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邓姓之源网-邓州市邓姓文化研究会主办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邓姓故里 > 邓姓文化杂志 >

《邓姓文化》2015年1期 总第19期

发布时间:2021-09-03 11:49:55 人气: 来源:未知

《邓姓文化》20151 总第19
 
 



·卷首语
  春之歌
春回大地,姹紫嫣红。《邓姓文化》迎来了回暖复苏的春天。
穰原邓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邓州,这块邓姓人的热土正以昂扬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雄厚的实力,如同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充满了无限希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通水,一泓碧水直达京津,甘甜惠及千家万户。默默奉献与稳步向前的邓州,也将跟随历史的车轮,一起绘写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的宏伟蓝图。
2010年,第一期《邓姓文化》创刊号带着一股春的气息悄然诞生。五年的时光呵,也许弹指一挥间,但《邓姓文化》所走过的历程远远不是近两千个日夜所能涵盖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能够清楚地记得挑灯夜战的每一个夜晚,记得编辑整理过的每一篇稿件,更记得将那一本本满是墨香的《邓姓文化》捧在手里时的无比喜悦,每一本,每一页,每句话甚至每个字,都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回忆。她凝聚着太多的艰辛和困苦,承载着更多的希望和期待,回望过去,风光无限,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如果说《邓姓文化》这块小小的平台,是我们邓姓人共同的一块精神家园,那么,各级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和广大邓姓人的积极参与就是汨汨清泉,以润泽无声的姿态,通达每一个角落,不断灌溉丰饶这片良田,孕育着丰硕的花朵。
今天,踏着2015年春天轻盈的脚步,《邓姓文化》杂志,携裹着春的气息,又一次站在新的制高点上,在风和日丽中,挥臂展开一幅未来的发展宏图。热爱邓姓文化的编辑者们开拓思路,视野更宽,角度更阔,栏目形式也更多样,使《邓姓文化》更具有时代气息,让她与所有邓姓人更贴心,更贴近。
高山奏华章,江河起和声。让我们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带着春风春雨春雷春潮上路,在春天的歌声里再出发。
·时事报道
2015年4月24日,邓州市委书记史焕立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听取讨论邓国春秋园项目规划设计汇报。邓州市市长罗岩涛,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中玲,政协主席杨振云,副市长贺迎,宣传部部长陈达等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讨论了邓国春秋园规划汇报,相关设计单位结合项目背景、规划范围、实施愿景等方面对规划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与会领导认真听取介绍,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并形成了一致意见。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史焕立指出,邓国春秋园是展示邓国、邓姓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休闲需求的重要功能展馆。目前有关项目正在进行施工,下一步的规划更要强化内容、深化方案,将有关邓国、邓姓的文化充分挖掘展示出来,要讲究规划的科学性、统一性、协调性。既要纵向考虑,又要横向比较,既要有地理位置的分析,又要有空间布局的考虑,既要着眼实际情况,又要谋划长远发展,规划一定要以方便人民群众参观交流,简约大气为原则,更加注重内容布置,使规划更务实,布局更科学。
邓国春秋园自2013年4月开工以来,得到了邓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入市政府的六大项目建设工程之一。在邓国春秋园大殿建设期间,市委书记史焕立,市长罗岩涛,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中玲,政协主席杨振云等四大家领导多次亲临建设工地,现场指导,听取有关部门的建设进度和工作汇报,详细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建设进程。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海内外邓氏宗亲的关心支持下,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邓国春秋园大殿于2014年10月全部竣工,后续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二期工程也已紧锣密鼓的开工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气势宏伟的邓国春秋园会屹立于世人面前。
邓姓文化代表团出席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2015年年会
● 王春玲
2015年1月3日,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2015年年会在深圳市奥林宾馆举行,来自河南邓州、香港、海南、湖南等地及深圳本地的嘉宾、宗亲代表300余人参加会议。由邓姓文化研究会会长、邓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中玲,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州市政府副市长王彩霞,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张振邦,邓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等组成邓姓文化代表团一行6人出席会议。
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成立于2010年1月3日,此后每年的1月3日都举行年会,对当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来年的工作进行部署。全国人大代表、深圳联谊会名誉会长邓振龙致欢迎辞;会长邓腾作年度工作报告;名誉会长邓诗新及其他副会长就财务收支等分别作报告;会议还有增补理事会成员、举行摸奖、文艺演出等一些其他议程。
殷中玲、王彩霞分别在年会及欢迎晚宴上致辞。殷中玲在年会的致辞中回顾了自2010年以来,邓姓故里邓州与深圳联谊会开展邓姓文化交流联谊的历程;通报了2014年度邓州顺利完成邓国春秋园主大殿建设等有关邓姓文化的工作情况;希望广大邓氏宗亲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克服困难,把邓姓文化工作做好,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
王彩霞在欢迎晚宴的致辞中说,邓姓文化不仅是中华传统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条融合亲情的文化纽带,把世界各地的邓氏宗亲们联谊在一起,它牵系的不单单是宗亲之间的亲情,更有共同弘扬邓姓文化的责任。大家相聚在一起参加深圳联谊会年会,通过交流联谊,共同探索做好邓姓文化工作的新举措,为进一步促进邓族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王彩霞还向宗亲们通报了邓国春秋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进展情况。
在出席深圳联谊会年会期间,殷中玲、王彩霞、张振邦、邓香云还与参加会议的各地宗亲代表进行亲切的相见和交流。在与香港邓氏宗亲会永远名誉会长、91岁高龄的邓伟章宗亲相见时,殷中玲等对邓先生不久前为邓国春秋园建设所做的捐款举动表示由衷的感谢和钦佩,衷心祝愿伟章老人身体健康。殷中玲还与香港邓氏宗亲会永远名誉会长邓恩酬、监事长邓庆球、副理事长邓达才、邓沃发、秘书长邓川云等进行了亲切交流,邀请香港的宗亲们在适当之时回邓州谒祖联谊。在与海南联谊会邓子坚会长相见时,大家就今后开展文化交流合作交换了意见;在与湖南宗亲邓均良、邓荣棣等相见时,回顾了不久前在邓州相见时的情景,一致表示今后要加强合作,促进双方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在会议期间,殷中玲等还与深圳联谊会的各位会长、副会长及其他各地宗亲交流了邓国春秋园的布展工作,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不仅要做到邓国春秋园的所有建筑美轮美奂,而且要布展上档次,文化内涵要丰富,将邓国春秋园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根亲文化项目。
新年新气象,新春新希望。新年伊始成功召开的深圳联谊会年会,不仅预示着深圳的邓姓文化工作将会有一个美好的开端,也昭示着其他各地的邓姓文化工作将在所有宗亲们的努力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邓姓故里邓州愿进一步加强同海内外邓氏宗亲的联谊,执手相携、砥砺前行,创造邓姓文化工作更加美好的明天。
香港厦村邓氏宗亲回邓州祭拜先祖
● 朱可铮
2015年3月24日-26日,香港厦村邓氏宗亲一行30人在邓方的带领下,风尘仆仆,不远千里,回到邓州,祭拜先祖,探亲联谊。
邓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姓文化研究会会长殷中玲,邓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联主席丁新惟,邓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崔伟伟,邓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邓子峰、邓青玲等邓州宗亲代表和有关工作人员与香港邓氏宗亲联谊交流,其乐融融。
3月25日上午,香港厦村邓氏宗亲一行在吾离陵园举行祭祖仪式。殷中玲在仪式上致辞。她对香港厦村邓氏宗亲一行回故里邓州探亲祭祖表示欢迎和赞赏。她说,近年来,邓州积极挖掘、保护邓姓根亲文化资源,充争利用其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邓姓根亲文化”品牌。先后接待美国、马来西亚、泰国、港澳台等国家地区及祖国各地的邓氏宗亲回邓州寻根问祖,同时开展系列邓姓文化交流研讨活动,宣传邓姓文化、扩大邓姓文化影响力,增强了故里邓州与海外邓氏宗亲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殷中玲表示,邓州与香港的渊源由来已久,香港邓氏宗亲一直高度关注、关心邓姓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希望邓州与香港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共谋发展,共同繁荣。
香港厦村邓氏宗亲代表邓佑明致辞。他说,邓州是全球“邓姓”发源地,是所有邓氏后人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次能回到故里邓州,祭拜先祖,了却了香港厦村邓氏宗亲多年的思乡心愿,同时也期待加强与家乡的联系,加深对家乡的了解,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尽绵薄之力。
仪式上,殷中玲,丁新惟,邓香云与香港宗亲代表邓伙寿、邓家喜、邓锦辉向邓氏先祖塑像敬献花篮。
祭拜邓氏先祖仪式结束后,各位宗亲参观吾离陵并瞻仰邓氏先祖塑像,一起参观一期主大殿主体工程。殷中玲向香港厦村邓氏宗亲介绍了邓国春秋园的建设情况。
在邓期间,香港厦村邓氏宗亲一行还兴致勃勃参观花洲书院,为故里邓州邓姓事业捐助善款,并合影留念。
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第三届第五次会议在汉川隆重举行
● 朱可铮
2015年4月18日,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第三届第五次会议在汉川邓氏书院隆重举行。邓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理事长邓青玲、邓子峰等一行5人参加会议。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会长邓世鸿,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会长邓腾,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副会长邓兴华、邓龙飞等以及来自江西、湖南、四川、山西、广东等地的宗亲会代表300余人参加会议。
邓香云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说,近年来,在湖北联谊会的领导下,先后举行邓遐公府落成典礼,召开第三届中华大族谱国际会议,举行邓氏谱牒研究会等,湖北邓姓文化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为推动全国邓姓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邓州与湖北的渊源很深,湖北的宗亲们一向关心支持故里邓州的发展。我们相信,在湖北邓氏宗亲们的共同努力下,在邓世鸿会长的带领下,湖北的邓姓文化事业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也坚信,湖北宗亲与故里邓州的关系也会进一步密切,交流联谊与合作会更上一层楼。
邓世鸿在会上作了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第三届第五次年会工作报告。在报告中,他对邓姓故里邓州邓香云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完善《邓氏宗谱·湖北卷》和完成《大众华邓氏简史》充满了信心。同时要求炎黄邓氏宗亲胡北联谊会的各个成员单位都要服从总会的工作安排部署,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会议增补了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副会长成员。会上,深圳、湖南、江西、湖北等地的宗亲会代表纷纷发言,对湖北宗亲会领导班子近年来,紧密团结在以邓世鸿会长为核心的领导下取得的成绩和辉煌成就给于充分的肯定,并对湖北宗亲会今后的美好愿景表示衷心的祝愿。
会前,参会宗亲在邓氏书院邓小平广场合影留念,并到邓氏宗庙祭拜始祖曼公及南阳堂上历代先祖。
整个大会,宗亲畅所欲言,其乐融融,一片和谐。
艰苦创业的先锋 敬祖爱宗的楷模
——记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会长邓世鸿
● 邓兆南
邓世鸿宗长,湖北省汉川市人,系五十二世遐公后裔,生于1950年1月,现任武汉市弘鑫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邓世鸿,1976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先后供职于湾潭乡建筑公司,武汉东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过不懈努力,奋力打拼,办公司一路走红,刚满三年,公司以其卓越的品质,良好的信誉,在激烈竞争市场中仍然独枝一秀,站稳脚跟,一路攀升于二级资质企业,并颁发AAA级信誉企业,质量优胜单位,文明单位等荣誉证书。打拼八年,始终坚持“诚信、务实、创新、卓越”的理念,致力于开发“零缺陷”产品,用爱心、诚心、责任心铸就了弘鑫品牌。
世鸿宗长带领着弘鑫团队,在武汉市旧城区改造的节拍中,以质优价廉、公平交易为准则,在武汉市硚口区成功开发了“弘西花园”、“弘鑫商住楼”、“弘鑫花园”、“鑫海花园”、“弘玉花园”、“环玉家园”、“金玉华庭”七大民居工程。
目前,公司汇集了一批高素质、善管理、精业务的管理人才,形成了一支集项目规划、建设施工、图纸设计、工程管理及物业办证、租赁于一体的集团经营模式,资产数亿元人民币的大型企业。
壮大后的弘鑫人,家大、业大、名声大。简而言之,钱多了怎么办,怎么用?然弘鑫人的回答是:巩固扩大再生产,系三农促民生,扶贫助教抓根本,弘扬民族古文化。
弘鑫人家大业大,但他们思路清晰,早在2006年以前,曾多次省出巨资为德丰村办民用自来水工程、农田灭虫防害工程、农田电力排灌工程、村级路面硬化工程、农田排灌沟渠工程、村级小学建房工程、新建六十套民用住房工程,直至德丰步行一条街工程。繁多的项目,巨额的投资,使德丰的村容、村貌、乃至村级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心系“三农”回报社会,世鸿宗长已出重拳,投入巨资大见成效,但他并不为此而停滞不前,他要圆他的民族文化的复兴之梦。他常说:“由于时代苍桑,屡经战乱,致使村寨凋落,门户萧疏,为谋生而背井离乡流落外地,逐渐忘其祖之所在,宗之所归,更不知祖风之纯良、宗亲之兴衰,加之原藏族谱经战乱和文革的洗劫已毁十之八九。为倡我祖风,光我邓门,挖掘研究炎黄邓氏厚重的文化底蕴,弘扬先祖的忠义之范和谐之盛,文明之优,教育之先的精神,将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成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力量。
因此,他抢抓机遇,并于2013年10月21日至24日在湖北省汉川市邓氏书院召开了《第三届世界大族谱国际会议》,并邀请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台湾及中国大陆的修谱专家、学者、教授、谱牒文化传媒及30多个姓氏的代表和工作者,参会160多人。在历时四天的会议期间,世鸿宗长作了论证精辟的《中华文明之谱牒文化》主席报告,阐述中华文明与谱牒的内在联系,谱牒文化对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国家和平统一的独特作用,从而使谱牒文化成为大众文化的一种普及发展理念。通过这次国际性质姓氏文化研讨会的召开,世鸿宗长紧步后尘,并于2014年4月16日至18日在武汉市汉川邓氏书院召开湖北省邓氏宗亲联谊会第三届四次会议,并邀请了十二省市的代表、修谱专家100余人召开邓氏谱牒研讨会,特别是来自安徽、四川、湖南、广西、贵州、江西、天津、云南、湖北等省的代表为修撰邓氏“宗谱”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案,为下一步撰修“宗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世鸿宗长爱岗敬业,建功立业,建树成栋梁,当今已著闻于大江南北,整个华夏的知名企业家,他个人成家了,邓氏族受益了。他尊敬先祖,关爱宗亲,敦本睦族,从2008年起,他投资近亿元在汉川市德丰村征地二百余亩,建邓氏书院;建一世祖曼公祖庙;五十二世祖遐公府;邓氏名人馆;邓氏谱馆,邓小平铜像广场。诸多项目,均于2013年4月份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并于2013年4月28日,在邓遐府召开海内外邓氏宗亲联谊会议,各方代表千余人参会,并为邓氏祖庙,遐公府、邓小平铜像广场举行了盛大隆重的揭幕仪式!
世鸿宗长的出类拨萃,伟大的构想,显赫的业绩,巨额的投资,壮观的设施,无不彰显着世鸿宗长为祖为族,为宗亲的正能量诠释了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在世鸿宗长年逾花甲,仍然操劳奔波,为修湖北省邓氏宗谱真可谓是呕心沥血!有望参修宗谱的应把每一位邓氏先祖及子孙的个人信息全部归入炎黄邓氏网站数据库,以期实现炎黄邓氏在“千支一统、万户归宗”的崇高理想;篇幅之余,让我仅代表安徽省境内数十万邓氏宗亲,衷心祝贺您这位名符其实的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会长合家欢乐,工作顺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者系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会长)
弘扬雄狮文化 “邓狮王”20年痴心坚守
——邓乾元讲述金峰雄狮的故事
● 陈正洪刚
绵阳市涪城区金峰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却荣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桂冠,受到文化部的表彰。这与金峰镇一个名叫邓乾元的六旬老人有关,是他近二十年的痴情坚守,将诞生于本乡镇的雄狮文化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记者近日来到金峰镇,了解邓乾元与他痴迷的雄狮文化。
人如其名 勇争上游
见到邓乾元时,他刚从江油参加舞狮比赛回来。头戴一顶太阳帽,上穿一件白色衬衣,下穿一条蓝色长裤,脚蹬一双布满尘土的皮鞋,不听他讲雄狮文化,还以为他是一个老实巴交、不善言谈的农民。邓乾元热情地拉着记者的手,从金峰镇雄狮文化的起始,到后来的一步步壮大,娓娓道来。
“金峰雄狮的起源可追溯到清光绪年间,当时的李家端公班,就有舞狮的风俗。”邓乾元说,从1997年在绵阳市欢庆香港回归的文艺行进表演活动中,金峰雄狮队以20头北方狮、10套威风锣鼓的盛大亮相以来,便成为涪城乡土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金峰雄狮队已达到拥有南国醒狮40余头、北方狮20余头,大中小鼓100余套,队员130余人的规模。雄狮文化是表演服饰、动作、背景音乐与传统节庆文化的高度融合,他们已创造了“雄狮闹春”、“雄狮拜寿”、“雄狮贺婚”等戏目,演出获得广泛好评。
为扩大雄狮文化的影响力,邓乾元还建立了雄狮文化主题网站。由他自筹资金修建的雄狮文化传习基地也已完成主体部分的施工。两千平米的传习基地,总投资近400万元,设有排练演艺厅、传习教室、办公区、学生住宿区以及食堂等配套设施,能满足一百多人的集中学习。邓乾元已投入180余万元的建设资金。
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很难让人把工程与眼前这位面目黧黑的农民联系在一起。对传习基地建设的质疑声接踵而至——一个舞狮子的农民,干嘛要建什么传习基地?反对声不绝于耳——将家里承包鱼塘的钱和积蓄全部投进去,考虑过家人吗?
面对质疑的声音,邓乾元神情坚毅地说,“我认定要做好的事,一定要把它做得最好。雄狮文化是我们金峰的乡土文化,我们弘扬得好,所以国家文化部才给我们颁发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牌子。我建传习基地,就是想让雄狮文化后继有人,把雄师精神发扬光大。”
道出心里话,邓乾元心潮澎湃。正如他的名字,乾,达于上者;元,居于首者。邓乾元有将金峰雄狮发展为四方皆知的心力,有创建雄狮传习基地的首创意识。
“老人家,虽年过花甲,但还保持着旺盛的精力与斗志,还在为传承弘扬金峰镇雄狮文化四处奔波。”金峰镇党委副书记余建明对邓乾元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人在路上 甘苦自知
“刚开始,我对舞狮也一窍不通。但我有兴趣学习研究,时间长了,就自然入门了。”邓乾元说。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将没有生命力的狮子头、狮子服,舞得栩, 栩如生、出神入化,必须经过一番刻苦的训练。邓乾元告诉记者,狮子头、狮子服仅仅是扮相,舞狮人才是灵魂。别看行头, 轻,腾挪翻滚几分钟,也会累得够呛。
2003年,为提高雄狮表演的魅力,邓乾元带着四个徒弟,自费到广东佛山拜师求艺。来到人地生疏、语言不通的佛山,邓乾元不知该到何处找老师传授技艺。碰巧街上正有舞狮表演,邓乾元鼓足勇气,用一口椒盐普通话与只讲粤语的舞狮者沟通,连比带划,对方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便带他们到附近一家小有名气的武校,见到了教授舞狮技能的老师。老师直接来了一个下马威,说要拜师学艺很简单,只要能舞着狮头,在梅花桩上走两圈就行。在舞狮界有这样的行规:能上梅花桩舞狮的是专业的,否则就是业余的。只有专业的,师傅才有教的兴趣。
好在邓乾元练过两下,在徒弟们的关切目光下,他独自舞着狮头,在梅花桩上走着。动作虽然生硬,好歹没有从梅花桩上跌落下来。武校老师被这位已过知天命之年仍敢闯敢拼的老小伙感动了,爽快地答应收他为徒。七天的学习时间中,邓乾元花了一万多元,这对于一个农民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在邓乾元看来,到佛山学艺,既开了眼界,又增强了技能,这钱花得值。
“为雄狮文化,邓狮王最舍得花钱,执着得很!”在金峰,凡是认识邓乾元的人都这样评价他。
在邓乾元对雄狮文化的痴心坚守下,金峰雄狮一路威风凛凛,从偏远乡镇,走向全省,乃至全国。金峰雄狮队2007年荣获国家体育总局 “龙腾狮跃闹神州”先进单位;2008年荣获北京奥运圣火展示活动广场表演组织奖等奖项。金峰镇成为文化部认定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邓乾元也被认定为绵阳市金峰雄狮非遗传承人。
雄狮文化还要从娃娃抓起。今年暑假,在金峰镇小学乡村少年宫,30余名学生拜邓乾元为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学习舞狮活动。“我现在63岁,身板还十分硬朗,还能再干十年,把这帮喜欢舞狮的少年培养起来。”邓乾元自信地说。
记者手记
邓乾元,这位在偏远乡镇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民,用自己无悔无怨的选择告诉人们:什么是对梦想的坚守。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乡村乡土文化的壮大与振兴,更需要向邓乾元这样的痴心坚守者,专注梦想,全力付出。将乡土文化与现代市场充分融合的路径,或许能让邓乾元在下一个人生的十年,看到雄狮文化更加美好的未来。
·史海回眸
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校名的高校
● 邓先瑞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几乎使中国处于崩溃边缘时,他力挽狂澜,坚持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他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主持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成为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可谓功德无量,名垂千秋。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心,令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尤为感动和难忘。今年正当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我在这里拟记述他热情为大学题写校名、给高校师生员工以巨大鼓舞之举,来表达对他的无限崇敬和深切缅怀之情。
邓小平为中国高校题写校名,主要是在他亲自领导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新期间,尤其是集中于上世纪80年代。下面试对他亲自题写校名的一些高校略加介绍。
1、合肥工业大学。 该校创建于1945年10月。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名。现今的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校,入选“111计划”的高校,中美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参与者之一。也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部与安徽省共建的学校,被誉为汽车领域的“黄埔军校”。具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光荣传统;校训为:“厚德、笃学、崇实、尚新”;校风为:“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发展目标:“国际知名创新型高水平大学”。
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该校创办于1948年7月,历经华北公安干部学校、中央公安干部学校、中央人民公安学院、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等时期;1982年1月恢复中央人民公安学院;198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全日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并由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1982年2月与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公安部直属的普通高等院校。该校创办60多年来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多万合格人才,被誉为“共和国警官的摇篮”。其校训为:“忠诚求实,勤奋创新”;目标定位:“国际一流警察大学”。
3、北京自修大学。 学校成立于1977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民办大学。是由著名教育家刘季平先生(曾任教育部代部长、北京图书馆馆长)、著名教育艺朮家李燕杰先生等创办。1984年,邓小平同志将该校命名为北京自修大学并亲笔题写校名。北京自修大学由北大新北高教育科技集团投资、中国文化书院主办,汇集了中国在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等领域的众多泰斗级大师和著名教授学者,具有浑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思想宝库,这是该校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关心学生现在的成长、将来的发展、未来的成功是该校的办学宗旨,学校为学生提供终身教育与创业服务。该校倡导自强自立、修身报国的自修精神,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有优秀职业素质、有与他人无障碍交流和拥有尽可能多“国际通行证”的现代化人才。办学3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各类人才,业绩显著,桃李满天下。
4、四川大学。该校创办于1896年8月。后历经变迁合并,1931年的国立四川大学成为当时全国最早的13所国立大学之一;1949年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50年代进行院系调整,四川大学定位为文理综合大学,保留和加强文理学科,其余学科全部调出,并直属教育部。1960年,四川大学成为国家首批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85年4月27日,邓小平同志为“四川大学”亲笔题写校名。1994年以来,又先后与成都科技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完成强强合并,组成新的四川大学。学校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是直属教育部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也是首批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计划”、“111计划”的高校。川大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目标定位:“高水平综合研究型大学”。
5、沈阳农业大学。 该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农业教育的始兴时期——1906年清政府设立的省立奉天农业学堂。1929年将1910年创建的奉天省立第一农科高级中学改建为东北大学(农学院);1949年组合升格为沈阳农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后,建成新的沈阳农学院;1985年10月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东部的天柱山南麓,是以辽宁省管理为主、辽宁省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6、华中师范大学。 该校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8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于当年11月20日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的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师范类、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学校。该校在11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校训为:“求实创新,立德树人”;发展定位: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7、河海大学。 该校的前身可追溯到1915年创建于南京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成立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70周年校庆时,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并由邓小平同志于11月20日亲笔题写。校本部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并在常州市新北区、南京市江宁区设有校区。是一所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校;已入选“111计划”、“千人计划”等。还是水利部、教育部和江苏省三方共建学校。校训为:“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发展目标:围绕“水利特色,世界第一”,建成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
8、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北京市团校,1986年3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批准开始正式招生。建院之初(1986年7月9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学院题写院名,对学院发展寄予殷切希望。现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望京地区和朝阳区金盏地区。该院是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市唯一的一所以培养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为主的高等文科院校。校训为:“勤学善思,立德践行”。
9、宁波大学。 是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在该校筹建期间的1985年即应邀亲笔题写了“宁波大学”校名。建校初期,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1996年,原宁波大学与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国际化港口城市——浙江宁波的江北区。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兴大学,是省部共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省属重点大学。具有“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务实创新、与时偕行”的宁大精神;校训为“实事求是、经世致用”。
10、中国政法大学。 学校诞生于1952年,前身是在全国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的法律系、政治系,清华大学的政治系,燕京大学的法律系、政治系和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等合并组建的北京政法学院。“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故撤消;1978年8月5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复办北京政法学院。1983年在中央的直接推动下,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1986年邓小平同志为该校题写了校名。是直属于国家教育部的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入选首批“2011计划”和“111计划”以及“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是中国高层次法律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誉为“共和国政法人才的摇篮”。办学理念:“应国需、促法兴”;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办学目标: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法科强校。
11、中国矿业大学。 学校历史可溯源于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定名为中国矿业学院;又经几度搬迁、易名,直至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年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徐州市,校址分南湖校区和文昌校区。该校是新中国第一所矿业最高学府,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理工类大学,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和“卓越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校训:“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校风:“勤奋、求实、进取、奉献”;校园精神:“好学力行、求实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办学理念:“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目前,学校正朝着“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矿业大学”的目标迈进。
此外,邓小平同志1984年为北京林业大学的前身——“北京林学院”题写了校名;1985年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之一——“中南财经大学”题写了校名;还为1985年底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题写了校名;1988年为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青岛海洋大学”题写了校名;1989年为苏州大学主要前身 ——“东吴大学”题写了校名;1992年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题写了校名等。
最后必须强调指出,邓小平同志日理万机,仍接受请求为诸如上述的我国各类型高校题写校名,自有其缘由和深意。更充分体现了他身体力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关心高教事业发展,彰显了他提出和倡导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因此,业已并必将继续激励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本文写于2014年)
·文化研究
宗亲会漫谈
● 邓忠文
宗亲会是建立在相同姓氏基础上的血缘组织,是源自相同世系的同姓人聚在一起组成的姓氏团体。中国人移居海外的突出特征之一,是社会组织和传统社团的出现和发展。宗亲会和同乡会、商会、同业公会一样,也是海外华人组成的社会团体种类,具有群众性,其前身是同宗会、家族性的家族会。
萌芽期的宗亲会,是从19世纪初东南亚华人社会中的“馆、堂、会、祠”发展起来的,以血缘和地缘相结合为特征,范围小,规模也不大,并没有固定的组织或制度,人员也较少,只是为了祭祀共同祖先、调解争执或筹集慈善救济款而举行聚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才逐渐有了固定的场所、财产、收入、组织、事务,社会地位也相应地提高,带有更强的独立性。其变化途径可以简化成以下公式:祠堂→联宗→同宗会→海外华人华侨社团→宗亲会。与同乡会相比,宗亲会带有更多的独立、封闭和等级性,并且划清各族的分支。每个分支都严格按照家谱中记载的继承性及有关规定,有各自的祠堂、财产和祭拜礼仪。
20世纪70年代末,宗亲社团出现了联合的总体趋势,世界性宗亲组织开始纷纷建立,现有26个世界性的宗亲组织。如1977年世界至德宗亲总会成立;1977年8月,世界各地区谢氏宗亲会联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了“世界谢氏宗亲总会”。1982年首届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在马尼拉召开。1986年,新加坡185个宗亲会和会馆联合起来,组建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包括地域性的同乡会、业缘性的行会和血缘性的宗亲会)。1994年3月,全球苏姓宗亲代表在菲律宾马尼拉,以“敦亲睦族,联络宗谊,秉承血亲关爱之精神,谋求世界宗族之团结,促进社会繁荣”为宗旨,成立了“世界苏姓宗亲总会”。2003年11月29日,世界张氏总会在马来西亚诗巫市成立。
宗亲会分“单姓”、“两姓”和“多姓”几种形式
单姓形式,包括李、梁、丘、吕、陈、林、马、梅、许、童、郑、潘、颜、伍等姓氏。
两姓、多姓形式,如全球董杨宗亲总会、世界济阳柯蔡宗亲总会、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含陈、姚、虞、胡、袁、田、王、陆、夏、车十姓)、世界至德宗亲总会(含吴、洪、翁、龚、方、汪、苏、周、连、辛、柯、蔡、曹、江十四姓)。
联宗形式,联宗即异姓人士通过追溯同源始祖,合成宗亲关系,有二姓联宗,也有数姓联宗。邓姓宗亲会多为单姓,但也有邓龚、邓段等两姓联宗的情况。
海外宗亲会主要分布
目前主要分布在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韩国、越南、缅甸、老挝、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哥伦比亚、古巴、秘鲁、委内瑞拉、澳大利亚、南非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据台湾宗亲谱系学会1985年编印的《谱系与宗亲组织》记载,新加坡有200个宗亲会,菲律宾有110多个宗亲会,马来西亚有4000个以上的华人宗祠和会馆。
值得强调的是,有不少世界性宗亲会的总会会址都设在台湾。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绝大多数台湾人民都是从大陆迁移过去的,他们与大陆居民有着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对大陆有着深厚的宗亲感情和念祖情结,他们往往在自己的聚居地建立祖籍祠堂、庙宇。近六十年来,海峡两岸虽遭到人为的隔离,但在台湾却掀起了一股宗亲、修谱、寻根的热潮。20世纪70年代以后,台湾的宗亲活动进入一个活跃期,它直接地推动了世界性华人宗亲活动的开展。据台湾《新生报》统计,1979年全台登记的宗亲会达222个,其中单姓198个,联宗24个。1977年,台湾成立了“宗亲谱系学会”,1978年在台北举办了“宗亲谱系资料展览”,1982年起还到各地巡回展览,并举办多次谱系研讨会,1985年出版了《谱系与宗亲组织》,全面介绍了19个世界宗亲会,58个省市宗亲会的情况,包括姓氏源流等内容。
入会的条件和程序
除了自愿加入组织和具有血缘关系、相同或相关的姓氏等基本条件,没有对入会条件有过多的要求和限制。入会自愿,不分男女,也不强调籍贯和血缘上的亲疏远近。
如澳门张氏宗亲会章程规定:“凡持有有效证件居澳张氏居民,年满十八周岁,同意并履行本会会章者,均可申请入会,成为个人会员。” 世界许氏宗亲总会章程规定:“世界各地凡属许姓裔孙,年满20岁,不分性别,愿遵守本会章程及决议者,可申请加入为个人会员。”中华宾氏宗亲会章程规定入会条件是:“拥护并遵守本会章程,有加入本会的意愿;愿按期交纳会费,为本会发展提供帮助;积极支持本会工作,热心宾氏文化研究,愿意参与家族活动。”参加宗亲会的成员往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会费和捐款,捐款多少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捐献多的人常常受到大多数宗亲会成员的尊敬和赞扬,因而也掌握着宗亲会的领导权。
宗亲会管理
内部设有办公性质的机构,专门负责组织活动,协调日常事务。
宗亲会内部设立的办公性质的机构各司其职,或者负责会员之间的互助活动,包括庆典活动中的贺金及葬礼费用的支付等项目;或者负责对会员子弟及贫寒学子发放奖学金;或者负责各种组织活动的策划和联络;或者负责整个宗亲会的资金筹集、财务预算、财务支出和审核。较大的宗亲会,例如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世界谢氏宗亲总会等世界性宗亲会通常表决通过本宗亲会的组织章程,在组织章程里详细地规定本宗亲会的组织制度。但一些宗亲会内设办公机构和组织章程并不完备。各个宗亲会的基本组织制度大致相同,差异不大。
如:《世界谢氏总会章程》规定,“世界谢氏宗亲总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代表大会。总会设理事会,由理事35人组成,为闭会期间最高执行机构,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若干人。理事会下设秘书处、总务处、财务处、公关处、服务处、康乐处、文宣处七个办事机构。”
如:世界白氏宗亲会下设办公机构包括,总务部、组织部、教育部、青年部、妇女部、财务部、 监察部、会刊编辑室。
宗 旨
多为弘扬祖德、敦亲睦族、资助教育、奖掖后进、服务社会。其担负的职能大体是以下这些内容:
一是弄清本姓氏源流,筹备、撰写、出版大族谱。这是所有宗亲会共有的一个职能;
二是调解纠纷、解决争端、保护和支持同族成员,保持彼此间的融洽相处、精诚团结;
三是济贫恤寡、育幼养老、筹集慈善福利款项,帮助同族人渡过难关,主办会员婚丧喜庆及各种聚会;
四是完成祖墓的修葺,建立宗祠,定期组织祭祖仪式,尊祖祭祀,联络宗谊;
五是定期举行聚会活动,作为各地同姓氏族人的联络中心,商讨宗亲会物业、公产经营,以维系其运作和发展,普及华文、华族历史的教育,保持文化的延续传递,开展音乐、戏剧、武术等文体活动,组织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六是回祖籍地寻根谒祖,省亲观光,办厂经商,设立奖项资助奖掖英才,支援家乡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宗亲会的这个职能得到了增强。
文化、社会职能
总的来看,宗亲会在政治方面的职能衰退较大,主要致力于祭祖、编族谱、建祠堂、调解、救济、奖学等活动,其社会职能大大增强。
总体上,宗亲会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同宗同族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关系,向着经济—政治—社会多元功能全面发展。
当前,随着各国华侨、华人的不断增多,华侨国籍的变化,华人与居住国人民的联系日益密切,海外华人宗亲社团的地位和作用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正朝着本地化、权益化、集团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由宗亲会牵头的宗亲活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许多海外、港台地区的宗亲会陆续回大陆寻根谒祖和敦睦访问,同时支持大陆的公益事业。这在大陆一些人中引起了反响,并激发了大陆对宗族——姓氏文化研究的热情。
随着对外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大陆与海外、港台宗亲会的联系和交往趋于密切。
无论是华侨的血缘关系还是亲戚关系,都为保存和发展中华文化本色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以工作关系与祖籍国与家乡保持联系:给亲人汇款、向中国投资、贸易交流;而且还有亲情文化的关系。很久以前,华侨的亲缘组织已成为传承传统文化价值的载体,是倡导和帮助与外界贸易和交流活动的基础。按传统,宗亲组织的财物不仅用于祭祖等活动,还用来发展教育、资助族人参加各种试举、竞争社会地位等。目前许多海外华人的行业福利团体多数也是依靠宗乡会馆举办或支持的,如马来西亚1341所华文学校,多数是由宗乡会馆领导人担任董事长,许多宗乡会馆都设有助学金和奖学金。
作为华人社会团体,海外宗亲会是海外华人社会的主流之一。宗亲会馆在国外的社团中是最具有群众性和实力的,他们应是我们侨务工作可以团结的海外有生力量。海外各行各业同宗名流大多是参加宗亲会的领导层,或者受聘担任名誉职务,其身份与社会职务是交错多重的。如马来西亚李氏宗亲会会长是马来西亚开国元勋前财政部部长李孝式,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主席是澳门福建总会长颜延龄,泰国谢氏宗亲总会会长谢慧如是泰国著名的慈善家、天华医院董事长,新加坡宗乡总会会长黄祖耀是著名的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韩国梁氏宗亲总会会长梁俊模是韩国法理学会会长等。由此可见海外宗亲会是华侨华人社会知名人士云集之地,是华侨华人社团的主力之一,其作用和影响较之只能集一业名流的行业团体要大得多。
“如果把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比作一座大厦,社团就是华侨华人社会的支撑点。社团是一个个连结点,几万个社团联系着几千万华侨华人,形成一个社会,形成一个网络。” 作为华侨社会团体的宗亲会,同其他华侨社会团体一样,具有重要的文化、社会和政治职能。不仅有利于促进海外各地区华侨华人沟通感情、联络乡谊,增进亲善团结;有利于增强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与共识;而且有利于各地华侨华人工商业界之间的互惠互利和交流合作;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和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关部门不仅要提高对海外“宗亲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要加强对宗亲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加强法制建设,为规范宗亲活动创造一个制度化的环境。
海外境外邓氏宗亲组织与其他姓氏相比毫不逊色
台湾邓氏宗亲总会号称世界邓氏宗亲总会,成立于1974年10月9日(其前身为1963年成立的台北市邓氏宗亲会,现为两会一块牌子)其首任理事长为邓定远中将,现任理事长邓耀华先生(《江西文献》季刊社总编辑)。台湾邓氏宗亲总会不仅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购置了会馆房产(位于台北市重庆南路一段,为三楼的两户住宅,具有房屋土地所有权证,部分房产出租,以租〈补充〉养会),多年坚持发行年刊。而且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一大批热心宗亲积极组织和参与各项活动,特别是每年的祭祖和春节团拜雷打不动,奖学济困也持之以恒。象86岁高龄的萍乡籍旅台宗亲邓晴文,仍身兼台湾邓氏宗亲会常务理事(原副秘书长)、《江西文献》季刊社社长等多项义工职务,还经常给大陆宗亲会写稿,回家乡奖学联谊。2011年冬笔者到台湾旅游时,晴文宗长还亲到酒店看望并与我互赠了邓氏文化研究资料。台湾苗栗、桃园、新竹、高雄等地邓氏宗亲会也同总会一样很规范,活动多。近年来总会年会还轮流在各地召开,由各地宗亲会轮流承办,既可分担费用,又吸引更多当地宗亲参会。
香港邓氏宗亲会成立于1949年,1953年6月立案注册获政府批准。香港邓氏宗亲会不仅运作规范,联系广泛,活动频繁,其突出特点是会产丰厚。她拥有香港九龙弥敦道546号旺角大楼8字楼A-B座作为永久会所。早先在湾仔厦门街购得32至34号共六单位唐楼;1980年1月以120万元购入红磡宝其利街22A号地铺连阁楼;1981年7月以28万元购入上海街459号三楼等多处房产出租,实现了主要以物业租金作运作经费。
泰国邓氏宗亲总会、加拿大邓高密公所、马来西亚沙巴州邓氏宗亲会、马来西亚山打根邓氏宗亲会、马来西亚砂拉越邓氏公会、新加坡邓氏宗亲总会、美国旧金山邓高密总公所、美国三藩市邓高密总公所等,都是办得有声有色的邓氏宗亲组织。
国内邓氏宗亲组织迅猛发展
随着我国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国家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的政策也越来越开明开放。各地宗亲组织如雨后春笋,频频问世,蓬勃发展,邓氏宗亲组织也迅猛发展。
河南省邓州市委、市政府,依托文化名市“邓州”这块招牌,支持成立邓姓文化研究会和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以市文广新局为依托出版发行《邓姓文化》杂志,并大兴土木兴建“邓国春秋园”,籍此来吸引全球邓氏宗亲,宣传邓州,提升邓州,扩大邓州知名度,促进招商引资,客观上推动了国内外邓氏文化研究的深入和邓氏宗亲联谊联谱联商的开展。
广东河源邓氏宗亲会、湖北省邓氏宗亲会、深圳市邓氏宗亲会、湖南省邓氏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河南新野邓禹文化研究会等邓氏宗亲组织,在各地邓氏精英的精心组织、无私奉献、辛勤运作下,广大热心宗亲大力支持下,都各具特色,在研究传承优秀邓氏文化,团结广大邓氏宗亲联谊联谱联商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各种邓氏宗亲网站和邓氏宗亲QQ群、微信群更是数不胜数,点击量不断攀升。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众多国内邓氏宗亲组织中比较正规的却不多,被依法批准注册登记的更是寥寥无几。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注册登记的只有河南省邓州市邓氏宗亲会和邓姓文化研究会,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源流研究分会,湖南省邓氏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等几家。现在全国各地邓氏宗亲组织应有上百家,其中有很多虽然搞得有声有色,但因种种原因仍暂未注册登记,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地方的民政部门主管人员,思想不够解放,仍然把宗亲会问题看做是政治问题,把宗亲组织视为封建团体,认为其对社会无积极意义。担心为万一发生的宗族纠纷担责,因而拒绝受理或一再拖延。这种面对众多宗亲组织却视而不见,放任不管的行为,是违反国家《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典型的不作为。当然,各地也可以尽量以“邓氏文化研究会”等名称申报。
实际上,宗亲会利用血缘宗情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在发掘保护传承优秀姓氏文化;建立姓氏慈善基金,帮扶贫病宗亲,奖掖优秀学子;通过联谊联商,促进经济发展;开展族内调解,共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积极意义是勿容置疑的。通过依法注册登记,只会更有利于依法加强管理,兴利避害。事实上,所有宗亲组织的主要领头人,都是各族精英,通过依法注册登记,更能调动他们依法管理宗亲组织的积极性,从另一个侧面服务社会。
·宗亲联谊
  
