业、耕读传家,裔孙分布陆河县、陆丰市、海丰县、深圳市、广州市、香港、台湾等地。经过400多年岁月沧桑的洗礼,族裔与时繁昌,迄今已有1000多人,大部分都移居外地,仅有约200人在本村常住,族人虽没有大富大贵,代代都有清廉官吏,富裕人家,爱国爱家,桑梓情深,充分体现发扬了家族传统美德,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族裔财富日增,考上大学和国家重点大学逐年增加,从而看到了邓氏家族新的希望。
祠宇为下山虎形,建基之后,子孙繁衍海内外,芝兰馥郁。由于文化革命破四旧被夷废,族裔逢年过节无地拜祖,惋惜至甚,后来在改革开放初期重建一间50平方米砖瓦房,以便逢年过节叨念宗祖。由于人口增加,一间小屋在拜祖时拥挤不堪。2008年初春成立了祖祠重建筹备会,众多爱族后裔都自觉集资捐款新建祠宇,位置未改,寅山申向,现新建祠宇比原祠更加高大宽畅。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包括停车场、道路等设施,总占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总共耗资近百万元,都是从族裔以及热心亲友集资而来。祠堂的建成,成为了一个姓氏敬仰宗祖的场所;也是一个家族传承祖德,安妥先灵,凝聚人心的灵魂建筑;也是家族难得的精神文化遗产。同时也希望族人常祭祀宗祖,缅怀祖德。在此公共场所也便于增进海内外宗亲认祖归宗,四时团聚,相互交流,得到优势互补,携手谋发展,开拓进取,共同缔造更加和谐幸福的家园。     
在庆典仪式上,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会长、深圳联谊会会长邓腾先生宣读了邓姓文化研究会会长殷中玲、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理事长邓洪军、河南省邓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闫富传祝贺汕尾市陆河县洋家庄邓氏宗祠落成暨重光庆典的贺信。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会长邓诗新代表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河南省邓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向汕尾市陆河县洋家庄邓氏宗祠致赠锦旗。锦旗内容——   
上款:贺陆河县洋家庄邓氏宗祠落成
内文:植根邓州源远流长
   世家大族名望天下
下款: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邓姓文化研究会
   河南省邓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二〇一二年三月
(作者系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副会长)

元旦齐聚颂祖德  追根立谱肇始时
● 邓雷武
2012年元月1日,跨入龙年的第一天,对于邓氏族人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天。陕西省靖边县邓氏族谱修订启动仪式在紫禁城酒店二楼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63人,来自靖边县五个乡镇。有上自82岁的老人,下至20多岁的小伙子。其中有两位60多岁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的老人欣悉此事也来参加。
12点30分主持人宣布“靖边县邓氏族谱编写工作会议”正式开始,首先由发起人邓治武先生讲了话,大家纷纷发言,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使大家了解了编写族谱的重要意义,明确了编写族谱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会上还成立了“靖边邓氏族谱编写委员会”,宣读了组成人员名单,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推举邓治武为编委主任,邓文武、邓雷武为副主任,邓凤哲为秘书长,邓占恒任主编,邓文武、邓雷武为副主编,邓世武、邓忠武、邓亭武、邓凤源、拓振新、邓凤德、邓凤青为编委成员。接下来是宗亲联谊酒宴,大家边饮酒边叙“情”,觥筹交错,佳话连连。宴会上还请来了摄影师和歌手前来助兴,一曲曲陕北民歌,一杯杯高粱美酒,昭显着宗亲们无尽的喜悦,无尽的友情。
(作者系陕西省《靖边县邓氏族谱编》副主编)

邓氏企业——四川锴环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举行开业庆典
● 邓焱升
2012年6月30日上午,四川锴环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厂大门左边“邓氏企业——四川锴环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厂名格外醒目,祝贺四川锴环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开业的气球和几十条红条幅及近百个花篮增添浓浓喜庆氛围,邓氏企业——四川锴环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开业庆典在这里隆重举行。
上午8时之后,县领导、县级部门和县工业园领导、公司合作伙伴、重要客户、邓氏宗亲等陆续到达厂区开业庆典现场,约600余人参加庆典。
9时58分,主持人宣布开业典礼开始,四川锴环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邓长江首先致欢迎词,并介绍公司情况,感谢各界关心与大力支持,接着,炎黄邓氏宗亲广安市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邓建生、重庆天亿通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秦燚、四川遂宁市明星自来水有限公司兼总经理陈和平、岳池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廖爱明先后致贺词,之后岳池县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公司以科学、创新的精神把公司做大做强,在业界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最后重庆市原合川市副市长、现四川金马投资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李宏绳宣布四川锴环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和剪彩。整个开业典礼在隆隆礼炮声中结束。
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邓州市文广新局为庆典发去了贺辞。
广安市糖酒有限公司董事长、炎黄邓氏宗亲广安市联谊会会长邓志平在十分繁忙中抽出时间莅临现场表示祝贺,广安市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邓钢,尽管人在外地,也派员到会祝贺。
四川锴环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是重庆天亿通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两大新型管业高科技生产企业之一。坐落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工业园区玉竹路,占地30亩,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有3万平方标准厂房,现有钢塑复合管生产线两条、涂管生产线两条、PE生产线四条,其生产的天亿牌管道系列产品,主要用于民用自来水管网系统、住宅及商业楼供水系统、工业用水管网系统、工业品输送管网系统、燃气输送系统、消防管网系统等,预计投产当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

石城县邓氏联谊会赴南康市参观学习
● 邓  政
2012年4月19日,为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由会长邓扬广率领的江西省石城县邓氏联谊会参观学习团一行8人前往本省南康市邓氏联谊会参观学习,受到南康市政协副主席、南康市邓氏联谊会会长邓性安等宗亲的热情接待。
石城县邓氏联谊会会长邓扬广首先向南康市邓氏联谊会表明了这次来学习的意图和介绍了石城县联谊会成立以来的基本情况。接着,南康市邓氏联谊会邓性安会长向石城县邓氏联谊会参观学习团介绍了南康市邓氏联谊会成立以来的基本情况和所开展的工作,并表示联谊会之间相互来往,既能联络感情、增加了解,又能交流经验,相互促进,这是一个很好的交往方法。随后,石城、南康联谊会进行了座谈,就做好今后联谊会的工作交换了意见。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该市在南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了中国南康百家姓和谐城,至今已建成108间姓氏联谊厅,南康市的每个姓氏都可以选购一间,建立本姓氏的宗祠。南康邓氏联谊会也在和谐城购买了一间建立邓氏宗祠,目前正在装修。
座谈结束后,石城县联谊会参观学习团成员与南康市联谊会宗亲在南康市联谊会门前合影留念。随后驱车前往南康市郊南山省级森林公园参观中国南康百家姓和谐园和正在装修的南康邓氏宗祠。

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召开第二届联谱动员会
● 邓次明
2012年4月8日,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在汉川弘歆花园召开2012年年会,中心议题是启动湖北第二届联谱工作,来自全省各地的一百多名邓氏宗亲代表参加,会议由副会长兼秘书长邓万群主持,会长邓世鸿作了动员报告,对全省联谱提出指导性意见,有十三个县、市的代表争相发言,献计献策,表态落实,会议气氛热烈,宗情浓厚。

广西贵港市邓氏宗亲联谊会理事会成员名单
顾问:邓广萍  邓希文  邓恩荣  邓平 邓骁勇
会长:邓天华
副会长:邓永彪  邓毓森  邓智柏  邓东升  邓黎明  邓楚阳   
秘书长:邓小健
副秘书长:邓全好 邓运科 邓添元 邓刘
常务理事:邓小健(兼会计)邓刘(兼出纳)
理事:邓世芳 邓铭 邓首议 邓树安 邓显东  邓春光  邓锡坤  邓显亮
      邓水金  邓夏炎  邓宗坚  邓开旗 邓添元  邓飞雄  邓美林  邓立生
      邓开扬  邓宗显  邓志宁  邓寿清 邓候生

修缮丰城公墓事记
● 邓晋光
2011年入冬以来,天很少下雨,腊月天突然下起雨来,如以往会说好雨知时节,然而现在却埋怨老天爷,雨下得不是时候,离丰城公墓圆坟只有三天了,看来雨不会马上停下来,使人心烦意乱,这次的圆坟庆典难遂人意了。
2012年1月23日,就是腊月二十日,超新约好笔者,我从大埔县城雇车将音响等物运到高陂,超新则从丰顺社輋开车来高陂接我,无巧不成书,二车竟不差分秒在我家门口同时到达,于是将音响转车。然后,冒雨去采购庆典所需之物,一直忙到午后二点,才启程回丰顺社輋。这里是笔者阔别三十年的故地重游,如果不是这次庆典活动,说不定是没有机会来了。   
回想当年为谋求生活,经常披星戴月出入此地,而且经常住上一宿才回家,改革开放后,各奔前程谋求生活,便一直无来过社輋故里看望宗亲,说起来实在愧对宗亲,这次借庆典之机,重返故里,三十年之巨变,物非人亦非矣。
1月24日(腊月二十一日),雨还在不停地下,眼看此次会在雨中进行。该晚超新在家中设宴接待深圳宗亲会长邓腾宗亲及副会长北坎宗亲、秘书长佳全宗亲,他们三人特地驱车赶来参加庆典活动。诗新宗亲虽属深圳,但这里却是主人了,包括本社輋出外经商、从政等回来参加庆典的宗亲,共有三台席。这个简单的晚宴,激情的碰杯声,融汇着难得的欢笑,从而增进了宗亲的真挚感情。
这次的圆坟庆典活动是继庚寅年春祭太乙祖之时,与李坑名城宗长在松口见面时,提出修缮丰城公墓,因水土流失,加上道路无法通车,超新、诗新二位宗亲则决定松口祭祖后,一起回桃源与虎坑宗亲商议,当时笔者不在场,此次修坟决策者有名城及万运宗长。还有虎坑多位宗亲,超新、诗新是主要的功臣,筹集资金,到开工修路,至圆坟庆典,两位宗亲是功不可没,尤其是超新,从始至终,一直是挑大梁,为修坟之事,从深圳到清远去,把主要施工人员诗氽宗亲接回社輋,单开路,诗氽在社輋一住便三个月的时间,又要去高陂及潭江等地去采购水涵管及所需物资,这期间每月只补助1500元的生活费用,摩托车油都无补赏,诗氽为族中是默默无闻的贡献,功不可没,从社輋至丰城公墓地,约七公里的路程,开成可行车的路,山地一切由超新无偿贡献,在几个陡坡地,还用上水泥铺路。从这里体现超新对族中的公益事业心,是无可非议的,从而也肯定了超新在社輋村中的为人处世,是受人尊重和敬仰。
1月25日(腊月二十二日),老天爷总算给予照应,虽然不下雨,新路经过二个昼夜的雨淋,松软的路却变成泥浆路,试开两辆车也只好在半途抛锚。穿什么鞋都成了泥鞋,不时要停下来将越沾越重的泥搞掉,不管怎样,当大家来到祖坟前,看到焕然一新花岗岩石坟时,心是异常的兴奋,虽然这次不能通车,以后天气好时,则便利多了,因为天气的关系,抓紧时间等三献礼祭拜完毕。大家回到社輋南阳堂之时,已经是十二点多,这一来回十四公里的路程,确实是苦了大家,事先准备了六十台饭菜,人数基本准确,午饭后,天又下起大雨,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雨止,这次的圆坟庆典活动,总算划上圆满的记号!
此次工程,时间跨越二年,开路花了三个多月,真正的修缮和圆坟庆典,是在第二年的年尾,时间也仅有五十天,此次的修缮工程,已知是第二次,也是比较完善的一次,单开通车路则花费拾余万元,工程之大、况且是在盛世第二次修葺、笔者撰写碑文作序。及将捐款芳名镌碑,碑文如下:
公讳大栋号丰城,生于明万历六年(1567),卒于清顺治三年(1646),邓氏始祖曼公107世裔孙,系饶平石井梅林坝汉公十一世裔孙、开创丰顺社輋南阳堂,传五子,后播迁大埔桃源等地,乃及异域,公艰辛创业,箕裘克绍,精通勘舆、故葬于埔丰交鄰之鸡笼山,名曰雄狮摇铃,此佳城乃公生前所择,集山川之精华,聚八方之瑞气,钟灵毓秀,丁财两旺,人才辈出也。
庚寅仲春,适逢春祭太乙祖之期,众宗贤聚会,言及修缮公之墓,众宗贤随即议定方案,及一应人员,为念众宗贤慷慨捐资,崇宗敬祖之德,特镌碑铭刻芳名,千秋永记矣!
吾公之裔孙,应恪守祖训,习礼义,行孝悌。为人鼎天立地,持博大之胸怀,纳百川之海量,业精于勤、荒于嬉也,予不才,蒙众贤承让作序,故撰斯文!
此次修葺活动,可以说是族中规模大,历时长,意义深远,影响较大,笔者特将修缮经过简要写真,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宗亲们指正。抑赐深谅。
(作者系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顾问)