香云宗亲:
  你好!
我就是7月28日照片上站在你旁边那个年龄80、党龄56的老者,我叫邓居榜。当时忘了送上身份证验证我们是自家人,现在将身份证影印件补上。
因那天上午身体不适,未随他们前来拜访,之后,你在百忙之中还挤时间到宾馆来看望未曾见面的我,感激不已。就在太尉台遗址和广场留影之后,在未给祖宗家乡带来任何经济效益、更不是有关上级领导来指导工作的情况下,还邀请我们普通寻祖的宗亲在餐馆用餐,实在让人感动。如果变换另外一种理由,是为了照顾我这个八十岁的“白眉”老汉千里迢迢来寻宗亲的这份热心,那我就感到由衷的高兴。
在参观邓国候吾离陵之际,我还在吾离陵墓基旁抓了两把泥土,在建房屋的场地拿了三块瓦片,以示把祖宗的福音,带回南昌以示纪念。
此次出来寻祖,属于旅游性质,顺便看看祖宗家乡建设。离开邓州之后,顺着南阳、经过武汉回到南昌。
此致
 
敬礼
 
邓居榜 
2014.9
湖南邵东邓氏宗亲代表团回邓州探亲谒祖
● 邓志甲
2014年11月30日的初冬时节,湖南邵东等地的邓氏宗亲一行30余人,不辞辛苦、风尘仆仆的回到邓姓发源地河南邓州,探亲联谊,祭拜先祖,交流文化。邓州市副处级干部、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张振邦,邓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副理事长邓子峰等热情接待各位宗亲。
30日上午,在张振邦、邓香云等陪同下,湖南邓氏宗亲们来到邓国春秋园邓氏先祖塑像前举行祭祖仪式。邓香云、邓华江分别致辞;邓立华宣读祭祖文;张振邦、邓子峰、邓超群、邓双顺、邓合勤、邓新华向邓氏先祖塑像敬献了花篮。所有参加祭祖者向邓氏先祖塑像施鞠躬礼并敬香。《邓姓文化》杂志副主编、邓州市文广新局办公室主任刘仲杰主持祭祖仪式。
邓香云在致辞中对湖南宗亲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感谢湖南宗亲们长期以来对故里邓州发展建设给予的支持,欢迎海内外邓氏宗亲常回邓州,探亲谒祖、联谊宗亲、交流文化,共同为建设更加美好的邓州做出贡献!
邓华江在致辞中说,湖南省邵东的邓氏宗亲代表们,是怀着对邓氏先祖的无比崇敬之情和对故里邓州的深深牵挂,回到邓州探亲谒祖的。对故里宗亲的周到安排和热情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树高千尺,叶落归根。邓氏的根在哪里,就在邓州。邓州就是所有邓氏后人的家。我们此次回到邓州不仅要祭拜先祖,还要和故里的宗亲们交流,学习故里邓州,宣传邓姓文化的先进经验,并力所能及的为建设邓国春秋园、出版《邓姓文化》杂志贡献微薄之力。
在祭祖仪式上,国家一级美术大师、正处级退休干部、八十五岁高龄的邓超群向故里邓州赠送了他创作的书画作品。企业家邓钢民等还为邓国春秋园建设慷慨捐助。为表达对邓超群、邓钢民的感谢之情,邓姓文化研究会、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向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
祭祖仪式结束后,各位宗亲还登上新落成的邓国春秋园大殿参观并合影留念。
在邓州期间,宗亲们还到花洲书院进行了参观,领略邓州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邓汇川携孙回邓州祭祖联谊
● 邓志甲
2014年7月22日,现住新疆乌鲁木齐市的邓汇川带领两个孙子和孙女回到邓州祭祖联谊。《邓姓文化》杂志副主编、邓州市文广新局办公室主任刘仲杰,邓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副理事长邓子峰热情接待邓汇川祖孙一行。
在邓州,邓汇川带着孙子、孙女,冒酷暑来到邓国侯吾离陵园,向邓氏先祖塑像敬香、焚纸,虔诚的祭拜邓氏先祖。
邓汇川宗亲和其弟弟邓济川曾于2013年7月专程回过邓州,伟岸的邓氏先祖塑像和正在建设的邓国春秋园大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浓浓的家乡亲情让他终生难忘,为了让孙辈知道并了解先祖居住地的文化,他决定利用暑假假期之便,带领他们远涉万里再次踏上心中的圣地——故里邓州。
刘仲杰、邓香云、邓子峰对邓汇川宗亲再次回到邓州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为年逾古稀的汇川宗亲不辞劳苦、不远万里带领孙辈回邓州的精神所感动,感谢他对故里邓州的牵挂。邓香云向汇川祖孙介绍了邓姓的有关历史文化和邓州开展邓姓文化交流联谊活动的有关情况,还就邓国春秋园项目建设情况做了说明。
邓汇川宗亲对家乡亲人给予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愉快的回忆了一年前的邓州之行。他说,如果说上次是寻根之旅,那这一次就是探亲之旅,就是带着孙辈回家乡看看。再次来到邓州,看到邓国春秋园主大殿已封顶,感到由衷的高兴。他说,邓州市重视邓姓文化工作,为邓氏宗亲打造祭祖、联谊、交流的平台,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善举,对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他表示,作为邓氏后人要关心故里邓州的发展和建设,应为宣传邓州、宣传邓姓文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据邓汇川宗亲讲,他祖籍陕西汉中洋县,解放初期随新疆建设兵团入疆,他的孙辈一直生活在新疆。在带领孙辈回邓州祭祖联谊的同时,还将带着他们回祖籍地汉中。
在邓香云、邓子峰等陪同下,邓汇川祖孙一行还参观了花洲书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习氏祠堂。
宗亲联谊共谋发展 冬去春至新年伊始
近日,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会长、深圳邓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深圳先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邓腾,在四川成都办理公司业务的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与宣汉邓氏宗亲会代表相聚,宗亲联谊,共谋邓族事业发展大计。
我会会长邓志平,首先代表宣汉广大邓氏宗亲向邓腾会长表示热烈欢迎!并致以亲切向候和衷心感谢!
邓腾会长介绍了深圳邓氏宗亲联谊会的宗亲联谊开展情况,赠送了深圳市邓氏宗亲联谊会会刊,传递了深圳邓氏宗亲对宣汉邓氏宗亲的问候,特为我会建设提出和提供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他十分关心排牙石分会的续修谱,并予以资助。
相聚代表们深为感触:回首过去,我们充满欣慰。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相见代表们纷纷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宗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宗亲情谊,弘扬邓姓文化,开展宗亲联谊活动,敦亲睦族,团结引领宗亲为实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我会会长邓志平、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宗强、常务副会长兼平楼分会会长邓邦俊,还有成都邓师货运公司总经理邓仕全等。
新年伊始,我们坚信: 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团结拼搏,虚心学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凝聚共识,就一定能够做好宗亲联谊各项工作,以最佳的成绩回报广大宗亲!
新年之际,我们衷心祝愿:各位宗亲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事业发展!万事如意!
(本文有四川宣汉邓氏宗亲会提供)
广东廉江邓炳廷前往广西灵山参加宗祠落成庆典
2015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初四),羊年大吉,系广西灵山三阁垌母牛岭邓氏大宗祠落成庆典的大喜日子,广东省廉江市的邓炳廷前往参加庆典,并代表邓调祖后裔对广西灵山邓氏大宗祠建成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广西灵山大宗祠的建设理事会及全体成员的辛勤劳动致崇高的敬意!
·活动动态
炎黄邓氏宗亲南康联谊会第二届理事大会隆重召开
● 邓延兰
2015年1月18日上午,炎黄邓氏宗亲南康联谊会第二届理事大会在南康华龙大酒店八楼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炎黄邓氏宗亲南康第一届联谊会的正副会长及各组组长、名誉会长、各乡(镇)理事和特邀宗亲共93人。会场简朴大方,会议节俭隆重。
副会长邓文革主持会议,会议共有四个议程。
首先,第一届联谊会会长邓性安作了三年的工作报告。报告对联谊会成立三年来的工作做了全面、客观、详细的总结。他说,三年来,联谊会的全体理事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地做了许多工作,克服了各种困难,取得耀眼的业绩。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以邓氏宗祠建设为平台,深入广泛地开展了联谊活动,增加了友谊和情感。2、为邓氏宗祠建设开展捐款,取得了出乎预料的成绩。收捐款逾百万,购买了宗祠,宗祠装修得典雅漂亮。3、开展了邓姓文化研讨,发掘了根亲文化的史料。4、摸清了邓氏宗亲在南康及大余、崇义、上犹、赣县、信丰等县区的分布情况。理清了自始祖曼公至今的后裔行辈字派排序。5、联谊会事务管理和根亲文化的探讨工作均取得良好的成果。
报告在肯定三年工作成绩同时,分析了取得成绩的原因。主要是:1、班子人员结构合理,事业心强,分工恰当,人尽其才,恰到好处。2、工作决策符合实际,部署周密,环环相扣,扎实推进。3、民主理事,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充分发挥宗亲智慧和力量。4、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充分发挥。5、联谊会班子成员和谐团结,海纳百川、豁达大度、顾全大局。
其次,常务副会长邓家洲作第一届联谊会财务收支情况的报告。他说,三年来我们严格执行了联谊会所制定的财务制度。做到了节俭、公正、公开、透明,层层把关的财务管理。做到了不攀比、不奢侈、不浪费、合情合理,精打细算,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真正兑现了管好、用好每一分钱的承诺。
第三、会议以举手表决、鼓掌通过的形式,选举产生了第二届联谊会班子成员。邓家洲当选为会长,邓文革为常务副会长,邓联福、邓声凯、邓延兰(兼秘书长)、邓声洋、邓培达为副会长。当选为常务理事的有:邓仁宾、邓普明、邓义琰、邓联坦、邓登庄、邓海伟、邓应平、邓家彬、邓同发、邓延湖。当选为名誉会长的有邓晓楠、邓性安、邓登芳、邓理龙、邓鼎森、邓世炎、邓华武、邓生琼。
最后,新当选的会长邓家洲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充满活力的讲话。他说,感谢各位宗亲的信任和厚爱,选举我当会长。我一定不辜负广大宗亲的殷切期望,忠心耿耿,尽我所能,学习传承上一届联谊会的优良作风和工作经验,结合实际,科学管理,与时俱进,团结务实,为弘扬邓姓文化,繁荣邓族事业,构建和谐兴旺的邓氏大家庭而努力工作。我们所做的工作不图个人回报,如果说有回报的话,子孙后代的兴旺发达,家族事业的繁荣昌盛,国家强大,民族的振兴,就是最好的回报。
会议在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
虽是冬天,外面天气有点冷,但是理事们浓浓的亲情,热爱家族事业的心却是暖洋洋的。许多宗亲,慷慨解囊,为邓氏家族的繁荣昌盛,为国家民族的兴旺,向联谊会乐捐善款。他们的芳名是:家洲、声凯各5000元,声洋、家彬各2000元,红桃青年会1000元,性安、培达、义琰、华平、应平、鼎伟、小春、国华、云鹤各1000元,舜财、海军(赣县)、文革、永福各500元,媛允、同江、俊元、世炎、仁宾、延兰各300元。他们的善举将给我们留下永久的美好记忆,将为下一代树立助人为乐,唯善是举的榜样。
(作者系炎黄邓氏宗亲南康联谊会秘书长)
广西玉林市下街邓氏会馆
● 邓立明
广西玉林市地处桂东南,是广西地级城市之一;下街位于玉林市城区中心地段,处于工业品市场及电脑城附近,距玉林汽车站1.5公里,距玉林火车站2公里。下街邓氏就居住于此,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现在有邓氏人口七百多人,历代以来,下街不乏热心邓氏族务的宗亲,对于整个玉林市的邓氏族务,起到重要作用。
玉林下街邓氏会馆始建于2011年。当时由下街邓创明、邓强明、邓立明、邓勇、邓能、邓剑峰、邓世海等7位邓氏宗亲发起建设,并将他们已购得的地皮100平方米,按10年前所购价格,提供给邓氏宗亲集资建设邓氏会馆所用,同时成立了玉林下街邓氏族务会,第一届会长邓创明、理事长邓强明、秘书长邓佑明、副会长邓世海、邓勇、邓能、邓明林、邓林明、邓安贤、邓胜明,监事长邓观明,副监事长邓明勇,副秘书长邓立明,会计邓承光,出纳邓世林。至2014年底2015年初换届选举,经全体邓氏宗亲推荐代表,由代表大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玉林下街邓氏族务会领导机构,会长邓强明,理事长邓彪,秘书长邓立明,副秘书长邓治明,监事长邓世海,副监事长邓明勇,副会长邓淑堃、邓运明、邓伟松、邓哥明,会计邓治明(兼),出纳邓世林。在玉林下街邓氏族务会的领导下,经全体宗亲的共同努力,玉林下街邓氏会馆,于2013年7月落成,并于2014年4月26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庆典,参加庆典活动的有玉林各村的邓氏宗亲,广西各地和香港的邓氏宗亲,以及玉林各姓氏的代表两千多人,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也发来了贺信。
玉林下街邓氏会馆共建五层(600多平方米),一层用于邓氏族务活动,二层至五层建公寓房12套用于出租,所有收入,全部用于邓氏族务活动。于2014年春节举行新春茶话会,凡60岁以上到会的老人,发红包一个;于2014年8月18日,举行奖学金发放仪式,奖励当年考取一本、二本的邓氏学子;于2014年敬老节,发给60岁以上邓氏宗亲敬老金。如此的公益活动,以后每年都如期进行。
玉林下街邓氏会馆自建设落成以来,已多次接待来自香港、广东、湖南、湖北等地的邓氏宗亲寻宗、联谊活动。希望玉林邓氏会馆能起到一个平台的作用,使我们玉林邓氏宗亲能与世界各地的邓氏宗亲联系在一起,把我们邓氏族务搞得更好,让我们邓氏的光荣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深圳邓氏会馆隆重举行开张庆典
● 邓佳全
2014年12月15日(农历十月二十四)早上7点30分,深圳邓氏会馆筹备委员会的各位宗亲,齐聚于深圳市布吉街道吉政路21号文体大厦1301室。经过短短的一个多月的紧张装修、展板设计制作、神龛及贡台等祭祀物品采购布置,深圳邓氏会馆面貌已是焕然一新。
上午8点,礼仪班子、舞狮班子及后勤组的宗亲全部到齐并着手准备各项相关事宜。
8点18分,“深圳邓氏会馆”剪彩揭牌仪式开始,仪式由荣誉会长邓诗新主持。邓腾会长、超新常务副会长、诗练副会长、经伦副会长、伟玉副秘书长等五位宗亲剪彩,邓腾会长和经伦副会长(兼大埔县桃园宗亲会会长)为醒狮点睛并为会馆揭牌。鼓声阵阵,醒狮起舞,彩条飞扬,揭牌仪式在祥和、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8点30分,邓氏先祖神位牌登龛、祭祀仪式开始,由荣誉会长邓诗新主持。晋光、森培二位宗长恭请邓氏先祖神位牌登龛,晋光老先生点燃红烛,邓腾会长敬上头香并敬酒、敬茶,伟平副会长、伟玉副秘书长共同敬上贡品,北坎副会长宣读由他起草的祭祖文,邓腾会长、诗练副会长、经伦副会长献宝,此后,在司仪的主持下,三人一组,大家依序秉香跪拜。到堂祭拜的有:超新、杜贤、伴球、善财、贤超、玉燕、启雄、国云、远帆、伟年、佳全、邓鹤、国辉、天行、晋升、向阳、金滔、自庆、伟伦、伟营、诗德、佑华、小逢、海新、文忠、文剑、城新、奕登、锦滔、金城、新国、邓忠、质生、玉强……,到会宗亲代表共计130余人。
9点30分全体参加揭牌、开祭仪式的宗亲到布吉豪宴海鲜酒楼门口合影留念。
10点全体宗亲移步到豪宴酒楼三楼“吉祥如意”厅,参加邓氏会馆开张庆典午宴。午宴开始前,举行了庆典大会,大会由经伦副会长主持。首先由诗练副会长(会馆筹备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介绍了会馆筹备过程。诗新荣誉会长(会馆筹备委员会常务主任)公布了会馆捐款及开支情况。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深圳邓氏会馆管理委员会成员名单(草案)》。伟玉副秘书长代表广大宗亲发表了感言,号召大家以会馆落成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团结和交流,更好地发挥会馆作为宗亲聚会、祭祖、联谊的平台功能,把宗亲会的工作推向新的高湖。
庆典大会最后由邓腾会长作总结性讲话并致祝酒词。邓腾会长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会馆筹备委员会各位宗亲为会馆落成所付出的努力,强调了对会馆的管理要有规可依,要做到规范,他邀请各位代表踊跃参加即将于2015年元月3日召开的深圳联谊会二届三次会员大会暨2015年年会,并祝各位宗亲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发达!
炎黄邓氏宗亲安徽太湖联谊会成立
——邓兆南致辞
 