承继忠功传统  弘扬爱国精神
● 邓立明 
,“先祖捐躯辉日月,后昆旺族写春秋”。今年是邓得遇公殉国736周年,由炎黄邓氏宗亲广西玉林联谊会发起,于2012年6月22日下午,广西玉林市邓、陈、钟三姓宗亲代表,以及玉林文化部门、玉林师院、玉林文化时空研究会人士、企业代表等200多人汇聚玉林半岛假日酒店,隆重举行纪念南宋爱国将领邓得遇公殉国736周年座谈会,缅怀先祖的忠功传统,弘扬先祖的爱国精神。
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河南省邓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发来了贺信。
大家在发言中都表示要发扬爱家、爱族、爱国、精诚团结、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宗族、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736年前的农历五月初五,是南宋爱国将领、忠臣邓得遇公在鬰林州(今广西玉林市)南流江为国尽忠的日子。
南宋末年,当时作为广西提点刑、经略的邓得遇公,与同为爱国将领的南流尹后升滕州知州的陈应公及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钟宜万公等,为保卫广西,保卫鬰林州城抗击元兵,后因寡不敌众,广西的靖江府、苍梧府相继失守,元兵于公元1276年农历五月初四攻打鬰林城,五月初五日鬰林城失守,邓得遇公乃穿朝服衣冠,向东叩辞宋帝,在书案上留下千古绝笔“宋室忠臣,邓门孝子;不忍偷生,宁甘溺死;彭咸故居,乃吾潭府;屈公子平,乃吾伴侣;优哉游哉,吾得其所。”后投南流江追随爱国诗人屈原而去。陈应公与钟宜万公乃隐居于鬰林,自此繁衍生息。
明洪武初,鬰林知州赵天鉴,为昌显忠功之德,遍访地方名士、民意,悉宋末邓、陈二公伟绩。有感于邓公之忠已载诸青史,陈公之功寂然无闻,于是决定建祠以祀。洪武三年(1370年)于南流江畔建祠一座,以忠功祠命名,有司及士民,邓、陈族众春秋祭祀。以弘扬邓、陈二公之忠功爱国精神。可惜于1939年9月11日,日寇飞机狂炸玉林城,“忠功祠”不幸中弹被毁。
晚上的南流江畔,宗亲们点亮了千盏许愿灯,让它们顺南流江而下,带去对先祖的无限缅怀,同时也带去了光大家族、振兴国家的心愿。
(作者系炎黄邓氏宗亲广西玉林联谊会常务副会长)       

藤县邓氏宗亲联谊会创办会刊
● 邓国邦
为了开展邓氏文化研究,交流情况,增进友谊,藤县邓氏宗亲联谊会决定创办《藤县邓氏宗亲联谊会动态》会刊,它的任务是广泛宣传邓姓文化,发扬光荣传统,振兴邓族事业,报导我会活动情况,如第一期就登了“光荣的联谊会诞生了”,“探秘邓州邓家人”,引领会员开展各项活动,如第二期就登了“功德捐助,千古流芳”,“我们入会啦”,增进团结互助,紧跟共产党的领导,加快奔小康步伐。
会刊由藤县邓氏宗亲联谊会主办,成立编辑小组,负责组织审核稿件,印刷发行等工作。
会刊主要刊登本会有关文件资料,活动情况,会员中的好人好事,顾问邓表昌在第二期就用诗歌形式大力赞扬为建藤县邓氏宗亲联谊会会馆而带头慷慨解囊的会长邓辉全,副会长邓景清、邓发柱等。刊登成功经验,交流邓姓文化研究的心得体会;通报会员入会情况和会员捐款情况。以及歌颂邓姓文化的诗词文稿。初步定为不定期出版,以后逐步过渡为季刊。刊物内部赠阅,不收工本费,但接受捐款。赠阅范围包括本会委员以上成员和各村的联络员。再由他们向广大会员和宗亲传播。
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2期,反映尚好。
年近八旬的德高望重的老顾问邓表昌十分关心联谊会的成长、壮大,即谦虚又慷慨,他在“族贤赞”(刊登第二期)的十首诗中的最末一首是这样写的:“好人好事说不完,学习族贤我亦捐。今日一千二百整,三年补足三千元。能帮族里出微力,老朽心中确喜欢。惟望族人心有邓,小平理论广宣传。”言传身教,族人深受教育。
(作者系藤县邓氏宗亲联谊会 常务副会长)

天下邓氏一家亲
● 邓 平
2012年5月,我与妻子陪同家父(邓映奇)母(李彩梅)赴云南旅行,途经广西玉林南宁时,受到玉林南宁邓氏宗亲会的热情接待。如果说玉林邓兆华会长是家父曾在香港认识的宗亲,给予接待是较自然的话,那么南宁邓氏宗亲会的人是未曾见过面的陌生人,仅仅是通过北海市邓敦伟先生电话联系上的,但也同样受到他们的热情款待,特别是邓洁冰会长先生在午宴上一番感人肺腑的讲话特别令我们感动,他说:他们也曾接待过邓州老祖宗地方来的殷中玲主任代表团一行。我们作为广东来的邓氏宗亲还是第一次到来,原本打算在邓家自己的地方要举行一百多人的盛宴来欢聚的,由于我们比原计划早到两天,所以临时没有通知更多的宗亲。通过洁冰先生的讲话,彰显了无论你是高官厚禄还是平民百姓,无论到哪,天下邓氏都是一家人。特别是玉林还有两位离市区五六十公里的老人也不辞劳苦赶来会面,使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邓氏一家亲的浓浓亲情。衷心感谢玉林、南宁的宗亲们。欢迎你们来广东作客。

广东省东莞市雁田村邓氏宗亲回邓州祭拜先祖
● 邓志甲 邓灵霞
2012年5月5—6日,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雁田村邓氏宗亲代表一行12人,不辞劳苦、千里迢迢的回到邓州祭拜先祖、探亲联谊。邓姓文化研究会会长、邓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中玲,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闫富传,《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邓州市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王硕,《邓姓文化》杂志主编、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光阁,邓州市人大常委、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等热情接待雁田宗亲并交流研讨邓姓文化工作。
5日晚,殷中玲亲切会见雁田宗亲一行并设宴款待。殷中玲对雁田宗亲的到来表示欢迎,并逐一向宗亲们敬酒,同时请宗亲代表们回去后转达对雁田宗亲的问候,邀请雁田的宗亲们今后常回邓州。雁田宗亲代表亦不时举杯向殷中玲等敬酒,表达感谢之情。宗亲们纷纷表示回家的感觉真好,有的宗亲还即兴唱起了“常回家看看”的歌曲,尽情地表达着心中的幸福和喜悦之情。
6日上午,在闫富传、王硕、邓香云等陪同下,雁田宗亲一行来到邓国侯吾离陵园,在邓氏先祖曼公、吾离、邓禹塑像前,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王硕主持祭祖活动。
闫富传及宗亲代表邓淦田分别致辞。闫富传在致辞中向各位宗亲代表介绍了邓州作为世界邓姓的发源地,在开展邓姓文化研究与宣传、接待海内外邓氏宗亲回邓州探亲谒祖等方面所做的有关工作。他指出,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邓姓文化工作,积极挖掘、保护、利用邓姓根亲文化资源,培育打造独具特色的“邓姓根亲文化”品牌。近年来,通过开展广泛的邓姓文化交流研讨活动,有效地宣传了邓姓文化、扩大了邓姓文化影响力,同时也宣传了邓州、提高了邓州的知名度,增强了故里邓州与海内外邓氏宗亲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他还就即将开工建设的邓国春秋园项目,向宗亲代表作了说明。闫富传对雁田宗亲们多次组团或派员回邓州参加邓姓文化交流联谊活动、慷慨捐助支持邓国春秋园的建设和《邓姓文化》杂志的出版发行、支持故里邓州发展和建设的善举表示感谢。同时呼吁,在邓国春秋园即将开工建设之际,期待并欢迎包括雁田宗亲在内的所有宗亲们,多为邓国春秋园的建设建言献策、增砖添瓦,力争使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后人的惠民工程早日建设成功。
邓淦田在致辞中说,雁田的12位宗亲代表怀着对故里邓州的无限思念和对亲人们的无比牵挂,回到了心仪已久的家乡邓州,非常激动和高兴。对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和邓州市文广新局给予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表示感谢。他说邓州是所有邓姓人的精神家园,不管身在何地,但都时时刻刻在思念着故乡,牵挂着亲人。今天回到家乡,不仅要祭祖联谊,还要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寻找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渠道,力所能及的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为促进故里邓州发展、促进邓族事业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祭祖活动中,闫富传、邓香云和雁田村宗亲代表邓祖欢、邓桂祥向邓氏先祖塑像敬献了花篮。所有参祭者向邓氏先祖塑像恭行三鞠躬礼,并依次敬香。
闫富传、王硕代表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邓州市文广新局向雁田村委及雁田邓氏纪念馆赠送了纪念品。
为支持故里邓州更好地开展邓姓文化工作,雁田邓氏宗亲会慷慨捐款3万余元。
在邓州期间,雁田宗亲一行还到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和花洲书院进行了参观。

湖北省红安县麻城市邓氏宗亲回邓州探亲
● 邓志甲 邓光伟
2012年4月22日,在“天下邓氏第一陵”邓国侯吾离陵园内,鞭炮、礼花声响彻天空,来自湖北省红安县、麻城市的邓氏宗亲代表正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拜邓氏先祖活动。《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邓州市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王硕,《邓姓文化》杂志副主编、局办公室主任刘仲杰及邓州市人大常委、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等参加了祭拜活动。
王硕主持祭拜活动。他对湖北红安县、麻城市的邓氏宗亲们不辞劳苦、驱车千里回邓州祭拜先祖、探亲联谊表示热烈的欢迎。
在祭祖活动中,邓氏宗亲代表、炎黄邓氏宗亲湖北红麻联谊会会长邓佑华,副会长邓运发和王硕、邓香云向邓氏先祖塑像敬献了花篮。所有宗亲代表向邓氏先祖塑像恭行三鞠躬礼,并依次向邓氏先祖敬香。
在祭祖活动开始前,邓香云和邓佑华分别致辞。邓香云在致辞中通报了近年来邓州开展的一系列邓姓文化交流研讨活动,指出邓州先后成功举行邓姓文化座谈交流及邓氏先祖塑像揭幕活动,出版了《邓姓文化》杂志,创办了“邓姓之源网”站,这些对宣传邓姓文化、扩大邓姓文化的影响力,对提高邓州的知名度,增强故里邓州与海内外邓氏宗亲的凝聚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邓国春秋园建设项目,在邓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海内外邓氏宗亲的关心下,今年将全面开工建设。邓香云指出湖北宗亲一向热心并支持邓国春秋园的建设,以邓世鸿为代表的湖北联谊会,自2008年至今,就多次表达投资邓国春秋园建设的意愿,与邓州进行过多次的磋商交流。在邓国春秋园即将开工建设之际,期待并欢迎湖北的宗亲们与邓州一道,多为邓国春秋园的建设建言献策、增砖添瓦,使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后人的惠民工程早日建设成功。同时欢迎海内外邓氏宗亲常回故里邓州,探亲联谊、观光旅游、投资置业,共同为建设故里更加美好的明天做贡献。
邓佑华在致辞中感谢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和邓州市文广新局给予宗亲祭祖活动的周到安排。表示不管邓氏后人现在身在何地,邓州永远是天下所有邓姓人共有的精神家园,永远是邓姓人心目中的圣地。今天回到这里,在祭拜先祖、联谊乡情的同时,期待着加强同家乡的联系,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寻找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渠道,愿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他呼吁各地的宗亲们能经常回邓州,探亲谒祖、共谋发展,共同努力,力争早日将邓国春秋园建设好,继续把《邓姓文化》杂志办好,把邓氏家族的所有事情办好,共同为促进故里邓州发展、促进邓族事业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祭祖活动中,麻城市宗亲代表邓正生和红安县宗亲代表邓运双分别向故里邓州赠送了族谱,邓香云、刘仲杰接收族谱。
为支持故里邓州更好地开展邓姓文化活动,红麻联谊会及各位宗亲还纷纷慷慨解囊,捐助善款近万元。
4月21日晚,为欢迎湖北省红安县、麻城市邓氏宗亲的到来,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和邓州市文广新局举行欢迎宴会为各位宗亲接风洗尘。
刘仲杰主持欢迎晚宴。王硕致欢迎辞,对湖北宗亲代表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预祝湖北省红安县、麻城市邓氏宗亲回邓州祭拜先祖活动顺利圆满。宗亲代表邓立原致答谢辞,他对故里乡亲的热情接待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邓州期间,宗亲们还参观了文化景点花洲书院和太尉台,并到有古“邓”字水系的邓州人民公园参观。通过参观,各位宗亲对故里邓州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深深为故里邓州的厚重文化所折服,进一步激发了各位宗亲的爱乡情怀。