尊敬的各位宗亲、各位嘉宾:大家好!
今天,在这风光秀丽的太湖县牛镇镇,“安徽太湖邓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在这里隆重地召开了。在此,我谨代表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参会的全体宗亲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祝愿!
安徽太湖邓氏宗亲联谊会的成立标志着太湖邓氏家族的事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不仅是安徽太湖邓氏宗亲的一件大喜事,同时也是邓氏家族的一件大喜事。
自古以来,邓氏家族是大姓望族,人才辈出,邓氏人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有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美德,有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自强精神。我们要通过联谊这一平台把它传承好,围绕着弘扬中华民族“寻根谒祖,敦宗睦族” 的传统美德,增强海内外邓氏宗亲联系和交流,促进宗亲间的团结与发展,把宗亲的亲情、乡情凝聚起来,为家族争光,为邓姓争光。
成立邓氏宗亲联谊会,有利于邓氏族情联谊、文化交流、精诚合作;更利于子孙后代的兴旺发达和文明传承。以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创新发展,共创美好明天;为社会的和谐,宗族的发展作出较大的贡献。
安徽太湖,地灵人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是人才辈出。今天成立的安徽太湖邓氏宗亲联谊会,将是安徽太湖邓氏家族新时期繁荣昌盛的新起点。我相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在安徽太湖邓氏宗亲联谊会的带领下,太湖邓氏宗族事业一定蒸蒸日上,世代繁荣。
最后祝与会全体宗亲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生活美满,事业发达!
谢谢大家!
(邓兆南: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会长)
广东省廉江市青平镇邓氏宗祠举行八周年庆典活动
● 邓炳廷
2014年12月22日(甲午年十一月初一),5000多人欢聚在革命老区广东省廉江市青平镇青平村邓氏宗祠,举行八周年庆典活动。
祠堂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西牛望月,风水宝地,它是青平村所有宗亲团结、奋进的历史见证,也是广大宗亲联谊交流的有效平台。
台湾邓晴文出席世界邓氏宗亲总会第十二届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 邓晴文
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邓姓文化》杂志编委会勋鉴:
于客步十二月二十一日,出席在台北市召开之世界邓氏宗亲总会第十二届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承理事长邓耀华赠发阁下等编印出版之总第十七、十八期《邓姓文化》杂志各一册,会后携返拜读,深佩内容丰富,各地邓氏宗亲举办各项活动情形及彩照俱全,对促进宗亲相互了解与宗谊情感,贡献之举极为崇敬。
祝阁下等贵体康安!阖第吉祥幸福!祝各地邓氏宗亲平安如意!
台胞邓晴文赠发桑梓邓氏优秀子弟奖学金
● 邓建华
家严邓晴文(族谱名望节)现任台北市邓氏宗亲会副理事长,暨台北市江西同乡会常务理事,虽年已耄耋,身仍健朗,精神矍铄,为激励桑梓小江村邓氏宗祠之优秀子弟勤学上进,每年均请宗祠之理事长邓崇舜、副理事长邓望波、邓崇钦、邓兰享、名誉族长邓兰芝、及族侄邓崇良等,代为赠发优秀子弟奖学金,不限名额,只需在校考试平均成绩在80分(含)以上,品德考列甲等者,均可领取奖学金,今(2014)年已是15年了。承邓崇舜理事长寄来获奖优秀子弟名册,计赠发硕士研究生:邓日友、邓超、邓飞龙等3人,每人各获得奖学金人民币900元;大学获奖者有邓建、邓馗、邓映耿、邓晶、邓映求、邓升、邓宇燦、邓香、邓梅、邓小芬等10人,每人各获得奖学金人民币700元,专科组从缺,高中则有邓日丹、邓华苗、邓映礼、邓小双、邓映苍、邓日洲、邓兰、邓明根、邓爱梅、邓淇仁等11人,每人各获得人民币500元;共赠发奖学金人民币15200元整,获奖优秀子弟,颇感荣幸愉快。
理事长邓崇舜于赠奖时,劝勉获奖的各位优秀子弟,要继续勤学上进,充实自己的学识智能,争取优良成绩,俾将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继即在邓氏宗祠合影留念,最后代为设宴,招待各位优秀子弟宴叙,相互交谈,宗谊之情洋溢,大家均感高兴愉快。宴罢,崇舜理事长与他们一一握别。
始兴县邓氏宗亲隆重举行联宗祭祖活动
● 邓红平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乙未年春分时节,始兴县邓氏宗亲联宗祭祖活动隆重举行。居住在广东省始兴县的邓氏宗亲约1万余人,按照当地的祭祀习惯,春分当天是上山扫墓、祭祀先祖的固定日子,分散在外省、外县的各地邓氏后裔也在这一天返乡寻根,汇集始兴,共同祭拜,缅怀故去的先人,寻找昔日的故乡。
2015年3月21日上午9点30分,始兴县沈所镇邓氏宗祠,来自江西、韶关、曲江、南雄等地及始兴当地的宗亲四百多人,共济一堂,祭拜先祖,之后在彩旗队、舞狮队、腰鼓队的引领下祭拜明朝初年来沈始祖进忠公、志德公等先祖墓地。中午在修揖一新的邓氏宗祠内席开五十多桌,几百宗亲推杯换盏,共叙乡情、亲情。通过这一活动,增进了大家的感情。让年青一代更多的了解志德公后裔宗亲的分布、移徙情况。
同是这天,始兴县澄江镇邓氏第九十三世祖祖贤公后裔亦从当地、江西的全南、广东的始兴、南雄、曲江、韶关、翁源及广州、深圳等珠江三角洲各地赶来澄江祭拜祖贤公、宗礼公、宗远公等先祖。其中曲江曹角湾的宗亲是其先祖邓氏第九十九世祖道传公,五百年前从始兴瑶村移居韶关西河后,首次回故里祭拜先祖;翁源宗亲也是自其先祖邓氏第101世祖法文公迁往小砦后450年第一次回乡祭祖。各地宗亲这次相聚,大家感概万千,正是在国泰民安、祖国强盛的太平盛世之时,我们才有条件、有可能相聚一堂,共叙乡愁。稍后大家回到相距祖墓只有二华里远的、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祖贤公祠堂共同祭拜邓氏列祖列宗。
通过这次祭祖活动,我们希望借《邓姓文化》杂志这一平台,欢迎分布在江西靖安、兴国、大余、崇义、全南、赣州、赣县、信丰;陕西分县、广西巴马县、重庆巴县、大足县;浙江龙游、安徽宁国、福建连城;湖南桂阳、浏阳;广东梅州、连州、仁化、曲江、乐昌等20几个县市的邓氏祖贤公后裔宗亲回家看看,共叙亲情。
宗亲联谊
热烈祝贺《邓姓文化》杂志出版发行五周年
● 邓映奇
《邓姓文化》杂志自2010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至今,在邓州市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文广新局的积极帮助下,已沸腾五周年并成为邓氏唯一一本全球通,构建了一座灿烂稳固的桥梁,为海内外宗亲寻根祭祖、了解动态、磋商邓氏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增进了全球邓姓同胞的感情和民族凝聚力。
现在不管海内还是海外,众多宗亲会、社会团体、刊物杂志,使用什么文字、讲什么语言,都汇集汉语一个中心,那就是邓姓发源地邓国的都城邓州。通过这一桥梁,迎来了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裔孙来寻根拜祖,搜集历史文化,理顺族史、谱牒,许多贤良还主动捐款捐物,寻求恢复光荣的历史文化。
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邓国、邓县、邓州历代领导重视维护保存好了邓氏19世先祖邓国侯吾离陵墓,为邓氏扎稳了根。现在,邓国春秋园主大殿即将建成,迎来了邓氏特大喜讯,使我们这些曾经参与策划的成员增强了信心。本人承诺:待条件成熟时,奉献族谱200公斤以上供馆藏。承望本刊越办越好。
(作者系广东韶关《邓族联谱》及其修订本总策划兼主编)
·宗亲交流
袁州大桥与袁州刺史邓璠
● 袁赣湘
1996年6月28日,袁州大桥竣工典礼隆重举行。流金岁月里,古城袁州又展新姿。抚今追昔,稽古钩沉。面对这气势恢宏的现代桥梁,人们或许会问,那历史上第一座袁州大桥始建于何朝何代呢?据现存最早的宜春地方志——明正德《袁州府志》记载,古袁州城北秀江河上的第一座大桥,修建于唐中和年间(881年-884年),乃袁州刺史邓璠所建。其时名曰“广济桥”。
邓璠,字韫玉,筠州高安人。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邓自尚书、江西节度使权知袁州,即以“尚书”及“江西节度使”的官阶暂代袁州刺史。谁知,一“代”就是6年。邓在任期间遵理守法,不伐功矜能,崇尚教育,兴办学校,百姓乐于从事,人称有“古循史之风”。
邓璠任袁州刺史,政绩颇丰。尤其是在城北秀江之上架起了袁州有史以来的第一座桥梁,受到朝野交口赞誉。那时节,州县境内驿传桥津是否葺治,是衡量地方官有无“善政”的标准。故唐僖宗诏令邓璠再任袁州刺史,由“权知”改为“正任”。“正任”与“权知”俸禄虽相同,但“正任”地位比“权知”要高些。
黄帝诏令一下,袁州百姓奔走相告,欣喜不禁。斯时,宜春有位退居林下的隐士,名叫彭蟾,即赋《贺邓使君璠正任袁州》诗,诗曰:
六年惠泽及黎氓,大史论功俟陟明。
尺一诏书天上降,二千石禄世间荣。
新添画戟门增峻,旧蹑青云路转平。
更待皇恩酬善政,碧油幢到郡斋迎。
彭蟾原指望邓璠能得到朝廷的更加重用,无奈此时,唐朝已风雨飘摇,无心倚重这位勤政爱民的官员。不久,以镇压黄巢起义有功的李游接替了邓璠的袁州刺史职位。
邓璠在袁州修建的广济桥,约于南唐保大4年(, 949年)前后被洪水冲毁,只经历了60余年,南唐袁州刺史边镐复于桥址建造了宜春历史上的第一座浮桥,名为“永济桥”。尔后,时而石桥,时而浮桥,迭相更替。清嘉庆19年(1814年),石桥移往原广济桥下游百米外的小北门外。民国15年(1926年),石桥冲毁,又代之以浮桥。沧海桑田,云起龙骧。今天,在当年邓璠所建的第一座袁州大桥的旧址上,一道新的长虹又飞架南北,与昔日的“广济桥”不可同日而语。
(本文由江西省铜鼓县排毕镇梅洞村邓方淼宗亲供稿)
千里之外 寻根谒祖
● 邓延兰
2014年9月25日,炎黄邓氏宗亲江西南康联谊会会长邓性安、副会长邓家洲、邓华武、邓生琼、邓文革带领邓氏宗亲一行l5人,赴河南邓州市寻根谒祖。那天,我们乘中巴,坐高铁,途径韶关、信阳、南阳,行程三千多里,晚上十点到达邓州市。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的领导们,早已在那里等候。刚下车就和我们一一握手问候,关心地询问我们的吃住情况并为我们在邓州的活动作了周到细致的安排。
第二天上午,在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邓子峰等宗亲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邓国春秋园。邓国春秋园规模宏大,占地350亩,规划科学先进,建设进展顺利,主体大殿已完工。在吾离陵园先祖塑像前,举行了祭拜先祖仪式。总会副理事长邓子峰主持仪式。邓香云致辞。她说,炎黄邓氏宗亲江西南康联谊会会长邓性安宗亲及全体成员,你们千里迢迢,不辞劳苦,风尘仆仆回家探亲谒祖,我代表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表示热烈的欢迎。邓州是邓姓的发源地,我们的先祖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是海内外邓氏宗亲的精神家园。你们不远万里来这里联谊交流,我们感到十分的高兴。你们对邓国春秋园的建设,《邓姓文化》杂志的出版所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炎黄邓氏宗亲南康联谊会会长邓性安在仪式上致答谢词。他说,我们南康邓氏宗亲代表怀着对祖先的无比崇敬和对故里邓州的无限牵挂,不顾路途遥远,来到我们魂牵梦绕的祖先发源地邓州,寻访根底,拜祭先祖,联系宗亲,交流亲情,我们感到无比兴奋和激动,非常感谢故里亲人周到细致的安排,给我们首次回家提供了许多便利,这必将使我们终生难忘。天下邓姓源自邓州,我们的先祖三千多年前就在这里繁衍发展,创造辉煌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无数的先贤英才。我们回到故里祭拜先祖,就要铭记先贤美德,发扬英杰爱国爱家的优良传统,为弘扬邓姓文化,繁荣邓族事业,推进邓州发展,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天下邓氏一家亲,故里邓州是家园。我们希望更多的宗亲常回邓州寻根问祖,共谋发展,携手努力,共同把《邓姓文化》杂志办好,把邓族事业发展好;把故乡邓州建设好。
邓性安会长代表南康邓氏宗亲向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赠送了题有“宗亲联谊意笃情深,文化传承源远流长”的锦旗,预示着今后我们之间联系将更紧密,交流会更加频繁,携手传承和发展邓姓文化。接着,邓性安会长和邓香云、邓子峰以及各位宗亲依次在先祖像前敬香和施鞠躬礼。代表团成员为邓国春秋园建设,《邓姓文化》杂志出版发行慷慨捐款。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向炎黄邓氏宗亲南康联谊会颁发了《炎黄邓氏突出贡献奖证书》。
第三天我们离开邓州回南康,在故里邓州联谊交流时间虽短,但是我们感受深刻,受益匪浅,进一步认识了姓氏文化的特点。一是“华夏邓氏千秋一脉”。虽然我们相距遥远,时隔几十个世纪,但是同宗同祖,血脉相连那种情感,却永远也割不断,在很多时候许多场合会表现出来,我们离开邓州的那天,故里的亲人们很早就来到我们住地,开小车行程30多公里送我们到高速路口,这一举动深深感动着我们,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他(她)们挥手告别。二是寻根溯源,祭祖敬宗的夙愿得以实现,感到一种精神满足。我们在邓州市东郊八里王村看到的吾离陵,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距今历史最长久的邓氏先祖墓,称“天下邓氏第一陵”。我们很多宗亲拿出相机,在陵前拍下几张照片,留作永久的纪念。站在先祖塑像前深情地三鞠躬,“先祖啊,今天终于见到你”。三是爱国爱乡之情油然而生,我们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第一次到中原地区。在火车上,在汽车里,看到中原大地广袤平坦,一马平川,高速公路宽阔漂亮,纵横交错,平行垂直的林带,把肥沃农田分割成一块块整齐的长方形。一栋栋漂亮的,结构先进的,座落有序的砖混楼房呈现在眼前,情不自禁会感叹“祖国山河,中原大地,故里邓州真美啊”!
江西宜春宗亲寻根问祖
● 邓国光
宜春袁州区南庙镇、新坊镇、温汤镇、洪江镇所属邓氏家族,于2013年续修了一次家谱,时隔75年前正是笔者家父邓克家(蠻化)主修,经历文革动乱家谱被毁,仅留一本之残卷。
修谱时参照部分历史资料,好在家父在世时讲过些家族往事,还有一些长辈的回忆,通过佐证作为历史资料参照,总算把家谱修好。但我们这支邓氏家族究竟源于何处,我们后辈现在也不知道,只知道家谱总始祖是曼公,我们尊为一世的是方谨公。据家父邓蠻化在家谱的跋中所述,我们原来的祖先是在殊沅,在殊沅时曾经带有家谱而来,因为在世桂公家中失火烧毁,后来由安仁公根据历史资料和记忆手创家谱四卷。从泉佈头一座同春桥上得知(桥碑)安仁公即是敏抡公的第五个儿子,名叫邓衡魁,是邑痒生,道光二十六年正值花甲,同春桥正是安仁公夫妻同晋花甲之喜,捐建一座石桥以平纪念。泉佈头这个村庄现在邓氏家族,都是敏抡公的后代,总共五房,其中有一房在袁梅双田及温汤仙巩,其他的分支还有仁抡、学仁、龙攀、典卿、金龙、这些分支都发达有后辈。
我们在殊沅的祖墓中,发现有一穴道光十三年的古墓,墓主人国抡(谱上有记载),国抡公有四个儿子八个孙,但这些都是墓碑上的记载,究竟现在后代如何,人在何方,无从查证。
从方谨公传承下来的排行字辈:
方、远、诗、书、自
世、抡、魁、昌、崇
昭、林、化、光、福
高、声、大、廷、忠
以上资料希望宗亲能在《邓姓文化》杂志上看到,如果有辈份相同,或者一世为方谨公的,都请与我们联系。
感谢《邓姓文化》为我们寻根问源搭建一个好的平台。
附:方谨公是邓氏哪只脉传,我们也不得知。
从全国邓氏通鉴上,有邓超(唐会昌年间来袁州)还有晋朝邓表(邓真人)在这里后代有传承,但我们无从考证。
我们还到过抚州乐安寻根问祖,乐安严塘邓氏家族,从谱上看来是南唐后主的后代无疑。
我们用谱上排行一一对照,没有相交,所以我们也未敢妄自认祖。希望在全国或海外,能找到与我们祖宗相近相联的人和事。
联系人:邓国光(宜春市剧协理事、袁州区剧协秘书长、袁州区作协理事)
地址:江西省宜春袁州南庙镇中村泉沅
邮编:336005
电话:0795—3130399 18079516058
石城县龙岗邓氏宗祠的起源与变迁
● 邓汝长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的文化文明史,民间文化灿烂多彩,氏族宗祠(俗称祠堂)的起源历史悠久。《中国通史》卷一商朝载:公元前1750年,商汤起兵,夏朝灭亡,汤建商朝,赐姓为国,以国为族,族长为王,始建祖庙,俸祀先祖,尊敬先王,建立宗法,以法治国。为此,中国氏族宗祠的起源与演变今有3760多年的历史。而石城龙岗邓氏宗祠的起源与变迁,时至今日有430多年。为增族情,了解往事,以《家谱》为据,《史志》为鉴,尊重史实,考略一叙。
一、始祖七郎,徙居龙岗
据《石城客家姓氏》和《家谱》记载:始祖七郎,南宋末年,宋元战乱(公元1271—1278年),携眷妻儿,虔化西门(今宁都县)徙居龙岗,避难花家(今枫林村)。始祖裔孙,住居三村,肇基龙岗,时至明隆庆六年壬申(公元1572年)之前,宋、元、明三朝,三百余载,枫林、高田、龙岗三村。吾族支脉,厅堂住屋,宗祠未建,聚族无地,祭祖无祠。
二、继青住屋,宗祠起源
《七修族谱》卷一迁建祠堂源记和卷二十五继青公生平传、墓志铭载……。我祖族移居龙岗,裔孙经营红火,措置无缺事,先朝未有宗祠行祭,予我后人惟祠堂无基,迨明朝万历年间,高田十一世祖琴川翁之令子——继青,俸先思孝,人所其言,诚信忠恳,与族商榷,为族分忧,慷慨解囊。以龙岗高田西边已居厅堂一所,义助吾族,以作宗祠,復思祖业,淡薄祀事,又捐龙岗高田柏塘排庄内田租五十石入祠永供为祭业。继青之父,琴川公太,喜笑颜开,掀髯鼓掌,即告先祖,告于族人,闻于亲戚。嗣子应鹏,功成不居,请名师,择日课,以父子之辈,按世序排列,始祖居中,佐“昭”、佑“穆”排列神位,迎神主入祠,祠立始祖大七郎祖太位下为祖祠——垂裕堂。之后,聚族有地,祭祖有祠,经营生意,红红火火,已是旺族。
三、张贼屠城,火烧三村
《家谱》记载:三至八修,六次新序,均有记载,国初已丑,张贼屠城,火烧三村,祠化灰烬,谱劫焚毁……。祠为继青公义助高田西边厅堂住屋一栋,谱为明朝一二两修。
据清顺治十七年庚子(公元1660年)版,《赣石城县志》卷之八杂志纪事载。顺治六年已丑(公元1649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亥时(晚上9—11点钟),冬天严寒,雨雪交加之时,于南昌叛将金声桓部属“流贼”张自盛,从宁都田埠东龙驱兵来攻石城县城,全城洗劫一空。县衙、典史、祠堂、庙宇等被焚成灰烬。而张自盛部下“兵燹”同时流寇龙岗乡村屋宇,火烧高田、龙岗、枫林三村。时任知县郭自修,在县城遇害,典史吴尊文被贼解至宁都田埠东龙贼支解之(古代刑法,五马分尸)城中百姓、妇女遭杀害。
四、龙岗上街,青鸟家谓
张贼屠城,火烧三村。之后,聚族又无地,祭祖又无祠,吾族众目睽睽,族人心急,日夜焦劳,祖族商榷,立志易建,齐心协力,捐资助力。翌年于龙岗上街(今垂裕堂大门首),易建“青鸟家谓”为祠,以临时聚族祭祖。日课吉利,迎神主入“青鸟家谓”。时过五十七(公年1651年-1708年),祠迁枫林松山背汝极屋基为祠。“青鸟家谓”后拆除,地分上下两坪,统称祠堂坪。
五、龙岗高田,复建祖祠
清康熙九年庚戌(公元1670年)祖族商定,复建祠堂,逼在眉睫,基地浅狭,不能布置以其附近允安,同宗住屋,共同商榷,令其住屋,以让、赠、助祠基,时年宜昭、文波、非池公太,各助店房,凑成方园。子孙踊跃,义助纹银,齐心协力,一鼓作气,是年落成,因之地脉不吉,尚未装修竣工,清康熙九年延至四十七年(公元1670年-1708年)。三十八年,风雨飘摇,栋枯梁朽。祠迁枫林,时过二年,斯夫一坏,祠务督理,维连、应鹏,以迁祠为首事,尽心竭力,装修宜堂,竣工顺利,尽如人意。祖族商定,名师日课,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公元1710年)季春下浣之吉利,是年三月二十八日,枫林松山背“登斯堂”神主迁回龙岗高田祖祠——垂裕堂,登斯堂后废。
龙岗祖祠,因时年久,陈旧破烂,吾族商定,拆旧建新。名师日课载:清同治二年癸亥(公元1863年)十月初六日卯时起首,重建新祠,落成竣工,装修宜堂。为祠轩冕,尽善尽美。光绪二年丙子(公元1876年),祖祠重修,及建横屋(今祠右边土墙伙屋)和各祖太竖立牌匾。祖祠门首,上下两坪,各竖立石呆杆一对,祖祠门楣,“邓氏宗祠”四个大字,公元一九五八年冬月,因乡转人民公社,祠归龙岗人民公社所有(办公社址),搞大跃进“破旧立新”,祖祠门首,上下两坪,两对石呆杆和祠内牌匾祠联遭废,其呆石用于龙岗粮管所黄泥岭下新屋里粮库木仓垫基脚。其余部分,落于祠附近横街里等生产队大跃进搞农田基本建设……。祖祠门楣“邓氏宗祠”四个大字。公元一九六六年六月,一场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开始,是年秋月,红卫兵破“四旧”,“邓氏宗祠”四个大字即遭废灭,时年同屋邻居钟友明(湖南人)即告邓姓同宗二十四世族君贤人——彩文老先生,当日用泥巴将“邓氏宗祠”四个大字,涂抹隐藏,未遭红卫兵废灭。一九七七年落实政策时,祠归还邓姓,时年修祠粉刷,泥巴铲除,“邓氏宗祠”四个大字还原样。龙岗祖祠,古至今日,历经三朝,族旺民富,人才济济。
六、汝极助基,祠建枫林
《七修族谱》卷二十五汝极先生生平传、助祠基传、祠堂碑记和墓志铭载:枫林祠堂,汝极义助屋基,龙岗祠迁枫林,枫林建祠先竖造上栋,拆旧祠,建新祠,更山字向,修整祠堂……。前后始未,粗略简述。
1、明经汝极,屋基为祠。清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公元1693年)凤公房十四世祖,汝极先生,以枫林松山背“火烧三村”后的祖居屋基一所,深长七丈,横宽四丈二尺,助作枫林为祠,并资助灯油费支付,不知何因,时年未建,无人管理,屋基未变,荒芜草坪。
2、祠迁枫林,源善位下。汝极先生助屋基后,时过十五年,屋基未变,清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公元1708年),赖名师择祠迁枫林日课载,祠务督理、应旻、维连,是年五月初三日丑时,龙岗上街“青鸟家谓”神主迁入枫林松山背汝极先生屋基为祠。祠立四世祖源善祖太位下建造,祠名——登斯堂。
据清乾隆十年乙丑(公元1745年)版,《石城县志》人物志卷六和汝极(公元1616—1694年)生平传同载:时年石邑县令,董应誉,郭尧京。董、郭俩侯,先后分别赴龙岗专访时任明经汝极先生……。国朝孝子、龙岗汝极先生,顺治已丑,流寇屠城,汝极避锋刃出逃,归城屋皆灰烬。缚茅奉母以居,母暨室相依,葺茅半遮,以作家园,母病辞庸……。火烧三村后,汝极家不外,龙岗有祖祠,汝极为何又以枫林火烧屋基作祠之址……。其因不详,无据考实,悬于谜团……。
斯夫一坏,神回垂裕。祠迁登斯,丝茅当瓦,半不遮畴,时过二年,不为祖业。祖族商榷,名师日课,康熙四十九庚寅(公元1710年)祠务督理应鹏、应最、之功居多,是年三月二十八日吉利迎枫林“登斯堂”神主迁回龙岗高田祖祠——垂裕堂。登斯后废,三十一年……。
枫林建祠,竖造上栋。登斯废后,时过三十一载。清乾隆六年辛酉(公元1741年)同宗十五世祖维佺先生,选择日课,枫林建祠,先竖造上栋,是年动工,何年落成,是否竣工,祠后如何,《家谱》未载。
八年建祠,祠未竣工。乾隆十四年已巳(公元1749年)名师日课,是年五月十七日起首,油漆祠宇,粉刷内墙,砌坪地面。祖太位下乐助。《家谱》均有详载,修祠竣工,祠后如何,无据记载。
更山字向,修整祠门。枫林建祠,登斯又废,时过十四年,祠堂无进展,内外未修装,也未竣工。乾隆二十八年癸未(公元1763年)同宗十四世祖,允福先生,择日课载,更山字向,修整祠门。是年八月十二日午时起首,修整祠堂,祠后如何,《家谱》未载,也无史料。
拆废旧祠,重建新祠。登斯堂废,又过十八年, 祠堂无变化。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公元1781年)同宗十五世祖,维楹先生,择重建新祠日课,旧祠推倒,开基重来,山字门位,重新定向。是年起首,何年落成,是否装修,有无竣工,祠务督理,神主入祠,祠后如何,《家谱》未载。时年建祠,乐助纹银红丁116人,共收建祠纹银一千八百二十两,分房族,列名单《七修族谱》均有详载。
枫林建祠始末,历经三百余年,七次日课,多次废祠,时废时建,时建时废。民国年间出生,今有七十岁以上的同宗长辈,族君贤人和外族年老长者,对枫林祠,听过传言,均有见证。都能说出一二……。为了解先朝先祖往事,曾先后多次请教龙岗文史工作者,时年高龄长辈熊俸俄、伊子才俩老师。同宗长辈枫林方来长老、焕文老先生、下迳上懒田同宗秀文族长、下懒田长老礼根、龙岗高田福兰长老、街上仲连等族君贤人,他们都有上承下传的共同语言,以传授:“古圣先贤,先朝先祖”的重托,关心宗祠,关爱后代,话说枫林……。民国年间,枫林祠堂,下有砖墙石脚,上无行条瓦格,前有祠门垫石,后有天子墙壁。五十年代初,放牛又养猪。后枫林生产队建农具种子保管仓库和生产队办公室。
但,有的族人,对《家谱》源记、《史志》纪事,了解不多,理解不一。对先朝先祖,古圣先贤的嘱托理解不同,说法不一,其因有四:其一:先朝先祖是否留下难解的谜团……;其二:四世祖源善祖太位下枫林建造支祠,后裔不详……;其三:支分二房,住居三村,其实总一龙岗也……;其四:《石城县地名志》姓氏卷载:明弘治五年壬子(公元1492年)祖族已定,放弃枫林,肇基龙岗,始建圩镇,商贸经营……。以上各点,祖先往事,有人理解,有人不解……。
据《中国通史》卷一西周宗法制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封国建号,宗法治国,国建太庙,族建祖庙,支脉建支庙,民户厅堂住屋为家庙四种。西周陈孝公元年丙寅(公元前955年)全国则始:一姓一族,一族一祖,一祖一庙,始祖居中,父子佐“昭”、佑“穆”神位排列。石头刻制,供入庙中,春秋俸祀,代代流传。《中国通史》卷二西夏和金载:北宋宝元元年戊寅(公元1038年),全国则始,国太极庙改为皇太极祠,氏族祖庙,改为氏族宗祠,支脉支庙改为支脉支祠,民户家庙改为民户家祠四种,今传有古,古今结合。
龙岗开族,始祖七郎,虔化西门,衷懿之七子,龙岗一世祖,龙岗高田,住屋为祠,先朝先祖,已立祖祠——垂裕堂。七郎支脉,福建宁化,治平邓屋二世祖——仁斋,瑞金乌坑三世祖——月新(今大柏乡乌溪村),福建长汀,李坑磜四世祖——源高,(今大同镇同乐村)抚州武当阁四世祖——源臣,(明初迁福建)他们都是七郞之后裔。赴港、台经商、求学、做官,走出国门、播迁世界各地生根,异地开族,各建支祠,另立门派。始祖——大七郎,祖祠在龙岗,同根一脉、一祠共修、一脉之宗。
吾族裔孙,同心同德。以《家谱》铁凭为据,《史志》纪事为鉴。尊重先朝先祖精魄,记住古圣贤人的嘱托。多行善根,办其善事,不为后人出难题、留包袱,为祖宗德,广积福德。以“孝、悌、忠、信、礼、仪、廉、耻”好八端,上承下传,名垂后世,代代相传,枝繁叶茂,光宗耀祖,增光添彩。
本叙,资料来源,《家谱》源载、《史志》纪事,选择方位,侧重记事,重古略今,氏族宗祠,历史悠久,支脉繁昌,起源变迁,演变繁多,错误难免,不足之处,敬请同宗长辈,族君贤人,批评指正,深表感谢。
(作者系江西石城宗亲)
失联宗亲 我们等你回家
● 邓泽镮
邓恒贤,字紫照。赣南的信丰和赣县茅店邓氏后裔称之谓响公。原住在福建长汀府上杭县,二十岁时与当地何家闺女结婚,第二年生下一个小孩名叫邓宗盛。小孩才满周岁,响公夫妇就带着小孩到江西安远县杨家寨立业。在安远接连又生下两个小孩即宗茂、宗信。从此他们夫妇带着小孩在安远的杨家寨艰苦奋斗了几十年,直到他的孙子邓念纯成家立业后,他们夫妇俩才跟随其子迁居到信丰崇仙乡居住。后来他的子孙后代散居在信丰大地,艰苦奋斗到明末清初已成几千人的大姓了。
到公元1732年,即雍正十年岁次壬子,邓学周、邓肇元开始创修邓氏族谱。
我们信丰邓氏族谱早在南宋末年已经创修了。当时在信丰为官的思公,邓作圣,号称念六郎,就创修了族谱。谱序是请当时的知府文天祥写的(因作圣和文天祥是公元1256同时考取进士,文天祥是思公的好友)。后来元朝统治赣南大地时,把我们邓氏族谱全部烧掉了。因此学周、肇元两前辈重修族谱无资料可查,只好把各家各户的年庚部收集起来,所以重修族谱记载简单字辈派行也沿用响公从福建带过来的。
响宗念子福,贵世仲守公。
元清光明功,忠厚传家风。
到公元1761年即乾隆二十五年,岁次辛巳,字辈已是明字辈当旺,忠字辈也已出世了,字辈派行仅剩四字了,族中前辈有人提议,要续修族谱,可无人能胜任此项工作,故未续修成。到乾隆四十四年已亥,即公元1779年春,上级政府派人来调查各地人口情况。此时恰好赣县茅店西坑邓忠信,字廷谟,号老实,已考取了秀才。即请邓忠信负责邓氏族谱续修工作。经过一年艰苦工作,在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岁,续修谱修造成功,并新排定字辈。厚字如下,以礼字命名起。
礼乐延先泽,诗书启后贤。
经纶诚素裕,科第永蝉联。
时隔六十四年后,族中前辈连元、监庭、芹香又联合五房宗亲第三次修造邓氏族谱,此时恰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把大量的鸦片和资本向中国领土倾消,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变,江西赣州也不例外。在乾隆年间,茅店西坑邓家为了后辈考秀才方便住宿,在赣州白马庙买了一幢房子,门上写了《邓家试馆》四个字,由杨传芳的祖父照管,鸦片战争以后茅店西坑的前辈,开始走出山区,到赣州经商了,《邓家试馆》改成了《邓家寓所》。厚琏公在赣州经商死在赣州,葬在今赣州南门口黄屋坪。厚瑚公,也死在赣州,葬在今赣州关刀坪上。延宾公配陈氏在家生了一小孩先绪,三岁夭折。随后,他们夫妇俩就从西坑出走不知去向,在此以后,有谱可查看,还有延宸、延宜、延窿、延林、延椿等。他们有的是带着妻子走,有的未结婚就到外创业。今不知他们后辈在何方,但愿他们人丁兴旺,家业发达,世代荣昌,耕丰读贵,名扬天下。
公元1897年,即光绪二十三年,岁次丁酉。族中前辈礼炳、延兴、云梯三人,联合族人又修了第四次族谱。此时正是甲午中日战才结束,《马关条约》签订的第二年。国家多灾多难,民不聊生。我们宗亲,为了生存,四处奔波。直到1927年即民国二十七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八一起义”以后,茅店西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才算真正翻了身,我族中前辈为了保卫红色政权,为了民族的存亡,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他们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他们踏上长征的道路,浴血奋站在抗日战场上,他们出走时才十多岁,后来也无法寻找他们的家乡。那时出走的人实在太多,我在这里也无法把名字一一列上,望各地失联的邓姓宗亲,阅读此文后,给我们联系,他们在等你回家乡。
   