江西省吉水县邓华邓宁波宗亲回邓州祭拜先祖
● 邓志甲 邓文俊
2012年4月15日,江西省吉水县邓华、邓宁波宗亲驱车千里回到邓姓故里邓州祭拜先祖。
在邓州市人大常委、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的陪同下,邓华、邓宁波来到邓国侯吾离陵园,在邓氏先祖塑像前,焚纸燃香,恭行鞠躬礼,祭拜邓氏先祖。
邓华、邓宁波讲,他们祖籍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双村镇桐木村邓家村,听先辈讲邓姓的发源地在邓州,早就有回邓州祭拜先祖的愿望,今天终于得以与先祖塑像零距离接触,很高兴也很激动。看到邓州市整洁的市容和一望无际的麦田,由衷地赞叹道,邓州是个宜居的好地方,深深为三千年前老祖宗睿智地选择在这里繁衍生息而自豪。
邓香云向邓华、邓宁波介绍了邓州近年来在开展邓姓文化研究宣传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并介绍了即将开工建设的邓国春秋园的有关情况。邓华、邓宁波还回忆了2010年1月在深圳参加《邓姓文化》杂志首发式暨炎黄邓氏宗亲联谊邓姓文化交流恳谈会的情景,同时介绍了江西吉水邓姓的分布和开展宗亲联谊活动的有关情况。表示虽然他们现在深圳发展业务,但仍时刻关心故里邓州和家乡吉水开展的所有宗亲交流活动,愿力所能及地参加一些活动,为邓姓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应有的贡献。
邓华、邓宁波还邀请故里邓州的宗亲们到江西联谊交流。邓香云愉快地接受邀请并表示感谢,同时请二位宗亲转达对吉水宗亲的问候,欢迎各位宗亲回邓州探亲谒祖、交流联谊。

始兴县邓氏宗亲回邓州祭拜先祖
● 邓志甲 邓向航
2012年5月10日,广东省始兴县邓氏宗亲邓红平、邓福胜、邓思应、邓汉平、邓国柱、邓良贵、邓国冠、邓华竹、邓文强一行9人在邓红平宗亲的带领下,不辞辛劳、驱车千里回到邓姓故里邓州祭拜邓氏先祖。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与各位宗亲亲切相见。
邓红平宗亲一行首先来到邓州市城区东南部的邓国侯吾离陵园,参拜矗立于此的曼公、吾离、邓禹邓氏先祖塑像。之后来到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办公室,与邓香云等亲切相见并交流邓姓文化。邓香云对各位宗亲的到来表示欢迎,向各位宗亲赠阅了第8、9期《邓姓文化》杂志,并向宗亲们介绍了邓州开展邓姓文化交流研讨活动、接待海内外邓氏宗亲回邓州祭拜先祖及即将开工建设邓国春秋园的有关情况。邓红平等宗亲介绍了始兴县邓氏宗亲编修族谱及广泛与周边县市, 宗亲开展文化交流联谊的有关情况。
邓香云请邓红平等宗亲转达故里乡亲对始兴县宗亲们的问候,并邀请始兴的宗亲们常回邓州,邓红平等宗亲愉快的接受邀请,同时亦邀请故里的乡亲们到始兴去做客。
邓红平宗亲一行在邓香云陪同下还到位于邓州市古城广场处的太尉台和有邓州市地标性建筑福胜寺塔参观。

温州邓昭宗一行回邓州祭祖考察
● 邓志甲
2012年7月4—5日,炎黄邓氏宗亲浙江温州邓氏源流会秘书长邓昭宗及企业家邓昭渺、邓昭平一行回邓州祭祖考察,并进行探亲联谊。邓姓文化研究会会长、邓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中玲,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闫富传,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广新局党组书记王成冰,副局长宋秀普、董建华,纪委书记杨瑜,工会主席郑红君,邓州市人大常委、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等与各位宗亲亲切相见,并就邓姓文化进行广泛的交流。
在会见时,殷中玲热烈欢迎各位宗亲冒酷暑前来邓州祭祖联谊、交流文化、考察邓州的工商企业投资情况,对各位宗亲关心故里邓州发展建设的赤诚情怀表示感谢,预祝各位宗亲邓州之行圆满成功。
闫富传等向各位宗亲介绍了邓州近段开展邓姓文化交流联谊及邓州市招商引资政策等有关情况。大家还愉快地回忆了过去开展邓姓文化活动相聚的点点滴滴。
邓昭宗等宗亲对殷中玲、闫富传等故里领导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说,自2009年以来,他先后在邓州、深圳、武汉等地举办的邓姓文化交流联谊活动上与邓州的领导和乡亲们相见,对故里邓州领导重视邓姓文化、举办各种类型的邓姓文化交流联谊活动,为海内外邓氏宗亲提供交流联谊的平台等做法表示由衷的感谢,尤其是邓州决策建设邓国春秋园的举措更是让海内外的宗亲们感到鼓舞和振奋。他们此次来邓州就是要祭拜先祖,看望故里乡亲,并通过参观考察,亲身感受邓州的投资环境、了解邓州的乡情、市情,选择适合投资的项目并动员有投资能力的邓姓企业家来邓州投资,为邓州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以表达用实际行动支持邓州发展的美好愿望。
邓昭宗一行来到吾离陵园,对曼公、吾离、邓禹三位邓氏先祖进行了拜祭。在闫富传、邓香云等陪同下,邓昭宗一行分别到邓国春秋园项目所在地、邓州市产业聚集区、邓州市古城商业步行街、万德隆超市及相关的房地产开发楼盘等处进行考察,并对邓州的市容市貌进行了参观。之后,邓昭宗一行到邓州市城乡规划局对邓州市的城市规划情况进行了了解。邓昭宗一行通过参观考察,对邓州的整体形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邓昭宗、邓昭渺、邓昭平三位宗亲表示,他们回到故里邓州,拜祭了先祖,联谊了宗亲,表达了敬祖思亲之惰。通过参观考察对老家邓州有了初步的了解,认为邓州交通便利,发展潜力极大。他们回去后,将会认真研究邓州提供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有关招商引资对象,对邓州产业聚集区的招商引资环境进行分析,并结合他们自身实力及所掌握的有关投资项目,动员、带领更多的企业家到邓州考察,以期引进一些适合企业发展的、符合邓州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到邓州来投资兴业。
邓昭宗一行还到邓州著名的文化景点花洲书院进行参观。

广西桂南邓氏宗亲联谊会关于出版
《中华邓族源流史汇》的来函
尊敬的故里邓州领导、各位宗亲:你们好!
多年来您们在“邓州文化”这块瑰宝上辛勤开发,琢磨抛光为探索弘扬“邓姓文化”创开先河,为邓族子孙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敬祖爱族,爱国爱家,承先启后,维系桑梓行动中亦给子孙后代做出了杰出榜样,为使天下邓姓认识、了解、向往、维系世界邓姓之源邓州(邓国),做了大量工作。“邓姓之源”明天定会更辉煌。
芸芸苍生历数千载而盛,泱泱氏族经百数代而益增。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都有追根溯源,撰修家族谱之兴,久之逐渐成为家族之史。但是,自有姓氏以来历经三千多年与数朝数代,失散的家谱而无法寻根而独成一系,亦有将零碎史料加入其中,亦有张冠李戴错认了祖宗等等现象,但修谱者其心己善,难能可贵!
为进一步挖掘探索邓姓文化,“炎黄邓氏宗亲广西桂南联谊会文史部”致力编撰《中华邓族源流史汇》史书。邓姓分布广阔,派系繁多,源流复杂,为此我联谊会文史部编委会经周密部署,多年来考察了河南南阳邓州,福建的泉州、龙岩,广东梅州、丰顺、揭西、河源、龙川、惠州、连州、连山、阳山、东莞大平、南海、罗定,廉江,广西北海合浦、贺州等地,开拓与湖南、江西等多方位的信息交流,多渠道收集有关邓族史料与谱谍,精心疏理,汇集一部由中华民族上古时期起源、演变与进化到三千年前商朝青铜文化所产生的姓氏文化中拓展我邓姓邓国(邓州)起源的文化史书与清晰的百姓南迁北移概况从而现示出邓氏族人携载中原文化南迁湖广、粤、桂、港、台等世系源流,尤其是禹、谦、训、访世系主流与由中原徙福建泉州、汀州入梅州、徙江西入广东南雄珠玑巷、徙湖南小桂阳入广东连州三大入口的世系主源流,内容篇幅约两千多页,其中世系网络图一千多幅(从少典氏、炎、黄帝、邓曼公至公元2011年曼127世止),条理分明,脉络贯通清析顺畅,对族人南迁北移的年代、时间、地点深加考究以避免与纠正同名串位等现象。为邓氏宗亲了解“姓氏文化”、“邓姓文化”、“中华文化”提供广阔交流平台。为寻根溯源提供较翔实与完整的考史资料。打破千百年来只以世系源流为主体的格局,使之成为一部可读性较强丛书。
心有余而力不足,我编辑部资历浅薄,水平有限,粗糙不隶之处有望广大宗亲斧正缮新。
《汇卷》将于今年8月付梓印刷出版。
广西桂南邓氏宗亲联谊会  经善、品贵
                2012年6月16日

更 正
本刊2012年3月出版的第1期(总第9期)文苑天地栏目所登文章《祭邓其伟文》一文,因编者工作大意,误将作者邓乾树署名为邓健华,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致歉。
本刊编辑部

邓泽清致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一封信
《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
本人是通过天津市邓云馥宗亲了解到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的。寄来的九期《邓姓文化》杂志我一一拜读,使我对我们邓姓文化了解了很多,知道了邓州是邓姓的发源地,增添了邓姓历史知识,增强了弘扬邓姓文化的信心,心里十分高兴。感谢邓州市委、市政府对邓姓文化做出的努力和支持。投资建设“邓国春秋园 ”使曼公后裔有了先祖园,进一步弘扬了邓姓文化。本人愿捐人民币200元,以表谢意。
本人是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乡邓庄村人,该村坐落在衡水市正东6.5公里处,现有人口400余人,在北京及外地长期居住工作人员不下百余人,村名是以邓姓命名的。邓庄村邓姓祖宗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何时为何在此居住,我们的老祖宗是哪里等等。清朝年间,曾多次到多地走访了解到,静海辽尔湾左庙寺废墟,先祖们到庙寺进香,很多老坟云云。现又在天津邓云馥等很多专家的帮助下,进行了几年的走访调查,得出的结果是:衡水邓姓先祖是静海邓家庄村。在洪武年间,邓姓先祖奉皇命,在此驻守朱家河,因此处为朱家河的拐弯处,故名邓家湾,先祖为保护大运河分流,太行山洪水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后清初,有一位先祖从静海来改名邓家庄村,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每年的上坟祭祖,我向他们宣传邓姓文化都很高兴,都表示择机去邓州寻根祭祖。
现留有, 一墓碑,碑文是“清故武举人邓公讳xx生于明万历庚寅年故于清康熙辛亥年。”
邓庆泽 
2012年5月29日

读《邓姓文化》杂志 情系邓州故里
——致《邓姓文化》杂志编委
尊敬的《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领导和香云宗亲:你们好!
不久前,我与邓喆叔侄二人到曲靖寻根问祖,偶然从市工行邓道斌宗亲处获得两本《邓姓文化》杂志期刊(2011年3、4期),如获至宝。拜读后有感而冒昧致信编辑部索求以前各期刊物珍藏,不知能否如愿?望邓州故里的宗亲理解。
《邓姓文化》杂志不仅为邓姓同仁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诸多信息,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份文化盛宴,真诚希望《邓姓文化》杂志与时俱进,从栏目内容设置到版面设计多多借鉴各方期刊优点,从而在将来越办越好,办成一份囊括古今、雅俗共赏的令人更加喜爱的大型文化期刊。
初读《邓姓文化》杂志便感到欣喜,愿这份欣喜情怀与日俱增、与刊物共始终。
作为邓姓人,我热爱云南的家乡,亦心向往邓州故里。或许将来的一天能与邓州相遇,亲临邓州,感受邓州故里的宗亲情怀。
作为邓姓人,作为《邓姓文化》杂志和研究邓姓文化的一名热爱者,如若能够为《邓姓文化》杂志尽一点绵薄之力,亦感幸甚!
                          邓真江  
                    2012年5月于富源
(邓真江系云南省富源县第一中学教师 云南省作协会员)

邓占恒在中国·香港邓国春秋园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1年11月1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宗亲、女士们、先生们:
我是陕西邓占恒。今天有幸来到香港,与来自海内外的宗亲们讨论邓国春秋园建设工作,我感到非常高兴。我谨代表陕西邓氏宗亲向参与活动组织的邓州市各级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邓国春秋园研讨会的召开提供帮助的香港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会的各位宗亲表示亲切的问候!
天下邓姓源邓州,邓州是我们邓氏宗亲共有的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是我们祖先的祖居地,有我们血脉相连的宗亲,更有十九世先祖吾离的陵寝和安放于邓国春秋园的三尊先祖塑像。我们今天相聚在这里,关注邓国春秋园建设,就是要告慰先祖,永不忘本,承继美德,励志共进。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邓氏先祖吾离陵寝的保护建设,要将吾离陵园建设成为我们寻根问祖、祭拜先祖的圣地,这对凝聚邓族人心、弘扬邓姓文化、增进族人情谊、促进故里发展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和所有的宗亲一样表示坚决支持,愿为建成邓国春秋园贡献绵薄之力。
追溯历史,邓氏先祖功绩卓著,在两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放眼四海,邓氏后裔繁衍生息于世界各地,人才辈出,事业有成。在古邓国先祖开创伟业的土地上,邓国春秋园建设不能耽搁了,要加快建设步伐!这一切,离不开广大邓氏宗亲的关注、关心与支持,是我们各位宗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共同的义务!我们身居四方的邓氏宗亲要充分发挥邓氏宗族的群体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建言,广为谋划,为邓国春秋园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逢盛世,建陵园,缅怀先祖,建千秋伟业;树品牌,促发展,情系邓州,聚四海财源。邓州市委、市政府重视、关注、情系邓国春秋园保护建设,为邓族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活力,普天下的邓氏宗亲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邓国春秋园,这座千年古陵如一座神圣殿堂,将在海内外的邓氏宗亲心中树起永恒的丰碑。
一砖一瓦一颗心,一草一木一片情。邓州是我们的家,是家就需要保护和建设;邓国春秋园是我们邓氏的根魂所在,我们更应倾心呵护,为此,我再次呼吁,让我们所有的宗亲都拿出真诚、献上爱心,踊跃认捐认建,为早日建成邓国春秋园贡献才智。
愿邓国春秋园建设早日动工建设!
祝福各位宗亲、各位嘉宾,身体康健、合家幸福、事业发达!
谢谢大家!
(邓占恒系陕西省横山县响水堡邓氏家族协调会副主任)