● 廖庆堂
有道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其实,乐山者或许觅求心旷之神怡,乐水者欲寻心情之舒畅;两者兼得而乐之者誉为乐中之乐矣!
在山翠绿水清幽别具天地的巴英,廖邓氏先祖邓德崇既为巴英美不胜收之绝景而情有独钟流连忘返,更为廖丽珍娇容四溢的美貌而一见钟情留驻美满姻缘,繁衍生息巴英邓廖氏之子子孙孙。
孩提时代不谙世事的我,长辈们常在茶余饭后叨念:我们的先祖是从河南省开封府远道而来定居的,是一个武袭名门之家!我未解其中意,难知个中缘,总不以为然,一副不屑一顾的模样,好让老一辈失落失望以至纳闷与无奈。
如今,在不知不觉中已趟过成人河自以为有资格作为叔辈人的自己,方知前辈人对后辈人未能心领神会而苦涩苦恼的良苦用心,方能体悟到知晓先祖来龙去脉那心满意足的特殊心境,方为亡羊补牢领悟到水有出处河有源头的人生哲理而聊以自慰。
勿庸置疑,巴英邓廖氏之先祖可追溯自东汉太傅高侯, 邓禹,他系河南省南阳府新野县白水村人氏,生于公元二年九月初九,因策佐光武帝举, 义,辅政劳苦功高,而赐爵高密侯。公生十三子,盖因身负奇才而俱列显侯。其后世曾孙、玄孙、来孙繁衍于河南南阳、邓州、洛阳、开封等地,以开封繁居者多。传至二十六世宋朝督府邓隆,祖居河南开封府东关外沙街邓家巷,身受宋朝食禄,奉宋太宗皇帝旨谕随同呼将军平定南方,事成之后被派到桂林府全州矮岭当巡检,督兵镇守关隘,世守全州、桂林、永顺(今宜州)等地,历经宋、元、明三代皇朝,世袭武门二十四代,功名千古,名震四方。传至四十五世邓文茂,明朝英宗天顺壬午年间以科武举而从军,1482年授任怀远县(今宜州)巡检,1483年升授永顺正长官司长官。邓文茂育有邓经、邓婴二子;邓经生有邓承印、邓承继、邓承全、邓承奇四男;邓承印亦生有四子:邓德杨、邓德旺、邓德俭、邓德崇。邓德崇为巴英邓廖氏的先祖,自幼攻书,博览例律,荷蒙府宪举荐远赴东兰知州衙门充幕。在明朝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随从土官征收地粮,抵达长江哨巴英村。巴英村地处巴英河畔,依山旁水,水秀山青,著民好客,民风淳朴。富豪之家廖伍桂,独生一女廖丽珍,才貌出众,聪慧过人,见邓德崇一表人才,一见钟情。邓德崇醉爱巴英山水,更爱巴英美人,两厢情愿,遂结良缘。
从此,邓德崇就在巴英村开基创业,上门廖家传宗接代,而子孙姓氏可任意启用廖氏或者邓氏,邓为随父姓,廖者沿母氏,故有“邓廖同姓”之称。邓德崇还亲自编撰本族邓廖氏的班辈字,始于其曾祖邓文茂,廖氏字辈共有三十个:“文经承德宗、国治天启元、维祖鸿嘉训、源熙庆克家、世传忠厚道、繁盛永荣华”。而邓氏字辈为七言律诗二十八个字:“朝庭世德盛绳良、华国文明应有光、大启家声荣贵显、传言宋绪绍书香”。后代代代相承,辈辈沿袭相用。为此,后人有诗云:
邓氏原籍南阳郡,廖家史册汝南中。
宋朝南下征蛮叛,明代伐寇立勋功。
纵横全州桂林府,宜山属地遍行踪。
世袭永顺正司官,计阙孙谋裕后昆。
兰凤天南巴乐县,箕裘鼻祖德崇公。
巴英入赘为女婿,因斯堂上两姓宗。
昔日先君经著述,让吾后裔继补充。
全族应该承遗志,家史源流究研通。
邓德崇入乡随俗,学用壮话,开化纳新,家道中兴。在巴英成家立业之后,单生一子名叫邓宗和,到第六代已有十九口人之家,第七代发展到五十三人。随着不断繁衍生息,家大业大,兄弟逐步往外迁出到东兰、凤山、天峨、南丹、乐业等地另立家业。
白云千载,岁月悠悠,至今巴英廖邓氏已走过第十九代的春秋,历尽秋月春风,子孙后代已繁衍到二千三百多户一万八千多人。
流入山间的巴英河,见证着这普通家族六百年来的变迁,默默地载记着这厚重如山的史料,无怨无悔地走出昨天、今天和明天……
·邓姓名人
邓钟岳轶事
邓钟岳(1674-1748),字东长,号悔庐,聊城人。康熙六十年(1721),邓钟岳应考殿试,因其楷书劲挺秀美,其殿试试卷被康熙御批为“字甲天下”,一举夺得进士第一甲第一名。
康熙六十年辛丑科状元邓钟岳;榜眼吴文焕,字观侯,一字剑虹,福建长乐人,官至御史;探花程元章,字冠文,河南上蔡人,官至吏部侍郎。
该科共取进士163人,会元储大文。考官:吏部尚书张鹏翮、户部尚书田从典、户部侍郎张伯行、副都御史李绂。会试试题:“据于德依”三句、“效社之礼”四句、“自生民以”三句。
邓钟岳得中康熙六十年辛丑科状元之后,即授职翰林院修撰。历官侍讲学士、江苏学政、少詹事、广东广韶学政、内阁学士、浙江学政等职,曾三任江南乡试(雍正癸卯恩科、乾隆甲子科、乾隆丁卯科)。官至礼部左侍郎。
邓钟岳三次典考乡试,四次提督学政
雍正元年(1723),邓钟岳出任恩科江南乡试副主考。雍正四年,以侍讲出任江南学政。雍正七年,邓钟岳改任广东学政。次年,由詹事府少詹事出任广东广韶学政。升任内阁学士。雍正十一年,升任礼部右侍郎。
乾隆元年(1736),内阁学士邓钟岳出任浙江学政。乾隆六年,由太仆寺少卿迁通政使。乾隆九年,以礼部侍郎出任江南乡试主考官。乾隆十二年,邓钟岳再任江南乡试主考。邓钟岳累迁任侍讲学士、江苏学政、少詹事、广东广韶学政、内阁学士、浙江学政等职。官至礼部左侍郎。乾隆十三年退休。邓钟岳为官数十年,主要权掌文衡,很有功绩。
他三次典考乡试,四次提督学政。每到一地,便刊刻经典名篇,大兴教育,颇有成就。在提督广东学政时,一改旧习,按《程氏分年读书法》教研经书。提倡学生人手一册学习心得体会记录簿,按期会讲。每研究一部经书,便以科考要求进行测试。这种方法改变了旧习教学法,促使当时教育质量的改进、促进了生员的学业。在提督浙江学政时,倡导“知廉耻、重名节、轻私利”,做到达观处世、乐观待人。他注重人才培养和选拔,经他举荐的如:梅谷成、雷鋐等,不仅品行端正,而且才能过人。
邓钟岳门风十分严谨。居家时对诸位兄弟友爱相亲,但遇到有暮归过晚的,必定俟候于门,因此,诸位兄弟都不敢夜出。乡里各个党族都十分器重他家。他能书善文,诗作温厚平和,字也出众。他刻意研究儒家经典,尤精于《易经》。
邓钟岳在聊城留下大量墨迹
邓钟岳的仕途与教育密切相关,为培育人才竭尽全力。他曾任广东学政,推崇程朱理学,倡导学以致用,深受广东学子的爱戴和颂扬。作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邓钟岳在聊城留下大量墨迹,最著名的是城内万寿观三清殿内的“阆苑瀛洲”四字及东西两壁所书的“龙”、“虎”二字。“龙”、“虎”二字均高丈余,笔走龙蛇,富有气势,令世人赞叹,人称“每见之,咸称仙景”。光岳楼所悬“太平楼阁”的匾额、聊古庙所悬“聊古庙”的门额以及“重修护城堤”碑文也出自他的手笔。邓钟岳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的父亲生病时厌恶烟草的气味,他因而戒掉了他所嗜好的烟草,从此终生不用。在他父亲去世后,他抚育三个弟弟长大成人,后来他的三个弟弟都考中了进士,被传为美谈。邓钟岳深受聊城人民喜爱,被称为“聊城七贤”之一,并被供奉在聊城七贤堂,受人们瞻仰。
邓钟岳工于书法、异善诗文。有《知非录》一卷、《寒香阁诗集》四卷。雍正十三年(1749)曾随皇帝御驾东巡。
邓钟岳一生沉浮官海,历经不少波折。但是他秉承了莲花的品格,平生为人刚直端厚,谨慎守礼,并乐于扶植后进,劝学励品,不汲于名利之争。因此人们对他倍加赞许。他任江苏学政时,曾刊印《近思录》和《白鹿洞规》等书,以阐述宋代理学者朱熹的学礼,教诲求学的士人。任礼部侍郎时,以清廉自持,屏谢一切无谓的陈规旧习。他按照伊川先生当年的年读书法教授诸生研读经学,亲自面试,认真督理。他对所应尊崇的礼乐仪注也十分重视,选此奏请循古法,不容紊乱。又论政之道第一要政风俗,杜邪恶。他的建议得到皇帝的赞许和采纳。
奇闻轶事传美谈
由于邓氏家族是聊城的名门望族,所以,关于邓氏家族特别是状元邓钟岳的传说奇闻轶事很多,并世代相传,其中有些被后人“神话”。现摘录一些状元邓钟岳与本文有关的奇闻轶事,仅供参考。
一、状元出世
清朝康熙年间,聊城城南姜堤村,有一对卖豆腐的老夫妇,膝下无子,一生省吃俭用,积攒了两个大元宝。他们像爱护孩子一样,给每个元宝穿上了“红兜兜”(在每个元宝中间扎了一道红布)。每到晚上拿出把玩观赏,临睡前再小心翼翼地锁在床头柜子里。有一天夜晚,老汉做了一个梦,梦见两个穿红兜兜的小孩,跪在他的面前,谢他养育之恩。临走时说:“我们上城里邓状元家去了!”醒来觉得稀奇,便将梦中之事告诉老伴,谁知老伴也得此梦。老两口感到蹊跷,左思右想,猛然悟道:“莫非是这两个元宝?”老两口急忙打开柜子一看,果然元宝不见了。夫妻俩自叹命薄,但他们并不甘心,一定要弄个明白。邓状元家究竟在哪里呢?老汉心想,是不是城里的邓府呢?
卖豆腐老汉决定进城去弄个明白。于是,他就在进城卖豆腐时径奔邓府而去。
说来也巧,卖豆腐老汉丢失元宝的当天晚上,恰逢状元降生。家人在后花园掘地埋胎衣时,正好掘出两个元宝。邓老太爷非常高兴,认为孩子将来定能大福大贵。
第二天上午,卖豆腐的老汉求见。在说明事情的原委后,老太爷没说什么,一面留老汉吃饭,一面吩咐厨房做了两个大馒头,每个馒头都沉甸甸的。当老汉吃罢饭要走时,老太爷将两个大馒头给了他,并一再嘱咐:“这两个馒头是特意给你做的,千万不要送人!”老汉很扫兴,道谢后,把馒头放在豆腐筐里,也无心再卖豆腐,无精打采地往家走。走到南门瓮城内,碰见一个卖小鸡的。老汉喜欢小鸡,便用这两个馒头换了两只小鸡,挑起担子走了。
这个卖鸡的走到邓府门口,刚好邓老太爷出门送客,一眼看见担子上的两个大馒头,便让家人用二两银子将馒头买了回来。卖鸡的得了银子,也欢天喜地而去。原来这两个大馒头每个里面包着一个元宝。
二、巧断家仇案
清朝康熙年间,江西蒙南地方,出了两个同朝为官的弟兄。兄长沈仲仁,官居翰林院学士;弟弟沈仲义,任户部郎中,一时沈家门庭十分显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兄弟二人转眼到了暮年,便双双告老还乡同归故里。兄弟原出身豪门,又为官多年,积蓄颇丰,本应无财利之争,共度富贵晚年。可不料归里不久,便因家产纠葛而产生嫌隙,并发生口角,以致发展到俨偌仇敌,进而打起了家务官司。
“清官难断家务事。”官司打到蒙南县衙,这可把县官给难坏了。他深知沈家兄弟的城府,既不敢得罪沈仲仁,又不敢得罪沈仲义,只愁得他食无味,夜难寝,终日一筹莫展。正在他为难之际,这天忽然闻报东昌府新科状元邓钟岳钦命巡查来到蒙南。这县官虽然焦愁在心,可闻听钦差到此,哪敢怠慢,便赶忙出来迎接。县官将钦差迎至县衙,施礼已毕,在叙谈中,钦差邓状元见县官面带愁容,似有心事。正欲启问,忽听外面堂鼓山响,吵闹声声,一阵骚动。县官一听,知道又是沈氏兄弟前来吵闹公堂,不禁脸上渗出了汗水。心想,这下坏了,如今朝廷钦差在此,他们来此一闹,倘若责我不能秉公断案,岂不丢了前程!邓钦差见知县如此诚惶诚恐的样子,便问外面到底出了何事?县官无奈,只得把沈家兄弟家务一案据实禀报,并连连请钦差大人恕罪。不想,邓状元不但没有责怪知县,反而轻轻一笑,说道:“小小家务之争,何须为忧,待我与你断来。”知县一听,如大难得救,一边跪地拜谢,一边忙吩咐公差,立传沈家兄弟上堂听审。邓状元摆手止曰:“此案不必公堂面断,让沈家兄弟在外等候,我批书数言可矣。”
县官忙令沈家兄弟在外恭候,等待钦差大人断案。邓状元挥笔写就批文,遂让公差贴于门外。在门外恭候的沈家兄弟,听说钦差大人为家事一案亲自写下批文,都急忙上前观看。只见批文写道:“鹁鸽呼雏,乌鸦反哺,仁也;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聚其众,义也;羊羔跪乳,马不欺母,礼也;蜘蛛网罗以为食,蝼蚁塞穴而避水,智也;鸡非晓而不鸣,燕非社而不至,信也。禽兽尚有五常,人为万物之灵,岂无一得呼?以祖宗遗产之小争,而伤弟兄骨肉之大情。兄通万卷应具教弟之才;弟掌六科岂有伤兄之理?沈仲仁,仁而不仁!沈仲义,义而不义!有过必改,再思可矣!兄弟同胞一母生,祖宗遗产何须争?一番相见一番老,能得几时好弟兄?”
兄弟二人看过批文,一个个感动不已,泪流满面,悔愧交加,当场抱头痛哭,积恨顿解,兄弟情好如初。此案也由此未断而结。
后人为赞扬状元邓钟岳批文巧断家仇案,曾写词颂扬道:
家务案,清官难断,愁煞那七品知县。
邓状元,一手批文惊腐顽,冰解沈氏案。
世代相传扬,千秋为美谈!
另外,邓状元的批文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的聊城还被编入当时的小学课本,供学生学习。现在有些八十岁左右的老人提起此事,还能背诵批文的全文。此批文中蕴涵的“仁、义、礼、智、信”哲理在那一代人中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三、智讨欠款
清朝乾隆年间,由于聊城是著名的商品集散地,来聊城做生意的人非常多。有一年,滕县来了一伙贩卖绿豆的邓姓商人,将绿豆粜入聊城的一家粮店,但粮店就是不给钱。转眼几天过去了,绿豆钱没讨回,这些商人的盘缠也将用尽,住店的钱也无法支付,陷入了绝望。后来,经店家指点,说:“你们既然姓邓,天下一笔写不出两个邓字,你们不妨去找一下当朝的邓状元,请他给你们帮忙。”
他们此时已走投无路,就听从了店家的指点,因此就找到了状元府,试探地恳求邓状元出面帮忙要回欠款。由于状元当时有事外出,没有在家。管家出面接待了他们,问清原由后,说一定将此事向状元禀报,让他们回旅店休息,静听回音。当晚,状元回来后,管家把此事向状元做了禀报。状元听后沉思片刻,然后命管家带着家人手挑状元府的大红灯笼去了旅店,说明来看邓氏家的人,引起了旅店一片轰动。店家随即将此事告诉了粮店的掌柜,第二天,粮店掌柜就将所欠绿豆款如数归还。滕县的这些邓姓商人为了报答状元的恩德,在滕县老家为状元邓钟岳树立了一个旗杆,并保存至今。
此事虽然已经过去二百多年,但邓状元帮人智讨粮款的事在滕州一带传为佳话。
四、高夏蔡田
雍正年间,状元任江南主考官。南方的举子看不起北方人,状元从他们的眼神和表现中有所觉察。临考前,吩咐从人在考场院内的菜畦里立了一根杉篙,便端坐在太师椅上不声不响。
众举子看主考官这么长时间不出题目,便知道得罪了主考大人。于是,一齐跪下请主考官出题。状元说:“你们徒自作聪明,题目早已出来了,你们为什么不作呢?”众举子目瞪口呆,只见状元指着菜畦里的杉篙说:“这就是题目!”众举子仍不明白,再次跪倒在地,请主考大人明示。状元说:“难道你们连《百家姓》都没念过?……这不是‘高夏蔡田’吗?”(“高夏蔡田”是《百家姓》中的一句,是“篙下菜田”的谐音。)从此,这些南方举子再也不敢那么傲慢了。
五、飞笔点“雲”脚
一年,状元邓钟岳回聊城探亲,适值维修光岳楼。府、县的官员欲请他题一块匾,特备酒宴相请。为家乡做事义不容辞,邓状元欣然接受。酒喝的差不多了,笔墨香砚也早已备办停当。邓状元略一沉思,然后提笔一挥而就,“就日瞻雲”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众人观罢一齐喝彩!
鼓乐吹打,鞭炮齐鸣,大家兴高采烈地将匾悬挂在了光岳楼西面第二层的正中间。
邓钟岳扬手一指匾额,向众人问道:“诸位看这四个字可有不妥之处否?”
大家抬头向上仔细一看,还真看出了毛病!
原来“就日瞻雲”的“雲”字下部的“云”少了一点,成了“亡”字。
毛病虽然看出,但却无人肯讲。因为看的人虽多,有的官卑职小,有的只是平头百姓,已他们的身份,都够不上挑状元公的错字。
就在大家发呆装傻之时,忽见人丛中跑出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大声说道:“状元爷写的那个‘雲’字少了一点!”
邓状元一听,笑呵呵地说道:“好孩子,果然是少年人眼力好,是少了一点。咱们这就补上这一点吧。”
众人一听,就乱哄哄地要抬梯子上楼摘匾,好让状元补上一笔。
邓钟岳止住了大家,抓过刚才写字用过的大笔,奋力往上一甩,就见那笔如飞直上,只听“啪”的一声,笔点落在“雲”的右下方,随着微微一顿,笔就掉了下来。再仔细看时,少写的那一点已完美无缺地补上了。
人群中顿时喝彩声四起:“了不起!状元飞笔点雲脚!”
现在那匾仍挂在光岳楼西面二层的正中间。不过已是复制的了。
注1:因为邓府(今城内实验小学校址)在聊城很有名气,为状元邓钟岳曾祖父邓秉恒所购建。此时,邓秉恒在福建做官(福建巡海道),其子邓允燮(邓钟岳祖父)在山西做官(摄山西朔州守),其孙邓基哲(邓钟岳父,曾官国子监学录)辞官在家经管家事。
注2:悬于二楼东面檐下的“太平楼阁”匾为邓钟岳题。
·功德流芳
功德捐助  千古流芳
邓州是古邓国及国都所在地,世界邓姓发源地,广大宗亲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支持故里邓州建设的关心和关爱之情,纷纷捐款捐物支持邓国春秋园(邓国侯吾离陵园)保护建设和创办《邓姓文化》杂志等,为表达对捐助者的感谢,所有捐助,都将在“邓姓之源网”和《邓姓文化》杂志上公布,并在邓国春秋园项目建设中专辟功德碑廊,刻石留名,永载史册,千古流芳。同时,授予捐赠者荣誉称号:
捐款100元以上者刻功德碑纪念;
1000元以上者在功德碑上铭刻籍贯身份;
5000元以上者颁发炎黄邓氏突出贡献奖证书;
1万元以上者单独立功德碑,并颁发炎黄邓氏特别贡献奖证书;
3万元以上者颁发炎黄邓氏杰出贡献奖证书;
5万元以上者授予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会长,并聘请为《邓姓文化》杂志顾问;
8万元以上者颁发炎黄邓氏重大贡献奖证书;
10万元以上者授予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荣誉会长和炎黄邓氏慈善之星;
15万元以上者授予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永远名誉会长;
20万元以上者授予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永远荣誉会长;
30万元以上者授予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永远荣誉会长和邓州市荣誉市民;
50万元以上者除授予荣誉外,建功德碑亭一座;
60万元以上者除授予荣誉外,建功德展览室;
对捐建某一建筑物的,在醒目位置标明捐建者的基本情况。
捐款无论多少,表达的同样是对邓氏先祖的崇敬之心和对邓族事业发展的关爱之情,都将得到所有邓氏宗亲和全社会的尊重!
现将第十八期捐款者芳名公布如下:
一、捐建邓国春秋园功德榜
二、捐助《邓姓文化》杂志功德榜
功德奉献  盛誉炎黄
邓伟章  香港邓氏宗亲会永远誉会长  授予炎黄邓氏邓氏宗亲荣誉会长和炎黄邓氏慈善之星
邓励东  香港厦村乡太平清醮醮务会主席授予炎黄邓氏邓氏宗亲荣誉会长和炎黄邓氏慈善之星
邓文山  江西瑞金南岗邓氏宗亲  授予炎黄邓氏特别贡献奖
邓钢民  湖南邵东邓氏宗亲 授予炎黄邓氏特别贡献奖
邓富胜 香港厦村乡东头村邓氏宗亲 授予炎黄邓氏特别贡献奖
邓植杰 香港厦村乡罗屋村邓氏宗亲 授予炎黄邓氏特别贡献奖
邓钦元  江西瑞金南岗邓氏宗亲 授予炎黄邓氏突出贡献奖
现将第十八期捐款者芳名公布如下:
一、捐建邓国春秋园功德榜
邓伟章 香港      100000.   2014.12.4
邓励东 香港厦村乡太平清醮醮务会主席100000 .   2015.3.25
邓文山 江西瑞金南岗    10000    2014.8.25
邓钢民 湖南邵东     10000    2014.11.30
邓富胜 香港厦村乡东头村   10000    2015.3.25
邓植杰 香港厦村乡罗屋村   10000    2015.3.25
邓钦元 江西瑞金南岗    5000      2014.8.25
炎黄邓氏宗亲江西南康联谊会   5000      2014.9.26
邓剑雄 福建长汀   2000      2014.8.15
广东廉江上井族调公后裔联谊会      2000      2015.3.25
邓伙寿 香港厦村乡巷尾村   2000      2015.3.25
邓永昌 香港厦村乡罗屋村   2000      2015.3.25
邓宇轩 香港厦村乡罗屋村   2000      2015.3.25
邓铎彬 香港厦村乡罗屋村   2000      2015.3.25
邓添麟 香港厦村乡锡降围   2000      2015.3.25
邓福林 香港厦村乡东头村   2000      2015.3.25
邓石桥 香港厦村乡祥降围   2000      2015.3.25
邓学华 香港屏山     1200      2014.9.19
邓家洲 江西南康     1100      2014.9.26
邓荣洲 福建泉州     1000      2014.9.15
邓津菊 甘肃兰州    1000      2014.11.13?
邓仁业 香港厦村乡祥降围   1000      2015.3.25
邓吉耀 香港厦村乡祥降围   1000      2015.3.25
邓玉权 香港厦村乡祥降围   1000      2015.3.25
邓庆棠 香港厦村乡新围       1000      2015.3.25
邓泰棠 香港厦村乡新围       1000      2015.3.25
邓森福 香港厦村乡新围       1000      2015.3.25
邓福全 香港厦村乡新围       1000      2015.3.25
邓佑明 香港厦村乡新围       1000      2015.3.25
邓惠祥 香港厦村乡新围       1000      2015.3.25
邓济川 香港厦村乡新围       1000      2015.3.25
邓港中 香港厦村乡新围       1000      2015.3.25
邓锦泉 香港厦村乡新围       1000      2015.3.25
邓吉安 香港厦村乡锡降村   1000      2015.3.25
邓俊文 香港厦村乡锡降村   1000      2015.3.25
邓安财 香港厦村乡锡降村   1000      2015.3.25
邓祺森 香港厦村乡锡降村   1000      2015.3.25
邓焯伦 香港厦村乡锡降村   1000      2015.3.25
邓焯恒 香港厦村乡锡降村   1000      2015.3.25
邓煜岐 香港厦村乡锡降村   1000      2015.3.25
邓添胜 香港厦村乡锡降围   1000      2015.3.25
邓锦辉 香港厦村乡锡降围   1000      2015.3.25
邓耀祥 香港厦村乡锡降围   1000      2015.3.25
邓恒贵 香港厦村乡锡降围   1000      2015.3.25
邓 方 香港厦村乡锡降围   1000      2015.3.25
邓定亮 香港厦村乡东头村   1000      2015.3.25
邓伙祥 香港厦村乡东头村   1000      2015.3.25
邓光耀 香港厦村乡新屋村   1000      2015.3.25
邓裕安 香港厦村乡新生村   1000      2015.3.25
邓德安 香港厦村乡紫田村   1000      2015.3.25
邓振鹏 香港厦村乡紫田村   1000      2015.3.25
邓性安 江西南康     600 2014.9.26
邓华林 江西瑞金南岗    500 2014.8.25
邓作舟 江西南康     500 2014.9.26
邓家喜 香港厦村乡新围       500 2015.3.25
邓江沛 广东东莞     300 2014.7.24
邓华武 江西南康     300 2014.9.26
邓立明 广西玉林     300 2014.11.13?
邓秀东 广东廉江     300 2015.3.25
邓辛合 香港厦村乡 300 2015.3.25
邓兆武 安徽裕安     200 2014.9.2
邓兆文 安徽裕安     200 2014.9.2
邓兆尧 安徽裕安     200 2014.9.2
邓兆春 安徽裕安     200 2014.9.2
邓兆宝 安徽裕安     200 2014.9.2
邓兆柱 安徽裕安     200 2014.9.2
邓兆锁 安徽裕安     200 2014.9.2
邓兆圣 安徽裕安     200 2014.9.2
邓兆宏 安徽裕安     200 2014.9.2
邓启信 安徽裕安     200 2014.9.2
邓启明 安徽裕安     200 2014.9.2
邓启怀 安徽裕安     200 2014.9.2
邓启军 安徽裕安     200 2014.9.2
邓启友 安徽裕安     200 2014.9.2
邓启金 安徽裕安     200 2014.9.2
邓启伍 安徽裕安     200 2014.9.2
邓贤宇 安徽裕安     200 2014.9.2
邓生琼 江西南康     200 2014.9.26
邓文革 江西南康     200 2014.9.26
邓声洋 江西南康     200 2014.9.26
邓剑崇 香港厦村乡 110 2015.3.25
邓家盛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家兰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登莊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巨行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延兰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海伟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普明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联坦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二、捐助《邓姓文化》杂志功德榜
邓伟章 香港    10000    2014.12.4
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    5000      2014.12.16
炎黄邓氏宗亲江西南康联谊会   2000      2014.9.26
湖南邵阳邓氏宗亲联谊会  2000      2014.11.30
邓家洲 江西南康     1000      2014.9.26
炎黄邓氏宗亲豫西联谊会    500 2014.7.29
邓作舟 江西南康     500 2014.9.26
邓性安 江西南康     400 2014.9.26
邓裕君 广西兴业     200 2014.7.7
邓江沛 广东东莞     200 2014.7.24
邓学华 香港屏山     200 2014.9.19
邓立明 广西玉林     200 2014.11.13
邓华林 江西瑞金南岗    100 2014.8.25
邓华武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生琼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文革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声洋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家盛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家兰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登莊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巨行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延兰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海伟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普明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联坦 江西南康     100 2014.9.26