福建邓大琦宗亲来信
尊敬的香云宗亲:
我是在5月10日收到《邓姓文化》2012年1期,同时收到晴文宗长的来信,我真高兴和幸运!满怀喜悦之情回到瑞金。13日,召开了必义嗣孙理事会扩大会议。会上,我介绍了你们来厦门的情况,介绍了《邓姓文化》总第6、8、9期中有关文章的内容,观看了你赠的光碟,向大家展示了汉学泰斗——邓子基宗长的肖像和简介,宣读了你发来的短信,并共品佳酿“邓酒”,宗亲们深受鼓舞,一致决定要向邓州市捐献族谱,积极参与兴修族谱,组团到邓州拜谒先祖,大力宣传兴建邓国春秋园的重大意义,踊跃投入捐款,为邓姓事业增光添彩做出新的贡献!我想着重谈三件事:
一、请你寄我6本《邓姓文化》杂志。3本寄给邓光荣宗亲,由他分给邓正堂、邓明任宗亲。已由他们三位牵头组成南岗邓氏宗亲会。其余3本,望你能寄到厦门来由我亲收。我欲以《邓姓文化》杂志联系宗亲,力争在厦门市找到更多的各方宗亲,凝聚亲情。
二、组团到邓州拜谒先祖,通过我几天的联系,瑞金市两支邓氏,即我南冈邓氏和乌溪邓氏。负责人已初步达成共识。计划以红都瑞金邓姓宗亲拜谒先祖团的名义,于今年秋季到邓州拜祖,人员15——20人左右。
三、建议尽快编辑出版一部邓氏文化及历史方面的综合性图书,建议书名为《邓氏——黄帝的子孙》一书,将邓氏历史、邓姓文化、及邓氏先贤等录入,以期发挥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励志后人的作用。
总之,此建议是我个人的粗浅想法,是否,请指正。
恭祝:玉体安康,事业辉煌,家庭幸福!
大琦上
   2012、5、16

广东始兴县邓国冠来信
尊敬的香云宗亲:
您好!我们公叔兄弟九人到故乡邓州,得到联谊会的热情招待,万分感谢!
邓公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全国形势大好,国富民昌。因此我们宗亲才有机会回到离开二千多年的故乡邓州,看见了美好的故乡和吾离陵园。您们组织成立了“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就是给海内外的邓氏宗亲建立了一个“宗亲大家庭”。世界各地宗亲回来能得到大家庭的温暖照顾。您们千辛万苦把这个大家庭办得有声有色,我们外迁的宗亲非常感动和万分的祝贺。我们将尽自己的能力,加强与你们的协作,把我们邓氏的事办得更好更完美。
我们邓州之行感受很大,作了首拙诗《邓州行》寄给您,请多多指教!
我们有机会还要再回故乡邓州,请故里的宗亲们有机会也来始兴作客,(我们始兴有一万四千多宗亲)。纸短情长,就此搁笔。

邓州行
四月十九大吉昌,千里迢迢上南阳,
寻根访祖去邓州,千年回来看故乡。 
长辈良贵与汉平,邓州访祖领行程,
华祝国冠和国柱,红平文强共七人。 
当日深夜到南阳,福盛思应接待忙,
热情厚道家公叔,九人邓州访会长。 
邓州联谊会宗亲,热情接待宗谊深,
宗长香云讲族史,邓族和谐共联谊。 
圣地邓州和南阳,藏龙卧虎好地方,
是我邓族发源地,播种世界永发祥。 
先祖吾离葬邓州,龙真穴的雄赳赳,
坐北向南生旺向,丁财贵气一齐收。

吾离陵园景色辉,陵前塑像显神威,
众位宗亲敬香烛,祖暖裔孙福无边。 
华夏邓氏美名扬,世代为国挑大梁,
千万裔孙创奇迹,爱我中华永忠良。

邓柱廷先生率领英国伦敦华埠商会赴
安徽六安市考察投资环境
2012年5月21日,由英国伦敦华埠商会会长邓柱廷先生率领的英国伦敦华埠商会考察团一行5人在安徽省侨办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敏生的陪同下赴六安市考察投资环境。六安市委、政府领导会见并宴请了邓柱廷先生一行。
邓柱廷是英国侨界知名领袖,1975年由香港赴英国,旅居英国37年,并担任英国伦敦华埠商会会长,中国城大酒楼集团主席,因长期为中国发展建言献策,已列席全国政协会议多年,并因热心行善及为中英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11年2月荣获英国王室颁发的皇家官佐勋章(OBE)。国务院侨办李海峰主任特发题词致贺:“中英友好使者,服务华埠楷模”。
邓柱廷积极为伦敦华埠争取权益,热心侨界公益活动,长期致力改善伦敦唐人街面貌,团结侨界,令伦敦华埠成为国际旅游点,并多次在伦敦华埠举办中国慈善和救灾捐款活动。同时,经常参与伦敦每年的春节活动,已成为亚洲以外最大规模的春节活动,广泛地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影响广泛深远,由该商会主办的中国新年活动已在伦敦成为一项重要盛事活动。
由邓柱廷先生等知名侨领参与的英国伦敦华埠商会成立于1978年8月。该商会以发展华人福利,联络、团结区内华人商户,发挥互爱相助精神为宗旨,努力提高华埠声誉,改善区内生活水平,大力推进西敏市市政府重建华埠行动计划的形成与实施,积极参与同各方的合作,在英国及欧洲侨界影响深远。
邓柱廷一行考察了六安市的市情、投资环境等,了解了该市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招商政策,希望通过此行让英国更多的客商来六安考察、投资。
作为事业有成的邓姓名人,邓柱廷对邓姓故里邓州和邓氏族人更怀有深情厚谊。早在2010年元月,时任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带领赴英国考察团,在伦敦受到了邓先生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双方就邓姓文化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为增加邓先生对祖国大陆开展相关邓姓文化交流和邓氏宗亲联谊活动等情况的了解,《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按时给邓先生寄去了每一期《邓姓文化》杂志,并通过手机短信或发邮件等方式向邓先生送去故里邓州乡亲的祝福。
正是有了众多像邓先生一样常怀拳拳赤诚情怀,热爱祖国的山河,维护祖国的尊严,关心祖国的命运,忠实传播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广大爱国侨领、华侨大力支持和关心,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国际影响力得以逐步提高。
(邓向阳编辑)