邓  成 广西玉林     100 2014.11.13
邓国春秋园认捐认建倡议书
尊敬的海内外邓氏宗亲:
邓国春秋园(吾离陵园)就是以邓氏十九世祖邓国侯吾离陵为中心、规划建设功能完备、设施齐全、服务一流的根亲文化服务中心,是一处以展示邓州、邓国、邓姓文化,服务海内外邓氏宗亲探亲谒祖,培育邓州根亲文化品牌的综合性公益文化设施。
由华北水电学院、河南省古建研究所、南开大学共同承担的邓国春秋园的规划设计工作已完成。邓国春秋园占地面积为3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广场道路面积38500平方米,绿化面积107000平方米,园林用地29700平方米,计划投资1亿元。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中区的祭祀区、东区的邓姓文化展示区和西区的邓国、邓州文化展示区以及南部的景观园林区。主要建设内容有吾离陵中轴线建筑,自吾离陵向南沿中轴线建三个大殿、一个广场,左右配房、钟鼓楼和祭祀广场,广场前为神道。吾离陵中轴线东侧建筑群主要建设项目有邓氏宗祠、邓氏族谱馆、邓氏名人馆、邓氏名人广场等。吾离陵中轴线西侧建筑群主要建设内容有邓国文化苑、邓州文化展览馆、邓州名人纪念馆等。另有功德碑廊及其它纪念性建筑廊、亭、管理用房及部分商业用房等。在上述建筑物南侧营建春秋园林景观和拓展训练互动园区。所有建筑均采用汉唐建筑风格,为底层仿古建筑。
邓国春秋园园区的功能区划分布、建筑风格、需建设的项目已确定。2013年4月已开工建设项目中的中心大殿,邓州市在启动邓国春秋园建设的同时,特向海内外邓氏宗亲会、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发出认捐认建倡议,殷切希望广大邓氏宗亲积极响应参加,捐款捐物,献计献策。捐数百、数千元可购置花木绿化;捐助数万元可建一座怀德亭;捐助十万元至数十万元可建展厅、展馆;捐助百万则可建大殿或宗祠。捐建项目无论大小,捐款数额无论多少,展现的都是炎黄邓氏尊先敬祖的崇高品质。只要您献出爱心,就必将会受到所有邓氏宗亲和全社会的尊重,也必将载入邓姓史册,千古流芳。
诚望海内外邓氏宗亲组织或个人,不忘先祖开业之功,以弘扬邓姓文化、振兴邓氏家族、振兴故里邓州为己任,为邓国春秋园的建设运筹集措,慷慨襄助。所有捐建的建筑物、花草林木均以捐助者的名字命名,同时根据捐助款额,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
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邓姓文化研究会
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通讯地址 河南省邓州市穰城路15号
联 系 人 邓香云(0086)15290301939
联系电话(传真) (0086)0377-66052318
开户银行 中国银行邓州市支行
开户名称 邓州市邓氏宗亲联谊会
账 号 262 403 932 288
网 址 邓姓之源网(www.dxzy.org)
邮 箱 dzwgy95@126.com
邮 编 474150
·邓氏贤哲
邓 恩 铭
1931年4月5日,在响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声和悲壮的国际歌声中,一位著名的共产党人在济南纬八路英勇就义。这位烈士便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邓恩铭。
邓恩铭(1901-1931),男,1901年生,水族,原名邓恩明,字仲尧,化名黄伯云、丁友民、丁佑民、丁又铭、尧钦、建勋等,贵州荔波人,中共一大代表,山东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
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靠亲友资助求学。6岁上私塾,10岁进入到荔泉书院读书。1917年秋毕业后,到山东投奔过继给黄家当县官的二叔黄泽沛(曾在益都、淄川、沂水等地做官)。并由二叔资助于1918年进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中学毕业后,他就坚定地当了一名职业革命家。
“五四”运动爆发后,在“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在斗争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积极参加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在共同的斗争中,他同省立第一师范学生王尽美结成了亲密战友。他与王尽美组织学生抵制日货,反对卖国条约,积极参加宣传、演讲、罢课、游行等活动,成为学生界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们联络进步青年学生,于1920年11月21日组织了进步团体“励新学会”。邓恩铭被选为学会领导成员之一。学会出版了以介绍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励新》半月刊。他经常在《励新》半月刊上发表文章,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旧礼教、旧教育等社会现状。1920年底,他同王尽美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经常在一起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介绍苏维埃俄国的书刊。
1921年春,邓恩铭和王尽美等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基础上发起建立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创立了济南乃至山东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邓恩铭和王尽美均担任小组的负责人。
1921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的济南共产主义小组,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与其他代表共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9月,又同王尽美等发起建立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发展到五六十人。在中共中央代表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共中央直属的中共山东区支部,任支部委员。邓恩铭在山东区支部的领导下,积极从事党的组织、宣传工作和工运工作。
1922年1月,邓恩铭以中共代表的身份,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1922年6月,他从苏联回到山东后,一方面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方面仍然致力于党组织的发展和山东工人运动的发动。他的叔父发现他参加革命活动,既惊又怕,极力阻挠,要他安分守己,求取功名。他父母在家乡给他定了亲,来信催逼他回家结婚,想以此来拖住他。邓恩铭都拒绝了。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说:“……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表达了他在革命道路上义无反顾的崇高精神。
中共“二大”以后,遵照党中央会议精神和党组织的决定,山东党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工人运动。邓恩铭在淄博煤矿区住了下来,亲自调查了解矿工的劳动生活状况,向工人介绍世界各国及中国各地工人运动形势,教育工人认识本阶级的力量,组织起来同资本家作斗争。在他的领导下,矿区工人很快组织起“矿区工会淄博部”,并建立了淄博矿区第一个党支部-洪山矿区党支部,使淄博矿区的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1922年底,邓恩铭赴青岛创建党组织。1923年1月,日本归还青岛后,邓恩铭又被派往青岛工作。他以东镇小学教员为公开职业,秘密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发展工作。1923年底,建立了青岛第一个党支部,担任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1924年春,中共青岛支部改为中共青岛市地方执行委员会,邓恩铭任书记。
1925年2月,组织领导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1925年4至5月,又组织领导了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成为“五卅运动”的先导。他还参与领导了四方机厂的工人大罢工和青岛全市工人大罢工,组织成立青岛市各界联合会和市总工会。在斗争中,他充分发挥了组织和领导才能,使罢工取得了全面的胜利。1925年8月,他调到中共山东地区执行委员会任书记。1925年11月,山东地区委员会机关被敌人破坏,他被捕入狱,遭残酷折磨。后因患肺结核,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得以保外就医。1926年6月,他又再次秘密回到青岛,担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主持市委工作。
1927年4月,邓恩铭赴武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到武汉向中央汇报工作,并到毛泽东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介绍山东工运、农运情况。1927年8月回山东后,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邓恩铭辗转山东各地青岛和济南之间,领导党组织开展斗争。1929年1月19日,因叛徒告密,省委机关遭破坏,邓恩铭在济南第二次被捕。他在法庭上和监狱里同敌人作了英勇的斗争,并组织领导了两次越狱斗争,第一次是1929年4月19日晚上,只有杨一辰一人逃出;第二次是7月21日晚饭后,在地下党的接应下,6人冲出监狱,他却因受刑过重,体弱多病,行动困难,被敌捕回打入死牢。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1931年4月5日,与刘谦初、吴丽实等22位共产党员一起被国民党山东当局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面对敌人酷刑,邓恩铭依旧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今日邓州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邓州工作纪实
● 张书勇 王静会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雄伟的大坝耸立在蓝天白云下,两边现代化的长渠气势恢弘。渠道两岸的护坡上,碧草青青,繁花似锦。放眼南望,丹水悠悠,水天一色,美不胜收。
众所周知,2014年12月12日,千载奔流的汉江水,从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通过1200多公里长的输水干渠,一路北上抵京,润泽干渴的华北大地。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1968年至1974年的6年时间里,在陶岔渠首工程工地,4万余名邓州(原邓县)儿女在这里肩挑背扛,战天斗地,用汗水和智慧克服一道道技术难题,完成了中线工程建设的第一步,谱写了最早进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伟大篇章,为工程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6年时间里,开挖的土方若筑成1米高1米宽的墙可绕地球一周半,使用钢筋混凝土5.5万立方米。6年时间里,邓州人民向工地支援粮食2.25万公斤、现金1亿多元;6年时间里,致残的邓州民工2280多人,141位民工的血肉之躯永远埋葬在渠首两岸……
1968年冬,在国家“远景南水北调、近期引丹灌溉”的规划下,作为丹江口水利枢纽重要组成部分的引丹灌溉工程在陶岔正式启动。为响应国家号召,邓州率先组织5000多人,用30天时间修建了5000多间茅棚,并建起了粮库、煤场、供销社、医院、汽车站等,各项前期工作准备就绪。1969年1月,邓州又抽调500多名干部,组织两万名民工,从几十公里外,用架子车拉着棍棒、柴草、棉被、红薯等原始工具和生活用品,浩浩荡荡开赴渠首陶岔。
陶岔工程一上马,民工们就展开了一场“住草棚——喝黄水——吃窝头”的苦战。由于工棚是冬天用黄胶泥冻土搭建的,到了1969年春天,天气转暖,工棚里到处是泥水,热气不断蒸腾,民工们就睡在这潮湿、闷热的工棚里。几万人吃水靠淘土井,但打上来的是黄泥水,凑合着澄一澄再用。一天三顿饭,几乎顿顿是红薯窝头加高粱面汤,不少人得了严重的胃病。尽管条件艰苦,但在绵延10多公里的建设工地上,彩旗招展,人山人海,到处是“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南水北调、引汉济黄”的大幅标语。民工们黑压压、一片片,挥镐挖土,肩挑车拉,挥锤打钎,开山炸石,口号声此起彼伏。当时只有20岁的民工刘殿信,至今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来仍激动不已。
1969年1月,为了大干快上,来自邓州的民工迅速增加到4.2万人,南阳县、镇平县、方城县、唐河县、新野县、社旗县6县又抽调4.3万人,开赴工地。由于受国家经济条件限制,在干了半年之后,6县民工全部撤回,而邓州的数万名民工仍坚守在建设一线,直到工程竣工。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民工们依靠胆识和聪明才智,利用原始工具,发明了挖“神仙土”、“爬坡器”、“飞车”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曾参加过工程建设的屈泽江老人回忆说:“挖‘神仙土’就是在土方上边开一道口子,然后在口子的底部掏进去几尺深,再从上面用一行钢钎砸下去,让人用锤往下别,一批土别下去,就有几十车。”挖“神仙土”虽然高效,但有极高的危险性,往往下边的民工在掏土时,上边的土就垮下来,不少民工因此致残或牺牲。民工李显勇为救工友被土方压死,民工秦永顺为排哑炮,把一只胳膊炸掉在渠首……
“陶岔两岸和渠底的每一寸土地,都掺着民工们的血和汗,渠首就是我们用血、用生命建成的!”屈泽江老人回忆起当年参加施工的历历往事,禁不住热泪盈眶。
1974年8月16日,在陶岔渠首举行隆重的通水典礼,数万人参加。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清凌凌的丹江水翻腾流出,人们欢呼声久久回响,纷纷奔走相告:“啥时候能流到北京,让首都人民喝上丹江水,那该多好啊!”
渠首工程开建后,美国、巴西、日本、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科学家、教授先后到工地来考察。当时“周游列国”的联合国原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惊叹:“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引水工程,竟然没有一块碑文。”
渠首工程是邓州人的心血工程,邓州人民勒紧裤带,竭尽全力支援前方。6年时间里,邓州负担粮食0.45亿公斤,投工投料投资1.3亿多元,是国家投资的2倍以上,按现价计算近10亿元。当时全县17岁至30岁的35万名青年有20万人到陶岔一线战斗过。为了陶岔工程,邓州绝大多数生产队很少建房,很少购买新式生产工具。同时,为支持淅川县“移民后靠自安”的要求,1972年冬,邓州更是将原属于邓州的厚坡、九重两个镇30万亩土地,连同“渠首”这张名片也划归淅川。
2013年2月19日18时,随着震耳欲聋的轰响,南水北调中线渠首老闸被拆除。爆破现场,伫立着100多位从十里八乡赶来向渠首老闸告别的群众。人群中,一位独臂老人面向老闸,深情凝视,眼中泪光闪烁!这座滋润两岸百姓近40年的老闸,随着新渠首的建成,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悄然消退。而当年和老闸一起兴建的长达4.4公里的库区引渠,则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的一部分,即将开启新的历史征程。
40年前,邓州人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智慧乃至生命,建成了4.4公里长的引渠、陶岔渠首闸、8公里长的引丹总干渠以及下洼枢纽。这项工程不仅是我国水利建设的奇迹,也是世界上跨流域引水工程中最长最大的自流工程,为2009年国家开工建设南水北调渠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支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邓州还分三次接纳淅川县库区4.6万余移民,无偿出让土地5.68万亩,安置移民人数占我省安置总量的1/5,南阳市的1/3,是全省第一安置大县,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安置外迁移民数量最多的县级市。
进入2010年,总长37.4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邓州段相继开工建设。为支持工程建设,邓州无偿出让土地近23000亩,拆迁安置群众837人,修建各类河渠、路渠等跨渠建筑物58座。南水北调邓州段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工程建设任务重,为确保一江清水北送,邓州市、乡、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40年来,“陶岔”精神一直激励着邓州人民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更推进了邓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今年,邓州紧紧围绕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前8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8.6亿元,同比增长12.6%;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亿元,同比增长12.8%。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夏粮生产8.85亿公斤,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可达15.5亿公斤,将实现十一连增。工业经济建设成效明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90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0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总投资279亿元。城乡建设扎实推进。湍北新区供热规划、城市燃气、给排水与节约用水等专项规划已通过省有关部门评审,启动了9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9条道路开工建设,彭桥污水处理厂、杏山垃圾中转站开工建设。第三产业快速膨胀。以商务中心区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三产服务业项目建设,成功签约信息化产业园、邓州恒信德龙汽博中心、邓州市雨润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等项目,总占地约700亩,总投资达31亿元。
作为河南省省直管县级市之一,邓州目前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责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陶岔”精神依然是鼓舞175万邓州人民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强大思想动力,依然是激励175万邓州人民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踏步新征程,面对新任务,邓州人民将继续弘扬“陶岔”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邓州市赴北大就八里岗遗址保护开发工作进行交流协作
● 杨 锴
近日,邓州市副市长王连喜带领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就八里岗遗址保护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探讨。
邓州八里岗遗址位于我市以东三公里的湍河南岸,是一处以仰韶文化为主要文化内容的新时期时代聚落遗址,时代距今约6800——4000年。1991年至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该遗址进行了10次挖掘,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遗迹遗物。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座谈中我市表达了对八里岗遗址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经多次论证,上报了《邓州市关于八里岗遗址保护措施建设项目方案的请示》并获得立案同意,目前该项目已深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文物局项目库。此次借助北京西城区与邓州市对口协作的机会,邀请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的专家教授,对八里岗遗址保护工作进行论证指导,编制保护规划并逐步建设实施。
论证中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相关专家学者相继发言,对我市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并表示会全力配合我市做好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
首都艺术家代表团赴我市慰问演出
● 许朝阳
近日,“饮水当思源,感恩进库区”首都艺术家代表团赴我市慰问演出在张村镇朱营村成功举行。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启刚,邓州市领导史焕立、罗岩涛、赵云杰、王兵、赵显三、陈达、姚瑞峰等四大班子和上千名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
演出在诗朗诵慷慨激昂的节奏中拉开帷幕,女生独唱《滴水之恩》,北京琴书《送水》,男声独唱《房前屋后》等节目由衷表达了首都人民对库区人民的敬佩之情,赞美了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壮举。相声《学啥像啥》,男女声对唱《北京叫卖声》、杂技《集体空竹》、管乐连奏等节目展现了首都独特的文化魅力。小品《超级女声》,魔术等节目则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而由我市艺术家表演的豫剧《朝阳沟》,展示了河南地方名曲魅力,歌颂了首都和库区人民心连心,手拉手共赴美好新生活的壮美画卷。
我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早在上个纪60年代就有8万多干部群众参加建设陶岔渠首工程,近些年,我市又积极安置库区移民3万余人,是河南省第一安置大县,与此同时,我市创建良好的施工环境,积极服务好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大范围植树造林,关停了一批企业,同时为工程永久征地近万亩,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演出当中,北京市知名民间艺术家还为库区群众代表赠送了亲手制作的风筝、剪纸、脸谱、蛋雕等艺术品。
本次演出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联和邓州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
编者按:邓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地域风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其中花洲书院等八处景观被称为邓州古八景。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变化,邓州又逐步衍生出了新的城市景观,于是新八景脱颖而出,展现出了今天的邓州政通人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动人画卷。现将邓州文人赞美新古八景的优美诗词摘录数篇,以飨读者。
 
邓州新八景
● 远航者
一、湍堤柳烟
云光摇曳柳含烟,胶坝凌波明镜天。
秋月春花观碧水,平林茅舍品休闲。
二、古街新韵
长街十里闪霓虹,画栋飞甍饰古城。
盈客门楼飘雅韵,流光溢彩斗春风。
三、红船扬帆
松涛湍水唤东风,一展军旗火样红。
奔马奋蹄擂战鼓,万千战友踏征程。
四、金池烟雨
一河绿柳古墙依,几座虹桥最入时。
飞燕剪波鱼戏浪,岚烟轻启笼瑶池。
五、公园溢彩
绿荫平湖五彩光,花香气爽任徜徉。
喷泉舞出和谐曲,犹似春潮漫广场。
六、学府圣境
银楼, , 翠树百花红,绚丽霞光映范公。
灯火晨昏明闹市,喧嚣不掩读书声。<, /SPAN>
七、 渡槽飞虹
谁人在此显神通,巧夺天工飞彩虹。
横渡湍河送丹水,京津重现碧云空。
八、杏山揽胜
顶盘百里楚长城,底接无垠丹水丰。
西朓秦山生古意,东观邓国跃飞龙。
邓州古八景
● 远航者
一、花洲霖雨
书香不绝墨花浓,天降甘霖草木荣。
皆是当年优乐客,满腔心血播春风。
二、铁祠春烟
青松苍柏庙崔巍,风动春烟八面飞。
百姓千秋说忠烈,名冠河岳日同辉。
三、金山浮翠
祥云万朵盖城头,美景清眸遥望收。
沧海桑田一弹指,如今只做画中游。
四、禹庙晴岚
几多胜景在晴岚,时下无僧亦绝烟。
旧迹暮然西北望,一湖丹水接云天。
五、红崖胜概
红崖壁立寺添香,一道赤堤悬佛光。
钵韵磬音盈耳畔,比丘居士满经堂。
六、湍水渔舟
银浪金鳞七彩流,湍河清韵唱渔舟。
船家归晚荡浆去,又把残阳一网收。
七、六门返照
防堤横卧绿成茵,五谷丰登腊酒醇。
清水长流夕阳里,六门返照见民心。
八、竹洞禅观
禅林幽境觅无踪,唯塔钻天伴几僧。
净地舍身何所守,红尘驱妄度苍生。
陈镇诗八首
(新八景)
 