斗湖邓家宗亲会成功举办
客家歌客家山歌演唱会拿督邓国威致辞
● 唐丽芬
提倡文化艺术的工作向来都是吃力不讨好的,斗湖过去都没有人敢尝试举办客家山歌演唱会,邓家公会成为第一艘破冰船,勇气可嘉。看到今晚座无虚席的盛大场面,实在令人喜出望外,也让我感觉到大家对客家山歌的期待。希望邓家公会今天踏出的一小步,能带起客家山歌的热潮,成为本地客家山歌发展的一大步。
拿督邓国威今晚为斗湖邓家宗亲会主办的“客家歌暨客家山歌演唱会”致辞时,如是指出。
也是主礼喜宾的他说:时下正当各团体都热衷于主办广受欢迎的卡啦OK歌唱比赛时,身为邓家公会的一份子,我非常高兴能够看到邓家公会勇于举办客家山歌演唱会,为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尽一份力。
他指出,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精髓之一,但对我们这些远在南洋的客家儿女,却几乎已成绝响,年轻的一辈,相信很多都没有听过“山歌”。
他说,邓家公会此次通过举办客家山歌演唱会,将让我们年轻的一辈有机会听听客家山歌到底是怎么样唱的,也让老一辈的同乡能重温浓浓乡情的山歌。对提倡及发扬客家文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有人问他,邓家公会主办客家山歌演唱会适当吗?他说:我认为,客家山歌是我们中华文化艺术的一部分,由谁来提倡都是好事,更何况,斗湖邓家公会目前的会员大部分是客家人。
拿督继而指出,“客家话”其实已成为斗湖甚至整个沙巴华裔同胞的共同语言,几乎所有本州岛的华裔同胞,不管是潮州人、福建人、海南人或四邑人,都能说得一口流利的客家话,大家见面都习惯以客语交谈。记得在1973年之前,斗湖飞机场的广播不是用华语或广东话来播报,而是使用客家话,可见客家话在本州岛的普及程度。
他称,近二、三十年来,在华团大力提倡及学校强制使用华语之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用华语来交谈,年轻的一辈,许多甚至连本身的母语或方言都不会讲了。我们提倡使用华语,但我们也不能忘了本身的母语,这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根、是民族的灵魂,我们必须学习及把它传承下去。
他希望类似今晚的演唱会能够继续办下去,甚至将来可以扩展到主办福建、潮州、海南等各籍贯的文化艺术表演,让我们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能够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芒。
他最后说,今晚我们不但能欣赏到传统的客家山歌,主办当局也盛情邀请到我国著名的“客家歌天王”张少林先生为我们献唱现代的客家歌,希望大家尽情的欣赏。

《邓姓文化》杂志理事单位
★ 中港皮业集团公司 董事长 邓州市荣誉市民 邓祐才
★ 美国三藩市邓高密总公所 主席邓朱翠霞
★ 香港邓氏宗亲会 理事长邓贵有
★ 台湾邓氏宗亲总会 理事长邓芳男
★ 澳门南洋建置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邓穗生
★ 泰国邓氏宗亲总会 理事长邓繁荣
★ 加拿大邓高密公所 会长邓衍锌
★ 英国伦敦华埠商会 会长主席邓柱廷
★ 马来西亚沙巴州邓氏宗亲会 会长邓福恩
★ 马来西亚沙巴州斗湖邓家宗亲会 会长邓国威
★ 马来西亚砂拉越邓氏公会 会长邓民权
★ 新加坡邓氏宗亲总会 会长邓廷初
★ 深圳市汇清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国颂
★ 深圳市奇辉电气有限公司 总经理邓永辉
★ 湖北武汉市梦天湖娱乐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散心
★ 北京新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总经理 邓祖科
★ 四川兴事发集团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邓德万
★ 深圳坳下有限公司 董, 事长邓品汉
★ 深圳樟树布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奕军
★ 广东东莞凤岗雁田 党总支书记邓泽荣
★ 广东江门篁边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伟文
★ 海南万和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邓子坚
★ 广西北海包家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允炬
★ 广东粤台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惠强
★ 河南新乡诚城集团 董事长邓志军
★ 四川绮香纱丝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东
★ 辽宁营口市和祥钢琴厂 总经理邓林森
★ 深圳市胜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总经理邓景清
★ 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 会长邓腾
★ 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湖北分会 会长邓世鸿
★ 广东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 会长理事长 邓衔富
★ 广东梅州邓氏宗亲会 会长邓富粦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河源联谊会 会长邓东方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紫金联谊会 会长邓质生
★ 河南省新乡市邓氏宗亲会 会长邓玉温
★ 炎黄邓氏宗亲浙江温州邓氏源流研究会 会长 邓招算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北海合浦联谊会 会长邓敦伟
★ 炎黄邓氏宗亲云南江川县联谊会 理事长邓仕权
★ 炎黄邓氏宗亲安徽金寨县联谊会 会长邓峰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平南联谊会 会长邓沛忠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容县联谊会 会长邓有炎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玉林联谊会 会长邓兆华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桂南联谊会 会长邓经善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贵港联谊会  会长邓天华
★ 炎黄邓氏宗亲江西石城联谊会 会长邓扬广
★ 炎黄邓氏宗亲江西铜鼓县联谊会 会长邓居维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雷州联谊会 会长邓宗凯
★ 海南邓氏宗亲联谊会 会长邓新平
★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 会长邓铭东
★ 广东南海邓氏越南公后裔联谊会 会长邓洪熙
★ 天津静海邓氏宗亲会 会长邓中立
★ 四川小平故里广安邓氏宗亲联谊会 会长邓志平
★ 炎黄邓氏宗亲红麻联谊会  会长邓佑华
★ 乌蒙山区邓氏宗亲联谊会 会长邓广周
★ 广西南宁邓氏裔族联谊会 会长邓洁冰
★ 广西桂平邓氏宗亲联谊会 会长邓浣庆
★ 广西藤县邓氏宗亲联谊会  会长邓辉全
★ 四川宣汉邓氏宗亲联谊会 会长邓志平
★ 炎黄邓氏宗亲四川邻水联谊会 会长邓光全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大埔联谊会 会长邓延寿
★ 炎黄邓氏宗亲江西南康市联谊会 会长邓性安
★ 广东云浮邓氏宗亲会 会长邓碧贤
★ 四川邻水石永镇邓氏宗亲联谊会 会长邓泽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