沁园春 湍堤柳烟
金缕生烟,红草肥堤,白鸟兆祥。正一襟春绿,花开彼岸,千层心折,酒启东阳。垂钓蓑翁,寻幽仕女,梦寄秦淮十里香。斜阳外,有清风陌径,断石茶坊。       
今朝浪迹湍江,欣无数琼瑶壮帝乡。叹乐忧至理,谪居有道,渔樵闲话,冰井无霜。铁笛江山,玉龙岁月,流水无声湿棣棠。三生梦,任朝云暮雨,再做经量。
注:棣棠:别名金棣棠梅、黄榆梅。花除供观赏外,入药有消肿、止痛、止咳、助消化等作用。
沁园春 公园揽秀
盛世梁园,富贵门开,翡翠径幽。看竹山吐秀,鸟声的的,仙池凝碧,柳水悠悠。碎玉溅珠,流虹著雾,时有桃花雨打头。长桥下,共白云藏日,荷浪催舟。     
穰原旗帜风流,感万丈春光五福稠。听角帆歌舞,携来好梦,晨曦剑气,掠过危楼。白发忘情,青丝弄岁,珠履三千竟逗留。天胸阔,任呼龙招鹤,大写春秋。
沁园春 古街新韵
十里长街,门迎千祥,地纳百华。看飞禽走兽,烘云托日,明堂清阁,鼓角分牙。子贡新生,范公高卧,入目兴隆十万家。笙歌起,挟厚文硕德,直上天涯。       
今朝岁月堪夸,赖化雨春风润迩遐。喜农工货运,三江不禁,税捐枷锁,四海频赊。国富民安,文昌武备,一任江河淘浪沙。开天眼,有无边紫气,都在朝霞。
沁园春 金池烟雨
烟雨金池,地定双回,势贯九霄。顾凌波神女,临风细语,踏歌豪士,丧魄长桥。天子根基,瑶池风脉,付与穰原一梦娇。承灵气,比西湖美景,更长文韬。      
今朝无数风骚,恨当日安危乱举刀。忆元酋荼毒,断垣塞水,明贤安牧,栖凤腾蛟。清浊堪寻,兴亡可叹,谁识春风红袖招。多情客,问重来燕子,只道天高。
沁园春 红船扬帆
湍水潮生,白马蹄飞,共济一船。看腾腾烈焰,映红天半,徐徐和气,吹绿穰原。劲柏凌虚,繁花含笑,勃勃生机万丈天。祥云聚,有青龙墨宝。紫玉诗篇。     
巍巍百二秦关,证五百男儿重凯旋。惯扶危解困,志承傻子,先忧后乐,节继文贤。孽海狂翻,乱云飞渡,犹自牢牢守圣坛。援航向,喜时来常见,缕缕青烟。
沁园春 学府圣境
百载黉宫,地傍湍江,气接圣坛。看东风化雨,峥嵘奇石,青莲凝露,潋滟幽泉。花海楼高,书轩绿重,几只黄莺叫破天。渊源远,聚一泓清水,即是诗篇。     
文昌眷顾登攀,有多少风流起宇寰。听萧萧白马,九门城下,巍巍大帝,二月河前。尘外青春,天边桃李,化作穰原九转丹。当荷月,会黄金榜上,独占魁元。
沁园春 杏山览胜
丹水之阳,秦岭之东,势扼古原。看庙前碧水,帆高天阔,园中残阙,石暖烟闲。远近渔歌,高低草树,玉露春风十八盘。斜阳下,有巍巍大坝,卧镇西天。    
人间胜景堪欢,更青史无声彰众贤。问楚魂何在,三山作证,蜀渠隐现,千里开源。名利纵多,神仙空大,唯有忠魂一脉延。天难老,任诗追赤壁,心许蓝田。
注:庙指禹庙,园指杏山地质公园。
沁园春 渡槽飞虹
飞跃而来,天际留痕,地角识名。看牵山引水,巍巍气势,落红流碧,隐隐雷霆。原易高低,水分经纬,三榀雄姿应斗星。青龙卧,任伴云将梦,心共潮生。     
遥想风雨冥冥,有无数神仙游画屏。醉坐莲佛祖,拈枝播露,带香洛女,踏浪寻菱。心垢常收,身疴方洗,块垒完消意气平。栖鸿夜,更幽人多少,抱玉怀冰。
文苑天地
赞邓锦元宗长
● 邓云馥
闽西宗长客家汉,八秩蟠桃庆寿筵。
绕膝儿孙娱晚景,春秋佳日喜开颜。
春风化雨培昆秀,甘露阳光泽祖田。
乐享天伦添鹤算,祖承一脉万宗联。
百卷诗书心血注,为人师表启华篇。
锦上添花松鹤影,元音殚发誉龙岩。
(作者系《邓姓文化》杂志顾问、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名誉会长)
八旬初度述怀
● 邓锦元
(一)
欣逢盛世舜尧天,气正风清晚景妍。
科技昌明强国力,城乡巨变壮诗篇;
年丰物阜民康泰,万紫千红春意绵。
岁月如歌人雀跃,和谐社会舞蹁跹。
(二)
龄臻八秩夕阳红,体健神清活力丰。
见善思齐争进取,攻坚克难学愚公;
栽花养卉怡情趣,玩水游山喜径通。
淡定平和修晚节,闲云野鹤沐春风。
(三)
韧性宽胸耐雪霜,命途坎坷显顽强。
早时杏苑耕耘乐,晚岁林泉感悟香;
修谱光宗联族谊,串州过省走村乡。
平生未作亏心事,意坦神舒日月长。
(四)
苦辣酸甜几十年,苍颜白发气悠然。
读书看报精神爽,探索求知意志坚;
兴起吟诗扬国粹,闲来动笔润书田。
冯唐虽老思回报,加瓦添砖促梦圆。
(作者系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闽西分会会长)
邓门巾帼谱——邓太后
● 邓思华

邓氏皇宫次第升,女儿十六进天廷。
修身养性才横溢,不夜奏获后主名。

羞花闭月德宅仁,皇上册封冠后廷。
辅圣几朝兴汉室,不贪国柄著英名。

兴学重农富子民,靖边安国首功勋。
前人哪见女儿策,舜治尧传得圣身。
注:邓太后,名邓绥,邓禹孙女,16岁进宫,尔后册封皇后,前后辅政16年共三个皇帝,可谓功德无量。
(作者系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副会长)
邓光辉诗两首
颂邓中夏
清末民初天下乱,军阀混战民逃荒。
救国救民共产党,邓氏中夏树榜样。
五四烽火抗日忙,唤醒民众奔四方;
高风亮节抛头颅,中夏业绩天祖光。
颂邓拔奇
土改革命邓拔奇,英勇无畏创伟绩。
曾与小平同操劳,民族复兴热血沥。
两广土改革命人,打恶分田爱人民。
智勇双全斗大敌,英年东江献忠魂。
洪荣惠诗二首
求真务实团结奋进(藏名诗)
求研家谱溯穰州,真正根源古冢留。
务必春秋园内墓,实清夏商邓侯丘。
团游观赏文人乐,结社览胜骚客幽。
奋看鲜花争艳日,进前留影更风流。
南阳世泽灿烂辉煌(藏名诗)
南豫穰州一颗星,阳春三月露峥嵘。
世盈邓国披艰德,泽富吾离执锐风。
灿若星辰含画意,烂若皓月储诗情。
辉笼桑梓朝霞布,煌盖神州彩凤鸣。
(作者系河南省慈善家)
湖南邓立华诗三首
(一)
邓国春秋举世讴,三尊巨像展宏猷。
千秋共仰常鼎盛,万代长存在神州。
先祖先贤齐祭祀,仁乡仁士共商谋。
陵园永固垂青史,族睦和谐乐邀游。
(二)
报本溯源豫邓州,延绵百代三千秋。
慎终追远恢先绪,启后繁昌壮志酬。
曼季吾离名史册,禹公伟绩至今讴。
宗亲一脉怀先哲,邓国春秋举世猷。
(三)
适逢十月届临天,依旧循章敬祖先。
结队登程回祖籍,相继集聚仰圣贤。
虔诚果品和牲酒,手捧馨香焚纸烧。
祈求祖恩垂后世,人文蔚起万斯年。
  
● 邓  勇
“叶落归根”,自然界一则凄美的典故;
经岁月升华,凝成华夏民族根亲文化的元素。
远徙他乡饱经沧桑的邓族,
像风吹落叶大多不知根在何处;
数千载艰难寻觅,
收获几多人间寒暑。
我印象中的“老家”是两幢土楼,
坐落在桂东大山中一条河谷;
曾以为那是家族的“根”,
没想到只是一笺尘封的“记录”。
“寻辈在江西:龙泉九都坳,”
多亏年迈伯公的一番解读;
我方知老辈几代人呐——
口口相传的这一句话“家谱”。
往事不堪回顾,
庆幸我的父亲脱颖而出;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升起,
他已是中共桂东地下党的干部。
家父离休后急于寻根认祖,
曾修书江西省府投石问路;
亲笔复函的遂川县民政局长,
竟然是原籍久渡村的宗叔。
龙泉改遂川,
九都成久渡;
时代变迁难免人为添堵,
但有心人皇天不负。
改革春风送我家人首赴久渡,
当时不啻于一次新闻发布;
近二百年音信全无的游子回归,
引发全村族人相拥恸哭。
因在外地工作比较忙碌,
我未能与父母弟弟随行谒祖;
虽然找着“老家”心情舒畅,
其实这还是寻根的旅途。
盛世修谱令我彻悟,
循久渡、松口追溯祖先迁徙路;
这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原来“根”在南阳邓州那片热土!
(作者系广西新闻出版局干部)
咏邓州二首
● 邓  锋
情牵邓州吾离陵,华夏邓氏第一陵。
岁月沧桑留古意,历史悠久传美名。
 
花洲书院浓荫绿,先忧后乐爱民曲。
福胜寺塔高且伟,古老邓州风帆举。
(作者系河南省新安县炎黄邓氏宗亲豫西联谊会)
怀念邓银国主任
● 刘鼎炜
“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恍惚间,邓银国主任逝世已近三年了。
五年前我和邓银国主任只是知其名而未有往,后通过《桑榆之光》报编辑部主任周基老师的引荐,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逐渐成为朋友。深感他是一位求实、正直、重情、慈善、朴实、博学、说话算数、做事认真的长者。与他交往,确实称得上是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但不幸的是,他患病不久就溘然长逝了,令我深憾不已。
记得2009年,我编著的《实用〈四书〉名言选》刚出版,我就给原邓州市供销社副主任全井寄去了一册,因书稿全井主任曾帮助审阅过。当时,全井主任寓居郑州,他收到书后,不仅自己看了,还让和他同住郑州的邓银国主任也看了,他感觉咱们邓州人能写出此书很了不起,于是邓主任也想要一册读读。我得知后,正准备邮寄,他却回邓了,就通过周基老师(我们在一起编办《桑榆之光》报)转赠给了他一本。
谁知几个月后,邓主任给周基老师来信说:“到郑州后,抽时间翻了翻,看了看,感觉鼎炜同志真是下了功夫,他将《四书》名言分门别类,进行梳理排列,并进行通俗易懂的注释,很适应像我这样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学习,就是对初学的年轻人也很有帮助”。由此可以看出邓老很重视学习,关心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注重弘扬民族文化。尤为感人的是,这本书二十多万字,字体又小,他已是进入耄耋之年的人了,竟能如此执著,专心的看完,真了不起!且对我这本拙作做出如此的评价,使我异常感动。在他给周基老师的那封信中,不仅对读这本书的意义作了肯定,还认真负责地指出了书中的个别错别字,我看了后更觉得邓老不简单,因为这本书出版后,我也认真地又审视了一遍,对邓老发现的错别字竟和我发现的一样,由此可以看出,一、邓老读得认真;二、有一定的校阅水平。他还把审出的个别错别字让周基老师再审核一次,而后交给我看,其态度既诚恳又虚心,他指出的个别错别字未必全错,说明他是慎之又慎,也看出了邓老处世为人的审慎态度。
后来,周基老师听说他从郑州回来了,约我和他一起到他家,我们直接见面畅叙;他待人热情诚恳,探讨问题一丝不苟,很有一种学者风度,使我对他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特别是他对社会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很客观,很直率。从他自己说的和邓州人对他的评价,都使我联想到,他在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确确实实是一心一意为百姓服务,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所以,他工作一地,饮誉一方,深受百姓爱戴,故人们都称他是“邓青天”、“邓包公”是不足为怪的。他作风正派,办事耿直,不阿谀奉承,最为百姓称道。他工作经验、社会知识,也较为丰富,可惜的是,我们相识不久他就仙逝了,真是老天无眼,也太遗憾了。
说他说话算数可真算数,他生前就筹划出一本自己的回忆录,曾说,对向他赠过书的人,每人一本。眼前就实现了。他的家人遵照他的遗愿,将他的回忆录《心声》及时送到了我的眼前,怎不令我再次感动、佩服呢!
愿邓老的作风发扬光大!
愿邓老的精神永世不泯!
注:邓银国曾任河南邓县县长、方城县县长、邓州市人大主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邓澜趣闻
● 邓增桥
邓澜(1683—1769),字观亭、号达泉,系江西石城小松镇石田村排上人。清乾隆七年(1742年)间,任黎平府知府,次年调思州府任知府(今河南临漳县)。在任两年多,因年老体弱,辞官退归故里。家居20余年,乾隆三十四年(1769)谢世,享寿86岁。
邓澜在家居期间,生活简朴,如平民一般,也不甚喜走门串户,在当地与群众联系甚少,地方百姓也觉高攀不起,所以与当地百姓有所间隔。这样邓澜也觉无趣,心里总盘算着如何能与群众交往。
一天闲来无事到田间小路闲逛,看见一小童在稻田边上的水圳里盘鳅鱼(即挖泥鳅),不到一小时的工夫就盘到二斤多鳅鱼。小童洗好手脚,正要回家,邓澜对小童说:“中午我到你家里来吃泥鳅好不好?”小童回答说:“好的,那你一定要来喽!”邓澜说:“你父亲叫什么名字?”小童回答说:“我父亲名叫邓胜。”邓澜说:“好,我一定会来。”
小童回到家后把邓澜要来家吃鳅鱼的话告诉了父亲,邓胜听后非常高兴,心想,原以为邓澜吃惯了山珍海味,到农村平常百姓家来是招待不起的。所以平时也没有人敢请他到家吃酒的。可如今,他主动提出来到我家吃鳅鱼,这还不好招待吗?!于是邓胜到街上买了几斤猪肉回来,打了肉丸,炒了一盘猪肉,煎了一盘鳅鱼,一盘鸡蛋,一盘豆腐,一碗青菜。邓胜就亲自到邓澜家里把他请来,拿出自制的谷烧酒,就这样简单的招待了邓澜一餐便饭。
邓澜到邓胜家吃鳅鱼的事很快就在石田村传开了。从那以后村里的人就都会经常请邓澜去吃饭喝酒,邓澜也就有请必去,但凡是请他吃饭的人家,鳅鱼这道菜就必不会少的。从此邓澜也就会经常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吃酒,就这样邓澜与当地群众才有了往来。
一天,邓澜正在一邻居家里吃中饭,他的管家匆忙跑来说:“老爷,街上一人家做生日,请您明天中午去吃酒,但送礼的红包上要写什么字?”邓澜说:“写贺敬二字。”管家又问:“贺敬的贺字怎么写?”邓澜说:“贺敬的贺字是加字下面一个目字二点(贺)。”管家回去后就在红包上写上了“架敬”二字。以后凡是发出去的礼包管家一律写“架敬”二字。当接到红包的这些人一看“架敬”二字,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认为知府大人家写出来的总不会错。从那以后村里的人在送礼的红包上就学写“架敬”二字了。
这年邓澜七十大寿时,村里平常有交往的人家都来送贺礼,并在红包上写上“架敬”二字。当邓澜看到这些红包全是写了“架敬”二字时,心里好生纳闷。后来问起这些人是什么原由,大家都说道:“因为您送给我们的红包都是写的‘架敬’二字啊。原来以前我们是写‘贺敬’二字,但所有接过您礼包的人都说您写的‘架敬’二字肯定是对的,所以我们就学您老人家的样都改写‘架敬’二字了。”邓澜听后立即对大家说:“唉呀!我所送出的红包都是管家一手办理的,我并未亲自经手,可能是管家写错了。”
邓澜回到家里问管家是什么回事,管家回答说:“因我写不出贺敬的贺字,是您告诉我加字下面一个木字,所以我就写成‘架敬’了。”邓澜哭笑不得地说:“你错了,我是说加字下面一个眼目的目,而不是木头的木啊,你把我的面子都丢尽了。”
于是,邓澜特此找到接过他红包的人家解释清楚,并再三道歉。
(作者系江西省石城县琴江镇)
虾王妙笔写龙腾
——中国慈善国画大师邓超群印象
龙游碧海达逸品
邓超群,字荣义,号群翁,国画大师,1930年生于湖南芙蓉国。先生年逾耄耋,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半生行伍,一生画虾,神追白石先生,常用《芥子圆》、《齐白石画谱》等临习创作,又得著名书画家陈石泉、丁各欣、齐金平等名师指点,画艺更为精湛。长期研读与精勤磨练,悟得白石画虾技法,终成一代画虾大师。而更重要的是,邓先生心重慈善事业,为抗震救灾、扶贫助学多次捐献了自己的力作,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许。
先生修远求索,贯通天然,画虾追求神似,妙笔挥洒,龙腾虎跃。所画之虾,构图精美、气韵生动。虾舞瀚海,玲珑剔透、形神兼备。有骨有肉,层次分明。有血有筋、极富质感。观之生动传神、激情奔放、气势恢弘,实乃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精髓之所现。
古人云,画分能品、妙品、神品、逸品四种境界。邓先生襟怀旷达,以己之所悟,收传统艺术文化之精髓,虾生万象、心灵顿悟,成于心而作于画,已达国学大师王国维要求书画家应达到意境皆胜,物我相浑的逸品境界。
邓超群先生把画家的神情气质、学养修持与笔下纤毫、笔底意象、色彩、结构、点线、布局与运笔的取势合为一体,常展三、六尺或丈二素宣,笔法老辣,法度完备。先生挥洒碧海虾趣,既潇洒飞舞,又虾味盎然,2004年在全国画虾大赛中勇夺全国虾王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原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题赞:艺海明珠。
北京书法家邹德忠教授慨叹:白石遗风,笔精墨妙,独运匠心。
香港各界庆回归委员会赞邓先生之青虾: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诗家周砥中题诗曰:白石池中物,群翁笔底虾。何其风雨里,今日落吾家。
台湾著名画评家杨教授评曰:邓先生之虾道法自然,有白石之风,又自生创意,融现代美学,作品雅俗共赏,反映其品格,气质,学识修养和深厚的笔墨功力,乃中华画虾一绝。
悟道江河铸神功
邓先生画虾能有今日之成就,首先得自于儿时有一颗善良纯真追求天然画境的童心,而且保留至今。邓先生生长于湖南水乡,河道纵横,鱼鸟翔飞。相望于江湖而摸鱼捞虾,对生长于江河湖海之虾了如指掌。虾之可爱,畅怀于心,初则喜虾,继而画虾。但直到进入行伍,苦无良师,画作生涩。
邓先生认为,天地轮回,万物有规,河奔岳峭,日转星移,鲸鹏之大,虾蟹之细,皆收书画家画笔之中。先生1990年自军队转业地方任职退休后,秉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之心,加入白石诗社,与诗友酬唱应和,继而萌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之壮心,再圆儿时画虾之梦!
1992年先生在湘潭市老年大学毕业,旋即加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湘潭分校国画系。历时五载岁月,孜孜坷坷,系统学习了中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虫草、鳞毛等知识,参阅揣摩了诸多国内外知名教授的书画技法,获益匪浅。
1993年,年近八旬的著名国画家陈石泉在一次水墨画批改中,发现邓超群画虾具有独特的笔情墨趣,欣然鼓励邓以画虾为主,陈老曰:“湘潭人杰地灵,乃‘虾圣’齐白石大师之故乡。一个有作为的画家,应师白石画虾之魂,独辟蹊径,创出自己的风格,只要锲而不舍,艺术高峰定可登攀。”
高人指点,一朝顿悟。龙飞而庆云集,虎啸则谷风生。邓先生画虾注重形神兼备,参透白石老人的笔墨技巧,领悟笔为虾骨,墨为虾肉,水为虾血的道理,根据真虾的生理结构涉笔成趣,特别是沉浮、进退、屈伸、戏耍,从写生白描到写意布局,恣肆汪洋,翻江倒海。虾舞龙飞,惊涛拍岸。
长留新风越时空
邓先生师古出新,悟出古人所云:将飞者翼伏,将奋着足踊,将跃者爪缩的哲理,观察到虾在拥挤、遇敌、水流急湍时,虾须怒张,目露凶光,双钳紧闭,小腿紧缩,瞬间如弹弓一般,弹离险境。一腾一缩间,恰似龙腾渊海,虎跃山涧。写在画中,另出机杼,别有一番情趣。
自古书画同源,赵孟頫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谁也有人能会比,须知书画本来同。邓先生深谙画到写时方为高的道理,以隶魏画虾铠,倚侧起势,顿笔收锋;草书画虾须,逆锋起笔,中锋行笔;用楷书画虾枪,篆书画虾腿,体现出画中有画,画中有书,1994年终于成功创作出《龙腾虎跃》群虾图,被选入《东方书画长城巨卷》;之后相继创作了《龙腾万里》、《逐浪推波》、《瀚海腾波》等尺寸、画面、风格各异的虾世绘1000多幅,在海内外十余个国家进行了画展,并多次捐献画虾大作,帮助老少边群地区、慈善赈灾、帮助失学儿童,被称为华夏慈善书画艺术家。100多家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对邓先生采访报道,90多家大型辞书收集了他的画作。近年来创作的巨型群虾图,被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内外有关馆、所以及知名之士收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邓先生在作画之余,还编著有《物理管理工作方法精粹》、《邓超群书画集》等多部著作。邓先生以耄耋之年,仍然笔耕不辍,佳作频出,中国书画交, 易中心对邓老的评价是:邓老的作品都是精品,超越时空与平庸形式的束缚,焕发出, 新的生命力。特别是虾须自然飘动软中有刚, ,意境鲜, 活。邓超群是继齐白石大师之后,开创了中国画巨虾群虾的一代新风,必将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留下独特的精神瑰宝。
·海外飞鸿
邓族之光 裔人之荣
——美国邓高密总公所为邓繁华副领事履新洗尘
● 邓德仁
2014年7月24日,新任旧金山副领事邓繁华专程拜访邓高密总公所,与宗亲共叙情谊,邓高密总公所为邓繁华副领事履新举行了欢迎仪式,并设晚宴为其洗尘。参加今次活动的有本公所全体职员、二埠邓高密公所主席邓锦兆伉俪以及邓孟诗法官等。邓副领事虔诚拜祭了太祖禹公真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邓海波元老代表公所全体职员和宗亲对邓副领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祝他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仲夏的旧金山,阳光普照,微风吹拂,气候宜人,是日下午4时,邓副领事率领李春福、刘惠娇两位工作人员到达公所礼堂,他们笑容可掬,彬彬有礼,满面春风向大家问好,随即响起热烈掌声,欢迎邓副领事一行的到来,然后进行祭祀仪式。由邓海慈书记主持,首先介绍嘉宾,邓副领事向大家点头招手,以瞻风采,接着向太祖邓禹真像行三鞠躬礼,邓副领事亲自为禹公上香、奠酒,并奉送香油银,还送上古董花瓶一个,此时,公所礼堂又一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以示对邓领事的衷心感谢!致此,邓海慈书记宣布礼成。大家自由活动,亲切交谈,共叙。友情、宗情和亲情,交谈声、笑声、掌声此起彼伏,洋溢着邓族一家亲的团结氛围。
下午6时,为邓副领事履新洗尘的晚宴席设都板街皇后大酒店,筵开三席,由邓海波元老致欢迎词,热烈欢迎由中国外交部派来的新领事,也是有史以来的旧金山首次“邓姓”领事,这是邓族的光荣和骄傲,而邓副领事来到本公所的第一件事就是虔诚拜祭祖先,缅怀祖德,实为难能可贵,希望族人弘扬祖德,敦睦宗谊,同心同德,振兴族务,为宗亲谋福祉。
接着,请邓副领事讲话。他说:“今天,阳光灿烂、天气和暖,应邓高密总公所之邀参加盛宴,心情十分激动兴奋,十二万分感谢,像回到家里一样温暖,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亲切,倍感欣慰。邓族裔人在旧金山艰苦奋斗,勤劳朴俭,睿智进取,代代相传,他们关心祖国,支持改革开放,支持现代化建彀,心系桑梓,与祖国命运一脉相通,尤其是在赈灾救灾作出很大贡献”。他又赞扬禹公真像两旁的封联:“扶汉思先德、与华托后昆。”不要忘记先祖创业之艰辛,勉励后人弘扬祖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此,邓副领事希望邓族裔人,精诚团结,维系宗亲,守望相助,振兴族务,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邓文朝主席简介邓高密总公所的概况,公所运作一切正常,如春宴、节日祭祖、秋游等活动,宗亲踊跃参加,今年还组织寻根团回祖国大陆寻根拜祖,有年轻化的趋势,今后要鼓励年轻人参与公所事务,使之更加朝气蓬勃,并祈望邓副领事多来公所作指导,促进侨务工作更上一层楼。二埠邓高密公所主席邓锦兆也表示今有幸会见邓副领事甚感高兴,邓族裔人人才辈出,相信今后还有更多的族人进入美国主流社会。他说,旧金山到二埠(沙加缅度)只有2小时车程,期待邓副领事来二埠邓高密公所视导,邓副领事点点头,表示一定前往拜访。邓孟诗法官因公事和交通堵塞而稍晚一点到来宴会厅,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言:十分欢迎邓副领事一行拜访邓高密公所和参加今次晚宴。她税,在中国的百家姓氏中,邓姓不是很小,人数也很多,(据2013年《南方日报》公布,全国邓姓有700多万人.在百家姓中排行27位)源远流长,宗亲们团结和谐,敦睦宗谊,为支持祖国建设,抗灾赈灾,繁荣家乡作出重大贡献。
邓福盛副主席致答谢词,他感谢邓副领事的光临,特别感谢他向邓高密总公所奉送香油和古董花瓶纪念品,隆情厚谊,至深铭感,不尽依依。
至此,开始宴会,酒过三巡,邓海波元老说,今天为邓副领事接风洗尘,虽酒微菜薄,但宗情浓浓,盛意绵绵,希望大家饮胜,他和邓文朝主席以及邓繁华副领事一齐到各席敬酒,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晚上8时宴会结束,相互道别,尽兴而归。
泰国邓氏宗亲总会第2021届理事会交接就职典礼
泰国邓氏宗亲总会新旧届理事会交卸就职典礼暨颁发2556学年度奖学金仪式,于2014年10月26日上午10时30分,在本会南阳堂隆重举行。
《邓姓文化》杂志理事单位
★ 中港皮业集团公司 董事长 邓州市荣誉市民邓祐才
★ 美国三藩市邓高密总公所 主席邓朱翠霞
★ 香港邓氏宗亲会 理事长邓贵有
★ 台湾邓氏宗亲总会 理事长邓耀华
★ 澳门南洋建置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邓穗生
★ 泰国邓氏宗亲总会 理事长邓木堃
★ 加拿大邓高密公所 会长邓慧超
★ 英国伦敦华埠商会 会长主席邓柱廷
★ 马来西亚沙巴州邓氏宗亲会 会长邓国威
★ 马来西亚山打根邓氏宗亲会 会长邓福恩
★ 马来西亚砂拉越邓氏公会 会长邓民权
★ 新加坡邓氏宗亲总会 会长邓承西
★ 东海国际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海东
★ 深圳市汇清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国颂
★ 深圳市奇辉电气有限公司 总经理邓永辉
★ 湖北武汉市梦天湖娱乐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散心
★ 北京新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邓祖科
★ 四川兴事发集团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邓德万
★ 深圳坳下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森培
★ 深圳樟树布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奕军
★ 广东东莞凤岗雁田 党总支书记邓泽荣
★ 广东江门篁边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伟文
★ 广东粤台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惠强
★ 河南新乡诚城集团 董事长邓志军
★ 四川绮香纱丝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邓东
★ 辽宁营口市和祥钢琴厂 总经理邓林森
★ 深圳市胜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总经理邓景清
★ 炎黄邓氏宗亲深圳联谊会 会长邓腾
★ 炎黄邓氏宗亲湖北联谊会 会长邓世鸿
★ 广东南雄珠玑巷邓氏后裔联谊会 会长理事长邓衔富
★ 邓氏太乙祖宗亲联谊梅州总会 会长邓团兆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河源联谊会 会长邓明光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紫金联谊会 会长邓质生
★ 炎黄邓氏宗亲河南省新乡市联谊会 会长邓玉温
★ 炎黄邓氏宗亲豫西联谊会 会长邓邦奎
★ 炎黄邓氏宗亲浙江温州邓氏源流研究会 会长邓招算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北海合浦联谊会 会长邓允炬
★ 炎黄邓氏宗亲云南江川县联谊会 理事长邓仕权
★ 炎黄邓氏宗亲安徽金寨县联谊会 会长邓峰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平南联谊会 会长邓沛忠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容县联谊会 会长邓有炎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玉林联谊会 会长邓兆华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桂南联谊会 会长邓经善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贵港联谊会  会长邓天华
★ 炎黄邓氏宗亲江西石城联谊会 会长邓扬广
★ 炎黄邓氏宗亲江西铜鼓县联谊会 会长邓居维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雷州联谊会 会长邓宗凯
★ 炎黄邓氏宗亲海南省联谊会 会长邓子坚
★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邓氏委员会 会长邓铭东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南海越南公后裔联谊会 会长邓洪熙
★ 炎黄邓氏宗亲天津静海宗亲会 会长邓中立
★ 四川小平故里广安邓氏宗亲联谊会 会长邓志平
★ 炎黄邓氏宗亲红麻联谊会  会长邓佑华
★ 炎黄邓氏宗亲乌蒙山区联谊会 会长邓集洪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南宁联谊会 会长邓洁冰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桂平联谊会 会长邓浣庆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藤县联谊会  会长邓辉全
★ 炎黄邓氏宗亲四川宣汉联谊会 会长邓志平
★ 炎黄邓氏宗亲四川邻水联谊会 会长邓光全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大埔联谊会 会长邓延寿
★ 炎黄邓氏宗亲江西南康市联谊会 会长邓性安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云浮宗亲会 会长邓碧贤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粤西联谊会 会长邓国华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北流市联谊会 会长邓昌泉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横县联谊会 会长邓定佳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灵山联谊会 会长邓其佩
★ 炎黄邓氏宗亲广西防城港钦州联谊会 会长邓国翔
★ 炎黄邓氏宗亲四川华蓥市联谊会 会长邓合荣
★ 炎黄邓氏宗亲广东兴宁联谊会 会长邓俊杰
★ 炎黄邓氏宗亲安徽合肥南乡联谊会 会长邓成友
 炎黄邓氏宗亲重庆南川联谊会 会长邓华锋
,★ 炎黄邓氏宗亲江西九江联谊会 会长邓见耀
★ 炎黄邓氏宗亲江西信丰联谊会 会长邓泽钱
★ 炎黄邓氏宗亲四川邻水石永镇联谊会 会长邓泽
★ 炎黄邓氏宗亲河南商城渣子河联谊会 会长邓元胜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